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暑期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 優化生物教師培訓:貼身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1K

本文以“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暑期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為主題,分享了參與暑期生物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文章將介紹培訓內容、教學方法和個人感悟,為廣大生物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思考。

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暑期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 優化生物教師培訓:貼身指南

第1篇

20xx年12月27日至29日,我參加了瀘州市第二屆生物骨幹教師培訓,經過三天的培訓,受益匪淺,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自二○xx年秋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不斷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但減負不能減效,減時間不能減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必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必須考慮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聚焦有效思維。

有效教學,並不是將以往課堂上完成的練習、作業轉移到課後,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的講。而是要改變教學模式,要將以前的“滿堂灌”“一言堂”變為民主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要注重情境教學,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課本上的“問題探討”、“技能訓練”、“拓展題”不能把它們變為知識訓練題,必須由學生來完成,這類題目並不一定要得出一個結果,要注重學生探討的過程。課堂教學須轉換教師定位,必須由演講者變為主導者、組織者。要注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學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認識衝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有意識地設計問題串,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過程,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相互辯論,而不是老師問學生答這種簡單的教學模式。

關注課堂,活躍學生思維,才能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獲得最大的效益。

自今年秋期,瀘州市教育局下發了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文件,那麼,如何利用這充足的課後時間,部分教師延續以前的做法,把大量的作業題留在這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去完成。殊不知,這種做法有利也有弊,有效的作業題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而許多無效的作業題只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厭惡,所以在課後作業題的設計上要下功夫、動腦筋。作業題的設計不能只是知識的再認、鞏固和簡單應用,也不應侷限於簡單的邏輯思維,而應是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題目。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在作業題的設計上,要改變傳統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即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傳統思維,要學會設計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信息在現今的教學中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贅了。在這次培訓中,我感觸頗深的是多媒體軟件的使用。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powerpoint的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不足以滿足於如今的教學。我們應及時充電,多學一些其他軟件的使用。各種軟件有其各自的優點,我們應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軟件來為己使用。

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暑期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 優化生物教師培訓:貼身指南 第2張

第2篇

我很榮幸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骨幹教師培訓,聽了張毅博士等幾位專家的講課讓我對傳統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突破轉變。我認真觀看了專家講座,感受很深。專家們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及那謙虛謹慎、友善寬容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通過學習專家的教學方式,使我深受啟發。

一.聽張毅博士講課的,我主要的感悟是:張毅老師從《易經》的角度,結合佛學、道學、儒學等理論,聯繫我們老師的教育教學的實際,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蒙以養正”的學説,剖析了作為一名品德教師如何教育自己的學生的道理。其中,她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思想更是令我記憶猶新,後進生是上天的寵兒,對待他們要有耐心寬容之心,要以自己的人格和魅力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自覺反思、反省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時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打破思維慣式,用“驚奇”的力量來感化孩子。現在準備看她提到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希望能電影裏找到更多的育人道理,建議同學們也去看看哈。“一切的現在都孕育着未來,未來的一切都生長於它的昨天,希望,併為它鬥爭,請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讓我們記住張毅老師最後的話語,不斷的告誡自己,做一個品德高尚、幸福的品德教師吧!

二.陳珍國院長講課,我的體會是: 我們教育到底要交出什麼樣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不應該成為培養學習機器的工具,不應該扼殺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 ,斯賓塞説“教育是為了完滿的生活”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分數,為了升學。雖然我們高中階段所學的很多純知識的東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可能再也不需要用到,但學習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除此以外,我覺得,教材中還有許多能夠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知識,也許會對學生未來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我們生物課堂在這方面是很有優勢的。但實際上,因為一些客觀和主觀的原因,現在課堂上,我們還是為了考試而教學,比較少關注到教材中的這些內容,往往都是一帶而過,提一下就行。所以,真正有用的點常常被我們故意忽略了。今後教學中,可以多思考,結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應用或者理論原理的應用來分析理論,應該能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我們還可利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為活動舞台,同時密切結合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和成長。通過開展我與父母、我與老師、我與同學、我與各行各業勞動者等體驗活動,學習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係;通過開展我與集體、我與法律、我與祖國等體驗活動,學習正確處理人與社會的關係;通過開展我與環境、我與資源等體驗活動,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 成為骨幹教師教師的職業道德還體現在工作效率上。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傳授學生先進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艱難的事,關鍵看一個老師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單調地將自己肚中的知識塞給學生,這就是件簡單的事。如果要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既能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學習,又能懂得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是件艱難的事。優秀老師能在不同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研究教學方法,有所創新,有所成就,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為我們新教師樹立了楷模,時刻教育我們不能在工作中只積累經驗,更要邊教邊思考,有所實踐,有所創造。 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也有很多感受。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為規範。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説是我近年來教學生涯中,一次難忘的學習交流。在學校這些勤懇敬業老師的發言中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卻流露出大光華人的那種樸實真誠、謙虛好學,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讓我在這次學習中受益匪淺,百聽不厭,百學不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經過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正是這個意思,這裏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第3篇

概念是指通過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概念教學、探究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兩條途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現在兩條途徑有機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條寬廣大道,通向科學探究的寬廣大道。它以糾正、補充、完善學生的前概念,建構正確的認知為己任,意在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及以後的人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概念教學注重學生前概念的瞭解,並基於學生的認識來設計教學,幫助孩子建構概念。學生掌握概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認識到間接認識的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因此,要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靈活運用概念,教學中就必須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鞏固的過程。

事實是可以觀察、觸摸到的是一種對物質的直觀認知,是可以通過文字、符號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具體事件經過大腦思維加工後的抽象認知,概念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1)參考課程標準,看看課程標準對此部分的內容要求,並分析與其他主題中的概念的聯繫;

(2)參考選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點設計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師本身對生物科學的理解,這也正是新課改對老師們的挑戰,每個老師應該對生物學科有一個整體認識,在這個學科知識構成的大樹上,哪些是主幹,哪些是側枝,心裏應該是很清楚的。

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是對新知識的分析、檢驗和批判。知識在各種情況下的應用並不是簡單套用,因為具體情境總有其自身的特異性,所以,學習知識不能滿足於教條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斷深化,把握它在具體情境中的複雜變化,使學習走向“思維中的具體”,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

一是設計探究的問題要有助於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教師是學習環境的建構者,教學應注重調整現有的教學材料、佈置適當的問題情境,製造學習者在認知上的衝突,以引起學習者的反省與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勵學習者反省與思考,科學課程教材的安排雖然無法兼顧多樣性的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但教學時應注意提供適合學生經驗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學習者對學習對象有建設性的理解。

二是設計探究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生活情境。在這種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習者對當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為知識經驗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作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

三是要助於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凸顯。知識並不能像貨物一樣直接傳輸給學生,因此,學習科學概念必須由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再建構自己的意義,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不一定是恰當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需要多方面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自主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對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時評價機制。採取以紙筆測驗為主,多種測驗方式並存的考評方式,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對枝節內容、零散知識、單純的生物學事實等簡單僵硬的測評方法,重點以測評對於核心內容、相關的知識結構、生物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概念圖(conception maps)是組織和表徵知識的工具,它包括眾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係。概念圖是由節點和連線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結構化表徵。概念圖的節點表示某一命題或領域內的各概念;連線則表示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每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通過連接線和連接線上的詞表示。教學過程中強調圖文、圖表之間的轉換,幫助學習者把同類的知識前後聯繫起來,形成一條線,進而使知識縱向、橫向聯繫起來形成一個面,從而把整個學段的知識縱向、橫向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六是教學形式要多樣。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有效的科學學習必須通過學習者與教師、學習素材,以及學習夥伴的互動來進行。學習者、教師和學習夥伴等形成學習社羣,通過對話、溝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個體反省思考,在交互質疑辯論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澄清疑問,逐漸形成能夠在學習社羣中達成共識的科學知識。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討論式、小組探究式、實驗操作等符合學生心理年齡和興趣導向的教學方式。

七是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策略。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歸納演繹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裏所説的歸納式策略,不是傳統意義上由教師進行的歸納,而是在講授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確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實例後概念、先感性後理性、先具體後一般”的原則編寫。因此,教學中最好採用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歸納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從而參與到概念的形成過程之中。同時演繹式策略還可以更多地讓學生運用概念去進行判斷、推理,認識新問題、獲取新的知識。

總之,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育者需要一種對課程意義的敏感性,能夠自覺地從課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學問題,正確的理解課程、詮釋課程意義、為學生提供發展機會。教育者要加強對教育目的和意義的終極思考,培養課程實踐的主體意識、課程參與意識、課程資源意識、課程研究與開發意識。有了這種課程意識,教育者就能夠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學問題,而不會為了某種“工具性目的”而犧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第4篇

20xx年8月21日至22日,我非常幸運地參加了贛榆縣暑期生物骨幹教師培訓。在培訓學習中,專家與名師的報告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結交了一羣優秀的同行朋友,探討了諸多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培訓,收穫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這裏,我要衷心地感謝贛榆縣教育局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學習,我聆聽了贛榆縣教育局教研室宋世亮老師20xx年生物會考試題分析和關於中學教師做課題研究的報告,贛榆縣實驗中學陸吉龍老師的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教學設計的講座,贛榆縣外國語學校邵玲老師的關於生物命題的專題報告,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

在貫徹新課改精神的過程中,宋世亮主任帶來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勵教師安心是最高的境界;他像一位老朋友一般,與大家一起談人生、談工作,激發教師負起責任、開拓視野;勉勵教師不辱使命建設現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宋主任鼓勵我們國中生物教師多做課題研究,多讀書,多思考,多動筆寫教學心得。聽了宋主任的報告後,我對自己的心態作了一個調適,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並將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去。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愛事業、愛學生,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幹事業。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臉上!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做到能理解、寬容。要通過改變目標、改進方法、轉換活動、合理宣泄、調整認知等幾個方面向名師靠近,促進自己向大師方向發展。這次學習,我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

陸吉龍老師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教學下角色的轉變,教會了我們設計、研究的方法。陸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活靈活現的教學氛圍,更是讓我感受到建構式課堂教學清新的氣息。正如古人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種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為希望就在前面!我們以前評課總是在關注教師的設計和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也很少去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

邵玲老師用實際事例展示編題命題的方法及要點,使我在編題命題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茅塞頓開,提高了自身的素養。這種命題方式的重大轉變,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之間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需要。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家和名師能夠恰當把握教學生成,是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地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他們的最好寫照。作為一名參加培訓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教學能力,爭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第5篇

我作為一名西藏偏遠地區的生物學科老師,都沒有參加過生物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學習,這次培訓對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無論是報告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眾多專家、優秀教師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們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腦海裏回映特級教師們上課時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令人如沐春風。我想這些都是他們平日裏下功夫、花時間進行教學實踐、教學研究、經驗積累,歷練了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才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各位專家、學者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在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我們平時思考的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地並不多,更勿論着眼於教育的發展遠景,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這方面實在太欠缺了,這次培訓使我認識了不足,明確了的方向,更激發了我學習的動力和實踐的潛力。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生物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學習期間,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並且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我們提高自己生物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校的生物課程的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暢所欲言,提出許多的觀點和問題,都是生物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設計和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更加透徹,為今後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培訓讓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生物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生物課,要做到三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生物:抓住生物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生物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生物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生活中到生物學,樂學、愛學生物;三是關注課堂,不要有“做秀”情結,倡導“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靈活而實際”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生物教法、學法,體現生物課的靈魂,而課堂中教師不時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通過培訓,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尋求符合實際的教學風格,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通過培訓,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學生喜歡、家長信賴的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積極嘗試與同行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新措施、新對策,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對今後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新課程強調了“教”服務於“學”,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心理髮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想,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使我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認識,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今後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學會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在完善中創新,促使自己不斷成長,讓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新台階。

第一,多進行課堂觀察,課例研究,自我反思。觀察每位教師的教學特色、聽取建議,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礎。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從專家引領、名師指導、課堂實踐、互動交流的全過程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加強交流、善於總結。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要聽真言,慎思考,善總結,納百家之長,補已之不足,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第四,關注學生,精心備課。在今後的工作中給自己定好位,課下精心研究《課標》,挖掘教材,靈活使用教材,做到功夫下在備課上,效果出在課堂上,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培訓為我提供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感謝諸多專家、名師及為此付出辛苦的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讓我心存感謝、感激和感恩,希望今後還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伴我進步、促我成長,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第6篇

這幾天我參加新一輪高中生物課改培訓,聽了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對《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説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就淺談一下自己學習之後的認識和體會。

生物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應該是來源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高中生物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3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生物內容。選修課程有3個專題,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

我在學習之餘,與一起學習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課程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培訓使我們瞭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瞭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瞭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瞭解了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生物教育,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生物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