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華《活着》有感7篇 從《活着》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8W

餘華的小説《活着》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傑出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一個農民的深刻遭遇,描繪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和人性的深刻探究。這本小説中充滿了人情味道和社會意義,非常值得一讀。

讀餘華《活着》有感7篇 從《活着》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第1篇

閲讀《活着》最值得我思考的問題便是: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支撐福貴活下去的究竟是什麼?沒有了家人、生活拮据的福貴可以豁達生活的理由又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我所得出的結論是:支撐福貴活下去的便是曾經與家人的所有美好回憶,以及對於自己年少時所犯下的錯誤的贖罪。

年少時的福貴是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好賭、風流、好色,滿足了所有富家子弟的惡習,但是在破產之後,福貴真切的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就如福貴自己所説的:我一個人往家裏走去,走走哭哭,哭哭走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道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明白爹為什麼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的千難萬難。這麼一想,我都走不動路了,在道旁蹲下來哭得腰裏直抽搐。

家產積累的`不易,福貴深刻的體會到了生活的苦,沒有了雄厚的家產做支撐,福貴不再是當初那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主家的大少爺,他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了,他也要學會耕地勞作,不再穿綢子做的衣服而是穿棉麻所做的衣服。

福貴家中剛破產時正處於戰爭年代,被拉去當兵充數的福貴再一次體驗了生與死,子彈從自己耳邊飛過時會有劫後餘生的慶幸,會感慨生命的無常,就如老全那樣,前一秒還站在你面前和你説,這死去的人裏面有四個是他認識的,下一秒的老全也變成了那些人中的其中一個。甚至這樣説:如果有人死了,這沒什麼,如果你還活着那才是稀奇,你應該感謝老天爺還讓你活着。

在我看充兵是福貴的轉折點,那段時間教會福貴的應該不止惜命,還有對於生命的敬畏。回到家後的福貴看到的依舊是那個貧窮的家,可是福貴卻覺得很安心,甚至每晚睡覺是都要確定一下自己的身邊是否還有家珍。那是一種真切的描寫,一種讓我看了會為之心疼的描寫,福貴的改變是迫於生活對於他的改變,是深刻很無奈的改變。

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活着?文章的後半部分福貴的家人接二連三的離去,有慶因為給縣長的妻子獻血過多而死、家珍因病去世,原本出嫁後應該過上幸福生活的鳳霞最終因難產而死,最後的福貴一無所有,有的只剩下女婿二喜和孫子,可是福貴的所有運氣好似在充兵時全部耗盡了一般,二喜因工離世,就連苦根也吃豆子被噎死了。福貴的活着讓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在絕望後對於生命的最終和對於可以活着的慶幸。

作者以第三視角敍述,福貴在失去所有後還是可以那麼的坦然,就好似在回憶着美好的事物,就好似並沒有失去什麼一樣,可以那樣精彩的敍述着自己的故事,福貴是懦弱的但也是勇敢的。在我看來,福貴的活着不再是我們所説的對於生活有許多期盼的活着,福貴只是為了生命最基本的要求而活着,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有一頭牛陪着也是好的,也是可以活着的,不論他人如何的嘲笑、如何的不解。

讀餘華《活着》有感7篇 從《活着》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第2張

第2篇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我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厭惡於華,厭惡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我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理解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僅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以往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我。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可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第3篇

再次翻開餘華的《活着》,一種莫名的感動再次湧上心頭。餘華寫得很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很平靜,面對富貴的一生經歷,心中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活着,在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現實生活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在閲讀這部小説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説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敍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説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這部小説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這個簡單卻又充滿哲學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詮釋。“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第4篇

“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在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要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苦難無聊和平庸。我覺得這部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讓人更加真實的領悟什麼叫做堅強的生命,或者説一個人到底可以承受多少苦難。同時也引導每一個讀者去思考一個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一本書,看哭了整個下午,為人物的相親相愛所感動,又被故事情節的曲折所折磨,可是我卻會有一種很強烈地想讀下去的慾望,越是悲慘,越想去看到一點希望。於我而言,看完了活着,我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先是無限悲哀,悲哀過後是久久不能平靜的內心起伏。福貴總是帶着對生活的渴望,努力生活下去。雖然和他一起生活過的所有親人都死在了他前面,但面對這樣的打擊,他還是挺了過去,很讓我動容。在福貴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對於苦難的無限承受力。我感受到的是活着這件事本身的不容易。活着遠比死了困難得多。一個人能夠隨意了結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是這樣做的。因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生活本身賦予個人的各種酸甜苦辣。但是因為種種活下去的困難,我們就不活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一直深信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教人向善的。餘華的這部《活着》無疑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我覺得它向我們傳遞的是人對於苦難的承受力,以及人的一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的美好。對於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來説,生命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在中國老百姓的觀念裏也一直有“好死不如賴活着”這樣的俗語。而餘華在這部作品裏面更是具體形象地用各種各樣的事件向我們闡釋了這句話。家珍得病走了、有慶輸血過度走了、鳳霞走了,就連苦根都離開了。生命中的親人一個個逝去了,生活一次次地打擊着福貴,可他沒有妥協,沒有失去生的希望。這本身就足以讓人震撼,我們不得不去思索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如果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福貴的一生的話,他這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餘華在這裏用第一人稱去敍述整個故事,福貴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他所經歷過的這一切由他自己的口講出,讓讀者讀來一方面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第一人稱敍事也容易拉近讀者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讀者親歷現場,直面這場殘忍,讀者的閲讀體驗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我也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福貴經歷過這麼多的苦難仍然和它的老牛相依為命地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會有希望,活着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至今都印象深刻。餘華在書中寫道:“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我覺得這段話很有價值,至少會給很多在痛苦中掙扎的人一些觸動和安慰吧。這句話提醒我們思考人這一生到底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上學的時候努力學習,為的是上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而在這求學的過程中,我也經歷過一個朋友因為生病而離開,一些同學因為成績不理想或者壓力過大不堪重負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個漫長的求學過程中,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我的那些因為一時的失意而輕生的同學們,看到了這本書或者這句話會不會有一絲絲的觸動呢?

我認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了一些苦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暫時的苦難而失去生的希望和勇氣。在我每次心灰意冷,甚至覺得還不如死了算了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想一想福貴。

我想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力量吧。它賦予人活下去的勇氣,不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讓人心平氣和地去承受命運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而我們在承受了苦難之後,一定會從中汲取養分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5篇

看完這本書我很感動,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餘華寫作手法文藝高超,而是全本描述的事真實感很強,形象,生動,富有鄉土氣氛。別認為我對這本書評價過高,因為事實確實如此,《活着》這本書感動了無數的人······

剛開始認識餘華是讀他的《許三觀賣桖記》,那本書讓我受益良多,讓我對餘華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和好感,這次看了《活着》我腦海裏只想到改變、真實和感動。

福貴是《活着》裏的主人公,與他相關的還有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女婿二喜、二喜的兒子苦根等等,這些摯親的人都死在了福貴前面,他用自己的手一個個送葬了他們,中國過去幾十年的一切災難都降臨在他的.頭上,死神的呼喚不止一次找上他。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彷彿一張白紙慢慢變黑,世界越來越冷、陰沉,一切的不幸好像有了眼睛一般盯上了福貴······但神奇的是,他仍然活着。後來他買了一頭老牛,給他取名為福貴······

故事講完了,閉上書的那一刻我好像是從另一個世界中走了出來,在看《活着》的時候我彷彿身置其中,在福貴的身邊看着一切所發生的事,天空忽明忽陰,我感受着人性的真、善、美,福貴對生的執着和人間的悲哀和幸福。

第6篇

汽車蝸牛般在陡峭的盤山公路上爬行,迎面而來的是石壁,石壁林立。倏然,峭壁的石縫間伸出一簇瘦瘦長長葉片的茅草,那邊石縫間探出一朵小小黃黃的山花,更高處一棵老鬆從山崖間騰空出世,蒼翠如傘的樹蓋懸掛在雲霧繚繞的懸崖,懸崖石縫間鷹爪般的樹根,不屈不撓地深紮在一個個石縫裏,支撐起那永不凋落的松針。

我的.心靈為之顫動——峭壁上石縫間竟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讀餘華《活着》有同感。作者以一種娓娓而談的語言,似清清流水的小溪,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田。人為什麼活着?人怎樣活着?只為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如此的艱難,活着是如此的沉重。活着就是要與惡劣的環境,人生之險惡搏鬥着、對抗着、掙扎着,爭取好好的活着。

活着,就要戰勝自我,征服死亡。在逆境中,以死來逃避現實的人是一時的勇士,死需要勇氣,生更需要堅強;在逆境中,能忍辱負重,頑強地活着的人,方顯英雄本色。

徐福貴年輕時依賴父母,遊手好閒,夢想靠來發家致富,結果是傾家蕩產,一貧如洗。面對人生大起大落的逆境,徐福貴沒有死,象石縫間的一棵野草活了下來。命運作弄他,厄運接二連三地打擊他,先是喪父,接着喪母、喪子、喪女、喪妻,最後喪孫,老來形影相弔,與老牛相依為命,他把自己對親人的思念,都寄語給了老牛:“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看似平常語,滿紙辛酸淚。

人生的逆境,猶如生長在峭壁上,石縫間的生命,根扎入貧瘠,枝長對抗風雪。

第7篇

起風了,外面下起了雨,朋友圈的家鄉下起了雪。我一直在南方的暖陽裏惦念北方的冬。

富貴回到家中,日子是苦了點,但是看着鳳霞和有慶一天天長大,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兒。就像現實中的我們可以看到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簡單的幸福。但是看到因為有慶要上學而將鳳霞送人的時候,心裏還是覺得很難過,可生活總歸是無奈的,特別是在那樣的吃不飽飯的年代裏。這麼一句話是那麼的現實:鳳霞命苦,這輩子看來是要苦到底了。有慶可不能苦一輩子。這樣的年代人的生活做取捨覺得是對的,並不是自私,是為了生存吧。

看着富貴的講述,他的一生除了苦難就是苦難,但是卻從他的講述裏看到了幸福和快樂,沒有抱怨,沒有怨恨,那麼平靜的講述着自己的一生。有慶的不幸,被抽血抽死,卻是為了救縣長春生的老婆,有慶死了,家珍卻意外的活了過來,或者這就是給富貴活着的力量吧!眼看着鳳霞到了出嫁的年紀,但是卻因自身的條件找不到一個好的婆家。在隊長的幫忙下,找了城市裏的二喜,二喜也因自身的不足,沒有想到是的有着缺陷的兩個人在一起是幸福的,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兩個人手牽着手回鄉下。這是作者想告訴讀者,這就是簡單的幸福。到這裏就應該圓滿的結束,鳳霞懷孕了,天大的喜事,對於苦難的鳳霞,對於苦難的二喜,更對於苦難的富貴和家珍都是最好的幸福不是麼。或者這樣不能更好的詮釋《活着》這本書要詮釋的意義,這些苦難對一個人的一生還是不夠的。

鳳霞又因為生產時候的大出血離開人世,緊接着家珍也跟着去了,富貴用一把鋤頭埋掉了至親的三個人,這樣的苦難還不夠嗎?當然或者還是不夠的,苦根四歲的時候二喜不幸在一次搬運水泥板的過程中被壓住,在血肉模糊中丟掉了性命。這就剩下苦根和富貴相依為命,似乎還不夠,因為窮,苦根竟然被煮熟的豆子吃的撐死了。這樣的.死或者對於現代人是無法想象的,現代人只是因為吃,吃出了一身毛病,其實比撐死更痛苦。

作為旁觀者,可憐富貴的苦命和無奈,但是富貴卻講述的異常輕鬆和從容,以老牛為伴的生活,也算是一種圓滿吧!

活着,在我們看來是充滿着力量的一個詞語,它是無聲的,是一種忍受,是一種煎熬,來承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忍耐世事無常帶給我們的苦難和不幸,又充滿希望迎接生活中無聊和平庸、還有小幸福。

20xx一直在為活着而忙碌,外面下着雨,大肚皮先生在家發果子,比起太多的不幸,比起太多的苦難,才發現活着的意義更加的深厚。比起苦難中倖存的富貴,比起忍受不了苦難的春生,我們都成為了最幸福的人!

讀一本書,是一種思考;看一種生活,心生一種感歎:活着,挺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