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心得體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心得體會的反思有助於我們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思維,不斷探索未知領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6篇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1

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我的收穫很大。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衞生組織宣言近年來一再強調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是經過了此次學習,我真正感覺到了不僅學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師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忽視的。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由誰給解決呢?教師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羣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和壓力。

教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級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務對象終日在一起工作。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針對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時間段來服務,而老師的服務對象是人——成長中的人,並且肩負着指導他們成長的`重任。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是不做此項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師根本就是一個累身更累心的活計。

而社會對老師的認同卻是讓老師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裏看到一句話:市民應該做到尊師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後,説看你們教師多受重視。我苦笑了一下,説:“市民做不到什麼,社會才提倡什麼的。”因為教師的收入低,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僅僅關注學生得的短期成績對老師求全責備等原因,教師得不到社會的真正重視,壓力太大。礙於自己的所謂“面子”,普遍的現象是有了心理問題不會疏導又不去找專業人士治療,甚至於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況下,教師有了心理障礙和疾病卻不自知!積勞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的輿論開始紛紛關注教師的”亞健康”狀態,不僅是身體的,更多的問題來源於心理。

那麼,教師怎麼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後,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鍊,有資料指出:運動時,身體內部會分泌一種物質,俗稱“快樂物質”——會讓人們放鬆,高興。

二,要有知心朋友。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對於平時假期少的教師,可以選擇附近的地區遊覽,逛逛市區,或者去家鄉有名的景區遊覽。當然。教師的兩個長假是你放鬆自己調節情緒的最佳時間。

四,照顧好家庭。什麼都不順利的時候,家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永遠不要試着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最後的可能是會失去兩個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一點建議僅給同行們參考,當然,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2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孩子上幼兒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欣賞教育。

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於他的聰明活潑,而在於他的自信。自信有助於他現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業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培養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讚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鬥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勇氣。當兒子當上小排頭時、取得小紅花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並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着。對於父母親來説,愛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但知道怎樣愛孩子,卻是一件困難的事。無數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

互相尊重。

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於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聖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為,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麼是“一諾千金”。一方面有利於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引導教育。

“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我們不想讓兒子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讓孩子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他的領航員。在他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他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他在今後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以上是我育兒的三點粗淺心得,我們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着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孩子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3

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多年,深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心和諧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看到大學生青春陽光的身影總是感慨萬千,年輕真好!當聽到他們的“灰色”童年帶給他們的無助、孤獨和痛苦時,又感慨於不讓自己的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自己一定努力讓家庭充滿歡笑、陽光和民主,讓孩子愉快、無憂無慮地度過他的童年。接觸很多的案例,很多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父母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或親戚家裏,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或家庭出現重大的喪失等等,這樣都可能造成孩子謹小慎微、不自信或安全感缺失,嚴重的可能會得抑鬱症或躁狂症。所以作為國小生四年級的家長需要從中吸取教訓,還孩子一個童真和歡樂的少年時代,為他們將來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

無條件積極關注自己的孩子為他們的發展創設自由而安全的環境。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都可以讓他們去嘗試,只要對孩子有益都可以讓他們去做。不是孩子犯了一點錯誤就大發雷霆、一發不可收拾,一定記住不在孩子身上翻舊賬,就事論事就可以了。實際上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讓孩子感覺到安全,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告訴父母,並且讓孩子感到父母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安全的氛圍有利於孩子靜下心來專心做一些事情。前些天在上海學習“沙盤治療”時真正地體會到創設自由而安全的環境的重要性。沙盤治療就是讓兒童在裝滿沙子的器皿內自由“創作”——拿任何他想拿的沙具擺成他認為最好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打擾和限制,並且被告知這種環境是安全的。兒童就是這樣不停的擺弄沙具和拼擺圖形,經過十幾次的“治療”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我就十分好奇,是什麼魔力讓一個特有攻擊性的孩子經過幾次或十幾次的沙盤治療最後“痊癒”了呢?後來老師的講解使我豁然開朗:一方面孩子自身具有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通過擺沙盤可以瞭解自己的問題,沙盤也可以讓這些孩子自行解決問題,孩子具有大人無法企及的潛力;另一方面就是治療師給予的自由而安全的氛圍讓孩子可以發揮他們的潛能。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給關注增加太多的外在條件,無論孩子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無論孩子是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給他們無條件積極關注吧,給孩子自由而安全的環境吧,讓孩子可以無拘無束、自由發揮吧。

二、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用肯定式的語氣

有個小故事是這樣的:小女孩的媽媽告訴她一定不要看電視,否則一切免談。小女孩每次回到家後先打開電視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等看着媽媽下班的時間都到了,她會用濕毛巾把電視降降温,因為她知道媽媽回到家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電視熱不熱。所有的一切都處理完後,小女孩就坐在書桌上開始寫作業。媽媽回來了,先摸摸電視發現不熱放心了,又看到寶貝女兒在認真的寫作業馬上心情大好,滿足了女兒一直夢寐以求的願望。不敢設想如果一直如此下去,小女孩會變成怎樣,但可以肯定她學會了撒謊和欺騙。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儘量少地使用否定的語氣跟孩子説話。你可以告訴他可以做什麼,可以如何做,但少用“不能”、“不要”等否定詞語,因為孩子更多的會聽到“不能”和“不要”之後的內容。家長看到孩子做了自己不允許的事情惱羞成怒,孰不知就是自己不相信孩子導致的。就拿我的兒子為例,前段時間檢查視力有些問題,告訴他不能玩電腦和手機,但我們也沒有特別的設置手機和電腦的密碼,並給他買了些他特別喜歡的書籍。每天下班後發現他都在認真地讀書,每次都會告訴我書中的一些故事,《魯濱遜漂流記》他竟然還讀了兩遍。欣賞兒子的作文時,自己特別驚訝,發現好多句子都寫得特別流暢和不拘一格,不再像以前一樣家長拼命地催、孩子要命地眉頭緊鎖。設想一下,如果我也做一些不信任孩子的一些行為的話,孩子還能這樣“堅守”自己的“原則”嗎?相信孩子,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事情,少一些懷疑,多一些肯定。

三、讓孩子跟同性父母成為好朋友

按照心理學的理論,四年級的孩子應該多向同性父母靠攏,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並習得社會所賦予的一些的特性,如男孩要勇敢和擔當。比如男孩子多和父親一起踢踢足球、打打籃球,不自覺地學習了父親堅持、堅韌和分享的精神,讓他們做一些“男人們應該做得事情”,這樣不僅可以親近兩者的關係,還可以學習一些男人的做事方式和並學會欣賞男人豁達開朗的個性。這時候作為異性的父母就可以放手讓他們或她們盡情在一起,少些嘮叨和抱怨,默默支持他們。相反,如果這個時期男孩子仍過多的和媽媽一起做事和“糾纏不清”的話,可能會對孩子個性的形成有些阻礙,媽媽認為這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不忍讓孩子和不着調的父親在一起,害怕自己喪失對兒子的“控制”。為了避免長大後出現“戀父親節”或“戀母情節”,現階段讓我們孩子多認同同性父母吧,學習同性父母身上的優良品質,讓孩子有種“很想成為他(她)們”的那種人的渴望吧。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4

4月23日我參加了中學生心理健康培訓,通過培訓瞭解了新時期對健康理念的重視使我們不容忽視。現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如下:

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為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複雜情感的人。

有句話説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5

做幼兒教師以來那種責任感,一直都在伴隨着我的工作,這種感覺讓我也在慢慢的沉澱着,做幼兒教師有些事情還是要落實到位的,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的鍛鍊,帶中班的感覺還是有壓力的,孩子們上幼兒園的第二年,雖然是適應了幼兒園的氛圍,不想小班的時候對於環境的陌生,沒有安全感,這些現在都沒有了,但是孩子們的管理一直都是一個問題,這帶中班這將近的一年讓我確實有很多感想。

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今天,我感覺自己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是應該去多多學習的,我也知道有些事情還是應該做出一個合適的評價,我對自己能力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跟進步,現在我也在一天天努力的去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現在我也在鍛鍊着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幼教,在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當中我也面臨着非常多的問題,現在我也在陸陸續續的完善自己的工作,我也非常清楚在這麼一個環境瞎下面我做出的成績是比較大的,我也意識到了在這一點上面我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才行,對於自身的提高跟努力我也非常持續下去,雖然這是需要付出時間跟精力的,哪怕如此我還是願意去做好這些相關的工作。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深深地感激園長的關心,在工作方面我也必須要承認這一點,有些事情還是應該負責到位,有些事情是我應該去落實清楚的,這些細節不能夠忽視,在一些事情上面我還是認為自己做的稍顯不足,總之這種工作當中的感覺是非常不好的,這樣的問題讓我感覺還是需要繼續努力,雖然説在一些事情上面我不是做的太好,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做到位的,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提高,我對於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移,跟孩子們的一起相處,我感覺有些時候教學工作就是在一個個小遊戲互動當中進行的,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們更輕易的接受,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承諾,現在我也在慢慢的提高着自己,我堅定的認為這些事情是我應該落實到位的,這絕對是比較明顯的一個問題,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作為幼教這些簡單的工作必須落實到位,我很是懷念過去的一段時間的工作,真的讓我成長了太多了,在一些事情上面還是應該做的更加貼切,這一點毋庸置疑,接下來我會用更加合適的方式去做好自己教學工作。

教育孩子方面心得體會篇6

案例:趙某某是八年級學年的學生,因為父母常年在國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國內的監護人,奶奶年紀已經多歲了,孩子想要什麼奶奶就儘量滿足,使孩子變得飯來伸手,水來張口,在學校不喜歡學習,每天上課的時間就是他聽音樂,看小説的時間,任何老師對他做思想工作都無濟於事,他説:你們別費心了,我就是不想學習,更有甚的是,老師上課他就想盡各種辦法搗亂,比如:老師講課的時候,他隨便下地走動,老師説他,他説:我坐累了下地放鬆放鬆,老師説:你想過此時你的父母正在國外辛苦的工作,為了你,他説:那是他們的事,與我何干?

案例:李某某是八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非常消極,甚至一堂課下來,他可以一句話不説,無論是老師的提問,還是同學的招呼,對他來講就是沉默,就是這樣一位學生在課間居然和小班女學生髮生衝突,沒多大點小事就要課後找人兩夥對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擴大化,後來知道這是個父母在國外且父母已經離異的孩子,現在隨母親生活,叛逆的性格,讓他對母親的愛採取反叛的態度,你不是就讓我好好學習嗎,我就不按照你説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樣?

這是兩個典型的關於留守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案例,我聽後心裏也是感到異常的沉重,二十幾年的教學中也經歷過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為什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裏問題,我想首先應該想到的是:

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愛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歲,正是成長中的青春期,這樣的時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見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數年見不到父母。在漫長的期盼與等待中,爸爸媽媽對許多留守兒童而言,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個稱謂。記憶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盡,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對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他們與別人的社會交往,並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愛,和父母有效的監護和管理,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沒有人去傾訴,或者根本不願意向人傾訴,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礙,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學中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讓他們感到心裏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有時學生之間鬧着玩,不注意就説出一句,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不就是個留守兒童嗎,這樣小小的一句話就會勾起他們對父母的恨,為什麼別的孩子父母都在身邊,而我卻沒有,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這樣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孩子就會慢慢的變得無情,對父母是這樣,對同學,對老師,對他身邊所有的人,後果不堪設想。其次是自我,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在家裏,他都會以為我想要的東西,別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別人和我搶,我就會不擇手段的對付對方。另外他們認為我説的話,無論是誰都要無條件的服從,否則就拳腳相加。

二)監護不周、重養輕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顧,有的寄養在親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無人監護,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負責寄點生活費回來。祖輩家長雖然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照顧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敍述,存在着一定的優勢,但還是弊大於利。因為祖輩對孫輩一般都比較溺愛疼愛有加,但教育不足,親戚朋友由於精力不足,責任心有限,更是無法嚴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願意與代養人進行心靈溝通,與祖輩在一起時只是看看電視,不怎麼説話。與親戚朋友更是沒什麼話説。而無人監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們只能獨自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許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識,一件小事都能讓他想到找人打羣仗。

對策: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讓他們感受到周圍環境濃濃的愛,這樣他們才能走出自卑的陰影,開心的學習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監護人,要時時的與孩子交流溝通,時時的瞭解他們心裏的需求,時時的掌握他們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無論孩子要什麼都無條件的滿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該擁有的,哪些是不該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心裏感到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在學校教師要給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便是一個良好的渠道。留守學生由於父母長期與之分離他們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別強烈。如果老師熱情關心他們就可以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別是當學生對某一事物面臨選擇或出現行為偏差時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言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意無意地接近留守學生,在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便能激勵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學習上針對留守孩子不願學習的毛病,時時的和孩子談心,瞭解他們不願學習的原因,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儘量的把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讓他們答,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我和別的孩子一樣,一點不差,這樣他們就會慢慢的對學習感興趣,除此之外,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也是促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若班集體學生關心集體,愛護集體,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團結友愛,個人的進步與集體的榮譽緊緊連在一起,在這樣的集體氛圍中,留守學生才能感受到他們是與整個集體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同時班主任還可相應的辦法,例如把優秀學生與留守學生編在一組或同座建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手拉手結對子、小組學習競賽等活動,讓全體學生都緊緊地團結在集體之中,讓留守學生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温暖、集體的力量,從而彌補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損的情感交流與溝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後,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個別幫助與指導。在個別幫助時,要分清他們的不同家庭情況所帶來的不同心理狀況,分析其性格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發展積極的性格特徵,調整消極的性格特徵。如他們學習上有什麼困惑;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往上有什麼障礙;心理上有什麼想不開的等等。讓他們去找他們信得過的老師談話,內容可涉及校內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讓留守學生感到温暖,感到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們終能成為生活上自理、行為上自律、學習上自覺的好學生。

生命只有一次,今天對於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而言,做人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與人交往中,絕不能讓他們被虛偽自私虛榮自負失信等不良心理行為所沾染和毒害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要來關心和關注留守兒童使他們學會做人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