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篇 "回顧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一場壯麗的文化盛宴"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2W

2022年北京冬奧會於2月20日落下帷幕,閉幕式以“匯聚未來,點亮精彩”為主題,通過歌舞、燈光、煙火、文藝表演等形式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為本屆冬奧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篇

第1篇

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表演在北京鳥巢舉行。這次為期17天的冬奧會,有91支代表隊2800多名參賽運動員爭奪105枚金牌。

挪威、德國等冰雪強國成績不錯,獎牌榜(金銀銅)前三名是挪威(16-8-13)、德國(12-10-5)、中國(9-4-2)。

本次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他曾執導過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是世界第一位執導夏奧和冬奧開閉幕式的“雙奧”總導演。

都體現了“雪花”的元素。而在閉幕式中,我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國歌曲及中國結、紅燈籠、剪紙藝術,折柳贈別等文化元素、中式浪漫起到的良好作用。

1、場地中央巨型中國結、冰車十二生肖造型,孩子們提着的冰燈都是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元素展示。

2、唱《奧林匹克頌》的孩子們,衣服上年年有餘的剪紙圖,藴含豐富的中國剪紙藝術。

4、折柳《送別》,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別冬奧,他們演繹中國人傳承千年的“折柳寄情”。而配樂歌曲《送別)也特別應景。

據載,該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歌曲《夢見家和母親》,1915年李叔同據此曲作了修改,創作了詩歌《送別》,成為經典。1927年,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親自抄錄歌詞,並繪畫插圖,將它收錄在《中文名歌五十曲》,1958年又把它編入《李叔同歌曲集》中。,《送別》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單位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55週年而評選的《百首愛國主義教育歌曲》。

5、歌曲《我和你》北京奧運會歌曲、《雪花》這次冬奧會會歌,《友誼地久天長》等經典歌曲,表達出北京雙奧之城的真誠、友好、善良和熱情,聲光與影像表演尤顯閉幕式的優美創意。北京冬奧會中國兑現承諾,奉獻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篇

第2篇

2022年北京冬奧會比賽項目全部完成了,以冰球比賽芬蘭2-1戰勝俄羅斯奧委會獲得金牌而結束。中國代表隊在這次冬奧會上一共獲得9枚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總獎牌數15枚,排在獎牌榜第三位。

大家一定還記得,去年在東京舉行的奧運會,中國代表隊在獎牌榜一路領先,直到最後一天,美國隊當天拿到3枚金牌,完成反超,中國隊屈居獎牌榜第二,中國代表隊非常遺憾地結束了2022東京奧運會之旅。

這次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隊也一度落後美國代表隊,直到昨天,隨着隋文靜韓聰奪冠,中國代表隊第九金,以微弱優勢衝出8金團隊(美國,瑞典,荷蘭,中國),在8金團隊裏,中國隊銀牌銅牌沒有優勢,算是疊底,隋文靜和韓聰讓中國代表隊完成了一次蜕變,脱穎而出。當然谷愛凌的2枚金牌的分量也是不容忽視的,其他運動員的金牌和努力一起為中國代表隊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考”出了一個好成績。

還有就是彌補了東京奧運會被美國最後一天超越的尷尬,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第三,美國第四。

2022年北京冬奧會完成了對美國隊的超越,也完成了自身的超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績是中國代表隊在冬奧會的最好成績,曾經的最好成績是2010年的温哥華冬奧會5金2銀4銅。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隊在運動員們和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歷史,從歷屆的冬奧會中可以看到,中國代表隊在冰雪運動中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冰雪運動,中國一直在進步。

晚上還有無與倫比的冬奧會閉幕式,北京2022年冬奧會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劇透”:閉幕式是一個大party。“雙奧之城”北京再次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

隨着閉幕式的結束,北京2022年冬奧會完美收官,中國代表隊位列獎牌榜第三,交了一張漂亮的答卷,2026年冬奧會在意大利的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舉行。

2026,米蘭見!2026,科爾蒂納丹佩佐見!中國代表隊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第3篇

“折柳寄情”,昨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以中國式浪漫道別,再度驚豔全場。

打開歷史的詩卷,我們會發現很多離別詩都跟“柳”或“折柳”密切相關。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這樣寫到:“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他還在《憶秦娥》裏寫到:“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在《金陵酒肆留別》也寫到:“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就其他詩人而言,王之渙曾寫過:“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白居易也有:“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可以説,在古詩裏此類詩句浩如繁星,不勝枚舉。之所以會在離別詩裏出現這麼多跟“柳”有關的意象,跟古人的送別文化——折柳相送,是密不可分的。

折柳贈別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旅風俗,在詩文、戲曲和小説等文學作品中均有反映。古籍《三輔黃圖》中曾有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這是有關折柳贈別的最早文字記載。因此一般認為折柳贈別的風俗形成於秦漢之時。

關於這個習俗的由來,相傳是取自於《詩經》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送別人對即將離開的親朋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此外,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生動的體現了柳樹生命力的強盛,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折柳贈別”藴含着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願,也喻意親人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就如同柳枝隨處可活一樣。

同時,折柳贈別是對旅人路途安全的祝願。古人視柳樹為可以辟邪驅鬼的."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帶上它,可使鬼怪望而生畏,遠遠躲開,確保行人旅程的平安。

在我國古代,“折柳”一詞還寓含“惜別懷遠”之意。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的人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即將遠行的親朋。這是一種古代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