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説課稿6篇 春色照耀,情動人心:《春》讀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K

《春》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描寫了春天的煙花三月、春雨如油等美景,以及對季節變遷之感慨。本課稿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唐詩的特點與文化價值,在課堂中更好地欣賞這首經典之作。

《春》説課稿6篇 春色照耀,情動人心:《春》讀課稿

第1篇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敍事、寫人的記敍文之後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説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温情敍述,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瞭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説明。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他們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導入: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

[説明]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對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二)跳讀課文、理清思路、歸納課文提綱。(2分鐘)

[説明]葉聖陶先生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節是3分鐘。

(三)學生自讀,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10分鐘)

在七年級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設一些質疑,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用幻燈片出示,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1。

理清思路之後,就要抓住重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了,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春》的語言非常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這一個步驟,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

我設計的問題是作者用了哪些優美、貼切的詞、句、比喻來描寫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歡哪些?

在學生回答差不多時,教師可依據回答情況挑選下面的問題給以點撥、提示。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2、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

①調換詞語。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裏鑽出來”。

②增刪詞語。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變語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實説法。如“不錯的”句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

[説明]此環節的設計落實了知識目標b和能力目標。設計的依據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引導學生討論:你認為草、花、風、雨這四段哪段最難寫?(風景難寫)

如,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氣味;③特有的音響;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此環節採用讀、賞、析、説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六)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總結美、尋找美,創造美。(10分鐘)

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七年級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

讀完《春》,同學們會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請同學們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並且試着運用它去説一段描述春天的話。

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教師可用多媒體投出有關詩詞名句。

3、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廣泛閲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可採用詩文朗誦(如《春之聲》詩文朗誦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搞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七年級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選做題,第二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昐春宏觀勾勒:山——朗潤水——漲太陽——紅教師示範完成

《春》説課稿6篇 春色照耀,情動人心:《春》讀課稿 第2張

第2篇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寫景散文,學習一些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共同完成本單元的任務,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可見,這篇課文在單元中的重要性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來寫景的方法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這是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因此,恰當使用範讀錄音,適時的指導,對學生的提高會很有幫助.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在教學中我選擇了激發興趣法、誦讀法、問題導引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示範,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教學上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通過學生聽讀,朗讀,來了解文章內容,感受美,並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朗讀技巧;第二課時通過自讀,討論、交流等形式,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第三課時品味語言,練習表達

2、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用屏幕出示)

[説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着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着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為春能給人温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你知道哪些描繪讚美春天的詩句?(學生回答後齊聲誦讀)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用大屏幕打出,,可以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聽兩遍朗讀錄音,第一遍只讓學生靜聽,閉目想象,感受春天之美第二遍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課文對春天的描寫分幾個步驟;在描寫春景時共有幾個畫面?

如果説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説:“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現為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在這一步驟,教師以朗讀第二段為例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明確朗讀要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要求做到:

這個步驟的設計繼續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及情感目標也為後面的教學打下基??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以“春風圖”的分析作示範,然後學生獨立完成其它部分的分析,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準備好,等到同學們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 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通過教師的示範到同學的自學、討論,完成由扶到放的過程,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在這一步驟,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學生學情,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為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説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七年級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七年級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第3篇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春》選自人教版七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本篇課文是一篇寫景類散文。文章作者朱自清通過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呈現出一幅熱情又富有生命力的春景圖。文章語言清新且活潑,善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極力渲染了春景的美麗。文章從盼春、繪春和贊春三個層次進行了敍述,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不僅體現了春天的繽紛多彩、生機盎然,還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的希冀和對生命的熱愛。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正處於國中學段,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逐漸養成,他們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儲備,也具有學習新知的動力和興趣。學生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誦讀文章併合作探究,習得文章的重點並解決情感的理解問題。

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識記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掌握文章大意並捋順文章思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運用文章中的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賞析文章語言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春”的眷戀與期盼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積極態度。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運用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並賞析文章語言特點。

難點:學生可以體會出作者對“春”的眷戀、期盼與熱愛,也能感受對於美好生活的積極態度。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主要包括:閲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和最重要的環節。主要包括: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深入研讀和延伸作業等幾個方面。

好的導入總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好的導入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可以形成閲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我將採取“提問法”進行導入:對話學生:請同學思考有哪些對春天進行描寫的著名詩句呢?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還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還可補充“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詩句,請同學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這篇文章《春》,看看作者眼裏的“春”的魅力又是什麼?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以及感情,找出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其次,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分析出文章講了什麼?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和總結,得出文章的層次劃分:“盼春歸——繪春景——春天禮讚”這三個部分。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這個階段主要是解決文章中需要重點分析和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和層次後,知曉了文章每一部分重點描寫了什麼景象。我會深入到具體的文句之中,深入挖掘詞句,進行語言的欣賞。我會提問學生:文章第二部分“熱情繪春景”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有什麼作用?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接着提問學生:具體説一下怎麼寫的?學生討論後得出:將山水和太陽以及萬事萬物賦予人的狀態,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春天萬物的生機與活力。將“山”、“水”和“太陽”連在一起脱口而出,很有節奏感。將桃樹、杏樹、梨樹的花競相開放的顏色分別喻成火、霞和雪,描繪的十分形象,讓讀者具體可感其五彩繽紛的畫面。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第三段中出現瞭如“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軟綿綿”等重疊詞,這樣的詞語使用,有什麼好處?學生在我帶領其朗讀後的引導下得出:很有韻律感,朗朗上口。我順勢進行補充:疊詞的使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春草之嫩綠以及春天風雨的柔和,有利於抒發作者對於春天萬事萬物的喜愛之情。

3.接着,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這個問題有些難度,我會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討論,找小組代表進行回答:通過“引用”名句,不僅是在描繪春天的自然景物,也是在書寫勤勞的人們。 我會再找一名代表進行補充,明確答案:新的一年必定是美好的一年,必然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展現了作者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4.在分析了第一、二部分之後,我會繼續指定學生讀第三部分,並提問:既然是擬人手法,作者為什麼偏偏把春天擬成“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壯的青年”呢?換成別的好不好?學生搖頭表示否定,這時,我順勢提問:請同學們説明原因。我啟發學生:“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壯的青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有新鮮的血液和奮發向前的鬥志,是美麗與歡快的象徵。所以作者用這些來説明什麼?學生明確答案:符合作者對於春天的看法,即:春天是充滿活力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

5.接着,我會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文章的整體,並設置問題:根據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幅美麗的、充滿活力的“春景圖”?學生互相討論,集思廣益,得出:在柔和的輕風細雨中,五彩繽紛的果樹、鮮花花競相開放,蝴蝶飛着,鳥兒唱着,勤勞的人兒大步向前邁着,人們笑着、鬧着,為了一年的新景勞作着。

6.下來,我會設計最後一個問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單單是為了描繪春景而對其進行讚美嗎? 這個問題也有一些難度,我會讓學生讀一首詩歌,詩歌中有借景抒情的手法運用,以此類推至本文,學生可以明確:作者是在借春天抒發感情,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作者通過描繪充滿活力的春景來展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對新鮮事物的憧憬。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內容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新課標指出,要在教會學生知識的情況下,不斷髮展其類推能力和創造能力。我們要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一派生機與活力的景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筆下是“温情的寶地”,我會啟發學生比較兩篇作品之間在寫作手法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作業的完成是對本節課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很好的歸納與梳理。我會留作業:總結本節課內容並查找一下朱自清生平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作品。

第4篇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春》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步伐領略春之明媚,文之燦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將着眼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及學情特點,我確立本課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欣賞作品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提高語言表達及散文寫作能力。

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增強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學情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難點:

領會作者細緻生動的抒情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緻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體味景物的細緻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結合。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採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閲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於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説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築的一些圖片,在這些圖片的放映中來進行導入:

同學們,當樹葉泛黃、秋風習習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想起那與之相反的綠意盎然的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是婉轉動聽的鳥韻,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燦爛温暖的陽光,還五彩繽紛的風箏……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進這幅春天的畫卷。(板書課題、作者)

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敍述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代表作《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對作者的瞭解有利於學生感知文章情感並增加文學知識。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因此,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將多次採用不同閲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信息,在讀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將請同學們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詞,並主動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通過聽錄音範讀,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調,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將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閲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寫作順序。思考

1.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2.朱自清寫《春》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分角段讀課文,並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並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剛才我們為那一片片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歎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為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板書簡潔明瞭,美觀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又突出了重點,使學生一目瞭然。

第5篇

本課是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四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着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着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為春能給人温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湧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並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説:“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現為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

[説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 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課那樣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鄉下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為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説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七年級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七年級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寫完本説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第6篇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的,這是一首描寫江南春光的絕句。詩人描寫了江南秀麗的景色,同時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所作所為。

這首七言絕句共四行詩句,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景有情。詩人先揚後抑,前兩句描繪出了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在歡快地歌唱,一叢叢的綠樹,映襯着簇簇紅花。水邊的村莊,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風中迎風飄蕩,這是多麼睛朗明麗、生機勃勃的春景啊!充滿了作者對江南春景欣賞、讚美的喜悦之情。在前兩句“揚”的基礎上,第三、四句一變為“抑”,詩人的神來之筆在三、四兩句,江南一帶還有大批寺廟建築,在這春天迷濛的煙雨中若隱若現!南朝的帝王都好“佛”,為此大興寺院,弄得農田鋭增,百姓不堪重負。雖然大批寺院聳峙,蔚為壯觀,也不失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費農民多少血汗!詩人顯然對包括唐朝統治者在內的帝王將相不顧人民疾苦,傷財勞民之舉持反對態度,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

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質教育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詩句的內容,懂得詩的意思。

1、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象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讀中感悟的能力。

讓學生在美麗、悽迷的景色中,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發學生對美好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1、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四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對如何學懂古詩已有一定基礎,以往的串講串問效果不理想,學生不感興趣,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感到累、煩。

蘇霍姆林斯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漫畫大師豐子愷有一幅題為《教育》的漫畫:一位先生把一塊塊泥放進模子裏,印出一個個一模一樣的泥娃娃。這就是我們傳統教育——千人一面,抹殺個性。

在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幹這種“做泥人”的蠢事了。那麼,在遵循教學共同規律的同時,應讓語文教學展示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我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以及教材的特點,運用嘗試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老師從旁組織、指導、點撥、激勵、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

1、課前認真預習,記下疑難問題,課前查詢詩人簡況和寫作背景材料。

2、學生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每個學生教藴藏着巨大的潛能,所以在理解詩意這一環節徹底放開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合作探究理解意境,讀中感悟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師用言語表揚激勵,樹立信心。(絕大多數人的失敗是由於缺乏自信。)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想學愛學、渴望學習的境界。先分組舉行小型詩歌朗誦賽(側重寫景方面的詩),並給予獎品表揚激勵,設小組獎、個人獎。

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情趣盎然,緊接着把學生帶進新課,點擊課件出示配景詩《江南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接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每一上新課之前,我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獨立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然後讓學生嘗試説説,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或你想知道什麼?根據學生所説的和所提的,老師歸納總結出有價值的內容和問題,以便在學習古詩中深入滲透探究解決問題。

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對詩人進行簡介及介紹寫作背景。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其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説能力,又為理解古詩內容做好了準備,同時幫助其獲取成功的體驗,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品質。

人們認識事物要經過感知——重現——理解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感知得具體,才能理解得深刻。因此,我先從整體入手,點擊課件,出示景——詩——配樂朗讀。讓學生認真聽,仔細觀察圖像後,説説對這首詩的總體感覺。再説説圖中出現了哪些景物。接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由於學生理解特點及機能的差異,所受家庭教育和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差異,因此採用的學習方法有着鮮明的個性特徵。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選擇適於自己的方法,決不強求一律,厚此薄彼。)注意讀準生字的音,觀察生字的形,老師隨機點撥提醒學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讀正確、寫正確。然後抽讀,齊讀。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詩教學更不能忽視讀的重要性。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行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的基礎上,我將隨機指導學生通過看圖、想像、朗讀,使他們與詩人產生共鳴。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行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感情,比如讀一讀、畫一畫、説一説,藉助工具書,找自己要好的夥伴進行探討研究等等,尊重學生羣體中常態分佈的“差異”,讓學生的個性在唐風古雨中盡情沐浴,潛能在讀情畫意間從容釋放。

小組活動能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合作意識,以往的小組活動成員大多是由教師分配指定的,學習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通過實踐證明,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自主選擇學習夥伴,使他們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使課堂煥發出了活力。

學生個性生理要素髮展的不平衡導致心理潛能在學習之初不可能充分發揮。讓學生隨時表現這些潛在的能力,能促進其潛能的開發。因此,我主張給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權利(如前面的詩歌朗誦賽、介紹詩人及寫作背景等等,現在的自學後的彙報都體現了這一點)學生在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得到了別人的肯定,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悦,從而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因而,在教學中,我交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權利:課前,問學生預習時發現了什麼問題;課中,允許學生隨時提問;課後,問學生還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

學生所提的問題往往直接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律,讀起來琅琅上口,有它獨具的音樂美、節奏美。成功的朗讀就是用有聲的語言再現詩的意境。這就要求朗讀者立足於詩的總體,把詩人傾注於字裏行間的情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融會貫通起來。所以我在這裏先讓同學們回想詩人杜牧和寫詩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讓詩人的情來激起自己的情。我先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配上一段優美的樂曲《春江花月夜》,接着讓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全詩,把詩人喜愛美好春光,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評價,師讀生評價。

學生經過反覆品嚐、吟誦,完全陶醉在詩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感染,這時會產生一種興奮的情緒。然後,因勢利導,激發其寫作動機,引導學生進行練筆,使其想象得以再現。

想像和聯想是詩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古詩中的許多句子都充滿着神奇的想像和豐富的聯想。一首詩往往就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而學生此時已充分理解了詩意,能用口頭語言表達。所以我要求學生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發揮想像寫一段話。把詩歌的語言轉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把口頭語言轉化成書面語言。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筆機會。

(五)擴展延伸,旨在打破課堂的界限,擴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展示欣賞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課後把收集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觀教法的體現,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展示教學的總體思路。本篇板書我依據作者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展現文章內容,從而有助於學生調理結構,強化理解,這樣做是依據板書設計的目的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件性原則進行的。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綠水)酒旗 春風 生機勃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