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5》觀看心得20233篇 深入人心:《榜樣5》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最近,《榜樣5》火熱播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作為中國優秀人才的代表,參與該節目的選手們展現了出色的才華和品質。他們的故事也啟示着我們,如何勇敢追夢、如何秉持初心、如何從容面對挫折。下面為大家分享我對《榜樣5》的觀看心得。

《榜樣5》觀看心得20233篇 深入人心:《榜樣5》的啟示

第1篇

1月24日22時20分,空軍一架伊爾-76飛機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星夜起飛,包括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張西京在內的約150名醫務人員,作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首批隊員,在除夕夜毅然告別家人,逆行飛赴武漢,支援湖北地區抗擊疫情。

這支由空軍軍醫大學緊急抽調附屬西京醫院、唐都醫院、空軍第986醫院人員成立的醫療隊,隊員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醫學等多個科室,60%以上擁有中高級職稱,部分人員還執行過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務。

“剛下飛機,到處黑黢黢的,感覺空氣中似乎都瀰漫着病毒的味道……”深夜抵達武漢的張西京第一感受是那樣真切。

從抗擊非典時,站在隊伍中為到小湯山醫院參加一線救治的戰友們送行,到親自參與汶川抗震救災、為敦煌教導大隊腺病毒暴發肺炎官兵救治、為寧夏公交縱火案傷員救治等重大急難險重任務……2020年春節,從事重症醫學24年,黨齡28年,入伍32年的張西京,又一次聞令而動,踏上這急難險重任務的第一線。

1月25日,大年七年級,張西京等人到達對口支援的武昌醫院。

時任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的劉智明聞知消息,第一時間趕來迎接。他握住張西京的手,含着眼淚説:“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

面對投來的信任和囑託,張西京和團隊不由分説地接過這最沉甸甸的期望,第一時間瞭解武昌醫院收治病人事項,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對新冠疫情患者的救治過程中。

“不管前面遇到什麼,一定盡最大的能力盡早戰勝病魔,因為我們是人民子弟兵,我們是人民解放軍,同時,我們也是人民的軍醫!”接手武昌醫院,“摸清陣地,首戰告捷”

“我是黨員,又從事重症醫學專業,不提前摸清‘陣地’的情況,怎麼能打好仗?”

接手武昌醫院後,張西京就發現,由於武昌醫院不是傳染病醫院,並沒有為隔離病人與易感者劃分的特殊區域和通道(“三區兩通道”)。“醫生和患者共用一個通道,如果不能把傳染源隔離起來,醫生和護士都可能被傳染,患者的健康也無法保證。”

張西京第一時間帶領團隊,晝夜不休,用兩天時間將符合傳染病治療要求的通道建立起來,為後續治療做好了安全保障。

張西京帶領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黨員骨幹奮戰48小時,使icu病房及時達到按時收治危重新冠疫情患者的要求。他跑工地、改圖紙、調方案、走流程,腳磨破了依然咬牙堅持;紅黃綠區設置、icu通道佈局、換隔離服的房間建設,他都守在現場,確保萬無一失……為收治火神山醫院首批重症患者做好了準備工作。

作為重症醫學一科主任,他身負生命重託,面對棘手的病毒,結合科室危重患者多、救治難度大、醫護人員來自不同單位等特點,制定重症患者救治、醫療文書書寫、查房、轉科方案等五項規範制度。作為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他參加全院全部危重病人會診和中部戰區總院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會診,在實施個體化診治的同時,努力將治療關口前移,同時積極刻苦攻關新療法,不斷提升治療效果。

張西京説,在最危難最緊急的地方,都是“跟我上,看我的”。在火神山醫院icu裏面第一次器官插管病人,第一次有創操作,第一次危重病人的吸痰,都是由黨員做的。作為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黨支部書記,張西京帶領支部一班人,始終衝鋒在救治一線,為年輕醫護們做出了榜樣。他將把患者從鬼門關救治回來作為責任,將把年輕的隊員平安帶回去作為職責。患者説,“看到了你,就看到了希望。”

重症醫學是一個壓力極大的科室,張西京常引用醫學泰斗裘法祖的話“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來教導學生,“讓病人躺着進來,站着出去,有一個很好的預後,是我們作為icu醫生的畢生追求。”他重視對年輕醫生職業方向和醫德的引導,也始終不忘黨和人民的囑託以及內心的信仰。

在艱苦奮戰的84天裏,張西京一天沒有休息。他所在的空軍軍醫大學第一批醫療隊共收治351名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疫情患者,救治成功率達96.8%,實現了“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醫護零感染”的目標,為黨和人民交出一張優異的答卷。

《榜樣5》觀看心得20233篇 深入人心:《榜樣5》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80後”汪勇曾是武漢的一名“快遞小哥”。2020年,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期間,他組織志願者隊伍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解決醫護人員吃飯、出行等問題。因在志願服務中表現突出,被公司破格提升三級,從一名“快遞小哥”升為分公司經理。他的志願行為得到上級嘉獎、社會讚賞,入選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國家郵政局授予其“最美快遞員”特別獎,組織部門還批准其“火線入黨”,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20年春節之前,汪勇就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下班後偶爾開網約車補貼家用。除夕夜,他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的求助信息,由於公交停運,金銀潭醫院的夜班醫護人員下班後只能步行回家,最遠的要走4小時。汪勇幾經輾轉加入“金銀潭區域醫護人員需求羣”,進羣后3個多小時發現都是醫生護士在發用車需求,沒人聊天和迴應。這些求助消息刺痛了他的心。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汪勇反覆想,我能為家鄉抗疫做點什麼?

“我也怕出事,畢竟每個人的身後都有家庭。家裏父母妻女,萬一出了事,房貸怎麼搞,車貸怎麼搞。”但轉念又想,自己身體好,免疫力還可以,比其他人更有“資本”出去。經歷了思想鬥爭,汪勇決定出車。出發前,他就做好了“把腦袋提了起來”的決定。

送完第一位金銀潭醫院的護士回家後,羣裏的用車需求還在不停出現,汪勇又按下了接送鍵。大年七年級的這一天,他接送了30多人。因為近距離接觸醫護人員,汪勇也就不能回家了。那天起,他就住進了公司倉庫,繼續免費接送金銀潭的醫護人員。

隨着用車需求的增多,汪勇發現憑一己之力無法滿足金銀潭所有醫護的出行需求,需要更多人加入進來。他把招募接送醫護人員志願者的信息發送到羣裏,很快組建起了一個二三十人的志願者隊伍。但由於用車需求實在太大,沒多久就跑壞了3台車。他還積極聯繫共享單車公司、共享電動車公司以及網約車公司,在醫院附近投放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幫助解決了醫院周邊居住的醫護人員的出行問題。

在逐步解決交通問題後,汪勇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幫助醫護人員解決生活需求上。為解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隊伍的吃飯問題,汪勇多方聯繫,找到了一位經銷商願意提供10萬件方便麪。有一天,他在朋友圈看到一名護士説,好想吃大米飯。這是個很簡單的願望,但當時對醫護人員來説卻特別奢侈。汪勇決心想辦法幫助解決。下午4點看到後,他就發動了所有資源找盒飯。下午6點,就把自掏腰包買來的30份盒飯送到了醫院。之後,汪勇又去聯繫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幫助解決醫護人員的吃飯問題。不僅聯繫上可以直接免費供餐的餐廳,還聯繫到場地、人員、食材,幾個人攢了個餐廳出來。一家日供應1.5萬份餐食的企業面臨停工時,汪勇在半天時間裏組建了一個日供應1.5萬份方便麪的供應鏈作為“b計劃”,隨後還對接政府職能部門,徵得先復工後補手續的同意,確保每天近8000人的餐食不斷供……

漸漸地,汪勇成了醫護人員的“大管家”。大家需要什麼,他就四處收集購買。醫護人員只需要在羣裏通過接龍喊一聲,很快就有專人採購,幫他們搞定。“你們守護病人,我來守護你們。”汪勇説。

疫情結束後,汪勇繼續聚合公益人士和公益資源,同許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斷擴大志願服務範圍。“能幫助別人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汪勇説。

很多媒體報道了汪勇的事蹟,不少人稱他為正能量“網紅”,但是汪勇覺得,像他一樣的人還有很多,自己只是恰巧被放在了聚光燈下。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

第3篇

疫情防控工作期間,這位昔日的“全科醫生”發揮專業優勢,主動防疫,科學戰疫,帶領基層社區工作者為居民築牢防疫牆,保居民一片“芳草”,成為居民羣眾信賴的戰疫“全能書記”。

提早行動築牢第一道防線“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説我們社區有什麼好的抗疫經驗可以總結,我們得益於做到了一個‘早’字。”杜雲説。

2020年1月,疫情剛剛升級時,杜雲就第一時間結合社區實際,成立宣傳組、環衞組、黨員先鋒組三個小組,開展社區防疫工作。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宣傳活動、張貼温馨提示宣傳摺頁、微鄰里線上互動宣傳,提高居民衞生意識,營造了人人蔘與、羣防羣控的氛圍。及時關閉公共集聚場所,取消文體隊伍彩排,商户門店全面巡查,有效地防止了疫情集聚傳播。為精準施策,她還早早就安排了排查摸底,發動社區黨員、志願者、居民羣眾都加入“排查保衞戰”,逐一電話核查每層樓每户居民的身體狀況。後來,下沉幹部來了,又進行二次排查。等武漢市全市進行拉網式大排查的時候,他們的社區已經開始進行第三輪排查了。

武漢解封之前,杜雲幾乎沒怎麼休息。居民採購不方便的時候,她是代購員,為居民採購生活物資;居民取貨不便的時候,她是快遞員,為居民送上所需物品;居民不舒服的時候,她又是“家庭醫生”,為居民線上求醫問診。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杜雲經常連軸轉,最多的時候,一天接聽三百多個電話,累了就在辦公室睡會兒。

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曾引起了一些居民的不滿,杜雲和同事就耐心做工作。杜雲的丈夫説,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她天天在外奔波,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就偷偷哭。哭完調節好心情,繼續跟居民解釋,開展防疫工作。如今,曾惹哭杜雲的居民看見她特別不好意思地説:“你管我們是為了大家好,是在保護我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