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情況調查報告3篇 "揭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消費趨勢: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W

本次消費情況調查報告旨在瞭解我國居民消費行為及趨勢,對各行業消費規律進行深入分析,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促進經濟發展。該報告涵蓋了全國範圍內的各類家庭,覆蓋面廣泛、數據精準,是當前瞭解我國消費市場的權威資料。

消費情況調查報告3篇

第1篇

昨天,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佈了《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該報告是國內首個瞄準大學生羣體消費的報告。

雖然除了家庭供給外,多數大學生都沒有直接的收入來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馬旗戟説,不同於一般公眾的認知,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他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而經常性負債消費的大學生比例超過10%。同時,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

為此,不少高端消費品進入了大學生的消費圖譜。其中,60%的人擁有手機;27%的人擁有電腦;20%的人擁有pda;12%的人擁有mp3。

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調查顯示,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佔了近一半。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在休閒運動消費方面,阿迪達斯與耐克的魅力不減,而李寧與安踏也在大學生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調查覆蓋中國34個重點城市,126所高校、近1萬名大學生,研究結論可推及34個城市的約一千萬大學生。

消費情況調查報告3篇

第2篇

瞭解我校大學生基本消費狀況,把握他們的生活消費的行為和心理特徵,分析大學生消費的不合理性,培養他們樹立合理和理性消費的意識。

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費來源,來源渠道和來源數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水平。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學生每月的消費大多數集中在500-1000元之間,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佔到26.7%。

我們小組的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來源於父母供應的佔83.5%;學校為幫助貧困生更好的完成學業,提供了綠色通道,於是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貸款上學,同時學校還提供了勤工助學崗位,調查中消費來源是貸款和勤工助學的人數佔8%,勤工助學可以算是大學生自己獲得消費開支的重要途徑,但比例並不在多數;其次是學校每學年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髮放的獎學金或助學金等,這部分人數佔到總人數5%;其他項目來源包括校外兼職打工等等。

對於大學生而言,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這就導致同學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相對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費用大約在500-1000元,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19元。大學生們也有自己相對固定的消費項目。

不論我們以何種方式付款,錢都很自然地從我們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學校周圍到處是消費的場所,餐廳、休閒娛樂、超市都不在少數。讓我們看看大學生們都把錢花到了哪裏:60%以上的學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費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閒娛樂、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費項目,大學生是接受知識的時代,書籍等學習消費也佔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閒娛樂是學習之餘放鬆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這兩項佔到消費的20%也不足為奇;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通訊和網絡也成為消費的主要項目之一;另外大多數女生在大學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裝以及化粧品上的花費佔到了10%以上;調查中我們還看到了戀愛消費對於談戀愛的人而言也是一筆不少的開銷;大學生為了擴大人際關係網,於是,消費項目中就多了購買禮物、請客吃飯等等,還有同學表示,如果有某個月生病了,醫藥費就是另外一筆不少的消費了。

大學生被稱作天之驕子,在中國,很多家庭裏有這樣的觀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學,消費就變成了理所當然,那麼我們的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消費的?事實上,他們有其自己的消費理念,在學習很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費觀,在學生們調查表中,我們總結了以下幾種消費觀念。

一部分家庭條件相對困難同學以及懂得理財的同學這樣認為:能省則省,夠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亂花一分錢;能節約儘量節約。

另一部分人覺得錢只要花在對的地方就可以:當花的一分不少,不當花的一分不多;該花的花,該省的剩;爭取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錢儘量避免。

但我們看到,在現代的大學生中同樣存在這樣的一羣人,他們生活的條件相對比較優越,於是他們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消費觀:及時享受;只要開心就好,花多花少無所謂。我們還了解到,有相當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這樣的情況,每個月開始的日子過得很舒服,後面就會變得相對拮据,這部分人往往被稱做月光族。

大學生由於很少有自我收入來源,大多數的消費金額來自與家庭,於是,大學生們的消費質量就與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誠然,現代社會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斷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還是佔到了大多數,所以,學生們的消費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數學生的消費在500—1000元。

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儘量找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消費觀念相對是比較理性的。

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品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消費結構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調查結果明顯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學每月生活費不超過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學消費超過了2019元,雖然這兩部分人的比例只佔少數,但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會越來越明顯。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過網上的資料顯示,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飲食和生活用品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為了減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飲食上的花費會有所減少,在衣服、化粧品以及娛樂等方面的消費大大提高,男生則將消費逐漸偏向了通訊以及網絡方面。

網上的資料顯示,大學生消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瞭解了一部分學生以及他們身邊的朋友的消費心理之後,我們小組總結出幾點大學生不健康的消費行為: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個人實際經濟水平;畸型消費,消費項目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豪華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滿足自身的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在我們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有趨同心理,追求消費趨同化,這一行為表現為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還有就是大學生中很明顯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現在他們對高檔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導致消費得入不敷出。

通過調查和採訪,我們看到了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也從中簡單分析了大學生們在校園生活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現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和消費心理是由很多的原因共同決定的,但是,我們更應該從學生自身入手,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趨同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培養他們樹立合理和理性消費的意識,在這些過程中,學生自身和學校教育佔據了很大作用。

我們組認為正確的消費觀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大學生是自身消費的主體,應該培養自己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正確認識和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自覺做到合理消費。 不可否認,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合理的、健康的,但其中並不缺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這一部分的學生理應自覺將自身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消除,養成良好的消費理念。大學生消費首要考慮的是此次消費是否必須,除此之外,消費過程還應該考慮要家庭的承受能力。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這一觀念是不能缺少的。 我們要有自己的理財規劃,合理消費,同時還要注重開源和節流,勤工儉學是個不錯的嘗試,甚至在擁有一定的資金的基礎上也可以進行一些小投資,但是,無論以怎樣的方式,目的都是要培養自己正確的消費觀,逐漸形成科學的消費習慣。

高校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養成科學理財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經濟能力與個人發展的關係、消費與節儉的關係、個人、社會、家庭的關係等,使他們作為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能夠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讓學生們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不僅如此,學校還應該高度重視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重視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塑造,加強消費觀念的教育,加大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校風建設範疇中加強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提高學生消費的合理性、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培養他們正確的理財觀念,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第3篇

調查時間:2019年5月。調查地點:永城職業學院。調查對象:永城職業學院全體學生。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問卷情況: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37份。收回135份。有效問卷135份。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消費觀念和價值取向,以便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對永城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2019級公共事務管理專業13名同學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查。然後進行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一)永城職業學院大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較少,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永城職業學院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於自己打工所得的僅佔5.70%,而父母給與的佔58.55%。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潮流中,大學生不應該僅僅依靠父母。應該出去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會。

經統計分析有5.14%的學生看到別人擁有好的物品不僅會羨慕而且也會去買。特別是對於一些校園時尚用品,如手機、mp3和mp4,甚至是電腦。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存在因虛榮心的驅使而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永城職業學院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經調查顯示永城職業學院學生每月的上網費用在10元以下的佔41.09%,上網費用在10―20元的佔35.66%,結果導致有的學生開學一學期了計算機水平還低得可憐。特別是對於那些佔總人數63.2%的農村學生來説,在上大學之前有的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即使有些學生去上網,大部分男生在玩遊戲,女生在聊天、看視頻,很少有學生去用心地學一些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需要的電腦知識。

(四)永城職業學院學生的消費結構存在多元化,但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消費已經不僅僅在生活支出和學習方面。他們把費用更多的花在購買服飾、人際交往、旅遊、時尚消費品方面。經調查顯示大部分女生在服飾方面的費用佔總費用的63%,請同學吃飯、給同學買生日禮物佔9%,而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支出僅佔不到2%,基本的生活費用佔20%多一點。從中可以看出永城職業學院學生的消費結構不合理。作為大學生學習應該是主要任務,但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50元佔49.5%,50―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另外,有些學生為了購買服飾或玩遊戲不得不節儉生活費用的開支。

(五)永城職業學院學生的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經調查顯示永城職業學院學生從來沒有理財計劃的佔24.44%,偶爾有的佔74.81,並且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裏了,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當前永城職業學院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得到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校風建設範疇中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力度不夠。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羣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站在追求流行與時尚這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大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增強經濟獨立意識

學校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或者鼓勵他們到校外打工掙錢,讓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不向或者少向家裏要錢,增強經濟獨立意識。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學校多為學生提供上機時間,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免費的培訓,另外多鼓勵學生考取一些相關方面的證書。學生自己也應該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