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菽莊花園的導遊詞2篇 漫步福建菽莊花園:2023年的導遊解説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8K

福建菽莊花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佔地面積1200畝,是一座集花卉展示、文化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景區。花園內種植有大量各類名花名木,是一處賞花、攝影的絕佳去處。

2023年福建菽莊花園的導遊詞2篇 漫步福建菽莊花園:2023年的導遊解説

第1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鼓浪嶼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如果説鼓浪嶼是個海上花園,那麼菽莊花園可稱得上園中之園,它始建於1913年,是園主人林爾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的。林爾嘉原籍福建龍溪(現為龍海市)。1874年,他出生於廈門,並在此度過其少年時期。1905年起,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對廈門的貢獻是:發起創辦了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1915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曾多次發動華僑及各界人士捐資興建中山路等市政設施。日本侵佔廈門後,自廬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後回台灣定居。1951年,病逝於家中,享年77歲。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林維源父子不願當亡國奴,遂舉家遷回鼓浪嶼定居,林爾嘉長大後,因為思念台灣的家園,便仿造板橋別墅興建了菽莊花園。

現在我們已站在花園入口處,花園由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組成,各造五景。藏海園五景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園中,隱含把山河攬入祖國懷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補山就是以人工構築補綴天然景色之不足,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在這裏,園主人的愛國之情躍然於表,待會兒我們將身臨其境去領略其奧妙。

菽莊花園有三個顯著特點,可歸納為“藏、借、巧”三字。請看我們前面,一堵高牆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圓拱門,看!!我們的視野一下開闊起來,萬頃碧波早已靜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開朗,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花園“藏”的妙處,原來這堵牆只是個屏障如果進門見海一覽無餘,便會失去韻味,顯得平淡無奇。現在,請看我們左手邊的建築物--眉壽堂,又名談瀛(ying第二聲)軒,門對海濱浴場,過去是園主人品茶吟詩作畫的地方,現已闢為商場和餐廳。這裏有一個水池,水池右邊有一閘門與大海相連,將海水引入園中形成橋畔外池,再經左邊那個洞口通向內池,洞口上刻“止水”兩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揚波之意,這樣,藏海園就構成了三個景區:大海、外池、內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內,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園中。

現在請往右邊看,這座長橋叫四十四橋,可為什麼叫四十四橋呢?你看它從亭畔延伸入海,全橋長約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龍,設計者能因海構園,就勢取景,使小巧的花園一下拓展了數倍,此乃花園“巧”的體現。

好了,各位請隨我向前,在我們面前有塊天然巨石,上刻“海闊天空”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所書,背面是園主人林爾嘉親題的“枕流”兩字。

現在我們行走在全園遊覽主線四十四橋上,各位是否已經猜出四十四橋的來歷呢?其實很簡單,因建橋時正值園主人四十四歲。各位,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當空,遊此最佳,各位若有幸於中秋之際來廈遊玩,不妨來此觀渡賞月。

這是壬秋閣,因建於1922年農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一半建在陸上,一半支在水中,壘台建亭,圍池砌階,聯以曲橋;其東南兩牆各開一個圓拱門,坐政治閣中,可以同時看到兩側的風景。而從窗台眺望,四十四橋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為扇形,形態各異,別有韻味。

各位團友,我們繼續吧!這摺扇型的招涼亭地處原來花園的盡頭,因招來陣陣涼風而得名。繞過招涼亭,我們就到了補山園,前面這朱瓦別墅式建築是聽濤軒,在此可盡纜天風海濤。現在聽濤軒已經改成了鋼琴博物館。它收藏着旅澳華人胡友義先生提供的鋼琴73架。胡友義先生出生於鼓浪嶼,從小就生活在悠揚的琴聲中,與鋼琴結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亞,他又不惜重金收購古鋼琴。1999年,他懷着赤誠的愛國愛鄉之心,千辛萬苦,遠涉重洋,將這些鋼琴運回故鄉,開闢鋼琴博物館,並於2000年1月8日正式向遊人開放。這些鋼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如今仍完好無損的送到胡友義先生的故鄉來,成為廈門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一起融入“鋼琴之島”鼓浪嶼深刻的文化內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這裏除了鋼琴以外,還有很多的燭台,其實這些燭台也是胡友義先生從澳大利亞帶來的,共有50多盞精緻的燭台,這些燭台大多是百年前歐洲出品的,與這些古老的鋼琴放在一起,可謂是珠聯璧合。前不久,胡友義先生又從澳大利亞運來了四十架的鋼琴,也於前不久供遊人開放。現在我們看到遠處的那幢紅色建築是頑石山房,原為園主人讀書的地方,現以開闢為招待所。我們面前的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種砂石、頁巖、火山石構築而成,是人工鑿壘的假山連環洞,俗稱“猴洞”,內有12個洞室,以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編列在石牆上,各動互相連通,宛如一座迷宮,又稱“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場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去轉了,請各位隨我往下。右邊這座人物銅像就是園主人林爾嘉先生的全身塑像,這原是私家花園,林先生去世後,他的子孫將其獻給國家,我們才有幸得以一見。

好了,我們已經繞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經領略到菽莊花園她獨特的風格,正因為她“藏”、“借”、“巧”的特點,才能在這有限的面積中造出無限的空間。整個花園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輔相成,和諧一體,辨證統一。林爾嘉對此也頗為滿意,這從他寫在亭子上的楹聯“有襟海枕山勝概,以栽花種竹怡情”可見一斑。美麗的菽莊花園令人品味無窮,流連忘返!

2023年福建菽莊花園的導遊詞2篇 漫步福建菽莊花園:2023年的導遊解説 第2張

第2篇

如果説鼓浪嶼是個海上花園,那麼菽莊花園可稱得上園中之園,它始建於1913年,是園主人林爾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的。林爾嘉原籍福建龍溪(現為龍海市)。1874年,他出生於廈門,並在此度過其少年時期。1905年起,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對廈門的貢獻是:發起創辦了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1915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曾多次發動華僑及各界人士捐資興建中山路等市政設施。日本侵佔廈門後,自廬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後回台灣定居。1951年,病逝於家中,享年77歲。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林維源父子不願當亡國奴,遂舉家遷回鼓浪嶼定居,林爾嘉長大後,因為思念台灣的家園,便仿造板橋別墅興建了菽莊花園。

現在我們已站在花園入口處,花園由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組成,各造五景。藏海園五景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園中,隱含把山河攬入祖國懷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補山就是以人工構築補綴天然景色之不足,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在這裏,園主人的愛國之情躍然於表,待會兒我們將身臨其境去領略其奧妙。

菽莊花園有三個顯著特點,可歸納為藏、借、巧三字。請看我們前面,一堵高牆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圓拱門,看!!我們的視野一下開闊起來,萬頃碧波早已靜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開朗,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花園藏的妙處,原來這堵牆只是個屏障如果進門見海一覽無餘,便會失去韻味,顯得平淡無奇。現在,請看我們左手邊的建築物--眉壽堂,又名談瀛(ying第二聲)軒,門對海濱浴場,過去是園主人品茶吟詩作畫的地方,現已闢為商場和餐廳。這裏有一個水池,水池右邊有一閘門與大海相連,將海水引入園中形成橋畔外池,再經左邊那個洞口通向內池,洞口上刻止水兩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揚波之意,這樣,藏海園就構成了三個景區:大海、外池、內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內,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園中。

現在請往右邊看,這座長橋叫四十四橋,可為什麼叫四十四橋呢?你看它從亭畔延伸入海,全橋長約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龍,設計者能因海構園,就勢取景,使小巧的花園一下拓展了數倍,此乃花園巧的體現。

好了,各位請隨我向前,在我們面前有塊天然巨石,上刻海闊天空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所書,背面是園主人林爾嘉親題的枕流兩字。

現在我們行走在全園遊覽主線四十四橋上,各位是否已經猜出四十四橋的來歷呢?其實很簡單,因建橋時正值園主人四十四歲。各位,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當空,遊此最佳,各位若有幸於中秋之際來廈遊玩,不妨來此觀渡賞月。

這是壬秋閣,因建於1922年農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一半建在陸上,一半支在水中,壘台建亭,圍池砌階,聯以曲橋;其東南兩牆各開一個圓拱門,坐政治閣中,可以同時看到兩側的風景。而從窗台眺望,四十四橋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為扇形,形態各異,別有韻味。

各位團友,我們繼續吧!這摺扇型的招涼亭地處原來花園的盡頭,因招來陣陣涼風而得名。繞過招涼亭,我們就到了補山園,前面這朱瓦別墅式建築是聽濤軒,在此可盡纜天風海濤。現在聽濤軒已經改成了鋼琴博物館。它收藏着旅澳華人胡友義先生提供的鋼琴73架。胡友義先生出生於鼓浪嶼,從小就生活在悠揚的琴聲中,與鋼琴結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亞,他又不惜重金收購古鋼琴。1999年,他懷着赤誠的愛國愛鄉之心,千辛萬苦,遠涉重洋,將這些鋼琴運回故鄉,開闢鋼琴博物館,並於2000年1月8日正式向遊人開放。這些鋼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如今仍完好無損的送到胡友義先生的故鄉來,成為廈門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一起融入鋼琴之島鼓浪嶼深刻的文化內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這裏除了鋼琴以外,還有很多的燭台,其實這些燭台也是胡友義先生從澳大利亞帶來的,共有50多盞精緻的燭台,這些燭台大多是百年前歐洲出品的,與這些古老的鋼琴放在一起,可謂是珠聯璧合。前不久,胡友義先生又從澳大利亞運來了四十架的鋼琴,也於前不久供遊人開放。現在我們看到遠處的那幢紅色建築是頑石山房,原為園主人讀書的地方,現以開闢為招待所。我們面前的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種砂石、頁巖、火山石構築而成,是人工鑿壘的假山連環洞,俗稱猴洞,內有12個洞室,以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編列在石牆上,各動互相連通,宛如一座迷宮,又稱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場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去轉了,請各位隨我往下。右邊這座人物銅像就是園主人林爾嘉先生的全身塑像,這原是私家花園,林先生去世後,他的子孫將其獻給國家,我們才有幸得以一見。

好了,我們已經繞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經領略到菽莊花園她獨特的風格,正因為她藏、借、巧的特點,才能在這有限的面積中造出無限的空間。整個花園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輔相成,和諧一體,辨證統一。林爾嘉對此也頗為滿意,這從他寫在亭子上的楹聯有襟海枕山勝概,以栽花種竹怡情可見一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