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3W

心得體會的記錄,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合理地運用經驗,心得體會都是我們通過實踐來反思的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5篇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1

當代表們聽到“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中共xx大報告中這一充滿激情和期待的號召,響起了人民大會堂內雷鳴般的掌聲。

所謂的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而在2019年的黨xx大報告中也已經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而現在在xx大再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議題,並將此列入了重要議題中,可見中央高層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憂慮與重視。

我們可以看到,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環境問題都是重中之重,黨的xx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xx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黨的xx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並將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之一。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綠色建築、綠色施工、綠色經濟、綠色礦業、綠色消費模式、政府綠色採購不斷得到推廣。“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規劃並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另外,黨的xx大報告提出了,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xx大報告此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這在中共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xx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xx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要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必須守住“綠水青山”。那麼,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即我們必須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觀念,也越來越受到我們黨的重視。

而在自然環境保護之後,建設生態文明另一個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態產品。在黨的xx大報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時也提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作為公共產品的良好生態環境,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安全食品——這些都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費品,而各級政府理應成為第一生產者、提供者。“生態產品”的概念首次亮相黨x會報告,體現了黨對人民羣眾渴望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迫切需求的積極迴應,同時也對各級政府加大環保投入、保障基本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歷經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提供物質產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但相對而言,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實際上卻提升得較慢的。在黨的xx大報告中談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時,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在第一位。而在黨的xx大報告提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時,“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仍然位列其中。這足以表明,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黨的重點關切。要真正實現“三大發展”,建設好“美麗中國”,任務仍然艱鉅,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一步一步攻堅克難,在今後的工作中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2

黨的xx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定義為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並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近段時間通過認真學習黨的xx大報告,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幾點更深的認識。

一、建設生態文明要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摒棄傳統觀念。要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以有利於而不是有損於人的全面發展為最高標準的。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切實把建設和發展生態文明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並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二、建設生態文明要改革幹部政績考核體制

要建立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綜合考核投入和產出、速度和效益、經濟和社會、發展和環境等方面的指標,力求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使用三者結合起來,作為地方政績的考核指標,不斷完善幹部考核和選拔任用制度。

三、建設生態文明要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和環保税收制度

要建設生態文明,建立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必須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對土地、礦產資源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建設生態文明,環保要加強徵税的力度。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3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心得體會《生態文明建設體會》。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4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而付出的努力及其獲得的積極成果,表徵着人與自然關係的進步狀態。我國建設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它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結構和文明進程認識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理念。

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地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5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為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為深刻的生態倫理。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尊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出於對等狀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絕對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該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然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進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保護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對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過改造為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奉行的原則。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