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國小生在這段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定都有着很是深刻的體會,那麼是時候都來寫一寫心得體會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篇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

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

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已經持續好幾個星期了,雖然學習的時間不長,但對我的衝擊卻是極大的。其中學到不僅僅有心理學理論,還有好些教育學的方法,更有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樣釋放壓力,調整自己心態,與他人如何溝通、如何相處的方式,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想辦法解決。通過學習,我深深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當一名好教師所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世界衞生組織宣言近年來一再強調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能僅要讓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教師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忽視的。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由誰給解決呢?教師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羣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和壓力。

教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級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務對象終日在一起工作。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針對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時間段來服務,而老師的服務對象是人——成長中的人,並且肩負着指導他們成長的重任。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是不做此項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師根本就是一個累身更累心的活計。.

教師的待遇現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師的地方依然沒有提高多少。.而社會、家長對教師的要求反而更高了。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僅僅關注學生得的短期成績對老師求全責備等原因,教師得不到社會的真正重視,壓力太大。礙於自己的所謂“面子”,普遍的現象是有了心理問題不會疏導又不去找專業人士治療,甚至於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況下,教師有了心理障礙和疾病卻不自知!積勞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的輿論開始紛紛關注教師的”亞健康”狀態,不僅是身體的,更多的問題來源於心理.那麼,教師怎麼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多用心去看看周圍的事物,嘗試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當我們個體困擾,可以觀觀羣體,比較能讓人產生落差,比較更能讓人尋回平衡。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後,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鍊;看書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當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時候,我們就會忘記我們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照顧好家庭。什麼都不順利的時候,家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永遠不要試着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最後的可能是會失去兩個家。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開創美好的生活.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3

我校在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的同時,依據上海市心理健康達標校的要求,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入手,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繼續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統、全面、有效地展開。本學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繼續以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工作目標,在校長室的指導下,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圍繞學校發展的要求,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本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情況

(一)心理個案輔導,學生成長的後盾。

開放心理諮詢室,為學生提供個別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個人問題。

同時規定心理諮詢室開放時間為每週一—五中午,由兼職心理老師值班。方便學生來訪前情況瞭解,也有利於解除學生來訪前的一些心理芥蒂。繼續做好學生來訪來點諮詢,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進行輔導,極大限度地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擾,重建信心,重新適應學習生活,使學生不斷獲得自我發展。

由於是國小生,心理感受的表達慾望不是很強,所以在開放時間,前來了解的.學生不是很多。值班心理兼職老師認真接待來訪學生,耐心、熱心地給學生做好諮詢,並且做好相關的諮詢記錄,存檔。

國小生健康心理輔導是一種新型的、平等的、建設性的合作關係。儘管在健康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也要體現教育性的原則,但輔導者與輔導對象之間並非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也不同於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因而在國小生健康心理輔導過程中,一般不提批評意見,不搞泛泛地説教,不可以不負責任地出主意,更不能把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意見強加於人,而只能通過平等的、民主的、討論的方式幫助、鼓勵、啟發和引導國小生面對現實,自己思考,自己去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任何包辦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心理健康活動,學生成長的搖籃。

1、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學校在一年級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備課,做到有教案,有教研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課堂活動,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質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堂通過情境設計主體式討論、課堂即興小品、話劇表演等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將深刻的內涵寓於其中,使學生通過學習而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開拓進取,以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三年級有《健康與幸福》課程,任課老師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的心理,並給予有效的指導。

2、結合學校相關活動,提煉、激發優秀心理品質。我們結合“最美閔樂樂”評選,講述身邊的故事,版面宣傳,實踐體驗,從而增強心理體驗,激發他們優秀的心理品質。繼續有效推進特色項目——性別教育,發揮全國“心繫女童”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基地和全國心繫系列“三優”教育基地、市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成員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崔蔓老師開設了一堂心理課,開始了閔小心理課堂的新篇章。

3、藉助心理健康廣播,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充分利用每雙週週四中午的心理廣播對全體師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通過討論學習生活中相關的案例、進行心理小測試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知識傳授中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知道調節心理的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學生成長的階梯。

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家長和老師的心理也值得關注,家長和老師的心理健康,以及有輔導學生有健康心理的輔導力,將會成為學生成長的階梯。

1、作為區家庭教育優秀校,學校十分重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以期形成家校合力。每年均制定詳實的工作計劃並紮實執行,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輔導要點,每個年級家長學校形式不盡相同,一年級新生家長學校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每週(月)一次,進行諸如“做孩子選對的父母”、“做有效的家庭教育”等家長比較關心,涉及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和樂享國小生活等問題展開,可緩解新生家長們的緊張情緒,懂得如何富有成效地在家庭教育上正確施力,受到家長們的熱烈歡迎。對於其它年級而言,家長學校的開展則採用學校與年級、班級相結合的方法,我們會根據年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相應的講座內容,如面向高年級女生家長舉辦的家長主題式論壇,每次家長會中安排的一個由班主任向全體家長做的家庭教育菜單式講座等,有“豆蔻花蕾”、“父親教育進家庭”。老師層面也開展了講座,如教師自我心理調適和學生工作藝術等,讓學生懂得自己的需求,更瞭解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去指導。

2、關注班主任和教師心理健康及擁有輔導和調節心理的能力。學校請相關的心理專家和德育專家來校做講座,讓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掌握國小生的心理成長規律,能主動去根據心理規律去尋找解決學生行為問題的好辦法;讓老師們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等,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當學生髮生心理問題時,我們要用較為科學的方法去面對,不可操之過急,或者作出錯誤指導。

二、反思與建議

要加強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長期以來我們都在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對忽視教師心理健康的工作。隨着教師壓力越來越大,以及社會對這方面問題的日漸重視。對教師的個性化心理輔導這方面,比較缺少,更多的是由於心理教師的業務能力還需不斷地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以來,我校在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認真總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針對這些不足的地方,指定下學年的指導思想和計劃,在保持已有工作的基礎上,對於不完善的方面,重點開展工作,號召全校領導和師生積極參與進來,給予心理健康工作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4

學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學校中心工作計劃和學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隊部工作的具體要求。依靠現代教育理念,繼續圍繞學校校本課程教育主題,紮實開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我校學生實際,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學校心理諮詢室兼職教師:

二、重點工作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標,我校這學期開展的主要工作。

1、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工程——繼續完善“三全育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體系,紮實開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實常規管理的精細化。強化“以德為本”的思想,堅持活動育人,貫徹“六心”“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忠心獻給祖國、信心留給自己”,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崇尚和諧,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堅持“以德治校”的方針,樹立“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嚴守從業準則,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良的校風培養人,以真摯的情誼感動人。

3、堅持“活動育人”的理念。

與大隊部、各中隊結合開展系列活動,注重“課堂內外”的互補,堅持德育課程與日常德育活動齊頭並進的教育模式,關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落實“六心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上好心理健康課,開展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鼓勵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中德育教育的閃光之處,及時調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爭取做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國小生。

4、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具體措施

通過師資培訓和課題研究及校本研修,培養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教師,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深入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我校的教育特點,我們在工作中確定了以下幾條途徑。

(一)、開足心理健康課程

利用班隊會,由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況,上好班級心理健康課。強調行為訓練,不只停留在説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二)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與學校德育工作相聯繫,通過大隊部的系列活動、以社會實踐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宣傳窗、講座、黑板報等少先隊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班隊會課、思品課、活動課等各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教育;通過各學科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各教材內容,找準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3、舉行課堂內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動,上好心理健康課。

(三)、發揮心理諮詢室的作用

進一步完善心理諮詢室的裝飾工作,堅持開展心理諮詢室,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認真、耐心、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就要結束了,學生不但在學習方面有了進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這既有學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長的協助,更有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面我就本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結:

由於國小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講故事、學生表演小品、小組討論、學生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相關的知識。

心理諮詢活動在學校裏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學期我們重點進行此項活動的開展。首先,我們建立了心理諮詢室,要求學生在每週二、五進行心理諮詢,此活動,受到同學的歡迎,真有許多同學心理有障礙,紛紛寫信諮詢,對學生的來信我們一一認真閲讀,並及時給予答覆,做到學生百分之百的滿意。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在國小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擔負着培養下一代重任的國小教育,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們更應當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融入學生,才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為他們煩惱而煩惱,為他們快樂而快樂。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教師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