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95K

語文教學必須要方法得當,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保證每一節課的教學質量,你知道相關的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熱門精選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我校組織了“課內比教學”的活動。作為其中的一員,經歷了説課、賽課、議課、評課等環節,教師們精彩紛呈的課堂表現,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教學活動的呈現,更是體現出了新時代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説課環節裏,每位老師都是從教材、學生、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預設效果這幾方面着手,如果沒有深入的理解教材、剖析教材,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的。

在本活動的重點——賽課環節,讓我懂得了認真組織的課堂是多麼的美妙。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評價缺一不可。教師的語言能帶領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有的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老師扣人心絃的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有的老師語言精煉簡潔,使學生能準確的理解知識點。有的老師循循善誘,引領學生步步深入。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只要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自己的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課堂中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點撥,滿面春風的微笑和親切和藹的啟發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不管是英語課還是科學課、品德課,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烈場面充分彰顯了學生的個性,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每一位學生都能“張口就説,提筆就寫”,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一位老師都重視了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培養。

及時恰當的評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老師都運用了鼓勵性的言語、手勢、眼神、以及肢體語言,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生生評價則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判斷、評價同學。

議課環節中,有的老師詳盡的記錄了上課老師的每一個提問,並分析了提問的有效性;有的老師用大量的數據展示了課堂上學生聽課的效果;有的老師則分析了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些都體現了老師們在聽課過程中的認真和專注以及他們對叫教學過程的深入分析。

總之,這次活動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向別人學習,僅僅學其一招半式是沒有用的,我們不僅要學其形,更要學其神。一堂好課,其內在的神在於教師本身精湛的學科涵養,以及將其自然轉化為教學影響力的智慧。教學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升自身素質,積澱教學素養。課堂不應只是知識的授受之所,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交流之地。好課絕不是教師“為了好而好“的刻意雕琢,好的一堂課應該是一扇窗户,打開這扇窗,孩子們可以洞察更多的奧祕,獲得更多的憧憬與嚮往。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回顧一年的工作,收穫頗多,我有四點體會與各位老師共勉。

一、學習前輩經驗,認真吸收消化,是進入教師角色的捷徑

以前,我認為只要專業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當老師了,其實不然,教育,不但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過程,所以,僅有專業知識還是不夠的。教育局領導為了使新教師能儘快適應教學工作,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較高的業務素質,安排師訓中心和學校相互配合,舉辦了多次的新教師培訓活動。在首次集中培訓中,不但向新教師講述了教育政策法規知識、班主任工作常規、教師形象、語言要求禜?關內容,還特地邀請了優秀教師前來講課,有優秀新教師的經驗介紹,同時,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實踐能力,師訓中心還聘請了各學科教研員,分學科對我們進行了學科教學常規講解,特別是如何備課的指導,教研員還指定有關內容要求我們進行現場備課、交流,並對我們的備課情況進行點評,讓我們初步懂得了如何備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為開始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每一節課,各位老師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無論教學設計或教學效果,都是無可挑剔。在這條不斷探索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的是謙虛的請教和經驗的積累。

二、吃透教學內容,做好備課筆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這也同樣適用新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你的第一堂課,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質和魅力,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這將會對今後的教學和你在學生中的形象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要生動活潑,朗讀要聲情並茂,板書要工整美觀,講解要深入淺出,儀態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於變化。另外,對於國小生加點小道具、小獎品、小競賽,會讓學生覺得鮮活。小故事、小笑話、小謎語會讓學生感到快樂。總而言之,要盡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課你能讓學生喜歡你,佩服你,那麼以後的路就順暢多了。

三、融入教學環境,掌握學生特點,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所以,這些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都不是很理想。更嚴重的是,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缺乏信心,上課的時候很少有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就連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是一樣。

作為教師,我不妄想在一開始就扭轉這個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班級裏每個學生的名字,讓每一個學生知道你認識並關愛他,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直呼其名都顯得更有效果。要記住學生的姓名,有幾個小竅門:比如畫出學生座位表,強化記憶,必要時,也可以把它放在講桌上或者辦公室裏,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臉部特徵認真紀記憶。還應該儘快地瞭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及其家庭情況,以便因材施教。你的愛心如同陽光,要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細心觀察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鼓勵、表揚。要經常不經意地説出某個學生的一件值得稱道的小事,使他經常受到鼓勵。不知哪個激進的教育家説過,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説好話”。初聽這句話,覺得有些偏激,細想想,如果出於愛,出於從心底裏的賞識,有意識地誇讚一個孩子,誇到他“燦爛發光”,有時真的能奏奇效。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似乎永遠沒有出息,無論你怎樣批評教育都照樣我行我素;有的學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輔導幫助,他們依然是成績單上的最後幾名;有些學生似乎永遠是品質惡劣的學生,他們自上學起便是班裏的“搗蛋鬼”,老師們的“眼中釘”。而這些學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排斥所有的老師,故意製造惡作劇,惹老師生氣等等。面對這樣的局面,我也曾經一度苦惱過、迷茫過。

三十六、溧陽之行:

一天半的溧陽學習,見到了許多網友,也學習了不少新的東西。又意外遇到了幾年前一起學習的同學,真是高興,從她那裏,我又學到了很多。

本次習作論壇,讓我對習作教學有了較為明確的方向,剛好也應合了我下來教一年級的目的,想從一年級開始就以閲讀與習作並進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習作、樂於習作,藍山咖啡的做法給我很大的啟發。於是邊聽邊學邊構思着自己的教學計劃,決定分步進行。一年級以激發興趣為主。

一、樂於表達

一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愛的,讓他們説出自己所做所想,應該不成問題,所以決定從先從引導孩子們樂於表達着手,分兩步進行:一、以活動為基礎,活動後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我當場記錄,再讓學生讀讀。以提高他們的成就感,讓學生覺得説出來是快樂的,寫下來,留下記憶更好,讓他們初步明白習作其實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基礎的,它是為了留住快樂,留下回憶,以此引導學生樂於表達。二、班級循環日記也同時並行,以家長記錄為主,讓循環日記在每個家庭裏傳遞,傳遞孩子們的心聲,家長的期望,老師的引導,以此形成一個和協的教育氛圍,良性的循環,激發孩子們説、寫的興趣。

二、閲讀儲備

引導孩子從童話讀起。這也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先以師讀為主,以激發興趣為主。二、家庭閲讀,也是先讓家長讀帶動學生讀,以激發興趣為主。讓家長帶動學生讀起來,需要一些引導。主要告家長書的形式讓每個家長明白閲讀的好處,也以自己帶讀開始,激發起興趣後,讓孩子們自己閲讀,閲讀的內容目前以帶拼音的童話故事為主,讓童話故事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孩子們離電視、動畫片略遠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級的活動,如小小故事會,看我讀故事,等等來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這樣讀寫結合,步步推進,我想孩子們的閲讀習作的興趣,應該會被調動起來。先説到這裏,以後的計劃看實施的情況再定。

但願不要被那些無謂的東西擋住了我的腳步。

三十四、我們該怎樣教拼音?

很久沒教一年級了,現在教了幾個月的一年級,考了幾次試,有一些困惑,寫出來想和大家探討!

先説我們學拼音的目的:讓孩子們學習拼音是為了能更快更多的識字,能讀拼音讀物,較快地讓他們有閲讀的機會。如果是這個目標,那我覺得孩子們只要認識聲、韻母,會拼讀就好了。

可是看看我們的試卷,找出下面音節中的聲母,寫出下面音節中的韻母,或者是把音節補充完整,找出音節中的三拼音節,整體認讀音節等等,搞得好象是在研究聲韻母,像搞語言研究的。當然如果僅僅是我們教師想弄清楚,那對教學一定會有幫助的。但是總是認為用來考學生,那就過分了。一直不贊同讓學生把音節拆了分,分了合,有那必要嗎?這一段時間和孩子們相處以來,發現孩子們能基本讀出來,卻不會把給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

鼻韻母帶上正確的帽子。要他們分清這些實在是要佔掉孩子們很多時間,總覺得有些得不償失。

目前為了應付試卷上的那些題目,實在讓我和孩子們吃盡了苦頭,用來讀的時間少了很多,對音節的熟練程也就降了不少,而且有些孩子已經有了厭學的傾向。是啊,一個才從快樂的幼兒園上來的孩子一下子就這麼辛苦,怎能讓他們品嚐到學習的樂趣呢?又怎會不怕學、厭學呢?

其實我覺得小朋友們只要會讀會拼就好了。看到一個音節會拼讀出來,目的不就達到了。你説分清了聲韻,也會拆會合,那當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樣,孩子們付出的太多了。再説對以後的拼讀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啊。

胡言亂語!不過也是我的困惑,我被這些已經搞得精疲力盡了。我喜歡酸奶做的一些拼讀練習,覺得那些音節孩子們拼讀會了,也就行了。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學拼音對孩子們來説也是多餘的,還不如直接學習漢字的讀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麼多,用三四年的時間,也能學會的。

二十二、品德課:心中有“規則”

好久沒有聽品德課了,今天聽了一節市級的品德課試教。發現教者沒有把握好品德課的特點,有上成語文課的傾向。

聽課時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們的課本,課本中的文字內容非常多,編排也非常典型,那裏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題。但是如果教者把這些內容都在課上完成的話,那麼勢必會成為一堂閲讀課。我們老師在備課時也是因為這一點而無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課變成了感受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抗擊“SARS”的課。

其實本課中的線索非常明瞭:規則的重要性——規則在心中——我心中的規則。這是一個非常明瞭的引導學生明白有了規則,生活會更方便的教學思路。為什麼教者沒有看到呢?因為課本中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小設計,一個個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學,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問題設計遮蔽了我們的眼睛。有那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細細想想,想把這一課上好,先讓孩子們自己去閲讀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過故事感受規則的重要性。不過這個過程得放在課外,讓孩子們把它們當作課外閲讀來讀。五年級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們課堂上做些什麼呢?幫助學生充分感受規則的重要性後,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説起,看看身邊有哪些規則,以“我們要不要遵守它們?”展開討論。孩子們可以引用書本上提供的事例來印證,也可以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或看到的課外的事實來引證規則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師設計的,或孩子們在引證時設計的小遊戲,以此來導行,讓規則深入學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會更好。

只是這中間的小辨論,我們還得好好想想,如何導入,如何引發學生展開辨論,都是我們要好好思考和設計的。而且這裏教師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會被孩子們牽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們在辨論時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想到哪些內容,如果他們無法進行,怎麼辦,偏離了我怎麼拉回來。等等都要我們好好思考,想好應對策略才行。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什麼樣的生活。

閲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閲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閲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 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咀嚼、推敲語言文字,探究語言文字的美妙神奇,並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水平、需要在調整,教學非常真實。她們或通過句式的變換訓練來體會重點詞語,或運用對比法讓學生品詞品句,體會詞句的細微差別,學會準確地運用詞句,或在想像體驗中感悟品味語言……反思我們,為了追求把課文講透,圍繞情節內容進行提問分析和討論談話,佔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這些瑣碎的提問和多餘的分析,取代了我們的語言文字訓練,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成效。

那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具體的講,就是在一篇篇課文中選定幾個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我們沒必要教學生學習課文中所有的知識,只能根據既定的訓練目標,精選幾個訓練點,即選幾個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憑藉這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逐漸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二 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了實處。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完全看得出學生由表及裏的理解,看得出學生對語言品味的提高,在教學中重視了學法指導,在讀中領悟了方法。在這裏,省小語理事會理事長於老師提到:教課文,老師要少講少問,將活動時間多留給學生。確實,老師再高明的教也代替不了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老師的講也不能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練習,所以我們不妨放心的將時間留給學生多讀一些,多説一些,多議一些,哪怕是説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這有什麼呢?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啊。如何將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實處?於老師提到:首先要明確目標,緊扣單元訓練點,關注課文的導讀提示,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隨時注意聽,説,讀,寫,思的訓練,關注學生要用心。其次是步驟環節要到位。

第三 注重課堂細節。首先,老師的評價語言非常真實,不做作,充滿“語文味”,她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解讀,即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偏差,老師也不直接給與否定,而是讓學生繼續探究文本,在文本中主動獲得答案。其次,老師沒以成人的理解表演教學,而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輔導,幫助孩子們學習,語氣、語調兒童化,讓孩子們覺得非常親切,真正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

教學中,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充滿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再次,注重情感的渲染。語調錶情非常煽情。另外,注重個人形象,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是一個表情,都賞心悦目。我想,在我們的農村教育中,也應該追求這樣一種端莊的教態。對於我們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弱勢羣體,我們的一個撫摸,一個握手,一個鼓勵的眼神,對他們是一個多麼大的呵護!參賽老師們不僅僅領悟到了“以生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並且她們已將這種理念化為了一種實際的行動。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將課文教給學生,還得思索:如何讓課堂生成更多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崔巒老師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個簡單,是指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化,教學方法要簡便,教學態度要親和,教學語言要質樸,教學鼓勵語言要靈活多變,百花齊放。同時,崔老師還提到:語文教學要依託語文教材,落實語言訓練,講究誦讀感悟,豐富語言積累,加強語言運用,關注語言形式。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落到實處,處處講究一個“實”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