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天堂寨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74K

心得體會在寫作上沒有太多技巧,只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即可,寫心得一定要梳理要點,提煉觀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遊天堂寨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7篇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1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作者以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和熱鬧的鳥兒活動的場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汪秀梅老師善於抓住教材的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從自己對文本獨特的見解出發,聲情並茂地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課。她講的是《鳥的天堂》的第一部分內容,指導學生學生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特點描寫事物的寫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能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

新課標認為,語文既有人文性,又有工具性,語文課應該是語言文字訓練課。在這節課中,汪老師能把字詞抓落實。如,開頭處,指導學生學習“做巢、樹梢、應接不暇”等詞,指導學生寫“巢”字,並引導他們從意義上去理解,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應接不暇”,強調“暇”與時間有關係,指的是閒暇。另外,她注意讓生比較句子,“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昭耀着我們的眼睛,每一片綠葉上都似乎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讓生讀出有“似乎”與無“似似乎”有什麼不同,體會作者寫實與想象相結合。

2、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強調學生要快速瀏覽,而且每次瀏覽時都應把握每部分的內容,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善於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突出了教學重點。

汪老師從課文的總體入手,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後抓住文章關鍵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如,她問:“作者幾次到了鳥的天堂,什麼時候去,第一次看到什麼,第二次看到什麼?”“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時有什麼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然後引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一部分(描寫大榕樹)。

4、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在這節課裏,讀的形式多樣,有個人讀,有集體讀,有默讀,有開聲讀,還有配樂讀。我覺得汪老師導讀十分到位,她不是含糊地讓學生有感情讀,而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生來讀。如:“一株大樹垂到地面……卧在水面上。”師讓生先想想從一個“卧”字讓自己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生:看出樹的年齡很老,樹很安詳。師讓生讀出樹的古老與安詳。又如,“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師讓生用讚歎的口吻來讀這句話。再如“……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師則讓生先討論“為什麼綠葉上有生命在顫動呢?”然後讓生讀出葉子湧動之美;讀出葉子一閃一閃之美;讀出鳥兒歸巢之美。等。

5、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新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在本節課中,我們可以看出,汪老師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如,老師配樂讀課文前部分內容,讓生閉眼想象,問,你彷彿看到了一棵怎樣的樹?生回答的是各有不同,有的説:“是一棵綠的樹。”有的説:“是一棵大的樹。”有的説:“是一棵茂盛的樹。”還有的説:“是一棵生機勃勃的樹。”師讓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寫在黑板上。另外,在談對“似乎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理解時,有的生認為是有風,葉子在湧動;有的認為葉子會發光,一閃一閃的;有的認為不是葉子動,而是鳥兒歸巢了。老師一一表揚了善於開動腦筋的孩子,並讓他們根據各自的理解,有感情地讀出來。學生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下暢所欲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6、拓展得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汪老師善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假如你是第一隻飛來的仙鶴,你會怎樣呼喚你的好朋友來這住呢?

7、滲透寫作文指導,使學生有所收穫。

葉聖陶説過,文章不外乎是個例子。既然,文章是一個例子,我們應該通過教學,能讓學生舉一反三。在這節課中,汪老師善於引導學生從作者寫作的方法的角度來學習。如,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樹的特點,作者是怎樣抓特點,寫具體的呢?讓生根據問題找出説明大榕樹一方面特點的句子。通過在教學中滲透作文指導,有利於學生以後的寫作。

通過聽汪老師的這節課,我覺得有過別地方做得不夠到位:

1、在寫話環節,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寫。

2、在背誦環節,有點草草過場的感覺。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2

本次優質課選取了第一組課文最後一篇課文:巴金的《鳥的天堂》,選擇的原因一是因為課時恰巧順延到此課,這是一篇語言非常美的,相信孩子們對此課也很感興趣。二是因為想從區優質課略讀課文的研讀中多加領悟,立足實踐,真正的略讀課文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來。

對於此課,我提前設計了預習學習單,將字詞的學習放入到自主學習中來,並且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課文脈絡,讓孩子梳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經歷,這樣在課堂教學中直接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為接下來的拓展延伸節省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在課文感知方面,由於國小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就需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如藉助多媒體播放了“眾鳥紛飛”錄像,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再引導學生談感受,將感受帶入朗讀效果就比較好了。

課後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由於本課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是一重點,所以我提前設計看生成單,學生當堂練習“找句子”,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着兩種描寫方法。隨後又將這兩種描寫方法帶入寫作:以小鳥的身份寫段導遊解説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讚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當然此次優質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感謝組裏的姐妹們給我提出了這麼多寶貴的意見,每一條意見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在課堂語言上多加斟酌,教學設計上更加完善,給孩子預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來交流與練筆,抓好重難點,取捨得當,同時也多向前輩們學習,爭取在教學這條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風格。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3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隨着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特別是創設情境,那絕對是多媒體的拿手好戲。因此,教學伊始,我就利用課件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特別是在感受大榕樹的樹根和大榕樹茂盛的枝葉時,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有了較為直觀的理解,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句子來感悟文中語言文字的優美凝練,體會大榕樹的美。再如在教學大榕樹上鳥兒紛飛的場景時,我又藉助課件播放羣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像,展示鳥的天堂鳥兒翻飛,鳥聲悠揚,令人目不暇接的熱鬧景象,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的歡鬧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滿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説説你看到鳥兒們在大榕樹上幹什麼呀!這樣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鳥兒在大榕樹上的快樂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説話能力。

(2)、利用教師的導語,創設情境:

上次聽了張愛華老師的講座後,我深受啟發,覺得老師的導語在創設情境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也開始嘗試着採用多元化的具有啟發式的導語,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如在引入第三段時,我就採用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欣賞了這枝葉繁茂的大榕樹,相信這麼茂盛的大榕樹一定會招引——許多鳥兒,是呀,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明媚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此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以讀為本,促進學生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於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也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去讀課文,通過讀來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學感悟大榕樹的美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整體感知,然後抓重點句,談感悟,在欣賞了錄像以後,我就引導學生找作者讚美大榕樹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反覆閲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體會榕樹的美,再組織學生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勃勃生機的大榕樹。而在教學第三段時,在觀看了錄像後,讓學生説説這一次的鳥的天堂給你什麼印象,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學生抓住重點句“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從鳥的品種多,鳥的活動多來體會鳥兒歡鬧的場面。

三、引導質疑,鼓勵多元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教材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是灌輸給學生“死”的知識,而是通過學生的努力去學到真正有用的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活”的知識。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閲讀課文的產物,教師應鼓勵提倡。因此,在教學“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時,我就引導學生質疑,讀了這句話,你還有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把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信息進行重組,從而產生創造性的新發現、新設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課外延伸,激發情感:

由於本篇課文,在寫鳥兒熱鬧歡騰的場面中,學生只能感受到鳥的多,而對於鳥兒們在大榕樹上生活得怎樣快樂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讓學生感受到“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顯得難上加難。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設想象,聯想之橋,創設發現空間,提供創造平台。為此,我在學習了鳥兒熱鬧的場面後,就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鳥兒們在大榕樹上快活生長的場面,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慾望,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説話訓練,使學生能有話可説,通過説話訓練讓學生真正感受鳥兒們快樂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對鳥的天堂的讚美和熱愛之情。接着又我讓學生説“假如我就是這隻小畫眉,此時此刻你想告訴大傢什麼?”這樣學生對榕樹讚美之情,就自然流露。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4

1、形象思維訓練法:

國小生形象思維潛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透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透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資料,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啟發學生想想説説,“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説説一隻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説得有聲有色,到達了必須的效果。

2、品詞析句比較法: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潛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鋭程度。

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貌,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

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5

對於國小語文課文來説,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

對於這篇文章的教學方法,我有以下兩點反思:

1、形象思維訓練法:

國小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啟發學生想想説説,“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説説一隻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説得有聲有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詞析句比較法: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鋭程度。

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

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6

前不久,剛上完鳥的天堂。此時,回想起來感觸頗多。年輕的我也和許多同齡教師一樣希望能借鑑、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並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總認為只要發揮它們的作用,課堂上一定是輕鬆自在、活躍非凡的。同時,一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創造良好的閲讀氛圍。然而課堂、學生並非哪裏都一樣的,他們的個性很多時候造就了結果與設想產生出入,意想不到的問題悄然出現,因而教學時導致的一些遺憾就不可避免的發生。這些讓我思緒波動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時也激勵着我不斷反思自己的點點滴滴。下面就《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一個導入片斷談談自己教學時和後的一些感想。

?鳥的天堂》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寫景散文。它描寫的是生長在我國南方的一棵美麗、壯觀的大榕樹,樹上許多鳥兒在那裏做窩、生活。文章以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生動地描繪了這棵大榕樹是“鳥的天堂”。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讓他們知道“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我便在導入時,多媒體出示了大榕樹上百鳥鳴、羣鳥飛的錄像,同時我通過語言描繪,創設了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本以為身臨其境的觀看錄像能確切的讓學生對鳥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並非如此。

師:(播放大榕樹及樹上百鳥飛、叫的錄像。)同學們,在我國南方有一種美麗、壯觀的榕樹,它有着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樹上住着許多鳥兒,它們自由自在地飛呀,叫呀,生活得多麼快樂!這裏就是鳥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

師:今天,我們就跟隨我國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賞這美麗的鳥的天堂。

師:請同學們迅速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是什麼時候去的?看到什麼?有不懂的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生:(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

……

當時我想着這樣的開場一定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饒有興致地投入到閲讀文章中來。但事實偏離了我的設想。學生觀看影片時的確是聚精會神的。可以説是眼睛直盯着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樣子。我暗自慶幸,以為這一步走對了,並且走得還很不錯。多媒體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體運用的思路在腦中一掃而過。接下來便是重點內容了,從初讀到熟讀再到精讀,真正到讀課文時,不少學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課文就是接不上軌,自以為較完美的導入,一下子就不見影子了,後面的教學就未能達到設想的效果。

為此我課後問了好多同學,讓我大感意外。特別是個別的同學在第一節課學習之後,似乎對哪裏是“鳥的天堂”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對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呢?按常理來説,我所設計的導入應該是可行的,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然後在從文本中來體會“鳥的天堂”,從直觀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驟清晰可見,問題因該不會出現在這裏。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緣由,我便又去問那些同學幾個問題。

1、你覺得從影片中你瞭解了什麼?

2、你對鳥的天堂有什麼瞭解?

答案是五花八門的。更出乎我預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學對影片所描寫的就是“鳥的天堂”並不知曉。也就是説我在放影片時,描述大榕樹時的一段話並沒有被學生所接受,導致了後來再讀課文時,學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導入,的確存在着一些弊端,對學生的認知差異分析的不足,對多媒體過於信任和依賴,讓一篇優美的散文無法發揮它的魅力。

現在我明白了,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的知識量決定着他們對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認識。我的導入雖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牽引學生讓學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樹就是鳥的天堂,其實已經失敗了。結果必將導致許多學生無法理解和明白“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至於學生在讀文章時的興趣不濃厚,也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打開,更好的融入到學習中來。

對學生認識水平的瞭解過於簡單,理想化是我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調查之後,我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測驗,又制定了一個新的導入。那就是直接從文本入手,首先讓學生一起對“天堂”來進行一下認識。當然根據調查學生對“天堂”的認識是不同的但這不會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反而會激發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鳥的天堂會是怎樣的呢?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對文本產生了興趣之後,再來閲讀文章,瞭解內容,學習方法那就輕鬆容易多了。綜上兩個導入,讓我明白了一點。萬事開頭難,的確要想開好頭,找到好的導入確實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標,並把它輔射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能找到。那麼學生就一定能活躍起來。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清楚得先考慮學生的認知、感知水平,並且明確一切應從文本入手。多媒體等教具的應用是為了文本服務,它們不能取代了學生對文本的認知、理解。以文載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也就不再是遺憾的教學了。

遊天堂寨心得體會篇7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寫了巴金先生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運用先整體後部分的方法描寫大榕樹,突出它的靜態之美;用以靜襯動、動中寓靜的方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百鳥歡鬧的場景。誇美紐斯説:“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充分運用學校高端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一體機,把大榕樹的靜態之美和動態之美直觀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如身臨其境。

2、羅丹有一句經典而耐人尋味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要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及時捕捉文眼、亮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如《鳥的天堂》中有這樣一句話:“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教學時,我讓學生找一找用得特別傳神的詞語。有的認為“堆”字用得好,寫出了大榕樹枝葉繁茂的樣子;有的認為“明亮”用得好,説明大榕樹的葉子色彩鮮明,有光澤;有的認為“顫動”用得妙,寫出了大榕樹旺盛的生命力。學生通過賞析,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語言的優美性。

3、形式多樣的“讀”的訓練,貫穿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促

使學生能興致盎然地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例如,當學生朗讀“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時,我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朗讀指導:為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大榕樹茂盛的句子時,語調要稍高,語速稍快,讀出跳躍的感覺,邊讀邊想象一片片葉子綠得發亮,在眼前閃爍的景象;讀最後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時,要帶着深情的語氣,充分流露出作者對南國的樹的無比讚美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