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高中2021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3W
一個人光有勇氣是不行的,還要有智慧,做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輕信他人的話。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高中2021最新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高中2021最新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1
 
  這個暑假,我又讀了幾遍《三國演義》,對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劉備、曹操、孫權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劉備是一個穩重的人,很有愛心,關愛百姓。劉備為人以大局為重,就像三顧茅廬,為了統一亂世,犧牲了很多時間,三次才請到諸葛亮。他還十分重視兄弟之情,對關羽、張飛關愛有加,雖然不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可卻走到了一起,結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為天下百姓做事,一生無怨無悔。雖然劉備優點很多,但還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受到巨大打擊就不能維持平時的情緒,就像關羽張飛被殺害後,劉備就變的性情急躁,也不聽諸葛亮的話,執意伐吳,導致陸遜火燒連營,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時他能以平時對待事情的情緒來對待,那麼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國的大業。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統治魏國時,可以説是百戰百勝,強大的兵力,厲害的大將,還有他的軍略,如果他能夠更加的合理運用,絕對能讓魏國稱霸天下。雖然曹操有着這麼多的好處,可是一點對它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戰,因為周瑜的一點小計策,就讓他殺掉了能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張允,導致魏軍沒有好的水軍將領,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舟戰術,結果被孫劉聯盟打敗,幾乎是全軍覆沒。
 
  最後是孫權,孫權有十分厲害的大將,呂蒙、魯肅、陸遜、周泰、淩統......將士可是數不勝數,還可以合理運用將士的才能、敵人的弱點來贏得戰爭,可説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君主,把吳國治理的很好。雖然看起來是三國演義裏的配角,可他也為政治作出了貢獻,曾經派魯肅去海上巡遊,找尋新大陸。他也是以大局為重,與蜀國絕交後,還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擊魏國,從這位君王的身上,實在找不出什麼缺點,可説是一個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國裏的三位君王身上,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比如劉備教育我們的:急躁必定壞事,冷靜對待才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們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孫權教育我們的:只有合理運用條件,才可以做到上下連心,互相幫助,取得勝利。在這些事情裏,告訴了我們很多,同時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細節,全面看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推斷。我們只要做到這些,就可以戰勝一切,一起努力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2
 
  我用了近一個星期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收益非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後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後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就應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曹操還是個實幹家,以前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我很是喜愛。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正因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述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透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使讀者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為名著!值得一讀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900字3
 
  趙雲,是羅貫中眼中的大英雄,那他對趙雲的描寫是否屬實呢?先來看看《三國志平話》對他的評價。
 
  《三國志平話》是元代講史話本,是元代較為經典的書籍。對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有一定的影響。但趙雲在《三國志平話》中並不突出。恩封五虎將軍不説,就連武力排行榜也排在末位。綜合實力不如張飛。原文是這麼説的:張飛曰:“甚人溺戰?趙雲出馬持槍……趙雲氣力不加,敗回馬本陣裏來。”從中可以看出他與張飛的差距。
 
  但在《三國演義》中卻不這麼説,第五十二回中,趙雲和張飛均向諸葛亮提出自己可以帶領三千軍奪取桂陽。但諸葛亮同意了趙雲的請求,同時趙雲也成功奪取了桂陽。那麼,如果按照《三國志平話》的説法,趙雲的武藝排在末位(張飛武藝排行榜排在第三位),諸葛亮為何不讓張飛奪桂陽呢?當然,不排除説諸葛亮認為奪桂陽不必張飛出馬。那麼為何當張飛説自己只需領三千兵去奪取桂陽時,趙雲也毫不猶豫的表示自己也能只領三千兵就能奪取桂陽?
 
  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是作者特意的“醜化”或是“美化”。所以,我找到了一本與三國時期較近的一本書——《三國志》。
 
  《三國志》中趙雲的故事都有在《三國演義》中提到,如“單騎救主”、“截江救主”、“被劉備封‘虎威將軍’”等。甚至羅貫中還給趙雲“加戲”了。為什麼要“加戲”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作為一部小説,為了劇情的發展需要,可能會對其添加或是誇張描寫;其二,羅貫中個人明顯有擁劉反曹的傾向,一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人物加以歌頌,比如趙雲、諸葛亮等(相較而言,趙雲與《三國志》中描寫的相似度還是挺高的)。
 
  《三國志》是目前研究三國曆史信度較高的一部“正史”,其作者陳壽出生便是三國時期,蜀國滅亡時他三十一歲。《三國志》在當時算是屬於“當代史”,很多事都是他的親身經歷、耳聞目見的,所以較為真切。但因時代近,很多事很難客觀看待;同時,恩怨還沒有消除,褒貶很難公允,這些因素也有可能導致不真實性。
 
  那麼,趙雲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真相只有一個。 還要我們繼續考證,讓我們期待史料挖掘的更新,使我們看到更真實的歷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