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聽課心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心得體會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需要結合自己真實的實際經歷,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不斷加深對自己所面臨問題的思考和分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研員聽課心得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研員聽課心得7篇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1

有幸參加了國小數學特級名師教學方法與教學示範體驗式研修,聆聽了幾位特級專家名師的示範觀摩課。分別是錢守旺老師執教的《24時計時法》、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國小柏繼明校長執教的《數數與計數-排隊》、武維民校長執教的《租車的問題》、中關村第三國小孫敬斌老師執教的《認識a4紙》、北京實驗二小副校長華應龍執教的《閲兵中的數學故事》和特級名師劉德武老師執教的《平均數練習課》。而在這麼多優秀的教師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繼明老師,華應龍老師,劉德武老師。

走進柏老師的《排隊》一課,讓我有一種“樸實中見深刻,簡約中見內涵”深刻感受。《排隊》一課是柏老師根據人教社實驗版教材一上年級第102頁一道思考題設計的內容。原本這樣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堂中往往會較為簡單地作為一道習題處理。然而今天她卻將一題化為一課,其意何在?讓我們一起去領悟、思考柏老師通過這一道小小的思考題所承載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考。

在柏老師的課上我們看到是關注排隊這一類問題中核心要點、知識體系的整理。通過手勢演示“前後左右、排頭排尾、正數倒數、順着數與倒着數”梳理了排隊中數數計數的主要方式,為解決該類問題奠定了基礎。同時將排隊中的三種不同情境結合不同的計數方式進行了系統地整理,並通過三個題組的逐層推進,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出排隊問題的基本規律。由此可見柏老師對於教材內容解讀的精緻細膩與教學處理的深厚功力。課中,柏老師引領着學生們逐步梳理要點,整理知識結構網絡。通過內容之間的縱橫關係,從梳理走向整理,關注建構良好認知結構。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在一年級的課中即慢慢地引領孩子追求上位的學習能力,深感佩服。

適應兒童的學習是柏老師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學工作除了教師的努力,必須要通過學生內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於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身心需要,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要求。這一點在今天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柏老師的教學流程推進關注學生,遵循兒童的認知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是愉悦的,富有成就感的。通過一隻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導孩子理清了計數數數的表述方法。課中三大版塊的逐層推進過程中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具體的座位圖中感受計數、數數的一般方法並結合列式,非常直觀形象,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搭建了良好的認知平台。再次逐步推進至藉助畫圖、想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一版塊都很好地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與思考。學生充分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學習過程很好地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過程中學生不斷加深對排隊這類問題的領悟。柏老師的課堂對於我們如何深刻解讀教材文本、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有效關注學習方法無疑有着很大的啟示。

感受最深的還有華應龍老師的“魅力課堂”。在課前,華老師就與我們分享了今年閲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這場讓人自豪震驚的閲兵式在華老師的眼中卻又增添了一層數學之美。課堂上,華老師與學生們分享了三個故事:一是解決“51”之謎;二是為了神聖的那一刻;三是當坦克踩上俄軍的腳。三個故事的命名都極富神祕性,讓學生忍不住想去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講解每道問題時,華老師總是能抓住過去所學知識點,例如在解決閲兵方隊長度問題時聯繫到植樹問題,在分析如何求閲兵速度時聯繫到火車過橋問題。

在華老師的課堂上,“融錯教育”始終貫穿始終,首先是“容”錯,包容孩子錯誤,然後將其融化為一種資源,這是教學中很難得的。錯誤,是一種反證,對教師也是一種提醒和幫助。對孩子“不同”的聲音,他總是特別好奇,“還有不同的嗎?”。每次當課堂上只有一種回答的時候,華老師就會不停地去問,“還有沒有不同的?”在隨後與老師們的交流中,他説,“有時候我是有預設的,這個問題,還有着怎樣的答案。更多的時候是沒有預設的。我只是給孩子一個空間,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很獨特。”在華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再把犯錯誤當作一件見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認識到,他的錯誤是很有價值的,所以他才會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華老師告訴我們:“在這樣一種融錯的教育中,積澱下來的就是孩子創新的人格,在學習的過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還養成了敢於嘗試的良好習慣,錯了、失敗了,他會去分析,然後再不斷地探索。這種教育能幫助孩子磨鍊出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回想這次的觀摩活動,在課堂上,華老師都面帶微笑。當孩子答錯題目時,他會摸摸孩子的頭笑着讓他安心地坐下;當孩子語無倫次時,他會側着頭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訴孩子,別怕,慢慢説;當孩子的回答有趣時,他會發出爽朗的笑聲,甚至有幾次他笑得儼然像一個天真的孩子。華老師的笑讓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誠,讓上課的孩子們忘卻後面有那麼多聽課老師在注視着自己,忘卻緊張。在華老師的課堂上,我真切地體味到,他教給孩子們的,已不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而是整個數學文化。藉助數學,他不僅引領着孩子們去探索真實的數學生活,更“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們領悟人生的真諦。

數學專家劉德武老師的《平均數的練習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練習課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劉老師平平常常一節課,很好地體現了練習課中的三性,即知識性、思維性、趣味性,不得不讓人佩服。本以為練習課會很枯燥無趣,但是劉老師的課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題型難度慢慢增大,孩子們卻絲毫不畏懼,而是更加積極地思考,更加踴躍地回答。

數學練習課的教學大都離不開題目的練習,教師要設計好題。好題顯現在細節上。劉老師對題的設計讓我佩服不已。給條件,給數據就是暗示,等於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我們要將“全直觀”變為“半直觀”,“半成品”的思維價值要高於“成品”。在設計題目時,教師要帶有創意地將細節做好。

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句話總結本次的收穫。教學,有問題要上,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今後,要向華應龍老師學習,不但要做一個心中有數的老師,更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心中有數的課堂。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2

20xx年11月2日我參加了渾江區“青峯杯”國中地理“關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主題教研活動,有幸聽了第十中學和第四中學兩位老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領略到兩位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這兩節課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在教學中,老師們都採取了“以人為本,以學促教”的教學原則,通過老師有序的導、生動活潑的啟發教,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動的“關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主題。以下是我個人在本次聽課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學:

老師們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圖冊創設情景傳授基礎知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和交際活動。在情景中理解課文知識和內容,使難點化易,重點難點;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量和質。

2、情身意濃:

我們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課堂上教師用各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使他們懷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知識理解:

教師都重視在操練中講解知識,在情景中進行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邊練邊講知識,生動有趣,能加速理解的過程,教師重視通過板書對知識進行點破和歸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總之,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吸取他人之長,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成功經驗來充實自己,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3

20xx年11月22日至26日,我有幸參加了濰坊市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觀摩了來自各個縣市23節教師的展示。短短几天的時間忙碌而又充實,讓我們充分領略了我市優秀教師的風采,也從中感受多多,收穫多多。綜觀這23節課,主要感受有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有效的情境創設

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學生應在一定的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更利於學生有效學習。本此評選的優質課的教師都重視這一點。有的老師課始創設一種競爭性的氣氛,如一位老師講授“分數的初步認識”,老師提出:請你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種紙,看誰能通過摺紙,創造出更多的分數。這一競爭情境的設置,把同學們引入了思考情境之中。有的老師興趣性方面下功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事情、實事入手,採用講故事、猜謎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有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如一位老師在講授“2、3、5倍數特徵時”,老師讓學生隨意説出一個數,老師隨口説出是哪個數的倍數,引起學生的好奇,從而產生求知的慾望。

二、教師精彩的評價

這些教師能根據具體情況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語速放慢一點,其它同學聽得就更清楚了”,“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説得也很好”“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由於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因此教學中這些老師沒有吝嗇自己的評價語,對於學生點滴的進步和回答及時地進行鼓勵,有的老師在一些低年級教學中給學生畫星,畫笑臉等。這些做法消除學生的緊張心裏、解除學生壓力,信心倍受鼓舞,使他們大膽的猜想、敢於創新、敢於嘗試,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育機智

精彩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難免會發生諸多的意外。如一位老師在執教“13減9”時,在電腦中出現了13只栩栩如生的`鴨子,消失了9個,這時候國小生不願意了,“老師鴨子游走了”“老師、我們想要鴨子”這時的老師並沒有緊張,而是説:“咱們同學都很喜愛小鴨子,老師也喜歡,同學們能不能告訴老師遊走了幾隻啊,我們再把他們找回來,快點快點,不然一會可就追不上了啊”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幫老師找,最後順利完成任務。我的第三個收穫就是課堂上一旦出現“不速之客”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慎重思考,靈活應對,而不參一味拘泥於教學預設,巧妙利用意外來的“生成”,將他生成課堂中的精彩。

四、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參與評選的老師在課堂上都是採用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這些教師不僅僅是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學生主動形成知識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如一位老師講授《梯形的面積》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梯形面積的計算,之後幾乎把所有時間交給了學生,經過學生猜想、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最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再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整個過程教師當做引導者。這樣學生各樣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作為第四個收穫就是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經過個人反思、小組合作來學習新知。

當然每個人聽課角度不同,收穫也不同。這幾天的收穫也不是以上幾點,作為一名新老師需要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時反思,儘量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慢慢地轉化自己的一份教學心得,學以致用,盡力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在收穫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4

上午我參加了在實驗國小舉行的數學公開課活動。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深切感受到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下面我把個人聽課的一點體會彙報如下:

一、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李老師上的二年級《1000以內數的認識》,李老師在課件裏呈現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李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二、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李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李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5

課堂是教學的生命線。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效果的體現,都要通過課堂中師生的共同活動來彰顯。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夯實教師駕馭課堂的基本功。南陽市第二技工學校開展了教師公開課觀摩活動。從上課老師的備課、上課、反思,到其他老師的聽課、評課,再到整理留下文字資料,用組合的方式把這些活動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研討過程。

此次公開課授課老師分別為白小改老師和朱柯盈老師,參與聽課評課有張雨副校長,教務科謝俊鋒科長、後勤科龔菊如科長等老師。

白小改老師是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專業208班---flash二維動畫製作課程老師,今天帶來了精彩的“flash基礎知識彙總”公開課。她精心準備,以有效的教學設計、嫻熟的教學技藝、豐富的教學經驗、紮實的課堂訓練,為聽課教師呈現了一堂堂高水平的品質公開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朱柯盈老師是電氣專業202班電子技術課程老師,今天帶來了精彩的“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公開課。本節課讓學生學習正確認識差動放大電路的結構,瞭解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結構、電路符號,瞭解集成運放線性工作區和非線性工作區的特性及工作特點。課堂精彩紛呈,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也在本次活動中暫露頭角。

教務謝俊鋒科長説道自己被此次公開課深深地吸引,強調年輕老師對於教材的把握比較準確,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從課堂的呈現方法多樣性上提升課堂的整體水平提出寶貴意見。

張雨校長首先肯定了授課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並針對教學情況進行認真細緻的點評。從核心素養、教學方法、課堂效果等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客觀評價,就教學策略進行了前瞻性指導,並針對互動性和時間把控問題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

在評課議課環節,大家積極交流反饋,研討教學方法,交換教學心得,既肯定了授課教師的閃光點,又指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唯有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於開拓,才能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度學習的體驗,也是一場自我昇華的旅程,既推進了我校整體教學水平,又讓老師們在教學上得到了磨鍊、提升、成長。相信在常態化公開課系列活動優質課引領下,二技校教學定能揚帆遠航。不僅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培養高水平技能人才,適應中國快速向前發展的各項事業,用專業的技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人才,幫助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訊單位:教務科

通訊員:白小改

審閲:謝俊鋒

核准:孔輝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6

一、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如:在《可能性與必然性》一節中就通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果很好。

二、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於生活,在這幾節課中,教師都特別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運用學生熟知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如:在講《面積與面積單位》一課時,教師就用了比較房間大小引入課題,然後出示了各個房間的平面示意圖,從而很自然地指出房間的大小就是房間的面積。

三、要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四、課堂的設計至關重要。

不相同教學效果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師把問題設計得比較大,結果學生接受起來很吃力,到最後,學生也不十分明白什麼是面積。而後面的那位老師用“我們説的房間的大小就是房間的面積”,簡捷易懂。又如:在講單位面積時也大不相同,第一位老師直接讓學生説出常見面積單位,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吃力,而後一位老師則用了一句“面積的大小用單位面積來表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積單位,便於學生掌握。

五、教師要有較強的駕駛課堂的能力。

我們觀摩的這七節優質課中,教師的基本功都非常的紮實,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語氣有很強的親和力,教師應變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都特別的強。

總之,要上一節好課十分不易,這就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現今的課改要求。

教研員聽課心得篇7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科學性説明文,文章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緊跟時代步伐,洋溢着時代的氣息,讓學生在思想上熱愛科學,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之強大。縱觀趙君華老師的整堂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堂紮實、自主的語文課。趙老師的課如一縷春風吹進我們的心田,是那樣的清新自然。教師嫻熟流暢的語言,巧妙大氣的教學環節無不體現了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沒有太多的修飾,沒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就如海邊的風一樣樸實。

其一:語文味濃,理念超前。什麼是語文意識?王崧舟是這樣定義的:所謂語文意識,就是關注文本“怎麼寫”、“為什麼這麼寫”的意識。“怎麼寫”是“話語形式”問題,“為什麼這麼寫”是“話語意圖”問題。“話語形式”涉及什麼呢?“話語形式”涉及遣詞造句、謀篇佈局、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語法結構等問題,簡言之就是語感問題。而“話語意圖”又涉及什麼呢?“話語意圖”涉及言語動機、交際目的、語言環境、文體特徵、語言風格等問題,概言之就是境感問題。光有語感沒有境感,那是小語文;光有境感沒有語感,那叫空語文。所以,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應該既有良好的語感素養,又有良好的境感素養,既能夠關注話語形式又能夠關注話語意圖。這才是圓融的、完滿的語文意識。

趙軍華老師所執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語文意識極為強烈。在課堂上,他老師始終都在強調“語文意識”這四個字,而這也是我們語文課的一個宗旨。在課的一開始,趙老師就把語文意識這四個字書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後來的詞語教學和句子教學中,趙老師也都在滲透這個語文意識,如教學詞語時,他出示了上下兩組詞語:

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祕

程控電話、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

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兩組詞語,説説自己有什麼發現。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髮現這兩組詞語都是四個字組成的,第一組是動詞加名詞,是人們發現的,第二組是人們發明的。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知道了20世紀有哪些發現和發明,更讓學生從語文的角度學習了詞語。在句子教學時,也着重引導學生從句子的言語形式上去關注、體會,從而讓學生得出這是一句排比句,並進一步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作用。而課的結尾更是簡潔明瞭,引用了唐朝詩人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樣的詩句不但概括了20世紀的發明與發現之多,更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的精妙。

其二:目標明確,落實到位。本課是一篇説明文,説明文的特點用詞準確,趙老師在教學中,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滲透説明文用詞特點,突出教學重點。教學中,趙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讚美和熱愛,實現情感目標。聽了趙老師的課,能夠明顯覺察到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三維目標明確,落實到位。如第一課時的認知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讀通讀順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瞭解和感受,提出有疑問的地方。第二課時的認知目標是深入理解課文,感悟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能區別“發現”與“發明”,並能運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一目標趙老師也體現得很明顯,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與同學老師交流等方法理解詞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情感與價值觀的落實更是巧妙。這是一篇科普文章,駱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讚美和熱愛,在學生情感的高潮處抓住契機引用居里夫人的格言,然後問學生:“我們國小生要實現夢想,要做些什麼?”彷彿把學生從遙遠的夢境中拉到現實中,從而讓學生明白自己現在要做的是什麼,把理想、空談化為動力和實際行動。

其三,把握精確,輕鬆駕馭。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對每個環節都把握精確,輕鬆駕馭課堂。如板書的形成,當學生學習了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後,汪老師問“是什麼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學生説是發明、發現。教師很自然的把科學、人類與“發明、發現”之間的關係板書展示給學生,簡單明瞭。又進行“發現”與“發明”的區別教學。先讓學生説説兩詞的區別,然後選詞填空運用,最後結合板書汪老師讓學生先在黑板上找找,你認為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這一環節從具體到抽象,從生動到概括,從理解到運用,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豐厚紮實。

其四,設計巧妙,樸實無華。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趙老師卻能把它上得生龍活虎,情感飽滿。如在揭題後理解“呼風喚雨”一詞時,教師問學生:“看到‘呼風喚雨’你們想到了誰?”學生馬上説想到了神仙,想到了法力。教師問:“都有哪些神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紛紛舉手發言。接着教師讓學生説説在課題中“呼風喚雨”是什麼意思,馬上讓學生查字典理解意思,培養了學生利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又如在理解“因特網、程控電話、原子核”等詞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在品讀課文時駱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環相扣。讓學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朗讀結合起來,通過美讀來進一步感悟課文所藴藏的情感。在品讀課文時趙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環相扣。特別值得學習的是,隨着學生的思路在學第四段的同時,以點帶面方式推進教學,學習第三段內容。另外,汪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填動詞:( )月球,( )天體,( )深海,( )奧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用詞的準確性。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啊!另外,趙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表達的,這種方法有什麼好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佈局謀篇的能力。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啊!總之,趙老師的這堂課相當成功。如果説有什麼缺憾的話,我感覺趙老師與學生的親密度不夠,。其實有時要深入學生中,才能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時摸摸孩子的頭都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和表揚。另外,學生髮言的總是那麼幾個,教師關注的面還不夠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