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貝多芬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1K

在很多同學眼中,寫讀後感是都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為了記錄閲讀後的深刻感受,讀後感是最佳的記錄文本,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貝多芬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貝多芬讀後感6篇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1

1810年,貝多芬又孤身一個了,或許正因如此,他在藝術領域中更加狂野。

後來歌德遇到了貝多芬,貝多芬和歌德這兩位偉人應該握手,然而,貝多芬的傲慢終於讓歌德無法接受,這源自他們不同的立場和追求。

1814年,貝多芬到了登峯造極的程度,貝多芬再次表現出他那傲慢和不羈的性格,或許正是這樣的性格才使他在藝術領域登峯造極。

拿破崙和貝多芬在不同的領域都表現出狂野和威嚴,前者在戰場,後者在藝術。

但是現實世界中再大的榮耀和輝煌也無法讓貝多芬感到幸福,音樂的藝術才是他真正的王國和天堂。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2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又叫《巨人三人轉》,這三個“巨人”分別是有“樂聖”尊稱的貝多芬、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的米開朗琪羅和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他們都經歷了各種磨難,而卻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困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沒有挫折和困難的人生是空虛的。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音樂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在他童年時期,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於是就用暴力去逼貝多芬學習音樂。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處於逐漸惡化的趨勢中。對於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命的大音樂家來説,這無疑是最大的打擊。貝多芬有着心酸的一生。然而上帝並沒有眷顧他,沒有給他公平的待遇。但他卻能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用他堅強的意志去嘲笑命運,創作了那麼多不朽的作品。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作鬥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所無法挖掘的。是他那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貝多芬把藝術奉獻給了“可憐的人類”,感受着貝多芬的自尊、自傲與自豪,我被貝多芬深深感染了。當我遇到挫折時,我會勇敢的面對它,只有通過我自己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温室裏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那頑強的毅力、不朽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3

你們知道貝多芬嗎?

貝多芬,一個世界音樂史上久負盛名的音樂家,他是人類的明星,他是靈魂的營養,他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讀完《貝多芬傳》,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師的女兒。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開始,他父親就逼他學音樂,在小時候就失去了他最愛的母親。正當貝多芬風華正茂時,病痛已經悄悄叩門。1796至1800年,耳聾症開始肆意,聽覺也漸漸衰退。一個鋼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聽覺,而貝多芬在他可以大顯自己的才能時聽力衰退,甚至不能聽到任何聲音,可想而知當時的貝多芬是多麼的無助,面對的挫折是多麼大。如果換作別人,肯定對自己的未來不報希望,從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貝多芬並沒有這樣,他一直獨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堅持創作,還為他的心上人朱麗塔圭恰迪爾譜寫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訴了他的兩個好友。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折服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堅持下來,要知道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常人都很難做到,何況一個聾人?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難只會到處埋怨,有的人卻會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戰勝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扼住命運的咽喉,那麼成功往往會降臨於不屈服的人。有時候逆境往往會使人堅強起來,讓人擁有驚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頭,不會屈倒於困難之下,貝多芬就是這樣的人,我打心眼裏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雙肩很難為自己擔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獨行的身影很難戰勝黑暗的束縛,但我絕不會倒下,也絕不會低下我高昂的頭。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體鱗傷,我也會用剩下的最後一點力氣站起來,用乾裂的嘴脣説:“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為我深知,貝多芬正是用這種毅力堅持到最後;我知道只有擁有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我知道困難會因我這樣執着而向我屈服,挫折會因我這樣執着而倒下,成功會因我這樣執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會像貝多芬一樣不言放棄,會像貝多芬一樣堅持到最後……我相信,勝利在向我招手。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4

貝多芬是一位鋼琴家,他是德國人,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他出身貧寒。貝多芬原本不願意學鋼琴,是因為小時候他的父親用暴力逼迫他學鋼琴,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優秀的、眾所周知的鋼琴家。我很佩服他,他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去壓制自己的頑疾,從而去創作鋼琴曲,自由自在揮灑自己的筆墨,創造了一部又一部的傳世佳作——《第九交響曲》等優秀作品。

貝多芬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通過痛苦,得到歡樂”。因為這樣一句話,我看出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也看出了他不畏艱難苦險,反而把苦難轉化為了歡樂。他患的病是耳聾,這是音樂家們最忌諱的病症,一旦患上這種病,他就沒有辦法再用耳朵欣賞音樂,創作音樂更是難上加難,這種打擊對每一個音樂家都是致命的打擊,貝多芬也不例外。然而,他不願就此放棄自己的音樂生涯,而是更加發奮地創作樂章,真不知道他為什麼能在耳聾的狀態下創作那麼美妙的樂章,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優美。我想,他一定是在用心靈和音樂溝通,用心在進行創作。

貝多芬曾經説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用整個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我曾這樣想過,貝多芬沒過過幾天生活寬裕的日子,上天不賜予他歡樂,一次又一次壓制他,但是他敢於和命運作鬥爭,不屈服上天的安排,終究成就斐然。我們應向他學習這種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標,去奮鬥吧,去追求吧!貝多芬這位鋼琴家值得我們從內心給以最崇高的尊敬。

貝多芬僅僅活了五十七歲便與世長辭了,他終於完全拋開自己的痛苦與不幸,但卻把歡樂奉獻給了全人類。這篇文章我讀過後,心裏有一縷淡淡的憂傷,我哪會不承認這位矮小的音樂家,此刻在我的心目中是如此高大、如此輝煌……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5

?名人傳》中共介紹了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貝多芬供給大家的歡樂音樂,是他“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天生憂鬱,卻用一生的血淚凝聚成偉大的作品;托爾斯泰用他的作品播送愛的種子,用愛去克服個人的痛苦。當我始終更偏愛於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的一生是一場悽慘而殘酷的戰鬥。童年對於貝多芬來説是一場惡夢。他的父親總是讓他賺錢,母親又死了,但他還留有一種温馨而淒涼的回憶。後來又不幸耳聾,健康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總被欺騙又總希望自己可以好轉,最終卻不得不面對病症。但他在音樂上別有一番成就,他是“現代藝術中最英雄的力量”。

貝多芬眼中的音樂是一種比任何智慧、任何哲理都更高的啟示……音樂應該讓人們的精神火花迸發出來。當他的手指在琴鍵上跳動時,載滿的是他滿腔的無奈、悲傷和痛苦。他絕對相信人生的變故影響音樂創作,對音樂,他是從來含糊的。

貝多芬的遺囑是他內心深處的吶喊,他毫無保留地傾訴他心中的無奈與憤怒。他是寂寞的,他渴望與人接觸,渴望得到一絲慰藉,可他卻又揪心的憂慮,害怕被人發現自己有殘疾。他的生命因藝術而延續。終於,在他的等待與托兒掙扎中,平靜地迎接死亡……

他們都是被上帝多咬了一口的蘋果,因為他們更加芳香可口。慶幸,他們都不負所望。

讀貝多芬讀後感篇6

貝多芬是個音樂家,而在這個音樂家的背後,有着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科隆附近蓬恩的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從小貝多芬就受父親逼迫學習琴,但是後來進了樂隊後,當上了大風琴手,從那時開始,他總算不討厭音樂了。1787年,剛滿十七歲的貝多芬遇上了母親因肺炎去世,這對貝多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後來,他還患上了憂鬱症,擔心着自己有一天也會因肺炎而死亡。就這樣,憂鬱開始折磨他的精神和他的肉體。後來因為自己耳聾女友朱麗埃塔轉嫁給了伯爵。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使他創作出《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著名曲。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不但身材矮小,而且相貌也不漂亮,痛苦也在他的肉體和精神上雙重摺磨。在這些缺點和痛苦面前,他仍然不低頭,繼續向前走。他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也許只有音樂才能使他遠離痛苦,就這樣,他把痛苦用音樂的形式向世人述説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感慨,也值得我們發揚和學習。

人總會遇上不幸,而我們在不幸的面前不能倒下,要堅強的活着,堅信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