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萬歲》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43K

“青春萬歲”當我會上《青春萬歲》這本書時,心裏由衷的發現這樣的感受,儘管主人公與我嗎現代的2個人但是對組國的熱情和對青春的眷戀之情,卻把我們緊緊連在了一起。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青春萬歲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青春萬歲》讀後感範文

青春萬歲讀後感1

青春是呼喚友誼的先鋒。最珍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優秀的老師會視自己的學生如兒女,真誠的益友是你學習生活中的姐妹弟兄,他們是你前進旅途中的鋪路石,奮力衝刺的催化劑。與他們一道共同創造一個輕鬆而高效的學習環境,塑造一個熱情而沉穩的友誼氛圍,於你是一種互補、一種冶煉、一種醖釀、一種昇華。像書中所描繪的一般,團結、善良、純真的友誼和無私的精神,就像一首動聽的旋律令人沁透心脾。感謝青春讓我們萍水相逢,感謝友誼讓我們共同進步。

在書的結尾有這樣一段話

“明天給我們的到底有多少陽光和花朵,多少責任和期待,這,我們不太清楚,但是我們都確定的知道了未來的生活道路,這道路就是為了祖國,為了社會主義獻出一切!”

是的,如今的我們與她們一樣,為了自己充滿神氣魅力的大學夢,為了自己未來的日子瀟灑芬芳,為了昨日的期待與明日的憧憬,我們不甘寂寞,我們不知疲倦,用超人的代價,有淚水與汗水,用理性的思索,用澎湃的熱情去凝固和鑄就。絢爛的歲月,火紅的青春,它是一種堅忍不拔的氣質,一種不服輸不自傲的清高,最後更是一種學會審視自我靈魂的成熟。如夢的青春,貴在青春!就讓我們一同高喊“青春萬歲”,共同放飛青春!

青春萬歲讀後感2

《青春萬歲》描寫了1952年北京女七中一羣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讚美了她們不斷探索的精神、昂揚向上的鬥志,如詩似歌的青春熱情。同時也探討了當時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和她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和很高的思想覺悟。

王蒙的《青春萬歲》所描寫的雖然與現在是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但卻是擁有相同的青春的人。

在事故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鄭波。鄭波是一個自強、奮進的女孩,她是班裏的團支書,思想上進、關心他人。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她為了解一道數學題,整整花了九個小時,犧牲了自己的娛樂時間去解出那道數學題。

鄭波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喜歡她的自強、喜歡她的奮進、喜歡她的堅持不懈……而同齡的我們,正需要鄭波這種精神,以她為我們的榜樣,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動力。從鄭波解題中也告訴我們,想要知道正確答案,就要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付出,只有這樣才會有收穫。

而李春她本是一個自私刻薄的人,只顧自己學習,不關心集體和他人。但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她勇敢承認錯誤,改正了缺點。這一切生動地表現出集體的温暖和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的精神。

同時,也反映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有些人總是獨來獨往,不交朋友,也不和同學相處。我覺得一個人除了親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有朋友,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順順利利,總會有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除了親人能幫助我們之外,就是朋友了所以我們應該多交積極向上的朋友,學會關心集體和他人。

楊薔雲也是我所鍾愛的人物。她正直、勇敢,正因如此,她容易正確、也容易出錯,但她一有錯就一定能改過自新。她的熱情、大方,體現的是一種青春風采。

讀了,《青春萬歲》這本書,我從主人公的閃光點中汲取了營養。想要成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一定的付出;要做一個團結互助、關心他人、正直勇敢、知錯能改、有上進思想的好青年。

青春萬歲讀後感3

在一次又一次的“揪出反動派”“打倒x”的紅色瘋狂的席捲背後,互相揭發,就連曾在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戰爭中建立起來的信任都蕩然無存。於是,王蒙那一代人,在自己最青春最純潔的時光中,讀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滿懷憧憬地嚮往着共產主義的大熱潮中,慶幸着自己能夠生於這個偉大的年代,慶幸自己能夠不受舊社會的罪,成長於毛主席的懷抱下,於是,他們加入學生自治會,參加集體遊行,愛國愛黨愛人民,喊着口號,像今天我們追星一樣崇敬着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地下黨員,抗美援朝志願者……

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才二十出頭,好一個青春年少,於是,他也像書中所有主人公一樣,雖然對所謂的“革命”有着火一樣的熱情,但理解卻是膚淺的。《青春萬歲》出版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面對同樣的一部作品,它對王蒙的意義已經不再侷限於青春時代的文學理想。他説,這是為了紀念,紀念被x,被“四人幫”,被紅色革命所革掉的純真的記憶。如果説王蒙好幾部中篇和短篇小説是用吶喊的方式來訴説那個十年對人性的壓抑,對人格的扭曲,那麼,《青春萬歲》則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訴説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憶史,雖然瑣碎,但卻真實,展現了那一羣羣五十年代的高三學生的組織、學習、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

反”“五反”運動的餘熱還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國民黨統治過後的北京,連國小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羣女校的準大學生,儘管學業緊張,儘管也面臨着複雜的現實,儘管也曾發出了“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事,我還不瞭解。生活裏,有許多殘酷”,儘管不得不面對新舊社會交替在思想關上的困惑,但這,僅僅被她們輕輕理解成了“黨和國家的敵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們好好去改造她。”,於是,她們逐漸地,逐漸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論是貧下中農,工人,還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這股團結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當我看着睡下了的帳篷,還有這清明的天空和滿池的荷葉,我想起我們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經過去了的,和我的正在進行其中的中學時代,幸福就好像從四面八方飛來,而我禁不住流淚……”生活是美好,學習是美好,同學還有同志是可愛的,於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雖然一聲聲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們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就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一遍一遍的對偉大壯麗事業的想象,雖然引起了別人對她們“沉重的負擔,無謂的忙碌和虛妄的熱情”的可憐和她們“小小年紀就這麼嚴肅”的反對,但依舊擋不住她們的青春熱情。這就是“五零”後的青春吧。

那一羣活潑可愛的女中學生,懷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為祖國獻身的熱情,帶着善良純真的心靈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在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華彩樂章。

我無數次吟頌,無數次詠歎,只因青春無價,歲月無言。

如今已不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所擁有的今天是一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國力壯大的新時代。我們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我們挑燈夜戰,勤奮苦讀。我們遊岳墳,瞭解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蹟;我們觀韶山,緬懷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我們遊三峽,欣賞祖國的壯麗山川;我們泛舟於西湖,領略西湖的美好光景。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讓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我們讓集體活動別出心裁,我們把玩與學勞逸結合,我們用心與愛互幫互助。因為學習本來就是一份獨到的快樂,而青春本來就是一種無言的獲得。

青春萬歲讀後感4

文中的鄭波無疑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物。在鬥爭時期,年紀尚小的她就勇敢地參加了戰鬥,毫不退卻,成為了團的分支書記。在結束了鬥爭,國家號召和提倡學習的時候,她又開始努力學習,那種拼命學習的勁頭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鄭波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她樂於助人,勇於拼搏。書中鄭波的形象是近似於偉大的,無論何時都可以努力走在大家的前面,做大家的領路人,鄭波是大家學習的優秀榜樣。

相較而言,楊薔雲便顯得活潑可愛,且熱情似火,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她有各種各樣的朋友,可愛的張世羣,憂鬱的蘇寧,沉穩的鄭波。她敢愛敢恨的性格坦誠直率,因而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鄭波曾對楊薔雲説:我羨慕你,羨慕你的熱情的火,你的不顧死活的勇氣。你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你到處留下痕跡,到處都是主人。”這一段評價足見薔雲的可愛特別。

李春是一個帶有些反面色彩的人物。她對人大方,但內心自私;她博學多才,卻不願幫助別人;她才華橫溢,卻自以為是。這樣的性格使她在每每接近成功時註定失敗,她卻將失敗歸結於運氣不好。李春在失敗的打擊,同學的批評,老師的指引下,終於一步一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終也開始幫助別人,參與各種活動,為班級贏得榮譽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一份真誠,一份快樂。

青春萬歲讀後感5

紅色,是最迷人的顏色。

萬山紅遍,紅色彰顯充實;血染黃沙,紅色氤氲豪邁。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硃紅褪,山河碎。這一抹褪去的紅,也隨一江春水向東流,流走了多少歡愉,沉澱了多少憂愁。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如同白駒過隙,詞人難免感時傷春。櫻桃之紅,固然增添幾分妖嬈春色,卻實在掩蓋不了她忍受風吹雨打的辛酸。這一抹紅,於櫻桃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滄桑?

自古以來,紅色就被無數中華兒女賦予了眾多含義。在這些數不盡的紅當中,有一抹紅最耀眼,最神聖,擁有“任爾東南西北風”的精神,擁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這一抹紅,凝聚着共產黨人的鮮血,凝聚着愛國為民的信仰。這份信仰,支持着無數愛國志士奮勇向前,支持着無數熱血青年揮灑自己平凡而耀眼的汗水。這一抹紅,這一份信仰,貫穿《青春萬歲》全書,字裏行間,洋溢着青春的熱情,奏響屬於那個紅色時代的最強音。

王蒙先生寫這本書時,只有十九歲,正是一個胸懷抱負的熱血青年。而《青春萬歲》就是他的心聲的真實寫照。當時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剛剛起步,全國人民都翹首以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年輕的王蒙更是躊躇滿志,渴望為他心中的理想獻上一份力。《青春萬歲》就是描寫了一羣和王蒙有着相近年齡和相同心境的女生,她們因為懷有信仰而追逐夢想,因為懷有信仰而堅韌不拔。在王蒙的筆下,她們臉上泛起的健康的紅暈是那麼的可愛,又是那麼的神聖。

她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於是她們在學習時猶如飛奪瀘定橋,冒着彈雨勇往直前。書中有不少關於其的描寫,其中寫楊薔雲苦練製圖,對着一副小小的圖紙較上了幾天的勁,最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楊薔雲的這種行為不僅基於她不服輸的性格,更是由於在她心中長存的信仰。可以猜想,當她看着自己的製圖水平愈來愈高,她心裏不在想別的,而是在想自己離建築工程師又近了一步,也就是朝着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理想又前進了一步。

不僅學習如此,她們做什麼事都是一絲不苟、幹勁十足,而且充滿了善良的關懷。打掃衞生時的熱情與細緻、批評與自我批評時的誠懇與堅決、國慶節聯歡遊行時的活力與激情、幫助天主教孤兒呼瑪麗重建信仰時的友善與耐心,無不體現出她們身上那顆純潔、赤誠、火熱的心靈。

這顆心靈由那個紅色時代鑄造,充滿了紅色的信仰。擁有信仰的心靈是強大的,擁有信仰的人是堅不可摧的。

信仰使人追逐理想。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於是朝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理想馬不停蹄地前進。

信仰使人堅韌不拔,頑強不屈。陸放翁一心夢想着大宋江山的收復,卻至死未能圓夢。縱使“國仇未報壯士老”,但“匣中寶劍夜有聲”;縱使“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卻“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目睹了南宋的頹敗和金國的強盛,經歷了幾十年光陰的流逝,他臨死也沒有放棄夢想。“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何等的辛酸與悲愴!“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又是何等的堅韌與執着!

其實,高尚的信仰一直存在於中國人的心中。古代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近代有“救亡圖存”,建國以後,也有“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到了今天,這些信仰,有的被印在教科書上,有的被寫在橫幅上成了口號。橫幅隨風而動,那些口號也漸漸虛弱蒼白。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優裕,可信仰卻越來越脆弱,曾經的紅色信仰逐漸被拜金和利己所替代。於是有人悲歎,紅色的時代結束了。的確,我們遠離了當年政治鬥爭的狂熱,但我們並沒有真正遠離那一份紅色的信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樣的思想深埋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心底,永遠不會消失。而那一抹紅,為這樣的思想披上了一件堅韌的鎧甲。

我相信,中華兒女完全有能力重新找到這一份信仰。縱使滄海桑田,中國人的心不會變,那一抹紅也不會變。她永駐於我們心間,等待我們去重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