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誕辰91週年心得感悟:緬懷袁隆平院士,珍惜每一粒糧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袁隆平誕辰91週年心得感悟:緬懷袁隆平院士,珍惜每一粒糧食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老的畢生追求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為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技術創新,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今年9月7號是袁隆平誕辰91週年,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緬懷袁隆平誕辰91週年心得感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心得感悟一
  
  當金戈鐵馬的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為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台上的明星,有英勇的烈士,還有偉大的領袖,直到這份名單的最後,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擠入我的眼簾,這唯一入選的科學家默默守望着人們對科學家的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唯一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的一塊農田裏,一位農民模樣的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着頭,彎着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的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先後共檢查了1。4萬餘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之後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並不氣餒,繼續堅持着。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於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與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説:“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面對世人的高度評價和各項殊榮,袁隆平教授沒有居功自傲,繼續默默地探索着、奉獻着,只為讓更多人不再忍受飢餓。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製出一項重大發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國並沒有很多人注意到這項成就,是因為在同一時期,某某明星公佈戀情,導致網絡癱瘓。看到這件事,我不禁萬分感歎,想起一句話:將軍冢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句話,不正是當下社會的寫照嗎?
  
  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袁隆平教授鍥而不捨,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為全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卻鮮有人知,而某個明星的家常小事,卻引起了網絡的轟動。這是一種多麼不正常的現象啊!誠然明星優異的外表、風度、知名度會深深的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追星行為也無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國平説過,有着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才是最美好的。在這最美好的時光中,我們崇拜的對象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的“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的,真正為社會做出奉獻的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的“星”,讓我們與星光同熠。 
  
心得感悟二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裏土氣。你想不到“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是對他的稱呼。1998年6月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曾經正式認定,水稻的“袁隆平”,品牌價值1000億人民幣,他已經為中國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將肩負起解決下世紀16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神聖使命。
  
  袁隆平回憶,在3年困難時期,親眼看見她(他)(它)是怎樣死在陸地,田野,橋上的,很多人餓的得了浮腫病。看到這裏我心想大家為什麼都會餓死呢?不能和首富們一起快樂幸福的度過生活。當時“我”們農校的老師被下放到艱苦的地方鍛鍊,在集體的食堂裏,我們吃的菜就是一大鍋紅薯藤,加一小杯的油來煮,像豬食差不多。飯是雙蒸飯,用水蒸了2次,飯粒看來大,吃下去一會兒就餓了,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頓飽飯就好了,心想大家為何不能團結友愛戰勝一切困難。團結固然可以戰勝很多困難,但是袁隆平這種為別人着想,立志高遠的想法深深的打動了我。在困難時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廣大的老百姓,這種精神在今天是多麼難得。我想起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又何曾為自己的父母想過,更不要説其他人了。
  
  人類能否戰勝飢餓?袁隆平認為主要靠科技進步,在一個和平環境,通過不斷研究,取得農業科技的不斷高,就能解決飢餓問題。“我們只有團結才能戰勝一切。”
  
  就在這時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曾經做過一個好夢,夢見“我們”實驗種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粒子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們”幾個朋友散步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有多幸福啊!希望早日成功。
  
  夢然只是夢。但袁隆平在他的科技研究上一天比一天強,一步比一步接近這個夢。
  
心得感悟三
  
  袁隆平通過研究在1964年他發現了水稻可以雜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裏面度過的。在1973年,他和助手終於培育出雜交水稻。每畝水稻生產提高20%,每年可多收3·1010kg的糧食,可多養活7500萬人口。這些巨大的成就和他日以繼夜的刻苦鑽研是分不開的。我們是學生,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經常抱怨功課太難,可否想過我們自己盡力了嗎?鑽研了嗎?奮鬥了嗎?
  
  袁隆平的故事讓我明白成功是要拿汗水和心血交換來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靈感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相信袁隆平的故事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激勵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就讓我們這些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去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吧。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脱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説:“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説好。”但他抽煙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裏那不是自己的錢。”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鬚髮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着大步邁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着水稻,眼裏充滿了喜悦。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説:"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於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每當有記者採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後,我90歲時就是90後。”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心得感悟四
  
  水稻就是他的一生。
  
  種子破殼而出,把頭伸出渾濁的泥水。它的目標從來就很明確——生長,結穗。水稻只能踏實,因為它生在水裏,也必須長在水裏,這樣沉默而無可懶惰地生長着。終於,在黃葉遍地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穗掛滿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穫。然而,這時的它更深深地彎下了腰,在秋日中更顯沉穩,它的虔誠總是有增無減。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帶着水稻的秉性:務實,淡泊,正直。
  
  他的追求很簡單: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追求又何其困難:世界上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在捱餓!所以90歲的袁隆平還沒有停歇。正如水稻,一棵、一叢、一片的水稻又能使多少人飽餐?只有年復一年的“收成才會滿足一張張飢餓的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個務實的人不會放棄追求。
  
  水稻想要長得筆直,根就得抓得穩。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無私的人總比欺世有術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剛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愛因斯坦説過:“不要希冀做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獻人生。
  
  有追求的人永遠年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斷追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心中夢想澎湃如昨,奮鬥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繫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種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脱稿,盡顯大師風範。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努力練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友人溝通,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胸懷世界、胸懷人類的思想正是大師的情懷和風範,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羅曼·羅蘭所説,“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美國的摩西奶奶認為“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熱愛生命的她,70歲拿起畫筆,80歲首次開個人畫展,她堅持繪畫,不斷創作,活出了勇於挑戰自我的境界。他們的事蹟告訴我們: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説,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