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示例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有效教學》這本書是一本值得閲讀的教育書籍,對教師來説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個教師都要重視,你知道相關的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示例三篇
《有效教學》讀後感1

近期抽空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兩個層面。而要使教學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時間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資源因素。

一、時間因素

對於科學的教學來説,有些內容是通過課時教學能夠實現的,並能馬上測量的,是教學的短期效應。拿英語這門課來説,就是這堂課下來,學生能學會使用那些字詞,掌握那些句型結構,能用英語進行某項活動。有些內容則是需要通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學一個長期的效果。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英語》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長期目標,是英語有效教學的長期效應。英語教學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應是有長期效應的基礎,教學的長期效應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舍長求短”是與新課程目標相違背的。英語教學有效性與否的評價不應只停留在短暫的單位課時,還應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教學效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方可體現全面性。

二、教師因素

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無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師執教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英語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所有行為。這道出了英語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英語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於流利地使用過於深奧的語言都不好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為無效或低效。

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要具有紮實英語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強的英語課堂教學監控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以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電和不斷開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識。當然課前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學生因素

教學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是英語有效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學生作為主體,他的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或仔細扎筆記等都是學生參與的重要體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是需要客觀的分析,不能臆斷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有學生想參與但沒有參與課堂的能力和勇氣,當然也有不想參與的學生。因而英語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上開展的,否則教學就是無效的教學或者是低效的教學。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着諸多差異,有的習慣成為“eaders”、有的習慣成為“foowers”;有的個性張揚、有的喜歡沉默;有的口頭表達能力突出,有的則在書面上表達出其強項;有的對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則對一切都很漠視;有的努力學習英語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的則只想安逸地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語基礎紮實,有的英語基礎則不達國小生水平。

因此,英語有效教學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情況下開展的,只有對學生信息進行綜合的瞭解,有效教師才能設計出學生外語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四、資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髮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於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

因此要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英語有效教學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物質條件,使知識內化為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極力營造非物質條件,使優良學校校風、學風以及教師風采、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成為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有效教學》的閲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後還將繼續深入閲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教學》讀後感2

對於現代教育來説“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裏,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於片面。現就閲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後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國小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bigidea),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穫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範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閲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麼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二)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於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捨本逐末地脱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於學生得到了什麼。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讀後感《讀《有效教學》有感》。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並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潰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説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樑、是錘鍊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於我來説,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麼絞盡腦汁都無從着手時,可以藉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裏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説,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啟發、點撥而使你破解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裏呢?羅丹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台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後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有效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温,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後感3

最近一段時間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的前幾部分,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着我校的翻轉課堂。感覺很有指導意義。

結合者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這一環節,在這本書裏提到了一些怎麼樣備課才實用的一些意見和做法,在我看來很有道理,比如説在怎樣解決“備課”“上課”兩張皮的問題上,孫劍榮老師的闡述就很有道理:她説備課的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的鑽研、思考,詞語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手段以達到好的效果。

在翻轉課堂背景下,教學設計要充分備好學生與備好課堂,依據課標找準重難點,同時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真正找準學生的難點。

另外在教學方法的預設上,我們如果能從目標、核心環節、練習、板書、變化等多方面考慮備起,並且多參與有效的集體備課,那麼對於我們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來説將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認真做好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最佳前提: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善於調整和修正教學參考資料的相關內容,不要完全依賴於教學參考書及教材所約束的內容及進度安排。對於不適於學生的學習實情的內容,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及進度。讓學生的學習符合學生的整體認知規律和學生其它學科關聯知識。

教學設計的科學性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力爭設計科學合理,時間分配及安排盡最大可能在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段落。對於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時間要放在課堂時間的黃金時間,並要留下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來回顧當堂課的知識,做到即時消化。

教學設計的作業佈置方面應體現出及時性和有效性,針對重難點設計,針對學生難理解的知識設計。這一點我校的翻轉課堂在兩段環節裏體現得非常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