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6W

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心得體會更容易吸引人,我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這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心得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習心理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5篇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篇1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着新的課程標準的頒佈,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

3歲至6歲的幼兒處於人的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教育機構的良好教育更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衞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自由閲讀和小組研討學習等方式,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進行了解讀,並進一步結合我們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涵義,並且將本學期健康領域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情感、人際交往和身體素質和活動技能上面,同時也點燃了我工作的導航燈。

本園孩子個性強、活潑好動、喜歡與同伴共同遊戲,平衡能力發展較好,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走、跑、跳等動作技能,能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但是由於年齡上存在差異,以及在認知、家庭、愛好、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仍有孩子存在自制能力差,在遊戲時存在爭執、不遵守遊戲規則的行為。那麼,對於孩子來説,必須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

我個人理解,首先健康教育應貫穿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集體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羣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羣體的行為習慣,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較全面的健康發展。

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要為幼兒園創設寬鬆和諧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開設各種遊戲區域活動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自信心,鼓勵幼兒積極和其他幼兒分享物品,能主動和教師問好、道別,在禮貌教育的同時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

最後,在活動技能方面,要為幼兒設計感興趣的活動,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走、跑、跳、投、鑽、爬等技能。通過做幼兒體操,進一步鍛鍊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以及靈活性。鼓勵幼兒玩生活中常見的中、小型運動器材,例如球、沙包、啞鈴、自制器材等,並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總之,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是你我他所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康是幼兒幸福的源泉,但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激發幼兒對健康的興趣,體驗到健康成長的快樂,從而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為終身學習的基礎。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篇2

在上大學前就聽説大學要開設心理健康科,於是我就一直在猜測,心理課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老師會給我們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呢,是不是社會心理學、職場心理學這一類聽起來很高深的課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課。四個班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大階梯教室裏上課,氣氛跟高中的時候很不一樣,教室裏迴響着老師擴音器的聲音,感覺上課的氣氛比高中要輕鬆很多。同學們對這門課程都不瞭解,但是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教室裏變得很活躍,同學們都很激動,積極的討論起來。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有趣知識,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對人以後的發展的影響大小。

心理健康課與大學生活也息息相關,比如談到的大學生宿舍關係,現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大學宿舍裏寢室之間同學們的人際關係對於很多人來説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嬌生慣養,從沒做過粗活,家裏的人都圍着他轉,説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樣,到了大學以後,在宿舍裏沒人圍着他轉沒人聽他指揮,沒有人幫他做任何事,這個重大的轉變就會使他突然變得很不適應,而這時候心理的調節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國中高中的時候一直是學校裏的好學生,老師眼裏的寶,天天被老師表揚着,被同學羨慕着,難免會心高氣傲,自大起來,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在一個層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沒有人崇拜自己了,沒有一羣人來仰望自己了,心裏的落差不是一點點,而在宿舍裏還是自認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與別人為伍的模樣,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遠了,如果再加點兒壞脾氣,就會被大家排擠,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宿舍裏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生活習慣的差異。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塊兒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的人一個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電話粥,有的人特別自私,一點兒東西都不讓別人碰。。。。。。這些久而久之都會成為引起矛盾的導火索,但其實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用為別人着想的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大學其實是個小型的社會,每一個人在大學的生活就是在模擬着以後走入社會的生活,在大學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以後走入社會能夠如魚得水的基礎,也是在走進社會之前提前的演練,所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這個微表情多用在刑偵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於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流。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人處在社會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需要經歷,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擊之後變得更強,有的人永遠悲觀,所以他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後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終將成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的樂觀的態度,才會將你引向成功。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篇3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篇4

留心理健康課的心患上體會以及感觸感染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遭到社會形態的關注,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遭到社會形態各界的關注,面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為心理不健康而發生的各種讓人張口結舌的事件,讓咱們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將迫在近在眼前,範文之心得體會:上心理健康課的心得體會和感受。作為今世大學生,我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對於生活以及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駕馭本身,控制本身的情緒;以及同學們關係以及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順應情況…我第一次留心理課,開始很緊張,以為要把本身的心裏話當那末多同學的面説,有些欠善意思。厥後我大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顧忌。往後有啥子事情,要站在旁人的立場或者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顧本身,而不想一想他人的心理是不是受傷。我很高興,此刻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筆財富。心理健康課令我得益匪淺,我學會很多知識以及道理。讓我感觸領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知道當彼此碰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本身的一些事情率直的説出來。忍一尺風平浪靜,退一步放言高論。不論與幾多人同處,總要存心公正,一視同仁,不可特別與一兩小我私家親密而接近,卻與其它的人生分,心得體會。

尤其不可袒護本身所愛的人,一有這種情形,勢必引起旁人的嫉妒,很多糾紛就因此發生了。父母對於子女,師長對於學生,上司對於屬員,兄弟,姊妹,同學,同事,彼其中心都必須謹防這種情形。顛末一學期的心理課學習,我學到一些與人往來的要領,無論是與親人還是朋友往來,咱們都要駕馭好往來的要領,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用一個寬容的心去待人,這樣咱們才小聰明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使我的身邊少很多爭吵,多很多的愛與以及煦。我會將講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咱們乘着愛的黨羽去起飛!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我還感到本身身上的不足,並下決心改正。心理課的房教員上課很用心,教誨方式也不同,然教員以及咱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絲毫覺得不到她與咱們之間存在的不論啥子代溝,教咱們怎麼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樣處理本身與父母、教員、同學、朋友的關係。上這樣的心理課,不僅增加知識,還獲患上新的感觸感染.我會按教員教的要領合理去對於待每一件事,打開心扉與旁人溝通,不與旁人產生隔膜。經由過程留心理健康課,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觸領悟到咱們本身的事情本身做,不用父母為咱們操心,不讓他們為咱們擔心,咱們還要體貼身邊的人,讓每小我私家獲患上體貼。

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則咱們此刻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形態,但是身邊的教員以及同學就如同咱們的朋友同樣,咱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説真誠的話,作真誠的事。本身有了啥子錯掉,該當率直承認,切不可設詞諱飾;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着謙卑感激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假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材能多患上人的愛,多敬人材能多患上人的敬,多寬容人材能多患上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材能多患上人的體恤。你拍發去的是啥子,你患上歸來的也是啥子。留心理課讓我懂患上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以及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諒解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本身的父母。但願多開展這樣的課程。心理課給了我新的生活體驗:我要常去替旁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學習心理心得體會篇5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對自我的本事、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我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我的生活目標和夢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我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我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我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夢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我過不去;結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我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十分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確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資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構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此刻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終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夢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靠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本事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構成心理障礙,異常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齊,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