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參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不斷豐富我們的思想,為了在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我們需要認真寫好心得體會,下面是文筆巴巴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閲。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參考8篇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1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週年紀念日。我們向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不畏犧牲救亡圖存的民族英雄致敬!向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的革命先烈致敬!向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脱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致敬!

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用生命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國人民為人類和平事業奮鬥不息的真實寫照,是中華民族不可辱的堅定誓言。在血與火的考驗中,無數個英雄站起來,保家衞國,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百折不撓。抗戰英雄身上展現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念之令人動容,思之令人感奮。我們必將永遠銘記他們的英雄壯舉和不朽功勛。

國家獨立自主,民族發展繁榮,人民生活幸福,這個理想經過幾代人的浴血奮鬥和英勇犧牲已經成為現實。如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個新的起點上,我們更要堅定信念,團結一致,以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我們為理想不斷向前。榜樣在前,使命在肩。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衞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勠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2

在七十多年前,那是時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未出世,我們的祖國卻面臨着嚴重的危機。

那時,人們的耳鼓前充滿着炮彈的聲音,眼眸中浸滿了血淚的顏色。戰爭的殘酷肆虐着大地,也讓人們的心靈遭受着重創,雖然那些不堪入目的痕跡如今已消失了大半,但那些慘

痛的記憶從不該被忘記。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戰爭沒有記憶,所以並不能明白戰爭的殘酷,有人甚至希望能再出現世界大戰,讓現代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大顯神威”。可戰爭怎會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伊拉克戰爭能讓世界為之停頓,世界大戰就足夠讓現在的地球毀滅。和平,不是要像古代人爭王奪霸,由一人一國統治世界,而是要各個不同的國家彼此信賴,讓世界成為一個共同的家。而科技,是為了讓所有人的

生活更加美好,不是把人類推向無盡的深淵,武器也只是用來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無法切身體會,也許真的不容易讓人醒悟,那就從小見大吧。我們身邊會有犯罪的出現,我們都知道殺人要判死刑,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死一個人,很有可能會害了兩個家庭。那戰爭呢?死傷無數,不經意間會牽動一個國家的生死。放大一些,中東石油之爭,可以把多年積攢的財富和幸福在短短几個月就打得支離破碎。和平的不易並不深奧,只有一句話:幾百年的和平可以被一次戰爭就吞的一乾二淨。

和平需要被維護,哪怕世界不再進步,也別讓一些不良的進步毀了世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需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會和自己有關,更會影響到身邊的一切,由小到大,就像曾經人們説的“一隻巴西的蝴蝶輕扇翅膀,就有可能引發美國的一場龍捲風。”所以我們要學習,要讀書,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是次要的,道德觀念,人品思想才是主要,否則你未來輝煌的成就永遠得不到世人的認可。

沒有人知道未來,也沒有人能改變過去,人只有把握好現在;改變不了時間,那就控制好自己。銘記着過去,要相信自己:我有能力振興未來。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3

偉大抗戰精神從歷史深處走來,歷經血與火的淬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精神積澱,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在抗戰中促成民族意識的覺醒,迸發空前團結的強大力量,更為新時代改革發展注入豐沛養分和澎湃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戰精神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的深刻內涵。14億中國人民要在偉大抗戰精神的激勵和引領下 ,以頑強鬥爭克服一切險阻之隘、以紮實腳步丈量勝利咫尺之距,讓抗戰精神歷久彌新,照亮追夢之路。

涵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激發“同仇敵愾、共赴疆場”的時代強音。“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愛國情懷根植於中華廣袤大地、深融於中國人民精神血脈,成為中華民族培育起來的固有基因,和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從“一二·九”運動中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北平愛國學生,到“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抗日軍民,及至庚子年逆行而上、白衣執甲的抗疫英雄,中華兒女總能在民族最危急的時刻,像火山一樣迸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奏響同仇敵愾、共赴疆場的時代強音。

堅守“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引領“大義凜然、慷慨豪邁”的生動實踐。“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了維護國家尊嚴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是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飽經滄桑而不失的精神之魂。14年的全民抗戰,中華兒女“扛起土槍土炮,揮動大刀長矛”,無數仁人志士捨生取義,用生命和鮮血高擎堅決抵抗侵略的旗幟,綿亙其中的正是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和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硝煙散盡,但氣節長存。當下雖無外敵入侵,但內外挑戰仍然艱鉅複雜,我們要從那段不屈抗爭的歷史中汲取力量,讓崇高的民族氣節歷劫不滅、薪火相傳,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慷慨豪邁的奮勇前行中,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

激盪“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匯聚“氣吞山河、壯懷激烈”的磅礴力量。“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一個民族最巍峨的精神豐碑,就是為了祖國利益不惜流血犧牲、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抗戰湧現出無數不畏強暴的英雄豪傑,他們共赴國難、視死如歸,即使血染疆場,也要救國救民於水火、救民族於危亡,構築起“人人抱必死之心,必與日軍拼命到底”的強大精神支柱,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如今,我們雖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也遇到不小的壓力阻力,我們要激盪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砥礪英雄奮進之志,方能不斷匯聚氣吞山河、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凝聚成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硬核”力量。

堅定“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鼓舞“披荊斬棘、越挫越勇”的砥礪前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華民族英勇戰鬥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源於堅定不移永不言敗的民族自信和必勝信念。與西方戰場相比,中國的抗戰時間要持久得多、道路要曲折得多,但中國人民絲毫沒有被嚇倒,而是堅強地挺直脊樑,始終以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作為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抵禦各種艱難險阻的鋭利武器,去爭取最後的勝利。“蕭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抑。”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中國共產黨歷盡艱險,我們要賡續和堅定必勝信念,始終擁護黨的領導,從而構築起決戰脱貧攻堅的堅強精神防線,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4

20_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全國人民無不歡欣鼓舞,在熱烈慶祝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所有的報紙上、電視媒體上,都在講述着抗日戰爭的故事。

72年前,中華民族用熱淚與熱血的奔流,書寫着苦難而悲壯的歷史;72年前,八年的抗戰,中華民族用鋼鐵與烈火的交迸,鑄就堅強不屈的脊樑。對於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2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今天,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是要永遠銘記慘遭日本侵略戰爭中英勇戰鬥,為國捐軀的烈士;永遠銘記參加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愛國人士、抗日將領;永遠銘記為抗戰勝利建立了功勛的海外同胞;永遠銘記支援和幫助過中國抗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銘記這段歷史,就是要銘記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重温歷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化恥辱為悲憤,化悲憤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強,進而確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而奮鬥!更是要珍愛和平,獲得開創未來的現實力量。

我們慶幸偉大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我們慶幸我們的國家有許許多多不屈不擾,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民族英雄;我們慶幸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帶領我們走向勝利;我們慶幸中國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格,華夏民族是打不死、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

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祖國無時不在進步,72年前,抗戰的勝利讓我們擁有了光明,美好與希望。讓我們在20_年,20_年後的今天,繼續為那一天舉杯歡呼!

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之際,我瞭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讓抗日英雄們的血白流!

我們一定要努力讀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學習本領,長大之後有能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將來振興中華!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5

時間如白駒過隙。距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經_年了。整整_年,中國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追思_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國人民都不願提及的一段苦難,然而,正如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所講的那樣,苦難有時候也許正是輝煌。

是的,_年前的今天,中國以犧牲 3___萬人口的巨大代價換來了日本侵略者規規矩矩的坐到了桌子上來,向世界宣告投降。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將中國拖入了一個苦難的深淵,一個地獄的深淵,一個不堪回憶的深淵。作為後來人的我們,站在歷史的門檻上,回望這段歷史,紀念這次勝利,不禁感慨萬千,淚流滿面。但是正如_講的那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_週年,更應該銘記和傳承的是那段中國人民英勇抗爭史詩中凝聚和傳承下來的民族精神。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我時時在心裏叩問。有些精神,你很難用言語總結,但是他就是有一種力量讓你我熱淚盈眶,充滿力量。是的,這是一種磅礴的力量。抗日戰爭,那雄偉瑰麗的抗爭圖景,每當展開之時,總像積蓄已久的瀑布,直下銀河衝入九天。無論是在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______軍還是八路軍、新四軍,無論是軍人戰士還是普通百姓,都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粧點了每一寸山河每一分土地。一次次會戰、一次次衝鋒、一次次圍城、一次次吶喊、一次次奇襲,一次次浴血奮戰、一次次同歸於盡、一次次彈盡糧絕、一次次英勇犧牲。在為民族獨立而進行的艱苦卓絕鬥爭中犧牲的,有數以百計的將軍,更有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還記得嗎?在異國他鄉,在_年前的緬甸野人山山區叢林,面對日軍的追擊堵截,一支英雄的部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 200 師官兵在師長戴安瀾的帶領下,跋山涉水,艱苦奮戰,最終戴師長在突圍中不幸腹部中彈,壯烈殉國。他在寫給自己妻子的遺書中寫道: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為國家戰死沙場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這就是中國軍人的不朽的錚錚鐵骨。當滿是血跡的靈衣覆蓋着戴安瀾師長的遺體到達昆明時,數十萬百姓自發在街道兩旁躬身迎接,迎接自己的英雄回家。毛澤東同志聽聞戴師長殉國的消息後,親筆為他寫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為他題寫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像戴安瀾一樣犧牲在戰爭前線的還有很多很多,不僅有______的將軍,更有我共產黨的英雄。天才的戰術大師左權將軍,在抗擊數倍於自己的日軍進攻中,為了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成功轉移,不幸犧牲,甚至都沒來得及留下一句話。

那些為了國家民族未來,遠赴異國他鄉的遠征軍將士更是所有中國抗戰軍人的光輝代表。緬甸野人山,留下了多少英靈的屍骨,後有追兵,前無去路。有的部隊為了成功突圍,不得不把老弱傷殘的戰士留了下來,讓他們自力更生,聽天由命。有些戰士面對敵人的包圍堵截,堅決不投降,最終選擇集體自焚,英勇犧牲。

幾十人啊,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在離祖國僅僅幾十公里的邊境上,銷燬了一切武器車輛後,澆滿汽油,向自己點火,將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化作了那熊熊燃燒的大火,化作了那他們身體凝聚而成的一縷縷青煙,飄也要飄會家園的上空。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不正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詮釋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頭可斷而身不可屈,命可無而氣不可絕的精神的最有力註腳嗎?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撐起了這個民族在一次次苦難、一回回屈辱中奮起抗爭,永不言敗。

正如_講的那樣,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中國人民抱定了“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決心,抱定了血戰到底、抗戰到底的信念,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中華民族有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今年,正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國內利益調整、矛盾凸顯,外部環境表面平靜、暗流洶湧。正如國歌提醒國人的那句真言一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改革阻力、面對矛盾困難,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應該傳承起抗日戰爭中英雄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質,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勤勉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我想,這應當是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_週年的應有之義。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6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5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5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採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鐘長鳴,75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7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鬥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局研究,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里哦按正名,穀子地張開了執着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向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着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着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部隊撤退的寶貴時間。當連中有人提出自我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穀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我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説他沒有聽到,因為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着良心講話,儘管他明白如果他説他聽到了穀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一個人。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着任務的結束,意味着生存的期望,可它並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終。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説,它高於一切,包括自我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説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教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瀰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裏,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穀子地介紹自我是總是説這麼一句。在他心目中,團體是最重要的,先是團體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團體,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於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划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團體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麼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穀子地的不懈努力,最終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終,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衞員小樑最終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悽婉。

今日,我也聽見那最終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當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淒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我,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觀抗戰片後心得體會篇8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裏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之際,伴隨着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並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温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於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於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5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於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後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後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裏開展,由於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裏,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裏,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後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後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説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裏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5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説。但願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