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5.65K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篇一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近期,我研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夢》一書,對中國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些許體會記錄如下。

1.中國夢是國家夢。實現國家富強,提升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夢的基本內涵。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因為如此,盼望國家好、民族好,成為中國人民普遍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為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講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是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的中國,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航天潛海夢等宏偉夢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夢、現代化之夢挺進,深藏於中國人民心中的民族復興之夢,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而猶如地平線上跳動着的朝陽,即將噴薄而出,現如今的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中國夢是人民夢。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夢的基本內涵。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幸福,發展就不算成功,復興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無數個體構成的整體,每個人的發展和命運既是社會發展和歷史命運的映照,同時也匯成了社會發展的主流,構成了歷史命運的基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民族夢必須同個人夢融合起來、統一起來,夢想才有生命,夢想才有根基,夢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國,更多上升機會,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徑以及更多表達渠道,使得宏大的國家夢正日益演繹為個人夢,並在每個人的努力奮鬥中、在時代的點滴進步中,慢慢生根、開花、結果。

3.中國夢有益於世界。中國的富強離不開世界,也有益於世界。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夢的實現,根本要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艱苦奮鬥,同時也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沒有和平環境,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同樣,離開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與世界共患難、同分享,是中國夢獨具特色的重要內涵。從“入世惠及中國、也惠及世界”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國,在與各國的交流合作中,始終追求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事實證明,中國夢的實現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離開了國家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對世界的貢獻;離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離開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就不可能有中國的和平崛起。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篇二

8月31日上午,在縣委中心組(擴大)理論學習會上,省統計局夏局長給我們做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指標體系監測實踐與思考》的專題報告,使我對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指標體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過這次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重點是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難點是實現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着力點是改善民生,促進民富。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是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

農村能否實現全面小康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實現農村全面小康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關鍵。如果沒有發達的農業作支撐,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穩固的物質基礎;沒有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就沒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沒有農民的普遍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因此,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優先位置加以考慮,切實在建設和投入上向農業傾斜,給農民實惠。把發展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勞動力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推動城鄉互促共進、協調發展。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是實現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

欠發達地區全面小康建設任重道遠。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差、起點低,決定了今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在欠發達地區。要積極探索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調整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加快欠發達地區交通、電力、水利等設施建設,和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發展項目建設,縮小與發達地區居民公共服務差距;充分發揮欠發達地區的生態環境優勢,加快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以城帶鄉,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欠發達地區城鎮化水平。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着力點是改善民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改善民生,關鍵要靠發展。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礎。只有經濟增長與民眾福祉增長趨同,經濟發展速度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協調,這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因此,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各個環節中去,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為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改善民生,體制改革是保障。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深化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關鍵。必須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責,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問題的投入力度,把更多的財力投到解決

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建立完善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是改善民生的基礎。必須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加強勞動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就業能力;完善困難羣體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健全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使城鄉居民得到較為平等和充分的就業。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擴大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的覆蓋範圍,讓日趨龐大的公共財政完全"用之於民";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救助制度;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改善民生還須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妥善處理各利益羣體的分配關係,進一步規範分配秩序,加快居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在保持城鎮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收入,調整城市不同層次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努力增加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共同富裕。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篇三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作為基層黨員,我通過電視直播全程觀看了開幕會實況,並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

通過學習,認為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主題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宏偉藍圖,報告內容高屋建瓴、催人奮進,是指引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邁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行動宣言,進一步堅定了全體黨員幹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念。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相信我還有很多的時間,在祖國的建設的快速步伐中添磚加瓦。作為黨員,我們要做好宣傳工作,讓羣眾感黨恩,擁護黨的領導,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囑託,帶着全隊朝着小康目標闊步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工作的實際行動中來,立足本職,以身作則,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以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推進工作再上新台階、做出新貢獻,為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和全體黨員幹部一道站在新時代的最前沿,展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不斷總結工作的新方法新經驗,做好本職工作,做好羣眾工作,深入家家户户,瞭解羣眾疾苦,關心羣眾生活,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把總目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裝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為各族羣眾排憂解難,完成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為推進駐村工作新局面而貢獻力量。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於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始終聚焦的戰略目標,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居於引領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發展並不均衡,區域、城鄉之間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程度等方面差異巨大,生態文明建設、農村貧困人口脱貧等短板明顯。如何縮小差距、補齊短板,依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本在“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三個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一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到了最關鍵一程。越是接近奮鬥目標,越要防範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必須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把各類風險隱患化解於小、消弭於早。二是堅決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精準脱貧是全面小康的根本標誌和底線任務,也是最難啃的骨頭。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夫、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全力打好脱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三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羣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從“盼温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熱切期盼藍天綠水、清新空氣、優美環境。必須以最堅決的態度鐵腕治污,讓羣眾切實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效益,增強對發展的認同感。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也是最後衝刺期,3年時間雖短,但收官之戰十分重要。結合我們甲路鎮實際,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勝利。

一是堅持生態優鎮戰略,加快綠色發展,構築生態環境新優勢。堅持規劃先行,嚴格執行我市生態功能區規劃,有序推進污水處理、環境衞生整治、生態環境修復等工程,嚴控秸稈焚燒、違法建房、農村“濫建亂葬”等行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處處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二是堅持旅遊重鎮戰略,加快項目推進,實現旅遊產業新突破。未來我鎮發展的重點是旅遊。發揮寧績高速青龍灣度假區交通主入口優勢,大力發展“道口”經濟,以集鎮拓展區為中心,規劃建設青龍灣度假區遊客接轉中心和旅遊商品集散市場,將旅遊項目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大力發展農村休閒旅遊,以點串線,以線連片,進一步打造青龍灣“湯口”、建成青龍灣“門户”,逐步將我鎮建設成為青龍灣度假區的“觀光驛站”和“休閒後花園”。

三是堅持經濟強鎮戰略,加快調整步伐,推動綜合實力新提升。研究制定產業發展綜合配套扶持政策,加快“調轉促”,支持鑫馬公司轉型升級、莊村礦業公司復工生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儲備一批市級重點項目,為我鎮未來發展積蓄能量。持續推動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快“飛地經濟”和“總部經濟”建設,積極發展新型業態,不斷優化我鎮產業結構,推動我鎮“三產結構合理、兩化深度融合”。

四是堅持和諧新鎮戰略,加快文明創建,構建和諧社會新風貌。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加快教、科、文、衞等社會事業發展步伐,有序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提升農村保障水平,推動我鎮“社會和諧、幹羣融洽、人民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