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朱自清讀後感參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1K

大家編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人們對書上人物的體會,書寫一篇讀後感有利於加深大家對書上知識的認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憎朱自清讀後感參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憎朱自清讀後感參考5篇

憎朱自清讀後感篇1

今天在一個姐姐的空間看到傳説中清華大學的一處景色,我問姐姐那是哪裏,她就笑笑告訴我這就是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並且給我看了那篇文章。那是一篇作者深情地描繪清華大學荷塘夜景的一篇優美動人的文章。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讀着讀着,我突然和照片背後的景色相比較,其實差別很大。如果姐姐不説我一定想象不到那就是作者筆下那個優美的荷塘。現在,我們的大自然多數已經被污染,如果我們再不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的話,哪能見到文中的美景?所以,我要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不隨手亂丟垃圾,做一個環保主義者,為了讓花兒更紅,草地更綠,河水更清澈,地球更乾淨而努力。

憎朱自清讀後感篇2

朱自清的散文集給我一種感覺,他在教我們一個一個人生的哲理,當然,也有寫景的文章,他的散文集洋溢着一股真摯、讓人深思的感情。他的散文構思精妙,讓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並瞭解。

文章寫了很多故事,有寫人的、有寫季節的、有寫景的、還有寫遊記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匆匆》這篇文章,雖然很短,只有七八百字左右,但它卻用很多例子來表達中心,讓人一下抓住“題眼”,文章給我一種親切感,彷彿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在與我談話,這篇文章充滿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文章雖然沒提一個關於珍惜時間的字眼,但從文章裏舉的例子和反問質疑中,我們不難看出,朱自清爺爺在向我們説明珍惜時間這個道理,他告訴我們日子是一去不返的,新的日子一瞬間就走了,如果抓不住,像流水一樣流走;抓住了,向黃金一樣珍貴。

可見,時間對我們來説,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個諺語也充分體現了時間是用金子買不到的,無論你多有錢,沒有了時間,也會慢慢老去,那麼,那些錢能幹什麼呢?時間是無價的,能夠説,時間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它與別的東西不同的是:只要珍惜它,多久都用不完,如果你浪費它,彈指一瞬間,它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人生只是短短几個春秋,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好好珍惜它,難道要讓時間白白的從你身邊流逝嗎?時間也是最公正的裁判,不同的兩個人,一個碌碌無為,到之後什麼也沒留下,只留下無窮的悔恨;一個艱辛勞作,換來得是累累碩果,他們的人生閃爍着耀眼光彩。

朋友,從此刻開始,好好的珍惜時間吧!讓我們一齊做時間的主人,好好的駕馭它!

憎朱自清讀後感篇3

已記不清是多少次再讀《背影》。中學時的我並不能體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漸成長,書中父親提着橘蹣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腦海裏,像一根敏感的琴絃,一經撥動,便會引發我無限的感慨。

在中國幾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頌父母的文章不計其數,而《背影》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一篇。也許就在於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發現普通的父親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動作。而這恰恰觸碰到了我心裏某個最敏感的部分,讓我想起我的父母,細膩的情感綿綿不絕,彙集成一條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緩緩流過。

我敬佩和羨慕那些作家或擅於寫作的人,可以把對父母的情感通過筆尖,自然而然地流瀉於紙上,讀來總能帶動讀者的心靈隨之躍動,讓心靈深處的情感也隨之點燃,繼而蔓延,情到深處,禁不住淚眼模糊,就像《背影》帶給我們的感動。

於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雖然生活艱辛,但他們卻樂觀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親見我時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們冬日裏依然在凜冽的寒風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攤,任冷風吹痛了臉頰的身影;想起他們日漸加深的皺紋、愈加清晰的白髮……真的,想到此處,我便忍不住淚眼濛濛。

平凡的父母給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個很簡單的願望:早們在努力地工重的擔,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盡我的努力讓他們過得更好,因為我知道,父母都是無私而偉大的。

憎朱自清讀後感篇4

一次讀書活動,讓我有機會接觸朱自清的散文。我對朱自清的初次瞭解是通過《背影》這篇文章開始的,之後又在高一學習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霎時間被他特有的優美文字所吸引,便在這個假期決定深入的瞭解一下這位“詩人”的世界。

朱自清的每篇散文中都不時地通過對一些細緻景物的描寫來體現他優雅的行文風格。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別與冰心的飄逸,異於周作人的雋永,也不似魯迅先生的深刻犀利。他在每篇文章中都在體現着,浪漫的氣息。他將不明不暗的梅雨潭寫出了醉人的綠,他將萬物復甦的春描摹成一個初醒卻睡眼惺忪的孩子,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卻又不失細膩,這就是朱自清的文字。

“薄薄的青霧泛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月下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筆下是朦朧的,作者的內心也是如此。*失敗後,作者既反感國民黨的作為,又對共產黨的“革命”產生懷疑,處於白色恐怖時期的作者經歷了好友聞一多、李公樸的身死,又對自己的命途與國家的未來感到迷茫。“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飄過處,送來縷縷幽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對荷塘的描寫都是雲裏霧裏的,看不真切的所以這是作者的內心縮影,是如此的迷茫與無奈。

五四運動落潮後,朱自清又意識到當時的青年們崇尚過去、憂慮將來,將本來應該做的都荒廢了。為了使這些象徵着“新生命”的青年覺醒,作者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他像是反覆責問自己,又像是在責問別人“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是有人偷了嗎?”他不甘心八千多個日子在自己的手中溜去,便又問道:“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是怎麼匆匆的呢?”他感歎時間的流逝,也是對心靈不平的一種訴説。這也是五四運動低潮後青年們的普遍情緒。因此,他要讓青年們知道,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的時間裏,都有它相當的位置。

朱自清的浪漫中是夾雜着對現實的宣泄,這對我們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啟示。作品是抒發真情實感的媒介,並不是無病哭喊。帶有真情的文字,即使沒有華麗的辭藻也可以意味深長。

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寫到:“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在美帝的挑釁下,他忍不住了,用行動向那些壓迫中華民族的侵略着説“不”,挺起了中華的脊樑。

憎朱自清讀後感篇5

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藴含的人生哲理,也讓我對生命的好處有了全新的認識。

生命好比是一塊時間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異。因此,生命的好處並不體此刻生命的物象和長度,而更多體此刻生命的氣象——創新,為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別人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不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表述嗎

在感悟的同時,我也致力於去體會朱自清的表達手法。既然被公認為是極少數能用白話寫出可與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風、手法必須有異於常人之處。他的文風比較樸素,如《背影》,全文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這可能就是名家與常人的區別吧!而成段的疑問句就成了他標誌性的寫作手法,他正是用這種方法來到達意味深長的意境。就像《匆匆》離得那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真是這些疑問激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吧!

漸漸地,我又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藴含着深層的好處,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當時政府的諷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這也許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關於朱自清的介紹,發現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問心無愧,生活也十分簡樸。我想,也許正是這種質樸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