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1W

在生活中有了特殊的感受,就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在教育領域,心得體會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8篇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1

此次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的學習,雖然時間緊促,但受益很深,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眼界得到了開闊。下半年,我將按照黨委政府改作風、提效能、保穩定、進位次要求,圍繞社區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積極履職盡責。

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思想認識。

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要將黨的新要求、新方向、新政策與羣眾利益緊密結合,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到位;要帶領兩委一班人,一要挑好“築一方堡壘”的擔子;二要挑起“促一方發展”的擔子;三要挑穩“保一方平安”的擔子;四要挑牢“連一方羣眾”的擔子。要帶領廣大幹羣,要有想幹事、能幹事、按規矩辦事的能力和定力,要幹就幹加快村域發展、增強集體經濟、增加羣眾收入的事,多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充分發揮黨組織模範引領作用。

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謀求社區發展

持續推進“黨建+工作模式”,融合書記項目,爭創第十一批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和百姓評理説事點建設,打造鄉村治理特色品牌,加快推進大棚蔬菜生態園項目建設,帶動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儘早發揮效益,借鑑黃埔村社一體、村企共建發展經驗,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關注民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提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社區優美環境,紮實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做好後續跟進服務。

把此次學習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實績,為新時代羅嶺跨越發展增色添彩。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脱貧、求振興都是增進人民福祉的“接力賽”。越到接近脱貧終點的關鍵時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氣、善始善終的攻堅態勢,從脱貧攻堅中總結經驗,穩紮穩打衝刺好脱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將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順利交接到鄉村振興。

激發內生動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貧攻堅,久久為功。防止返貧增貧關鍵在人,在於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從根本上改變“等靠要”思想,增強脱貧的內生動力。要通過農民夜校、文化下鄉、好人好事評選等載體,加強對貧困羣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奮進的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激發貧困羣眾致富積極性和脱貧志氣;要加強對貧困羣眾的文化、知識與技術教育,增強其脱貧致富能力,真正實現從“被動扶”到“主動興”轉變,積蓄脱貧奔康的強大內生動力。

聚焦問題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貧困户增量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決勝脱貧攻堅的最後衝刺時期,一方面要重點攻克剩下的“硬骨頭”,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貧人口。要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貧低收入户和非高標準脱貧户,聚焦影響致貧返貧的問題短板,找準“病、學、災”等致貧返貧原因,劃定支出預警線、識別高風險農户,劃定收入資格線、框定易返貧貧困户,對識別出的易致貧返貧對象,因户施策、分類提供保障措施,為贏得全局夯實基礎。

強化利益聯結,產業扶貧“傳好棒”。脱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脱貧而脱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脱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脱貧致富、實現長效脱貧,穩定鞏固脱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產業佈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

回望“雄關漫道真如鐵”艱難的過去,瞭望“乘風破浪會有時”嶄新的未來,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在這重要時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顯得尤為重要。

鄉村振興戰略,深刻把握了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了我國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脱貧攻堅的升級版,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黨員幹部要立足自身崗位,始終做到三個堅持,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

始終堅持對黨的信仰。俗話説:人生如船,信仰如燈。人生有了燈塔,奮鬥才有方向,道路才不會迷失。懷揣對黨最純粹的忠誠,才能使我們不偏離黨指引的道路。大山深處無數教師因懷揣信仰的愛而堅守大山數十載,紮根基層的黃文秀因懷揣信仰為農村發展奉獻青春和生命,更有無數各行各業的戰士、英雄,因懷揣信仰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彩。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是一名戰士,而信仰是支撐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無限力量。只有堅定對黨的信仰,理想才不會動搖,精神才不會缺鈣,才能在鄉村振興平凡的工作中闖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終堅持實踐出真知。“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作為黨員幹部,確知此事要躬行,必須下到農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實地廣調研。瞄準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如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就以鄉村旅遊為基點,地勢適中,得天獨厚那就發展特色農業,總之因地制宜、埋頭苦幹的搞好發展,切勿憑空推斷,浮於表面。理論決定高度,實踐決定深度。黨員幹部思想解不解放,擔當作為如何,創新力度大小,直接影響了工作的落地和預期效果,而實幹往往是最有效的檢驗方式。黨員幹部要在實幹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實幹中磨練才能增長知識,才能在實幹中成長成才。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如果説黨是一棵樹,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這個土壤,那就成了無本之木,無緣之水,發展將舉步維艱。人民羣眾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葉總關情”。黨的百年奮鬥歷程揭示了一個真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彰顯,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發動羣眾,凝聚引領羣眾,服務聯繫羣眾,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3

一、域外學習的收穫

20xx年10月12日至21日,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鄉村振興域外專題培訓班,培訓形式非常好,主要以授課、現場教學和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既有新思想的學習,又有紅色教育的傳承。培訓讓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在政治理論、黨性修養以及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知識得到了提升。走進每一個考察點,都能感受到組織強、黨建好、產業興、羣眾富所帶來的美麗鄉村振興之美。

(一)抓實黨建促引領。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羣眾動員起來,使基層組織強起來,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例如,義勒力特嘎查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通過主題黨日活動、黨小組會議、建立微信及網格羣等方式,深入實施“黨建+”系統工程,牢固樹立融合黨建理念,引領帶動各領域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融合,互促協調發展。

(二)抓實服務促治理。以黨建為引領,網格治理為手段,信息化為支撐的黨羣服務中心為依託,健全完善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配強網格員力量,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不斷提升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組織力、行動力和號召力。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例如:烏蘭浩特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以信息化為支撐,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做到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長髮村通過黨羣服務中心開展道德講堂;義勒力特嘎查通過黨羣服務中心以“文明嘎查”創建為載體,廣泛普及道德理念,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弘揚社會新風,提升文明水平,營造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抓實產業促振興。鄉村要振興,農民要致富,產業是核心。興安盟有很好的地域資源優勢,最為可貴的是三產融合發展的好,每個村級組織都是實體,而且都有殷實的集體經濟積累,都有健全的功能,帶領羣眾致富。例如:三合村以特色產業發展為基礎,採用“合作社+農户”的種植經營模式,生產“綠色有機”品牌大米,發展民俗特產旅遊,促進農業融合發展;義勒力特嘎查按照“農業+旅遊”的思想,大力推進農家樂、採摘體驗、開心農場等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二、今後工作打算

通過此次域外培訓,大路鎮要借經驗,結實際,以黨建引領為主線。以“黨建+”模式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我鎮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一)“黨建+服務”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1、重點培養強能力。積極創新學習教育方式,組織內容科學,形式多樣的黨員幹部培訓活動,強化黨員幹部意識,更新業務知識,創新活動載體,依託各種培訓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網絡學習e支部等平台互動共學等多種形式,豐富黨員幹部學習內容,使黨員幹部具有服務羣眾的本領能力。

2、抓意識,強服務。依託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秉承“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理念,通過黨員服務隊、網格員入户宣傳,把黨的決定、政策和鄉村振興的政策宣傳到户,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確保村級“兩委”班子幹部擔當作為,搭建為民服務的連心橋。

(二)“黨建+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把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並通過開展文藝演出,舉辦農民運動會,豐富載體開展“美麗庭院”“乾淨人家”“巾幗美家超市”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村規民約,激發羣眾的內生動力,樹立良好家風民風,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三)“黨建+產業”引領羣眾增收致富

進一步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強化黨組織引領作用,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形成支部引領、專業運作、農户參與的格局,採取政策引領和黨員帶頭致富、大户帶動等模式,實行一村一品,盤活村集體資產,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等措施,主要依託項目建設加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鞏固脱貧成果,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農户形成產業集羣抱團發展模式,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總之,我鎮將以黨建引領抓產業、抓品牌、抓項目、抓融合,推動大路鎮鄉村振興工作快速發展,實現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農業更強。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4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方面表明了“三農”問題在黨中央工作中佔據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瞭方向。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決勝期來看,可以説“鄉村振興”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有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村榮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在內容、內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轉變。同時,鄉村文明的內涵要求也不一樣。從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我們提出了新的戰略部署“鄉村振興”。

這個戰略部署實際上是在我們開啟新徵程的時候新時期的“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它不僅是一場經濟社會的變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態的復興。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它的目標導向就是按照現代化的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希望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希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美麗的家園,也就是“鄉村振興”戰略是面向現代化的戰略部署。鄉村振興靠的是產業,而產業要興旺、要發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實現創新發展最強勁的動力。

從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創新,需要創新的領頭人,需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創新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5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呼喚、發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振興鄉村、怎樣振興鄉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吃透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進一步增強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感緊迫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要懂農業,瞭解熟悉現代農業特點和發展規律;要愛農村,能夠把致力於改變農村面貌作為事業追求;要愛農民,在工作中對農民充滿深厚感情。首先,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優秀的農村幹部隊伍,他們能夠有力地組織和帶領廣大農民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其次,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研發更多的實用農業技術,指導農户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再次,要培養造就一支有能力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隊伍,能夠依託並通過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市場中介組織將分散經營的小農户聯合起來,有效組織他們對接競爭激烈的大市場,成功進行農產品市場營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須把着力點放在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上,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作為基層幹部,我們要把村民當家人,把村事當家事,為村民辦實事,帶領大家齊心合力共同把全村建設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6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刻感受到xx省“三變”改革適應了當前發展的大趨勢,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效益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新路子,為我們貧困縣創造了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鮮活經驗。一路走來,在xx看得最多、感觸最多的就是鄉村。xx農村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態好,到處是青山綠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村部、學校、衞生所建設標準都比較高。農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數改建成了樓房,特別是xx縣對全縣民居進行了統一的風格設計,保留了傳統的民居特點。“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牆、穿鬥枋”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白牆灰瓦的民居鑲嵌在黔北的青山綠水之間,好像一幅幅山水畫,美不勝收!除了硬件設施的提升,xx通過“三變”,把農民的土地通過合作社集中起來,發展經濟作物和旅遊等產業,尤其是茶葉、花卉、獼猴桃、野刺梨等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條依託產業脱貧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進就看到了差距,也啟迪了思路、鼓舞了我們的信心。下一步的工作規劃我有幾點想法:

一、 積極投身到十九大精神的學習之中

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打好“五大攻堅戰”,不斷加快追趕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中的積極分子。

二、 積極投身到“三變”改革的實踐之中

“三變”改革是壯大集體經濟、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內在動力。在“三變”改革中,是主導,企業是主體,羣眾是主角。具體的來説,就是要搭台,企業要唱戲,農民要參與。要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做農民願意做的事情,給農民真正要的東西,幫助農民掌握掙錢的技術,找到掙錢的路子,引導農民用的積極性和熱情參與“三變”改革,實現聯產聯營、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三、積極投身到脱貧產業的培育之中

進一步發揮我縣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氣候特點的優勢,充分尊重羣眾意願,大力發展核桃、養蜂、烤煙、食用菌、中藥材、高山蔬菜、林下養殖等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旅遊價值、社會價值好農業特色產業,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紮實將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結合起來,抓好“一紅一黑一白”特產品牌創建,讓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力爭賣得出,能致富。

編輯推薦

鄉村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他緊緊圍繞着三農為題展開,那麼關於鄉村振興的學習心得你們知道應該怎樣去寫嗎?以下是由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鄉村振興戰略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公佈,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由此可見中央對農村工作的重視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重點發展工業,並迅速成為“世界工廠”、“製造大國”,但在農業發展上,投入較少,歷史欠賬太多。現在,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整體發展滯後已經成為制約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中央站位全局,適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對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我認為我黨作為工農聯合政黨,始終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體現,因為我黨始終代表的是廣大勞動階級,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擔當”。

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兩會期間(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即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其中,我認為:組織振興,即推進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這是重要前提;人才振興,就是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這是關鍵所在;產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缺一不可。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我重點談談產業振興。“產業振興”即:緊緊圍繞發

第 1 頁&共 2 頁 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產業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近期,按照鄭州市要求,我們和農業部門統籌謀劃了一批鄉村產業振興重點戰略項目,推進這些重大項目建設將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措施。對我而言,在今後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學習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準確掌握鄉村振興內涵,真正深入基層瞭解農村工作;二是進一步提升服務羣眾水平,做好扶貧幫扶工作,幫助貧困户實現真正脱貧;三是盡心盡力為鄉村振興重大項目搞好服務,儘快辦理審批手續,為項目早日落地見成效作出應有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脱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羣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脱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説,“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説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眾發展致富。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思維,更好地抓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通過參觀多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園林基地、採摘基地以及黨羣服務中心,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對該村黨建引領、美麗鄉村、文明創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的詳細介紹。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

整合優勢資源,讓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後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

二、着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範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黨員幹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幹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讓黨員幹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羣眾最有力的迴應。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發振興活力

做好“城鄉融合、以城帶鄉”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遊資源,開發自耕園藝、家庭自助廚房、互聯網銷售平台等農業延伸特色服務,探索城鄉共享菜園建設模式,提升本地農副產品附加值。結合實際,建立黨員羣眾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黨課、農業技術等各方面專題,大力培育有擔當、勤作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成立新鄉賢委員會,推選堪擔表率、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鄉賢,積極參與村民矛盾調解,構建村風淳樸、村民自治的和諧鄉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節約資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及房屋資源,引導並規範村民發展農家樂、茶館、小超市等家庭經營,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樣本。四、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着入點

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託,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説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__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於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後,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

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恆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於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當前重點實施戰略之一,大家對這個戰略一定有很多個人感悟吧,那麼大家知道關於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範文(優選),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大家閲讀。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xx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後,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於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習近平總書記説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於鄉村來説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蹟、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遊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户”、“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説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於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後,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

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恆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於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現如今,各個鄉村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動廣大幹部羣眾推動鄉村振興思路更明、幹勁十足。

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脱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論述,讓我們進一步增強了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學習十九大精神重在領會重在實踐重在落實要做到知行統一,把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一、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決勝脱貧攻堅的奮鬥目標中。領導幹部要把脱貧攻堅當做當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緊迫、最堅決的任務,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到脱貧攻堅中,全面抓好脱貧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務工作。

二、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好實踐好發揮好。省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縣委也制定了貫徹落實方案,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系統性、長遠性和近期目標,要堅定不移把生態保護擺在核心位置,像對待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着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三、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從嚴管黨治黨各項舉措中。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方略第一條是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最後一條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做好黨和國家事業前提在於黨的領導,保障在黨的建設,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關鍵的理念,把抓好黨建作為的政績,全面壓實“兩個責任”,堅決維護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要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推動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擇不扣貫徹落實,要強化幹部管理,持之以恆整風肅紀高壓反腐,着力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作為的幹部隊伍。

四、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中。脱貧摘帽需要各鄉鎮各部門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謀劃,要趁着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東風,全力以赴、全面動員,親臨一線督促指導攻堅克難解決問題。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態保護、脱貧攻堅、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確保各項目標圓滿完成。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榮幸參加我縣今年的在職幹部全員培訓,這是我入編以來第一次參加培訓,感到非常激動。通過黨校領導、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

13億多中國人中,有着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中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係“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願景的實現,關乎“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但隨着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願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遊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於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為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着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着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鄉村振興讓鄉村生活水平提高,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長遠規劃,規劃先行,穩步推進,那麼關於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呢?下面是由工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1、要抓好規劃編制這個先導。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長遠規劃,穩步推進。要對照國家要求,結合實際,高標準編制永和鄉村振興具體行動規劃,同時按照全縣鄉鎮功能佈局科學規劃,形成我鄉本土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屆接着一屆幹,確保幹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環境這個基礎。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而優美宜居的農村環境是吸引人的關鍵。加強農村環境治理,以“廁所革命”為契機,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衞生廁所全覆蓋。美化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以景區的理念規劃永和,以旅遊景點的標準建設永和,在全鄉開展村莊景觀美化、亮化活動,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站點建設,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娛樂等配套設施,打造生態宜居、生活便利的新農村。

3、要抓好產業發展這個核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堅定不移做強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鄉為契機,大力發展永和生態休閒旅遊農業。重點以冬棗、沃柑、獼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蓮、油茶等為主打產品,推動我鄉傳統農業向現代代農業發展。利用自然資源,以松柏、龍鳳為中心,推動永和康養、休閒旅遊業發展。以三和瓷業為龍頭,利用現在工業資源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重點引進、扶持和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按照“工旅結合”“農旅結合”“養旅結合”等思路,把永和的養生養老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休閒觀光、健體康養等特色產業。

4、要抓好組織建設這個保障。沒有黨的領導,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要建強基層幹部隊伍,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吸引大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栽好梧桐樹,方可鳳凰來。必須研究和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創新用人機制,把農村能人、賢人請回去、引進來、留下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決好基層幹部問題,就要保障好村幹部工資、醫保、社保等經濟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發他們立足基層、幹事創業的熱情,真正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緊扣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脱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羣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脱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説,“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説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眾發展致富。

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鬆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破解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幹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把政策用足用活。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第三文化資源,如何借鑑融合,推動現有資源融入縣全域旅遊,盤活文化資源、增強文化底藴、打響文化品牌,是未來一段時間我的主要工作目標。

四是責任上要擔當。創新發展,先行先試,需要擔當,就要大力傳承弘揚敢打敢拼精神。一要有為羣眾為集體利益擔當初心。二要有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愚公移山的恆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為功,利在長遠,天下為公的公心。這既是對幹部個人的要求,也是對各級黨組織的要求。

五是黨建上要加強。黨羣服務中心是每個參觀點最突出、最顯眼的標誌。“為集體操心、讓羣眾省心、請組織放心”、“村莊發展快,要靠書記帶;羣眾生活美,要靠班子領;火車開的穩,要靠黨員撐”,處處體現了黨員示範帶頭,服務羣眾的理念,體現了黨組織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中領導核心作用。任何一個美麗鄉村的建設,都離不了黨組織引領、黨員示範帶動,只有強一個支部,才能促一個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要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強化“三基建設”,激活基層黨委、農村黨支部內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觀能動性。一是要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堅持規劃先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前所未有的長遠性和全局性,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以各級相關文件精神為引領,根據農村實際,認真謀劃鄉村振興發展。

通過為期一週的培訓學習,使自己對鄉村振興戰略有更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十九大報告首度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內容十分豐富,既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振興,又包括治理體系創新和生態文明進步,這一戰略為當前農村發展指明瞭方向,是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決策部署。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此次培訓課程內容充實豐富,既有《新農村環境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解讀》、《“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創新及應用》等理論學習,也有美麗鄉村及特色小鎮進行現場實地教學,圍繞本次培訓學習體會,結合目前我縣農村實際情況來看,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農村環境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責任重大,刻不容緩。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產生大量生產、生活垃圾。工業、養殖業不斷擴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又缺乏環保意識,農村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要留住綠水青山,必須加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農村環保意識;減少農村工業污染,鼓勵循環經濟,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加大環境污染懲處力度;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活污染源治理;採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產業,培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減少農藥污染。農村環境治理重在建設,難在堅持,只有通過逐步完善建設,形成長效機制,堅持守住了綠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銀山。

二是充分運用大數據,把農業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最大優勢發揮到極致。目前人們衣食住行已離不開互聯網,依賴於互聯網。一個品牌的成功,在品質保證的前提下,營銷策劃是打響品牌的關鍵,在大數據時代下,想網民所想,思網民所思,站在一個普通網民的角度來做宣傳策劃,戳中要點,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觸。近年來,我縣農產業搭上大數據後,發展迅速,宣傳力度逐年提升,通過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可以查詢到農產品的身份證,讓消費者隨時查詢產品的生長過程,吃得更放心。圍繞大數據引領和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實現了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實際運用,全面提升了我縣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實現了農產品出口,遠銷俄羅斯、馬來西亞、香港等。

三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意義就是羣眾文化素養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鄉村發展必然要有興旺的產業支撐,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鄉村發展才能長久,經濟才能帶動發展。還要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風尚,使鄉村更加互助發展。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最基礎,讓村民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揚和傳承優良的傳統道德觀,要把村規民約、村民自治整合起來形成治理有序的規範體系。要充分科學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改變生活陋習,鄰里和睦,鄉風文明,使農村成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養、生活水平,實現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所在。

在經過鄉村振興戰略學習之後相信我們肯定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寫一篇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藉此表達我們自己的感悟與心得,那麼一片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要怎麼寫呢?下面是由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精選鄉村振興學習個人心得體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xx的鄉村振興同樣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同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謂之“鄉村綜合體”,將帶給我們各級幹部怎樣的考驗?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也就是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全面振興,整體推動,激起鄉村內生動力。重點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關鍵,以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為依託,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為支撐,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文化振興要把鄉村的傳統文明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文化,支持、鼓勵農村自主文化組織的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完善和升級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從小抓起,“三農”學者到農村去,農民到學堂去,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行觀念革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築綠色政策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黨和國家政策落地,保障黨員帶頭,政令暢通,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扶持農民自治組織,引導羣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取決於幹部和黨員的帶動和引領,取決於羣眾的響應和共鳴,上下一致,決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堅信,以更大的決心、更新的觀念、更有力的舉措,共同發力,定能獲得開啟xx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國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農業、農村、農民,城鎮必將失去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設美麗鄉村,長期以來一直是人民羣眾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後,人們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樹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為現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三農”作為國之根本的地位持續在加強。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將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載體,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山川秀美、農業大市的懷化,我們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為。因此,要積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着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首先,要堅持優先發展經濟。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美麗鄉村應該是富足的鄉村,貧窮落後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動力支撐,特別要立足於農村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項目帶動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不僅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村才能集聚人氣,形成良性循環,充滿生機活力。所以,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延展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美麗鄉村的氣質,是美麗鄉村的外在之美,物質富裕而環境髒亂差同樣不是美麗鄉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以損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突出。當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需要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拿出切實可靠的解決辦法。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村羣眾環保意識;要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規範畜禽養殖,科學合理處置畜禽糞便,等等。只有生態環境好了,才能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再次,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廣大農村羣眾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生活之美、生態之美、鄉風文明,內外兼修才算得上美麗鄉村。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迴應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着力培養新型農民,推動農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發展道路;要積極迴應農民羣眾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讓農民羣眾享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最後,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科學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全力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並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明確了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將更加有力地促進農村和諧穩定。要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機遇,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加大農村基層幹部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社會結構有機融合的平台,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現代鄉村治理模式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xx交通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後,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於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習近平總書記説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於鄉村來説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蹟、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遊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户”、“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作為一名支部書記在參加了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之後肯定有自己的學習心得,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寫一篇村支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同時也能與他人交流學習,那麼一篇村支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呢?下面是由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村支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對其落户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化農業,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領。唯有大量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紮根基層、建設農村、服務農民,方能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地見效,讓羣眾真正得實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資源,依靠人才引領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中培養造就人才,為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激勵年輕幹部下沉基層,當好鄉村振興“勤務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村容村貌改觀明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應該看到,部分農村發展觀念還較為落後,一些幹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與新時代對幹部能力素質的新要求還存在差距,這就迫切需要一批頭腦靈活、思維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年輕幹部傳好鄉村振興“接力棒”。要樹立服務基層鮮明導向,激勵引導年輕幹部以廣袤農村為考場,以鄉村振興各項目標任務為考卷,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紮紮實實為羣眾解決農產品

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勵保障措施,從經濟待遇、辦公條件、健康保險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在幹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層傾斜,讓年輕幹部在農村能紮根、有盼頭。

挖掘鄉土人才興村活村,當好鄉村振興“主力軍”。鄉土人人才來源於民間,成長於鄉土,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農村村情及農業生產規律,且大多身懷一技之長,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金種子”。要充分重視和用好鄉土人才,改變過去鄉土人才發展“不温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斷健全和完善鄉土人才的培養激勵機制,在“全國十佳農民”“農業產業發展帶頭人”等遴選資助項目上予以傾斜,讓“土專家”“田秀才”在資金政策支持下脱穎而出,做給羣眾看,帶着羣眾賺。要強化鄉土人才技能培訓,特別是信息化背景下發展農村電商等方面的技術技能,讓鄉土人才的理論實踐知識與新時代接軌,迅速成長為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當好鄉村振興“突擊隊”。部分外出能人產業發展理念先進,創業有成,回鄉興辦實業、帶動羣眾致富有着資金、技術和理念上的優勢。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質較好、報效家鄉意願較強的外出能人返鄉,實現人才迴歸、資金迴流、創業回

鄉,有效填補部分貧困鄉村經濟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迴歸能人領辦創辦新興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結合村情實際發展特色項目,壯大支柱產業,有效激活集體經濟。同時,要在政治經濟待遇、政策支持、後勤服務等方面予以保障,為能人在村安心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各類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不負時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廣袤農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征程中貢獻力量。

黨建引領扶貧新模式通過抓好黨建促脱貧攻堅,切實把握了黨建工作與脱貧攻堅的內在聯繫,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聚焦重點,真正把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脱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脱貧攻堅動力。突出黨建示範引領作用,推動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積極探索脱貧攻堅模式,能較好地解決貧困地區發展產業的資金訴求問題。在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黨建引領扶貧的新模式有進一步完善和複製推廣的空間。

調優幹部結構按照“選優配強”的原則,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選派文化素質高、年輕優秀的致富帶頭人、返鄉黨員、退伍軍人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通過在產業鏈、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生產小組上建立黨組織等方式,不斷延伸黨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促進“抱團發展、聯動脱貧”,解決村支“兩委”作風軟、效率低、不作為的問題。

提升幹部能力採取集中輪訓、示範培訓、外出考察等形式,對村幹部實行全覆蓋式培訓,拓寬村幹部視野,逐步提高村幹部隊伍的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協作意識和發展意識,提升村幹部帶領致富、帶頭脱貧的能力和本領。同時,建立健全基層幹部脱貧任務考核機制,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確保學有實效、學以致用。

壓實幹部責任嚴格制度落實,層層壓實責任,堅持標準不降、程序不減、要求不變,從嚴從實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政治生活制度,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的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增強黨員千部的全局觀念和抓落實的意識,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

培育特色產業基層黨組織應加強與地方金融法人協作,積極扶持本地特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户(貧困户)十基地”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户搭上企業的“快車”脱貧致富。農商銀行要向貧困户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讓其投資入股專業合作社,這樣既化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又通過利益聯接機制讓貧困户憑藉股份獲取穩定收入。要結合貧困户流轉土地、企業僱用貧困户勞力等,推出配套幫扶措施,實現產業發展帶動農户增收的“造血式”脱貧。

凝聚攻堅合力積極探索各級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貧困村同城鎮居委會、貧困村同企業、貧困村同社會組織結對等多種共建模式,為脱貧攻堅帶來新資源、輸入新血液、匯聚新力量。特別是要在推進扶貧勞務協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建立完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和本地貧困户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切實提高農村勞務本地消化能力和就業脱貧覆蓋面及成效。要大力培育先進典型,精準提煉工作模式,做好重大典型、先進經驗的宣傳和推廣,充分發揮黨建示範引領作用。同時,加大黨組織激勵關懷力度,開展脱貧攻堅黨內表彰,對脱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符合條件的優秀黨員幹部加大培養使用力度;對扶貧一線幹部的思想動態加強跟蹤瞭解,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激勵黨員幹部在脱貧攻堅一線苦幹實幹、擔當作為,決戰脱貧攻堅。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7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其實最主要的癥結就在於鄉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城市佔據了大量的發展資源,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鄉村成為了養老集聚地,導致了鄉村原本就落後的形勢更加嚴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也不能少,在這發展的攻堅期,鄉村振興應運而生。我們作為一名人民警察,要樹立實幹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鬥、不斷學習,確實在鄉村振興中保好駕護好航。

鄉村振興,勿自以為是,需維護核心。歷史進程的發展,眾多事例證明,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羣眾必須牢牢團結在黨的身邊。從革命時期,我黨團結人民創造性的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到新社會主義初級探索階段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都是在我黨偉大領導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對新時代,新時代,新挑戰,我們依然圍繞團結在黨身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鄉村振興戰略的創造者、指導者。

鄉村振興,勿好高騖遠,需腳踏實地。我國農業人口之多,耕地面積之廣都印證着鄉村在我國的重要程度。鄉村在我們工作的第一線,振興鄉村要求我們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要求我們充滿鬥志、不畏艱苦,要求我們擔當作為、開拓進取。我們要切實發揚發揮紅船精神,要想作為、有作為、善作為,學習李保國、廖俊波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氣的踐行者,讓廣大農民羣眾享受到黨的暖風,讓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

鄉村振興,勿固守陳規,需創新進取。振興鄉村,絕不是口號,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創新精神是鄉村發展的動力之源。從家庭聯產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現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供給側改革,從歷史到現在,這些政策都是我黨創新精神的實際體現。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訴我們,改革發展,需要創新來驅動,創新驅動農業,會使鄉村發展進入新的次元,鄉村發展不再依靠單一農產品生產,而會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驅動鄉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領域,佔據改革、鄉村振興的主動權。

我作為一名基層人民警察,鄉村振興,與我同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今後我國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體現了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羣眾路線。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將切實做到維護核心、堅定信仰,腳踏實地、紮根基層,擔當作為、創新進取,牢記重擔和使命,在基層保一方安寧,為人民守一片樂土。

:

90後幹部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篇8

12月1日到12月3日,xx市委組織部組織我們在xx市、南雄市參加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務幹部培訓班學習,到xx市的廊田鎮白馬寨,北鄉鎮,南雄市考察學習美麗鄉村振興建設的先進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堅持因地制宜,大力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村集體經濟、村民生活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以振興鄉村為目標,通過抓黨建促發展,積極探索新的農村發展方向,步調一致,滿懷信心投入到各項農村工作中。

在學習的過程中,帶着問題,一路學習,一路思考,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同時,對美麗鄉村的思路,模式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新的認識。

一、南雄市,xx市廊田鎮北鄉鎮美麗鄉村建設的特點是:

1、科學規劃佈局優,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開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設,不搞“一刀切”,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亮點。立足“特色鄉鎮、美麗鄉村”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着力塑造村莊特色品牌。編制示範村建設規劃,注重與村、線、片等各級規劃的銜接,房屋設計突出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裝飾風格、外觀、色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建設過程中,注意保留村莊的原始風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樹、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顆石”,儘可能在原有形態上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2、村容整潔環境美,統籌考慮居住條件與生產生活、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整治,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按照“白牆青瓦灰牆裙,加檐加頂改外觀”的要求,對農户房屋進行統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設施,修建花壇,安裝綠籬,建成文化牆,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點、填埋點,成立了保潔員隊伍,及時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規民約、道路管護、衞生“三包”等村莊管理制度。

3、鄉風文明身心悦,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每個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設方案,實施了文體活動場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等文化基礎項目,每個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

二、以下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1、切實強化統籌發展理念,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富民產業、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保護有機統一起來,在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四位一體”同步發展的同時,縮小了城鄉差距。這一做法啟示我們,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最終目標。必須以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為統領,賦予美麗鄉村建設更深層次的內涵,不斷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資源城鄉共享機制,讓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生活質量水平,加速城鄉融合,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

2、重視走產業帶動發展的路子,建設美麗鄉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關鍵,最核心的是要發展生產,讓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沒有生產的大發展、沒有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大提升,美麗鄉村就不具備基礎條件,也難以達到公共服務便利、村容村貌整潔、田園風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諧的建設目標。只有把富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着力培育現代富民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強勁的動力和活力。

3、堅持規劃編制與嚴格執行相統一,在村莊整治、美麗鄉村建設中歷來重視規劃編制工作,在村莊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規劃、三分力量搞建設,堅持做到“畫餅”與“做餅”相結合,通過規劃的引領、規範和指導,使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由此也啟示我們,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做到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科學佈局,分類推進。在制定規劃時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產業條件、人口規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規劃符合鄉村實際,體現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徵,真正起到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規範引領作用。同時,按照分層次推進的原則,先讓所有村莊建設美麗鄉村合格村,然後再提升創建示範村和精品村,最終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

4、充分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結合參觀學習中所聽所看,我感覺,最根本的成效還在於通過治理,改變了農民以往亂堆亂放、亂扔垃圾等不良生活習慣,使農民的整體素質和參與環境整治的意識有了極大提升。農民羣眾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受益者,也是建設的主要力量。建設美麗鄉村,既要興產業、建新房、搞綠化、美環境,更要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的熱情。借籤南雄市的經驗,就要更加深入細緻地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習慣,真正樹立新農村新風尚。

三、把我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綠色作文網意見與建議

1、着眼調動積極性,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是農民,最大受益者也是農民。只有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美麗鄉村建設才能持續推進。一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發揚民主決策,要通過多種方式徵求羣眾意見,確保農民羣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凡涉及規劃建設、項目實施等羣眾利益的事,都應先徵求羣眾意見,規劃也應先在村裏公示後再審批。二要激發農民建設熱情。利用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措施等內容,讓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轉變農民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把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到農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農民的價值取向,不斷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2、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規劃的差異性,以前的村莊規劃往往缺乏歷史、人文內涵,工程造價也不低,難“接地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採取“土洋”結合的辦法,先由鄉村組織羣眾自己進行編制,這樣才能“接地氣”,在羣眾充分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再交專業規劃部門審定修改完善,這樣才能保證科學性。編制規劃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突出本村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人文風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挖掘當地的歷史古蹟、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在建設過程中,要分層推進,就我們村而言,先建設基礎條件較好的李家,大村等示範小組村,其餘各村創建達標村,然後再提升層次創建精品村,規劃本村創建新型美麗鄉村。

抓好黨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

秀水鎮消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宗泉

12月1日至3日,通過深入學習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理論及外出到廊田鎮、北鄉鎮,南雄市等地參觀學習,我感慨頗深,鄉村振興工作千頭萬緒,但關鍵在黨,黨建引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以下是本人通過本次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是要轉變黨員幹部的作風。通過參觀廊田等地的先進做法,首先是黨員幹部能夠抱着要實幹、幹必成的心態開展工作,通過黨員幹部以上率下帶動引領,紮實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才能讓羣眾信服,才能讓羣眾積極配合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環境整治、土地流轉等工作。要發揮黨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關鍵少數”在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同時,切實發揮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帶頭創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更多特色產業,靠創新實現更好發展。

二是要充分發掘紅色資源。我們消山村作為革命老區,也有着“紅色足跡”,見證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下一步還是要充分發揮好紅色資源,通過挖掘鄉村的紅色歷史和紅色記憶,打造美麗鄉村,吸引外地遊客前來觀光遊覽。積極推動黨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羣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逐步形成人人講衞生、家家重清潔的美好社會風尚。

三是要因地制宜,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村地處山區,山嶺土地較多,可以開展優質果樹種植、養殖牛羊、走地雞等,針對本地具有產量優勢與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成立專業合作社等,通過邀請農業技術專家為基層羣眾提供技術指導,同時深化產業融合,創新產業發展新模式,逐步實現“一村一品”,要搭建農產品展銷平台,利用電商平台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堅持“造血”與“輸血”並舉並重、“內力”與“外力”同頻共振。

四是要爭取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經濟,目前來看,僅靠村集體自身的力量和資源是有限的,必須利用一切可能條件,爭取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持,聚成發展強大的合力。要借國家政策力量,創造條件,盤活土地,進行整體開發。要借部門力量,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爭取更有效的政策支持,配套出台更具體、操作性更強的支持措施,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和農業、林業、水利等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借金融力量,充分利用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增強農村信貸的有利機會,挖掘潛力,創新項目,爭取金融信貸資金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五是要夯實基層建設,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幹部的骨幹帶頭作用和廣大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目前我村部分黨員已積極帶頭開展種、養殖產業,要加強示範引領,要積極引導社會能人、成功人士、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隊伍保障。

六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做好各項“民心工程”。通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村組道路、新農村廣場等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調動羣眾的生產積極性,通過讓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來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威望,夯實基層黨組織的執政基礎,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