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讀後感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6W

通過讀後感的寫作,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情感和情感共鳴,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讀後感可以幫助讀者發現書籍中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共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西廂記讀後感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西廂記讀後感模板5篇

西廂記讀後感篇1

?西廂記》是中國的經典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表現了他們為了愛情敢於反抗命運和封建制度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崔去世後,妻子鄭和女兒把丈夫的靈柩送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住在合眾府普救寺。崔鶯鶯和媒人去寺廟外面玩,碰巧遇到了學者張生。當張生看到盈盈英俊的外表時,他住在西樓,以便結識更多的人。

張生從和尚那裏得知鶯鶯小姐每天晚上都去花園燒香。他來到後花園,看着小姐燒香。張生每天晚上都努力學習,這感動了崔鶯鶯小姐。她立刻愛上了張生。

反叛者孫飛虎聽説崔鶯鶯有“真正美麗,西方太真實”的能力。他率領五千大軍,層層包圍普救寺,限定老太太在三天之內交出鶯鶯作為他的“村婦”。正當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張聖賢用拖延兵力的戰術穩住了孫飛虎,然後給杜徵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出兵打退孫飛虎。崔太太卻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使與結為兄弟姐妹,使與鶯鶯十分痛苦。

自從那天聽了鋼琴,好幾天沒見盈盈了。張生得了相思病。趁着媒人來訪,她讓媒人給盈盈捎個口信。盈盈回信,讓張聖嶽下個月見她。晚上,盈盈在後花園彈琴。當張生聽到鋼琴聲時,他急於見到這位年輕的女士,所以他進來了。盈盈看到他進來,責怪他行為不檢,發誓再也不見他,這使張生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盈盈以探病為名,到張與他幽會。

張生考試得了一等獎,寫信給盈盈報告這個好消息。這時,鄭恆再次來到普救寺,編造了一個謊言,説張生被魏尚書招為東牀的好丈夫。於是,崔夫人再次向鄭恆小姐承諾,決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結婚。結婚那天,回到江邊,請杜元帥道喜。真相大白後,鄭恆又羞又恨,張生和盈盈終於結婚了。

看完這本書,我被為愛而戰的英氣深深打動。他們勇敢地追求愛情,即使患了相思病也從未放棄。可惜他們生活在封建王朝,受父母擺佈,無法自由追求愛情。但同時,他們也很幸福,因為他們對愛情堅定不移的追求讓他們最終結婚了。

西廂記讀後感篇2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包括《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倩女離魂》,在這四部劇作裏,《西廂記》是我唯一一部從頭讀到尾的作品。

對於西廂記,恐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劇中的人物了,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托,相映成輝。就崔鶯鶯這個人物個性,就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

出身名門家道中落的崔鶯鶯,帶着青春的憂鬱上場。封建社會中,女子常被教化“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以及“三從四德”。崔鶯鶯也是這個大背景下生出的大家閨秀。但是當她遇到了風流俊雅的張生,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當她分明覺察到一個陌生男子注視着自己,但她的反應是“嚲着香肩,只將花笑捻”。劇本寫紅娘催促她迴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顧覷末下。此時鶯鶯的這種舉止已將封建禮教的規矩拋之於腦後,這一細微的動作中,不難想象鶯鶯以後性格發展的走向。此時年齡的她似乎還帶着青春期的小小叛逆之心,但是她卻畢竟是封建禮數教化下的大家閨秀,一方面她強烈追求愛情,似乎讓人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她對紅娘卻也有所顧忌,所以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涉狡獪,當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讓人啞然失笑。

?西廂記》中的鮮明的人物性格,還有很多值得人們讚歎和研究的地方,其實這些人物性格也是成就者一部古代經典愛情劇的基礎。

西廂記讀後感篇3

月暗西廂,相思難耐,在王實甫的筆下描繪了一段曲折纏綿的愛情史詩。《西廂記》在中國四大古典戲曲中,早已名聲赫赫,然而長久以來大都只耳聞其名,未見其身。想來它的名聲早已遠遠超過書中的內容。今終於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很難想象薄薄的書頁不足百,竟能讓人們記住千百年,並且反覆吟唱。 戲曲的部分,我是不懂的,在瞻仰這樣一本名滿天下的古書時,我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個閒來無事的讀者,品着在封建制度中頑強生長的愛情的甘露。我想,脱去戲曲這件外衣《西廂記》與其他的愛情著作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不過是古人一時情悶,無力掙脱現實的縮影罷了。在現在看來,尤其是對現代人來看,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更多的,我覺得這樣的一本書是用來弔唁那一段不復存在的歷史,那一種早已化盡煙塵的愛情。

終究,《西廂記》還是披着戲曲這件華麗的外衣,並且在歷史的沉澱中愈發美豔奪目,而這最為耀眼的部分,我覺得要屬文字部分了。書中處處皆精華,妙語連珠,意境深沉,情思綿長,作者駕馭文字的才華,想來後來人見了無不孜孜稱歎。突然覺得我們有些無知,因為生活在自由的新世紀裏,就常常藉着時代的標籤去嘲笑那些古人的迂腐、愚昧,終日無所事,空有滿腹詩論,卻只為一朝得朝歸來,光耀門楣。我們在指責這些人飽食終日的時候還不忘連帶戲謔一番這千百年來害了不知多少人的八股、儒書,認為那些死理的書中除了唆人虛廢光陰,搶奪功名外,究竟還能做些什麼。然而,當人們真正打開歷史行進的車輪時,卻發現,歷史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即便有,但絕不是全部。因為飽讀詩書,我們才看到有今日如《西廂記》一般的美文,因為功名難就,賢人們躊躇滿志,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見的這許多的史詩。就如書中的儒生一樣,雖是飽讀了詩書,卻不圖功名利祿,只想逍遙樂世,奈何放浪間,遇見美人,為得人心,寄情西廂,以讀書為名,最後終為美人遠赴求名,只為這狀元身份能配得上相國之婿之稱,好為寫族譜的時候不至太寒磣。古人有古人的無奈,豈是現在的我們能輕易瞭解到的。 不止是作者流暢的文筆,書中出現的更重要的一點莫過於衝破思想與時代的束縛所表現出的勇敢。相國之女鶯鶯雖對書生有傾慕之心,但傳統的禮教卻讓她望而卻步,即便是再有了口頭的婚約之後,依舊礙於父母之命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心早已有了歸屬,又見書生害得相思病,百般不是滋味,在經過了漫長而糾結的內心掙扎後,鶯鶯終於衝出禮教、父母之命的束縛,投得心上人的懷抱,慰藉相思。幸而文章的結尾是大團圓的結局,為這對在夾縫中生長起來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時代就那樣毫無情面的橫亙在那裏,要麼隨波逐流,被時代左右,要麼打破它,然後得到自己想要的。西廂房門,月滿西樓,料得腸斷處,唯有相思淚。

西廂記讀後感篇4

?西廂記》説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樣一個又俗又濫的故事: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鍾情而崔母出於家族利益和封建禮法的考慮百般阻撓最後在紅娘的幫助下經過一系列鬥爭崔張終成眷屬。作品表達了男女青年要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願望顯示出一種所謂反封建的主題。

看完戲劇《西廂記》後,頗具震撼與欣賞,因為之前只是在聽老師講這部極具價值的雜劇,就饒有興趣,尤其想進一步深入瞭解它,於此對其劇情有了大概認識。整個戲曲的情節跌宕起伏、曲折波瀾,卻表現得極豐富、生動,王實甫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鶯鶯的性格顯得十分突出,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女子的含羞與矜持,充滿了女性的另一種美。

在整場戲劇中,分為4個高潮,一線貫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終都是以崔、張二人的愛情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二類矛盾是指以崔、張、紅為代表的進步力量和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之間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張、紅之間的誤會性矛盾。這兩類矛盾構成了兩種不同的戲曲衝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從而使劇情生動曲折。三個人物是指處於全劇結構中心的崔、張、紅三個主要人物。整部戲就是以這三個人物為中心,通過情節發展來展示性格,又通過性格來展開衝突。《西廂記》全劇情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賴婚”、“鬧簡”、“賴簡”、“拷紅”和“爭婚”。全劇既有統一的線索,又有六大轉折,因而使劇情波瀾曲折,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戲劇中刻畫的四個人物中,張生,一方面執着追求愛情,一方面對鶯鶯的心思捉摸不定。鶯鶯,她既要克服封建禮教長期對他的影響,更要躲開老夫人的耳目,又不得不表現小姐的尊嚴與矜持,所以充滿了顧及與尷尬,這種種的客觀因素困擾着她。而在其過程中,各個人物的心理與性格特徵尤其生動。其中的語言極具藝術魅力,感染力很強!

西廂記讀後感篇5

因為我自認為我做不到。張生也是學富五車,終沒有辜負鶯鶯的一番心意,還是讓人十分欣慰的。而老夫人一味的食言和追求門當户對,確實有點勢力眼,瞧不起貧窮人家的`樣子,但這樣做的本因還是想要自己的女兒幸福,但終忘了兒女的幸福只有自己可以把握住而不是金錢,、地位,及其家人可以左右的。

都道“兒女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母親不疼兒女還有誰疼”“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話也是有利的,血緣親情至上,做母親的都希望作為子女的可以幸福、健康一輩子,找到一個好歸宿,這些本是出於好意,但母親也應該考慮一下作為子女的感受,儘管在封建社會婚姻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想要子女幸福,是否可以把“有情人終成眷屬”考慮一下呢?而不是擔當拆散有情人的木棍。在科技發達迅速、生活富裕的現代,為什麼父母總是承當“木棍”的角色呢?即使作為過來人,有經驗,但總不能因為這樣就亂拉線吧?

總要給一個正當的理由,讓彼此信服吧?“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正是“好事多磨難”才有了今日的別離,短暫的分離可以換來長久的相守,又有何不好呢?若張生考中狀元,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換回老夫人的稱讚和同意,所有人的祝福和快樂,若張生另娶他妻,鶯鶯便就此死心,認清其為人,還有機會尋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別離雖悲傷,卻是檢驗人心最好的方法,痛苦一點,確實可以看清對方,並無壞處,若為真心,則“小別勝新婚”,又可收到老人的祝福,可謂“一箭雙鵰”。鶯鶯生活在封建時期,再怎麼追求幸福,也會害羞和含蓄,才使得到離時説不出告誡張生的話,最後才在張生的詢問下緩緩吐露,鶯鶯的大膽與細心,看出鶯鶯對張生的愛意與關心。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直未佳話,所有人都向往。但未經歷風雨,又怎能有美麗的彩虹?正是如此,鶯鶯和張生憑着愛和對愛的執着換回了長相廝守,他們是幸福的。希望我們以後也如此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