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自信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W

    文化自信力是一個國家人民對其文化的真誠和堅守,文化自信力是文化創新的前提,是文化發展的前提。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的文化自信心得,供大家參考。

 

中國的文化自信心得

中國的文化自信心得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築牢文化自信,也就是具體地築牢羣眾文化自信,牢固樹起羣眾文化自信觀念。
 
一、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引領於羣眾文化自信的築牢全過程。
 
這是一條根本原則,必須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力導羣眾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值觀消化弄懂、吸收融進羣眾文化的方方面面、層層階階,轉化到大眾的文化行動、行為中去,進入到民眾的血液裏。堅決抵制反面的落後的消極的乃至負面的文化逆襲,自覺淨化社會環境,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做正能量流播的弄潮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築牢羣眾文化自信、築牢文化自信的過程永遠在路上,有始無終,沒有任何可懈怠的空隙與機會。沒有累代的積澱,沒有世代的承繼,自覺持續恆久的文化自信就確立不起來,更談不上築牢及其築牢後的穩固自信和永久自信。
 
二、打造一支在基層思想宣傳文化戰線上的主力軍。
 
開展基層文化服務,實現人民羣眾文化自信,文化隊伍首先是保障。一個富有戰鬥力的領導集體是推動社科類社團不斷髮展的核心所在。只有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不斷提高領導人員科學判斷形勢、準確把握大局、駕馭複雜局面和嚴格公正管理的能力,才能鍛造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人才隊伍,使基層文化機構各項工作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教育引導村裏的文化工作人員從思想深處解決好為人民服務的問題,把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敞開文化活動室的大門,任何村民,只要自願,皆可進入,不看身份,不看年齡,不看學歷,一律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力求做到有求必應,應有結果。
 
三、激發和調動人民羣眾參與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
 
堅持發揮人民羣眾的主體作用,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類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由人民羣眾創造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必然是文化的創造者。基層文化工作開展得好不好、有沒有成效,必須回到基層羣眾這個根本上來。加強基層文化站、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電影放映、公共圖書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滿足廣大基層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積極為有文藝細胞的村民提供專門場所,做好後勤保障。如建設一批文藝工作室、書畫創作室、舞蹈排練室等活動性場所,配備筆墨紙硯、電腦、藝術服裝等創作必需的設備器材,安排交流平台、講座場所等,或開辦大班式講堂,義務講授輸送創作常識,儘量大眾化再大眾化,尤其鼓勵傳統演藝和民間民俗藝術的挖掘、整理和傳承。甚至對於喜歡並追求休閒娛樂的大眾,也是一樣,免費提供活動場所、棋牌類設施,一應俱全,各取所需,有意識地促進其發揮引領作用,帶動、牽動和推動羣眾文化繁榮。只有把基層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把藴藏在羣眾中文化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有廣泛羣眾基礎,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融交流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民生、貧富差距、公權力運行等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信息,易引發輿情,如果處置不當,將會爆發網絡輿情。思想上如若未能提高警惕、高度重視,往往不能把握最佳的時機和行動方法,未能在最快的時間做出反應,因此一開始就沒有成功掌握社會輿論控制和引導的主動權。在熱點事件上,特別是存在一定難度的輿情危機,也很難做出準確的研判。而對於一些謠言和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網絡言論還沒有形成處置的習慣,輿論宣傳和控制方面都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最終導致輿情惡態發展。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起新時期的網絡輿情危機意識,把網絡輿情控制放在更高的位置來認真對待。途徑主要有:首先要敢於接觸網絡,不能再生活在過去的無網絡時代,要充分自信地面對網絡與網民,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網絡管理。其次就是以網絡管理為快樂,網絡作為政府與網民交流的信息公路,是政府部門聽民聲、消民怨、集民智的重要手段,利用網絡引導公眾積極參政議政,才能更好地落實執政為民的宗旨,把網絡變成政府各項工作的助推劑。再次就是要掌握參與網絡管理的一般方法,工作思路要遵守網絡媒體的運作規律,熟悉網絡心理,對網絡輿情苗頭進行及時準確的研判,形成高效有危機管理機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的文化自信心得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於外國文化很是糾結。戰爭以前,中國人對西方文化可以説是嗤之以鼻,但隨着國門被打開,西方文化傳入,人們又一哄而上,大力吹捧西方文化的.種種好處,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雖説現在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也不再面臨文化丟失的危機。但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力卻從那時起就從未改變。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誕生最早的文化之一。無論是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還是兩宋時期的"古文運動"......都見證和發展了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又以其包容性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進程。它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不斷沉澱,最終鑄成我們靈魂的支柱,而這也是與西方文化不斷作用的結果。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正確認識到中華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要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力。
 
堅定文化自信力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肯定,更是對歷史辯證的認知和評價。當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祭祀孔廟的儀式還要從韓國"引進"時,這以不是文化的悲哀,更是歷史的悲哀。對於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來説,這恐怕也是一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史例。
 
堅定文化自信力就像是給民族文化打了一支鎮定劑。它能讓民族文化持續朝健康方向發展,在文化發展觀念淡薄的今天,這無疑文化發展的救星,更是文化前進的動力。
 
文化自信力就是抵禦外來文化的一面盾,它的後面是源源不斷的文化信念。著名學者餘秋雨説過:"浪漫的法國人以一種善意而真誠的嘲弄來重新理解法國文化的嚴肅,德國人也在謙虛中以現代的眼光展現曾經的德國,而畢恭畢敬的我們卻正犯着一種將歷史遺產供奉起來的毛病。"誠如實,我們的文化自信力的後盾也逐漸被這種文化理念消磨,直至文化喪失的那一刻。
 
在堅守文化自信力上,我們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地差異,這也是我們的文化觀念和信念落後於其他國家的根本原因。在一百多年前,我們面臨着被殖民化的危險;而現在,無時無刻的文化入侵和文化戰爭也使我們面臨着不亞於百年之前的危險,或許它已悄無聲息的潛伏在你身邊,只是你從未發現。
 
清政府時期,洋務派李鴻章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清楚地闡明瞭當時中國人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我認為這也應該是現在的我們持有的態度。而要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力。才能達到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文化自信力是一個國家人民對其文化的真誠和堅守,文化自信力是文化創新的前提,是文化發展的前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