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寫心得體會的場合也是日益增多了,心得體會人人都會寫,但是要想引起別人的深思還是要下功夫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6篇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1

學習了_的光輝事蹟後,我情緒激盪,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名女領導幹部、一名中共黨員,_用自己28歲的年輕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讚歌。

2006年12月28日,_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倒在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永遠的離開了。離開了他對“三農”問題的眷戀、關切和深愛;離開了他日夜牽掛的農民兄弟;離開了他朝夕相處的同事朋友;離開了她深深掛念的父母、愛人、兒子…….那一天,天氣陰冷,雪花在冰冷的天空中飄舞,似乎也在為_的離去而無盡的悲痛與惋惜,她的離去,留下了人們不禁的追憶與懷念,留下了人們永久的敬意與遺憾……

_從一個普通的農民的女兒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領導幹部,源於他刻苦學習,堅定的理想信念;源於她對黨對人民高度的職責心和事業感;源於他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深愛;源於好對同志和朋友的真摯情感。參加工以來,她把畢生的心血和才華獻給了我縣的農村事業和廣大農民,用自己的真摯和熱情感染着身邊的每一位同志,得到了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由衷愛戴。她的一生踐行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追求,展示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時代特徵,為黨員幹部及羣眾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因為對事業的執着,她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給了色也克鄉的廣闊和土地上生息的人。我也是一名與她同齡的女幹部,我要學習她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做履行崗位職責、創造一流業績的模範。每個幹部的崗位分工不同,職務高低不同,可做好工作、履行好職責是最起碼的要求,履行職責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黨的形象。我要學習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要向_那樣,不論走到哪兒,不論幹什麼,不管在那個崗位都要一步,轉載請保留此標記。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真抓實幹,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無私奉獻,創造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學習她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優秀品質,做公道正派、

清正廉潔的模範。

_是個平凡的人,她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兒女情長;_是個偉大的人,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永遠是她做人的宗旨。她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在農業生產一線用心探索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通知和素質。她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人民的信任,贏得了下屬的尊敬,他用實際行動帶動了身邊的人。

_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做人,他的精神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每一個共產黨人,都就應學習她的精神,凡事首先想到人民羣眾的利益,人民羣眾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才是歷史賦予共產黨人的職責和義務。_是基層戰線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湧現出的傑出代表,她長期奮戰在基層一線,始終牢記黨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崇高宗旨,忠於黨,忠於人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起了先進的光輝旗幟。不管條件多麼艱苦,也不管困難有多大,始終無怨無悔,埋頭苦幹,用共產黨員的忠誠之心詮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不平凡的業績譜寫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壯麗篇章。

引用縣委書記的話:“她用平凡、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體現了基層幹部立黨為公、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持之以恆,她親民、愛民、富民,是嶽普湖縣人民的好乾部,黨的好女兒。”_的事蹟感動人、鼓舞人、教育人,她的事蹟激勵和鞭策着每一位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她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她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我們懷念她、紀念她、學習好,是要讓千千萬萬個_式的好乾部不斷湧現出來,這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2

“喂,您好,我們是__鋪街道衞健辦,打擾您幾分鐘時間...”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着點心,看着春晚,她卻在不厭其煩地撥打電話,摸排武漢返鄉人員的具體信息,不時還會有不配合工作的羣眾在電話那頭對她冷言相向。

她是__,__鋪街道衞健辦主任,中共黨員,從大年二十九全面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都是高負荷運轉,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接打電話60餘個,最多的一天接打了116個電話,準確彙總了16套表格,每天還要時刻關注區級、街道、衞生院、社區等7個疫情聯防聯控微信羣消息。雖然喉嚨沙啞,眼睛紅腫,但卻毫無怨言,她堅持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再向上級彙報,不給上級部門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始終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正月九年級晚上10點,忙了一天準備休息的她,接到電話舉報:__世紀城丹桂裏某樓棟的一户人家年前來了一位武漢親戚。掛了電話後她迅速前往實地調查,但因為門牌號不詳,只能逐層逐户敲門詢問。經過核實,該住户家年前確實來過一位武漢親戚,但他從離鄂起14天內均無異常且已於年前離開株洲,__提着的心這才放了下來,回到家中發現已接近凌晨。一通舉報電話,表達的是羣眾的擔憂,一個切實行動,體現的是共產黨員的擔當,每天像這樣的電話還有很多,她都會一絲不苟地登記、調查、答覆電話那頭的訴求,把羣眾的擔憂和疫情的隱患一一化解。

進入疫情防控第二階段,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排查難度不斷加大,這段時間她更加忙了,有時候晚上下班剛快進家門又接到了新的任務。她的丈夫湯學工,也是雲龍疫情防控工作者,相互守望在戰“疫”前線,其實他們家就在__鋪街道附近,但是這半個月來一共就在家吃了2頓飯,她笑着説:“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雖然基層一線事情雜、問題多,但是看到大家勠力同心共同抗疫,加上家人的支持與理解,她感到欣慰,也充滿力量,並表示將與丈夫一起和疫情鬥爭到底!”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3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艱難時刻,鍾南山院士、無數醫務人員、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紛紛走到前台,直面病毒、主動請戰、一線戰鬥……中華兒女多奇志。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澆鑄起了一道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銅牆鐵壁。他們是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值得點贊,值得仰視。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大愛、閃耀希望的光芒。當湖北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後,84歲高齡、經歷過sars的鐘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在了台前;15名醫務人員拯救病人,不顧個人安危,最終感染上了病毒;1名長時間辛勤工作後的醫務人員,摘下口罩時,滿臉都是創傷;全國無數醫務工作者主動請戰,支援武漢抗擊病毒一線……都説“大愛無疆”。這些行動無一不彰顯大愛,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欣慰地看到,出院人數在日見增多,隔離效果在逐漸顯現,治療措施在日漸精進……形成一幅動人的戰鬥畫卷,成為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就好像看到了人間大愛的廣闊、生命不息的希望。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忠誠、閃耀擔當的光芒。在後防線上,各級黨員幹部放棄節假日,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宣傳引導,做好防護隔離,搞好檢查消毒,抓好後勤保障,哪裏有危險就挺在前面,哪裏有困難就衝在前面,各項工作紮實有序有力進行;縱使不能站到一線的老黨員老同志,也“哪怕轉發一條信息,讓大家不串門、勤洗手、多消毒,儘自己一份力。”公安部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違法犯罪行為;醫療部門走到交通路口、汽車站點,進行消毒、檢測體温……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無數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不忘初心、踐行使命,處處彰顯忠誠品格、擔當作為的風範,成為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一切困難都不叫不困難,一切危險也都能迎刃而解,戰勝困難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仰視這道“風景線”,我們看到了充滿拼搏、閃耀智慧的光芒。與病毒抗爭,就是與時間賽跑。西北某省疾控中心病原實驗室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拿到標本後,實驗室能在一天內篩查出是否為已知或常見病毒;而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科學家用5個多月的時間才最終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2013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從首個病例發病到分理出病毒病確診,用了1個多月。從隔離到檢測、從檢測到治療,無數人不捨晝夜、不顧安危,硬是做出了驕人業績。我們欣慰地看到,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最快只要2小時;抗病毒治療、抗菌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凝聚心情和汗水的各種治療方案紛紛登場;上海傳來好消息,新型冠狀mrna疫苗研發正式立項,預計40天內完成大規模生產製備……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抗爭、拼搏,就是這個春節最靚麗的“風景線”。仰視他們,就像仰視一種生命的哲學,就像看到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4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羣眾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温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裏的孩兒”。正是秉承着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為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為校園裏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為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羣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為己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5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着信念。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説着“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

造就偉大需要執着踏實肯幹。執着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是造就偉大事業的`核心競爭力。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執着堅持,都離不開伏下身子抓落實。張桂梅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事業上,放在大山的孩子們身上。她對教育事業的堅守無怨無悔,對初心的堅持堅定不移,對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志向矢志不渝。在新時代,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堅守平凡崗位,為新時代偉大夢想的實現貢獻力量。

信念指導行動,當把自己的夢想同國家的夢想關聯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聯繫時,更能激發出黨員的自我價值感和榮譽感。張桂梅17歲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她感恩這片土地,她也用實際行動回報這片土地,經過她的努力,2008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大山裏走進大學。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更應該立足崗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小我融進國家的大發展之中,與時俱進,始終保持理論不過時,技術不落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造就偉大需要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品質,張桂梅同志就是學習的榜樣。她放棄了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每天不超過3元的伙食費,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託舉起了貧困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而把病痛置之度外。黨員幹部對待工作更要不推脱、不抱怨,更要有奉獻精神,真正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

贛鄱先鋒事蹟心得體會篇6

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攻堅克難,執着奮鬥,為當地教育發展和脱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她矢志不渝,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貧困家庭脱貧發展的希望與信心。

去年10月24日,剛從醫院出院的張桂梅回到華坪女子高中。拖着疲憊的身體巡查完教室後,她接到了在麗江讀書的“兒子”王龍朗的電話。王龍朗委屈地向張桂梅傾訴在異地求學遇到的困難,張桂梅安撫好“兒子”後,便給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李雅蘭打電話,請她幫協調解決,並叮囑李雅蘭一定要多關心“弟弟”王龍朗的生活,不能讓他在外受委屈。

李雅蘭和王龍朗一樣,都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李雅蘭告訴記者,2001年,從她來到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媽媽”張桂梅就傾盡全力照顧她和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和健康的生活習慣。19年過去了,她和弟弟妹妹們長大了,媽媽卻老了,但媽媽對他們的照顧和愛護卻越來越多了。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着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20世紀80年代後期,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從中甸到大理追隨他當了老師,伉儷雙飛令人羨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積蓄,依然沒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為了緩解悲痛,張桂梅決定離開傷心地,申請調動工作,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華坪縣任教。

到華坪後,張桂梅拼命用上課來化解心理創傷。學校裏,有的孩子只打飯、不吃菜,有的為了省錢兩三個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牀上墊的是包裝箱的硬紙殼……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着張桂梅,她開始縮減伙食費,省下錢來接濟孩子。

由於工作出色,對孩子充滿愛心,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擔任福利院的負責人。張桂梅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成為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裏都揣着一塊冰。”説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所以我要加倍對這些孩子好,讓他們找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有一年中秋節,華坪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找到張桂梅,告訴她“兒童之家”的幾個小男孩把法院圍牆的鐵柵欄偷了。張桂梅回到福利院,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在她的追問下,孩子們委屈地説把偷了的鐵柵欄拿去賣了買月餅了。張桂梅含淚對孩子們説:“媽媽最近工作太忙,忘了到中秋節要給你們買月餅,這是媽媽不對,可你們亂拿別人的東西是違法的,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做了。”當晚,福利院食堂桌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那個中秋節的場景。”福利院孩子張惠華説,院長對我們兄弟姐妹一直都很嚴厲,但從那天起,我們就把院長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在張桂梅的關愛和悉心教導下,張惠華成了兒童福利院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孩子,還考上了華坪縣石龍壩鎮的公務員,在基層一線擔任扶貧工作隊員,幫助貧困羣眾發展產業、脱貧致富,像張桂梅一樣為貧困山區做貢獻。

“媽媽收養的孩子已經有136個,像我這樣從華坪兒童福利院出來的,有50多個走上了工作崗位。”張惠華説,每逢過年過節我們都會回來看望無家無子的媽媽,因為我們心裏明白,是媽媽用無私的愛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教會我們怎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