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推薦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當我們看完一篇有意義的名著後,我們一定要認真寫好讀後感,起草一篇讀後感幫助深化人們對名著內容的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邊城》讀後感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邊城》讀後感推薦7篇

邊城》讀後感篇1

連日的陰雨,情緒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我温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閲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説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裏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説開篇大段的景物描述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着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麼?“那一個人明天會回來麼?”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一個人明天會回來麼?”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着那一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豔的文字了,這驚豔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感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説:“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光,有適宜的情緒,再讀《邊城》。

邊城》讀後感篇2

早在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明白裏面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我的想法,僅僅把它當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此刻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情的鐘愛,讀出了當地的人們純樸赤誠,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着老船伕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伕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説,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着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必須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裏。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着一個悽美動人的感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向留意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應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證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我內心的選取。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證明態度後,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明白他什麼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後,在爺爺懷着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後,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感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説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證明自我的想法,杯具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就應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是由自我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我陷入自我遺憾或杯具。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向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裏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期望,我能在自我的邊城裏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後感篇3

開始接觸《邊城》還是從國小課本上的節選文章看到的,當時就想看整部文章,只是因為裏面對湘西生活的描寫,可是限於各種原因,直到前幾天在圖書館裏才看完這本書。現在想寫寫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喜歡的是沈從文先生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尤其是以寫景襯人心。如“黃昏照樣温柔、美麗、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到這個當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淒涼。”看,這簡單的兩句話就把讀者深深地吸引了進去。黃昏美麗,也傷感,湘西的黃昏又何嘗不是呢?翠翠的爺爺淒涼、翠翠淒涼、整個碼頭都淒涼。於是,在他的描寫下,我喜歡上了湘西,不用去親身驗證,我知道,她是美麗的。因為可以讓一個作家花筆墨描寫的東西肯定是有意義的,就像美麗的湘西有她獨特的魅力一樣。湘西的兒女很淳樸,他們的生活很淳樸,卻不幸福。

?邊城》的情節很簡單,作者敍述的也很平實,絲毫沒有華麗的辭章,也沒有大肆的誇張與渲染,故事很平淡,也沒有太大的波瀾,但就是耐人尋味。我以為作者這樣的安排,無意於塑造那些所謂的典型形象,而是通過 這一系列人與事,表現出上世紀30年代的湘西風貌。但就這遠離市鎮桃源般的人間仙境,也正在慢慢被外界所幹擾,這平靜的湘西邊城將會不再平靜。於是作者極力表現邊城的美,人的質樸,純潔。因為作者想盡力挽留住邊 城那與世無爭,和諧,純樸的民風民俗。所以這虛構的邊城景緻,敦厚民風就成了沈從文理想的社會狀態。

作者明麗,清新略帶低落的語言風格為小説奠定了悲涼的氣氛,預示着故事的結局。一曲悲歌悽婉綿長,剛剛情竇初開的翠翠,對愛情充滿了嚮往與憧憬,豈料,竟同時得到大老和二老的愛慕,就在她左右為難之際,大 老被淹死了,爺爺過世了,那個她喜歡而且喜歡她還能為她唱歌的二老也一去不返,這一切翠翠該何以面對,又該何去何從?小説的結尾餘味猶長:

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故事圍繞翠翠和爺爺的生活展開。這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是不幸的,她一出生就沒見過自己的父母長什麼樣,更沒有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同時,她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善良慈祥的爺爺,也有愛她的大佬和二老。於是,所有的波瀾就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少女身上發生了。和爺爺相依為命的日子是恬靜幸福的,高聳的白塔、一條不怎麼寬卻擋住行人過路的溪水、美麗的山、近水近山的屋子、還有午後的一片菜地、當然還有那條忠實的狗、最重要的是那條渡了數不清多少個行人的小船,這些,是翠翠的夥伴,也是她最熟悉的。爺爺以渡人為樂,一袋煙,一支漿,是他的行頭。當然,還有小孫女甜甜的呼喚“爺爺,爺爺……”這便是老頭生活的樂趣,有孫女的陪伴,日子永遠是甜。讓人心生羨慕這樣平靜的生活。夕陽西下,小女孩在對岸呼喚自己的爺爺回家吃晚飯,流淌的溪水上,爺爺微笑着將行人送到對岸,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圖景。

然而,人終究是要長大。翠翠長大了,該面對的還是來了。十五六的女孩子,正是青澀懵懂的年華,有了嬌羞。她不在單純的不想任何事,煩惱來了。同樣煩惱的還有她的爺爺,害怕同樣的悲劇發生在翠翠身上,也不捨得陪伴自己身邊的孫女一下子離自己而去,於是,很複雜,很難理得情緒纏繞着他。想讓孫女幸福,於是,他讓喜歡翠翠的大佬以真心換得翠翠的應允,所謂的“車路”“馬路”,無論哪一條,總之是要真心來。可是,年輕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不僅僅是兩個人可以解決的。二老也鍾情於翠翠,翠翠也對他產生了情愫,但年輕的孩子,不懂得如何面對,不懂得怎麼處理。於是,互相猜測,互相折磨。我想,那個時代,大概都是這樣,不像現在這樣開放,所謂的“愛就大聲説出來”。兄弟二人也説開了彼此的想法,他們很理智。選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可是,翠翠爺爺是太重視孫女的幸福了,他也在猶豫,也不能果斷決定,畢竟還是要翠翠知道。然而,將翠翠帶入美妙夢境的歌聲不再想起,這一場在兩個兄弟之間的“戰鬥”在大佬意外的事故中結束了。於是,本來一場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卻演變成種種誤會。二老對大佬的死無法釋懷,他始終覺得翠翠爺爺不夠真誠,至少,他認為大哥的死和這個老頭有關係。於是,他對他也不冷不熱,不去理清翠翠的事情。於是,看似順利的事突然間變得生硬,讓人惋惜。而那個少女,始終沒有清楚這一切。

最終,老頭帶着沒有完成的心願、遺憾、説不出的痛苦在一場大雨中悄然離世。他走的平靜。可是一場暴雨帶走了他,帶走了白塔,連同他的船隻也帶走了,沖刷了往日美好的家園。留下的是滿目瘡痍和孤單無助的翠翠。她恐懼,她無助,她還沒明白,至少爺爺最終沒有告訴她怎麼回事。可是,爺爺還是走了。

“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那個令翠翠魂牽夢繞的儺送是否還會回來?就留給讀者自己猜測吧。這樣一個朦朧吃完的結局讓人對翠翠這天真純潔的女孩充滿了同情,作者這樣的設計,或許就是為了解釋悲劇的定義——將最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讓看 。這樣對人內心世界的刺激才會越深。是的,當我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忍的結局,所以我期望儺送能回來,這樣才不會讓兩人都受煎熬。翠翠,多麼好的一個少女,她的心好比是金子做的,為何要讓她遭遇這麼多不幸?她 已經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了,儺送應該回來,竟然互相都愛着對方,又何必逃避?

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塑造的湘西邊城是一塊聖潔的,不容玷污的理想家園。其間的人毫無功利之心,彼此相處融洽,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的《桃花源記》,這裏不僅景色美,人的心靈更美。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説就在這樣的結尾中結束,讓人在黃昏中莫名的感傷、淒涼……

邊城》讀後感篇4

外面的天慢慢被拉上了黑幕,白天的熱烈瘋狂都煙捲雲散了,心一下子有一種落寞的感覺,走進屬於自己的房間,隨手捧起《邊城》,再度進入書中那唯美的湘西和翠翠那純潔的心靈世界。

?邊城》,總會讓人陶醉於湘西那夢幻般的世界,青山綠水,浮雲淡淡,這一座熱鬧又平和的小鎮,養育了多少善良的人。翠翠就是這其中普通的一個,很質樸,沒有任何的奢望。她與祖父相依為命,簡單又快樂地活着,直到那個人劃過她的天空,在她的心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悸動。

第一次讀《邊城》,覺得翠翠好可憐,一個人痴痴地等待他歸來。他,儺送,一個曾為她在月下唱情歌的人,現在的他是否像湘西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留下翠翠一個人獨自等過一個秋,兩個秋,等到淚乾了,心碎了。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清澈得如水一般,他們之間沒經歷過什麼轟轟烈烈,也沒經歷過生與死,只有平凡中的温馨,而這一切翠翠已滿足了。少女的心思很細膩,她把對儺送的愛寄託給了山間的浮雲,而儺送,你是否聽到了,飄走他方的你是否聽到翠翠對你的呼喚,因為愛你,她可以承受住祖父去世的巨大悲傷,堅強地站在湘西口等待,可是你會回來替她抹去心中的傷痕嗎?既然愛她,又為什麼不肯回來面對這份感情呢?

十幾歲的翠翠是否得捧着對他的思念過一輩子呢,我不禁為這位船家少女憐惜。

再次品讀《邊城》,又覺得翠翠的等待何嘗不是一種美呢?那是一種悲傷的美,清澈至極,淡淡地流淌在心中。

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都是不湊巧。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也許是眾多不湊巧中最唯美的一個吧。兩個人廝守着對彼此的思念,而她也甘願耐心地等待,多悽美啊,悽美得讓人感覺有種淡淡的痛。或許她的等待換不來他的回頭,可是這等待編織了一段人世間最美的情。一生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甘願等待的人,也不會讓日子變得太過空虛。

誰説錯過一定是悲慘的,誰説等待的過程是讓人心碎的,或許等到心累了,才發現這其中的悽美。

每次讀《邊城》心中總會留下一股淡淡的似心痛又似感動的微妙感覺。這個單純的少女是否會讓風吹乾心中那痛心的淚,然後守着這份思念,捧着這份愁人的美麗,繼續簡單又快樂地生活下去?而儺送是否會在那個綿綿細雨的春天回到翠翠的世界裏?

邊城》讀後感篇5

這樣沒有結尾的節選,讀起來有種時代,空間的距離感,文字鋪就的是黑白單調畫面,情感衍生的是動人,柔和的樂調,這是浸着文化,才情的邊城,保守而朝氣,不覺動心。

很自然就想到這樣一個複雜的開場,節日盛況的細述就是個鋪墊,鋪墊翠翠與儺送的邂逅,不過節日裏的邊城傳統熱鬧,喜慶可愛,不是我們如今的虛設所能營造出的,那些瑣碎生動的習俗放到現在看如此充實生動,趣味橫生。

翠翠那顆細緻敏感的心猶如瑪瑙的樸實,堅硬,剔透。固執的等待着祖父,初遇儺送時的慌亂,對祖父慪氣,被説親得羞澀……就是那一樣一個鮮活的耿直,明媚的少女形象,抿嘴,笑,輕問,這樣細微的神態,話語都透着少女的朝氣,頑皮,可愛。是邊城裏跳躍的青春。儺送與翠翠邂逅及其中莫名的情愫讓人感覺如山楂樹之戀般純情,美好。沒有世俗與物質的牽絆,那些年輕人的情感都真切,清澈地沁人心脾。

再看質樸,善良的祖父,好心的幫助,替他的老船伕和賣皮紙的過渡人,年邁的擺渡人,誠摯的對待每一個渡河人,而這相依為命的祖孫倆守着船,守着這幽幽親情。

看着這健康向上的邊城,看着這清純內斂的情愫,看着這質樸人性化的交往,人性美最為珍貴。

於是,便有了一觸傾心的內斂。

邊城》讀後感篇6

?邊城》營造一個使人難忘的美麗世界: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寬約二十米卻清澈透明的小溪。但書中的人物,卻比這美景更令人難忘。

?邊城》講述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雖然以悲劇收場,我卻喜歡書中的每一個淳樸善良的人物:

翠翠的爺爺。當一輩子的船伕,卻從沒有收人家一分錢。這要是換到現在來看的話,我們有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存在,不過,在書中,老船伕的形象卻十分真實。他淳樸的形象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每一個帶着一點兒“傻氣”的行為,使人發笑——端午節時,為堅守崗位,將翠翠一個人扔在城裏頭;將自己的燒酒分給別人喝……我在覺得好笑之餘,也對他更加喜愛,喜愛他淳樸善良的心。這也許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

文中淡化錢的意義。即便是最有錢的順順,也是十分慷慨。可見,文中的邊城是一個重義輕利的地方,沒有一股濃厚的商業氣息,使人覺得輕鬆。隨着金錢的淡化,全書的主題也更加突出。全書中的淳樸的人情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於是,一個個鮮明可愛的人物形象便留在我的大腦裏:熱誠質樸的楊馬兵,豪爽大度的順順……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質的象徵,都體現理想人生的內涵。

大老和二老的兄弟情義也讓我覺得很感動。當二老向大老説出自己的心事之後,兄弟兩人並沒有反目成仇,而是通過“公平競爭”來分出勝負。這也體現書中的人物淳樸的特點。

故事雖最終以悲劇結尾,卻留給人們遐想的空間“也許明天就回來!”讀到這一句話,令我無盡感慨。我不禁為作者巧妙的構思所折服,只一句話,就讓故事的結局使人容易接受許多。這樣一個結尾,讓人意猶未盡。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裏的文字處處是鮮活的,處處是淳樸善良的風味人情,卻每每讀起,都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為主人公的命運,也為淳樸善良的人情的消逝而憂傷。在現在這個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裏,還有多少擁有這樣的品質的人呢?

邊城》讀後感篇7

一口氣,讀完《邊城》。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瀟瀟落雪的午後,被一隻温婉輕柔的南國之手、被幽若辰星的一個目光,牽引着,穿越70年的時空,走進古樸的湘西茶峒,走近一條河溪、白塔,走近一個擺渡的老人,走近一個天生天養水晶般純淨的女孩子,走近一條乖巧忠誠、通人性的黃狗……

我知道,那是沈從文的世界,是他魂牽夢縈的一片鄉土。有一年出遊,我也曾到過水霧濛濛的湘西小城,蜻蜓點水般掠過那兒的青山綠水、黑瓦黃牆、吊腳樓,體味那一種久違的安寧和潮濕,然而,不深刻,遠沒有這本薄書給我的多!

合上書本,一種莫名的情緒雪霧一樣迅速包裹了我,可我説不出哪是什麼,似乎是書中反覆出現的薄薄的淒涼,又似乎不是,但它無比準確地擊中了我,讓我這個現代文明武裝到牙齒的庸俗之人,也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思考:生命的卑微、樸素的愛情、人性的光輝、平淡的歲月、謎一樣的命運、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歡樂,追求以及失落……善良的人們啊,其實想要的真不多!人總要堅守點什麼!不管是苦難還是幸福,不管走水路還是走旱路,不管是負重還是輕鬆,酸甜苦辣總要一一嘗過。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取走由造物分給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無須抱怨。平凡的世界,無論發生過什麼,正在發生什麼,黃昏照樣的温柔,美麗,平靜。

要碾坊,還是要渡船?這個蒼涼的聲音蕩過萬水千山,經久在我耳邊盤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