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玉樹地震10週年祭心得感想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祭心得感想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心得感想【篇1】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古今中外,多少偉業在堅韌不拔中載入史冊;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中外古今,多少偉人在百折不撓中成就人生。無數歷史傳奇、無數偉人風采,告訴我們一個基本道理:最大的成功常常源自最大的堅守;最後的勝利往往來自最後的堅持。

玉樹地震,全民相助;玉樹地震,舉國支援。直面災難艱險,全省萬眾一心,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沖天氣概,用頑強意志和血肉之軀築起保護生命的鋼鐵長城,譜寫了堅定信念、堅守希望、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

回望地震發生百餘天來,從臨危不懼、奮起自救,到大局為重、激情重建,在美麗的玉樹大地上,所有故事的精彩無不演繹着信仰和境界的內在價值,無不詮釋着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全部內涵。

當這場迄今為止人類在高原高寒地區規模最大的救援行動轉入人類在高原高寒地區規模最大的重建行動之後;當我們以黨性和人性創造了人類抗震救災史上的玉樹速度、玉樹奇蹟並將在更為艱鉅的重建行動中再次見證這一速度和這一奇蹟的時候,我們幾乎同時發現,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鬥爭中,始終有一種綿綿不絕、彈性十足的偉大精神將我們緊緊包裹,那就是堅韌不拔之志、百折不撓之心。這種心志,一如玉樹連綿、高聳的羣山,堅如磐石、堅不可摧。這種精神,恰似結古兩條清澈、靈動的河流,昂揚激越、奔騰不息。

矢志不移、愈挫愈奮,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寶貴品質。特別是當一些大事件來臨,總能激活我們這個民族更為震撼且由信仰和精神、希望與意志交織在一起的偉大力量。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説,傳統中國文化的韌性與中國共產黨的韌性是中國在20世紀能夠崛起的基本原因。這句話生動地説明,堅韌不拔,是中華民族不屈的國魂;百折不撓,是中華兒女共同的追求。

這就不難理解:當地震來襲,“玉樹不到、青海常青”這一異口同聲的吶喊,為什麼聲震寰宇?“搶救生命、重建家園”這一斬釘截鐵的呼號,為什麼響徹高原?這顯示着一個民族抗擊天災的堅定信念、頑強品格,熔鑄着一方兒女對黨、對政府、對全民族空前凝聚力的無比信賴。

英國詩人雪萊説,品格可能在重大時刻表現出來,但它是在無關重要的時刻形成的。對於青海人來説,堅韌不拔之品格,來自這裏千百年來人們向惡劣環境要生存質量的不懈追求,這種極其深刻、特別強大的習慣力量已經填充在這裏每個人的骨髓裏、沉澱在他們的血液中、固化在他們脊樑最堅實的地方。這種精神品格,恰似這裏所有生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一樣,不為風雨剝蝕,不為歲月衰減,更不為災難毀損。每當災難來臨,青海人之所以不被壓垮、不被摧折,正是因為堅韌不拔這一潛質總是被極大喚醒,引領高原兒女在極高層次上充分展示扛得住、衝得上、打得贏的豪氣和品格。

當仁不讓,捨我其誰,青海人始終高揚信念旗幟;勇往直前、無畏擔當,青海人從來站在精神高地。在經歷了玉樹震災這一大考並取得高分之後,我們可以特別欣慰地説,"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實幹精神正是青海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永不退縮、永不言敗固有特質的不斷昇華,它們與玉樹抗震救災精神一起,構成了建設新青海的強大精神動力。

韌,去脆剔弱,柔而固也。韌是目光向前、目標如一與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縮略語"。韌性是鍥而不捨恆心、百折不撓意志、奮鬥不息精神的"結晶體"。堅忍不拔是理想人格的重要標誌,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可貴品質,是一個團體帶領成員成就大業的關鍵要素。堅韌不拔,是青海各民族骨子裏格外突出的重要稟賦。

一個團體目標再宏偉,若無堅韌不拔支撐,難以披荊斬棘、發展壯大;一個人理想再遠大,若無堅韌不拔相隨,難以開拓向前、輝煌衝頂。在加速推進玉樹重建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做韌的戰鬥,以大局為重,以任務為重,以創新為重,以效率為重,描繪新玉樹更加美好的藍圖;壯懷激烈,咬緊牙關,精益求精,堅韌前行,迎接新玉樹更加燦爛的黎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天問"的姿勢,更是"問天"的執著。一步一個腳印,孜孜以求,是我們對攀登目標的堅決鎖定;一滴汗水砸一個坑,鏗鏘有為,是我們對人生嚮往的持續接力。探索是依託經驗對於未知的擴張;圓夢是懷抱勇氣對於生命的虔誠。重建玉樹,無疑是一次全新而又全身心的錘鍊,讓我們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責任感,以把握人生真諦、豐盈生命底藴的無限"心之力",經受重建所帶來的全部考驗,打造"玉樹臨風"這一高原勝景。

玉樹重建是人民的事業,我們責無旁貸;玉樹重建是堅韌不拔的事業,我們豪邁前行。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將深深鼓舞我們埋頭苦幹、狠抓落實。在重建玉樹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一定要、也一定能贏得心靈的飽滿、人民的讚譽和歷史的榮光。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心得感想【篇2】

在艱苦卓絕的玉樹抗震救災鬥爭中,全省上下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尊重科學、敢於勝利,形成和展示了“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是玉樹抗震救災留給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大愛同心”,給人以無盡的温暖,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大愛同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真實體現。

在感天動地的玉樹大救援中,一種是血濃於水、患難與共的大愛情懷,一種是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空前團結。災難面前,中華兒女以血濃於水、愛重於山、情深於海的骨肉親情,構成了社會主義大團結大協作的動人畫卷。

“在這一困難時刻,我需要儘快趕回國內,同我國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災工作。”玉樹強震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提前結束訪問回國,親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同人民在一起!”真情的呼喚,表達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展現上下同心的鋼鐵意志,凝聚起億萬人民戰勝災難的堅強決心和巨大力量。

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情牽玉樹震區、心繫災區人民,第一時間部署這場營救生命、保障民生艱鉅鬥爭的各項措施,或親臨一線指揮救災,或以其他各種形式動員各方面力量投入抗震救災戰鬥。

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第一時間馳援玉樹,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成為跟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的中流砥柱。

來自全國各地的地震救援專業隊伍、廣大醫務人員等緊急行動,展開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災鬥爭,為減少地震災害損失、保障受災羣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災難把各族人民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回族同胞來了,羌族同胞來了,維吾爾族同胞來了,蒙古族同胞來了,各地的志願者來了……各民族羣眾之間不離不棄、生死相依的深切情感,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得到了昇華。

全省上下風雨同舟、協力同心,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一起,所有人的心都緊緊地連在一起,來自全省各族人民的深情,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向玉樹聚集。

災區各族羣眾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不分地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會有割不斷的民族骨肉深情,哪裏就會有各民族同胞的全力以赴。

“我們都是玉樹人”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都是支援災區的實際行動,到處都是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的長長隊伍。從中央領導到廣大羣眾,從企業家到普通員工,從海外華僑到港澳台同胞, 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天真活潑的孩子,人們莫不慷慨解囊爭相捐款,莫不盡己所能出一份力。

大愛呼喚團結,團結凝聚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團結和睦……濃烈感人的血脈親情共同匯聚成温暖人間的無疆大愛,這種大愛,讓全國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讓全國的力量用在一處,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種力量就是團結的力量。

團結的力量是責任的力量。它使我們每一個人在困境面前,勇於承擔社會道義社會責任,互相關愛、彼此温暖。它讓我們清楚,每一個個人、羣體對他人和社會都有一份責任,這份責任感讓我們面對災害,雖然相隔千里卻仍能感同身受。

團結的力量是凝聚的力量。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也會變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億就會成為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它讓我們在困難面前更加堅信,"我們"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共同伸出援手應對困難,才能共同收穫喜悦。

團結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它帶來希望,使我們充滿着對祖國的信任、對勝利的憧憬和對未來的希望。我們擁有團結的力量,也就擁有了面對一切災害的勇氣,從而也就擁有了最終戰勝困難的信心。

玉樹抗震救災中所展現出的團結的力量,使全國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對祖國大家庭的認同感得到進一步提升,必將使全國各族人民從肺腑裏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玉樹抗震救災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禮,是對我們民族團結的一次檢驗,是對我們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將更加堅強不屈、更加團結一心。

“大愛同心”,昭示着團結、奉獻和力量。災後重建吹響了新的號角,前進道路上充滿困難和風險,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勇敢地戰鬥在一起,更加無私地奉獻在一起,攜手並肩、同舟共濟,在凝聚中閃耀團結之光,在拼搏中彰顯力量之美,去迎接新的挑戰,朝着既定的奮鬥目標勇往直前。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心得感想【篇3】

温暖, 在寒冷的季節裏顯得特別重要。

温暖, 在孤立無援的時候顯得尤其可貴。

人的內心時時會需要温暖的感覺, 只是自己平時不能發現, 不能感受, 或者即便發現了, 即便知曉了, 也不會珍惜這種感覺。因為沒有失去, 因為沒有對比。

我們這個世界是否真的缺乏温暖之心? 我們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很寒冷?

也許不同的人感受不同, 也許個人的環境不同, 對温暖的理解與認識也不一樣。

如果你是青海的地震災民, 你現在想的是什麼? 是救援人員能夠及時將自己從廢墟中救出, 重新回到平安的世界裏, 讓自己重新感受生命的存在, 這個時候, 温暖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 內心的激動不用言語。温暖, 這個時候, 就很簡單, 就是一個行為。

如果你是一個受了委屈的人, 這個時候, 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也許就是朋友一句親切的問候, 僅僅這麼一句親切的問候, 就能夠將你所有積壓在心頭的內心苦悶統統掃清, 而温暖的陽光就直接照進心頭。

温暖, 有時就是一個眼神, 一個不直接表白的眼神, 淺淺的, 淡淡的, 但對於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言, 就是無窮的力量, 可以讓人可能從深淵中騰空而起, 倍感幸福, 倍感親切, 倍感温馨。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心得感想【篇4】

愛,在那一刻綻放

愛是什麼? 愛是我們美好生活中一個美麗的音符, 愛是歷史長河中盪滌起的朵朵浪花,愛是幸福的源泉.世界因為有愛,才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才使得人們沐浴在幸福的愛河其樂融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災難又一次降臨,一座美麗的城市在傾刻之間化為廢墟,10多萬間房屋在一瞬間倒塌,數以萬計的生命在災難中掙扎.

再也沒有這樣樸實的話讓我們感動. “兄弟姐妹們,你們所遭受的災難也是我們的災難,你們所遭受的痛苦也是我們的痛苦,你們失去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親人.請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安排好解決好你們的生活.” 這是温總理冒着餘震的危險親臨現場時對災區老百姓的一席話.“救人要緊,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愛,在那一刻綻放:危難時刻,敬愛的温總理為災區人民送去了最堅強的福音.

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成都市無償獻血點獻血的人們排起了長龍,四川的的哥們自發組織車隊親赴災區自願無償承擔救災運輸任務,南京8歲的孩子將自己積攢的壓歲錢慷慨奉獻,為災區捐款.各種救災物資從祖國甚至世界各地蜂擁而至.愛,在那一刻綻放:地震無情人有情,仁愛情懷可歌可泣,人間大愛感動天地.

再也沒有這樣的瞬間讓我們流淚了.剛到達玉樹的消防特勤中隊長許軍出現高原反應,人們勸他先休息,他卻説:“我是來救人的,不是來拖累人的.” 隨即便投入了一線救災中.克服了高原反應,連續戰鬥了兩個多小時,他依然堅持着.“大隊長,發現了生命的跡象.”話音剛落,許軍便倒在廢墟中暈過去了.愛,在那一刻綻放:在強烈的高原反應下,仍然爭分奪秒,永不放棄.

沒有了工具,武警戰士們就徒手在廢墟中挖刨,奇蹟般營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忍受着惡劣天氣的煎熬,只靠方便麪與礦泉水充飢,但是他們帶着對生命的關愛和自己的責任,靠着頑強的毅力,艱苦工作,連續作戰,很多同志連續幾天都沒有休息過.愛,在那一刻綻放:面對困難,永不低頭,面對挑戰,永不認輸.

我們是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再大的困難,用13億去除,困難將變得非常渺小;再小的愛心,用13億去乘,將會大愛無邊.地震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血濃於水的人間真情,看到了這個世界原來充溢着這麼多的真愛,沒有一點缺憾,沒有一點瑕疵.“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真愛如這春風細雨,世界因此而美好與和諧.讓我們扣緊愛的音符,伴隨着時代的腳步,去奏響一個又一個愛的樂章!

  2020玉樹地震10週年心得感想【篇5】

  這是一個災難頻 發的時代,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種災難每天發生生命太渺小,這已經是不爭的共識。沒有人覺得自己的存在與否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

國務院決定,玉樹地震將不再發動全國性捐贈,儘管國家沒有發動,我們還是捐了,但是這種政策導向是對的,這是珍惜民力的表現。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對於捐款持不同的態度,有的質疑款項的去向。這不能怪羣眾,羣眾用血汗錢去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有權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多少確切的對別人有益的事情。

對於捐款,我想只要有能力,人人都會去做,雖然我只是個小孩子,但我可以用家人給我零花錢慢慢積累下來,來捐贈。可問題是口子太多,各個部門各個機構都有自己的捐款賬號,搞得鋪天蓋地,讓捐款人無所適從,到最後,根本無法監督。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我想任何城市發起的捐款都應該全部由這兩個部門牽頭,不要你搞一套我搞一套。

對於人的價值,我記得有一位學者講過,他的座右銘是世界因我不同。我想這是積極的狀態,世界因為有我,哪怕發生些許的變化,起碼是如果沒有我,某個角落,某個領域,某個崗位有些許的變化,我們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但是任何一個人離去,都不可能對世界產生根本的 變化,這就是人對自己的定位。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也不要輕視自己的存在。

玉樹地震死了很多人,汶川地震死了更多人,明天又是全國哀悼日,這讓我想起了汶川地震我們六十餘位兄弟姐妹戰鬥在廢墟戰場的歲月。這是無法抹去的歲月,激情燃燒的年華。相信那裏的人們已經走向安定繁榮的路上,一路欣欣向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