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推薦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3W

優質的心得體會是可以幫助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的,寫下心得體會我們感受到情感智慧在歲月的雕琢中愈加沉穩和睿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閲。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推薦8篇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1

我愛吃酸奶,更愛做酸奶。

童年是晨光,是夜晚的星星,是田野裏的豆芽菜。在這個五彩繽紛的童年裏,有無數的歡笑和歡笑。

一天早上媽媽去上班,我一個人在家無聊。我打開冰箱,拿出一瓶酸奶,這是我最喜歡的飲料。我喝的時候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可以自己做酸奶。

先説,但是酸奶怎麼做,讓我想想,作為酸奶來做酸的,來做奶味的,那不是醋和奶嗎?我跑到廚房拿出醋和酸奶。我先把牛奶倒進碗裏,加了很多醋,因為越酸越好,還加了一些糖。完事之後,我喝了一大口。吞下去之前,我把它吐在碗裏。是醋還是酸奶?感覺就像醋一樣,酸奶什麼時候會變黑?不,不,失敗了。

我把碗裏的酸奶倒出來,又開始了。這次換個方法,少加醋。我往碗裏倒了牛奶,少了醋,加了很多糖和一些酸奶攪拌。看着碗裏的酸奶從白色變成棕色,雖然顏色不是很好看,但是自我感覺良好。我先不喝了,她媽回來一起喝。“吱——”門開了,但媽媽回來了。我很快認為是時候展示我的成就了。

“媽媽,你看,這是我今天做的酸奶。試試。”我把那碗酸奶舉在媽媽面前。

我媽半信半疑,但剛喝了一口,我媽差點吐出來。“菲菲,這是你自己的酸奶嗎?”

我喝了一口。媽媽,和之前的酸奶差不多。只是大了點,還是酸的。整個過程我都跟我媽説了,她都快掉眼淚了。“哦,阿姨,酸奶不是那樣的。我以後再教你。”

雖然這是我童年的一個小插曲,但依然值得回味。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2

我認真聆聽了由符傳誼老師主持講解的與課件製作的相關知識。符老師從課件的製作技巧以及如何搜索網絡素材等幾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指導。通過學習,學到很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和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請教老師幫助解決,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掌握一門本領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在平時不斷的實踐中慢慢學習、積累,才能更加靈活的運用它。

今後,我一定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件製作的實踐當中,積極探索並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精心製作一些教學課件,並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這次學習中,我也深刻認識到:

一、對於教師來説,教學課件的製作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一份教案,針對教案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才能發揮課件在實際當中的運用。

二、課件製作十分繁瑣,製作過程中勞心勞力,要注意方方面面的搭配和協調。如:構圖、用色、搭配、音樂的合成、畫面的配合以及與活動進行有效的銜接的問題等等。

三、製作的過程中要不斷測試、調配,在測試之前一定要先保存一個副本,以免由於軟件原因導致製作的課件失去。

四、現在很多人在製作課件上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過分的強調了課件製作的技術含量問題,要求運用深奧的技巧才是好的,那樣的理解是錯誤的,課件製作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化難為易,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符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就是好的。

五、並非現代化科技的運用就是萬能的,只有用再合適的平台上才能發揮它的強大作用。

因此我認為:常規教學和課件的運用應該是相互輔助的,我們要結合實際合理運用課件,不能過於依賴課件,課件在教學活動中合理的運用才能有效的發揮它的作用。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3

“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正在強勢衝擊着我們的傳統教學,改變着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學習並瞭解“微課”,是大勢所趨,也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過網絡,詳細學習和了解了有關微課及其製作的相關知識,瞭解了學科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好處。通過這些學習,我受益匪淺。一個知識點,精要的講解,多媒體的呈現方式、幾分鐘的學習享受,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學習。這不正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期盼的嗎?微課,看來不簡單。下面談談自己的兩點學習體會:

一、明確了概念,轉變了思想

“微課”並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隨意剪輯的教學視頻,而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其特點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這是依據“注意力十分鐘法則”而設定的;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微課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內容,它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明確,所有的教學設計與製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不僅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學生“學”的設計;內容短小、集中説明一個問題,也就是一個微課只説清楚一個知識點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還可以是作業題、考試真題、模擬題等,知識點不宜過多過雜,如果內容較多,可以製作系列微課。

微課程這一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必然會帶來教學方式的變革。它把傳統的教學場地從課堂拓展到了信息終端(pc電腦,手機,ipad等);教學時間從課堂上拓展到了學生的可能空餘時間;知識傳授方式由課堂上一師對多生改為一師一生。現在學生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各異,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現比較好的適應了不同的個體需求。教師錄製好的教學視頻上傳至學校服務器,學生在自習課或課外使用平板電腦從服務器上下載並觀看教學視頻,利用教學視頻,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始終處於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

正如翻轉課堂首創者——美國山區學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所感觸的,“翻轉課堂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再也不會在學生面前花費30分鐘~60分鐘來講解。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回到傳統的教學方式了。”

作為一名身處經濟相對落後,信息設備不完備的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自我滿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則自我成長無從談起。我要認真研究微課,積極嘗試製作微課,努力掌握微課的應用,以便更好地服務於教學,讓微課從城市到農村的步伐,能夠走得快一些。

二、瞭解了製作,避免了盲目

作為一項新技術,光有渴望、愛慕之心不行,還得零距離接觸、熟練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覺得微課不錯,但總沒有嘗試的勇氣,感覺技術太複雜,有一種“老虎吃天,無處下手”的盲目感和無力感。這一次的學習,讓我認識到:製作微課,廣大教師人人都可以。

要製作一個好的微課,首先是規劃微課內容,也就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後的習題講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

微課展現的雖是某個教學重難點的知識,但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它也有導入、過程和小結。所以要製作微課的第二步應是撰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的環節也要齊全,條理要清晰。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設計時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創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不能喧賓奪主;應儘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最後一個環節是錄製整合材料。錄製並不像我所想的那麼複雜,可以先用“錄象專家”進行錄製,再用“格式工廠”進行轉換,最後就是上傳文件了。現在還有一種新穎的製作微課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機錄製。手機人人都有,且錄製視頻非常的方便,比起復雜的錄屏軟件而言,更容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

其實,從製作流程來看,微課的製作還是較容易的。但是在教學內容的哪一環節設計微課,如何設計,用怎樣的方式設計孩子們容易理解才是最難的,也是我學習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我有責任、有義務迎接挑戰,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認識微課,學習製作微課,並創造性的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去,更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在今後的課堂上,我會不斷去嘗試、爭取能讓微課伴着孩子們一起進步。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4

7月20日,我參加了文登區教研中心微課培訓,培訓下來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世代的產物,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之前接觸到微課的時候,對它很模糊,沒有明確的認識,我們會認為微課是一次簡短的課堂活動,或是記錄課堂活動的一小段視頻,或是將40分鐘的一節課分解成多個課堂碎片等等。在經過培訓之後才有了較深入的瞭解。認識到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它主要表現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視頻長度短;“小”是指主題小;“精”是指設計,製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此次培訓中我還學到了微課設計與製作的環節,包括選題設計、撰寫教案、準備教學素材與練習測試、製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視頻後期編輯以及教學反思。製作微課的方法,我們可以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錄播教室、智能筆、ipad和專用軟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對於我們是很適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們也可以找到,我們現在缺乏的應該是技術。

學科會結束後,我報着好奇的心態來研究這個“新項目”。剛開始時,下載了錄屏軟件,全是英文版的,我又到硅谷教程自學了一下如何進行使用這種軟件,報着試一試的心態拍了一個簡短的微課,看了一遍覺得不好,又拍了好幾遍,也看了幾遍,總覺得還不夠完美。總結了一下,要拍好微課,首先要對課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展示的內容很連貫的複述至少五遍,不結巴為此。再拍時,就不會心中沒底了。五分鐘時間過得非常快,所以微課內容不能太多,語言一定要精煉。總結方法要到位,使人聽過之後印象深刻,才能算是一個較好的微課。再回頭看我自己做的微課,在結尾處不知道如何剪輯,今天又下載了一個新版本的錄屏軟件,才發現了原來還有很多新的功能其中剪輯功能就有了,我試着在我不想要的片子裏剪了幾個還蠻成功的。當然片尾處我稍修飾了一下也覺得比以前好看多了,認識了微課這個新項目,不僅讓我又獲得了自拍的樂趣,又使我在教學研究方向上更進了步。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也會嘗試做出更精美的課件,拍出更理想的微課。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5

10月17日,我參加了進修學校組織的微課製作培訓。這次的培訓這次的培訓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由徐平國老師教研員帶來的微課製作培訓。通過看課件和老師的實際操作,我受益匪淺。下面談談微課製作幾點學習體會: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首先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後的習題講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

然後是撰寫教案,雖然是微課,教案中的環節也要詳細,條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生的認知起點、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齊全的,在教學流程設計時參考教學用書,不能“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價值、有創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製作一個ppt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出新時代教師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語文課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要讓學生見多識廣,有所見識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寫作時眼界也寬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個環節是錄製整合材料,錄製可以用“錄象專家”,轉化格式處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廠”,最後就是上傳文件了。提交作品後,再回過頭來欣賞同事們上傳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製作自己的微課作品過程中,徐教研員提出有以下幾點是要注意的:

1、錄製時調整電腦分辯率為1024*768,顏色位數為16位。ppt儘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2、時間須嚴格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3、內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煉,在五分鐘內講解透徹,不泛泛而談,若內容較多,建議製作系列微課。

4、在編寫微課內容時,基於教學設計思想,完全一對一地“啟惑”“解惑”。

5、微課在內容、文字、圖片、語言等上須正確準確無誤。

6、微課講解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不出現“你們”“大家”“同學們”等大眾受眾式用語。

7、若在講解中使用課件,課件有視覺美感。

8、視頻畫質清晰。

9、建議能看到教師頭像。“ppt+視頻”的錄製模式下,頭像不遮擋教學內容。

10、要有片頭片尾,顯示標題、作者、單位等信息。

11、視頻格式為:flv、mp4,視頻尺寸為:640*480或320*240。音頻格式有:aac (aac、 m4a、and、f4v)、 mp3and vorbis (ogg and oga)。

總之,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有必要去學會正確使用它,並創造性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去。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6

大概就是這幾年,忽然間在西安城裏有了一些幾乎專賣大肉“粉蒸肉”的店家,細一問店家幾乎都是周至人。再就是從網絡上還有別的渠道得知,“粉蒸肉”已經成為周至人早餐的主力,且成為招徠外地遊客的一大美食。把這兩個現象聯繫起來,從飲食文化起源與發展的角度思量,剛開始還覺得周至這地方怎麼會一下子興盛起這個?因為就飲食的傳統來講,“粉蒸肉”算不上一個地方品種,之前好像也不是周至這地方出名的一個東西,怎麼一下子紅火起來?

後來去西安的“周至粉蒸肉”店裏嚐了,一下子被其美味、家常與質樸所吸引,之後隔三差五要去吃一次。這些店家的“粉蒸肉”,軟硬得當、肥瘦適當,不幹不粘、不膩不柴,調料施用適中,滋味爨香誘人。一般的搭配是荷葉餅夾肉,再來一碗苞谷糝子、一碟小鹹菜,一餐營養美味、家常質樸、經濟實惠的飯食就齊備了。

再後來專門去周至考證了一下,果如民間口碑所贊,遍佈周至集鎮的粉蒸肉店家,做出的“粉蒸肉”似乎都有真傳,確乎是美味可口,引得西安以至其它許多地方的人來嘗試,基本都讚不絕口,有人連吃帶拿,足見滿意與欣賞。只是這在周至本地經營的“粉蒸肉”,幾乎都是當早餐售賣,一大早這裏的人就紛至沓來,一份粉蒸肉,或是夾饃、或是搭配米飯,吃得心滿意足不亦樂乎。只是那“夾饃”的饃已經有所變革,許多店家已經不用荷葉餅,而是用上了一種電烤箱烤制的厚墩墩的餅子。這餅子烤出後,就被放在鍋裏的粉蒸肉頂上,被氤氲的熱氣再温吞地滋潤,又變得硬中帶軟,不獨有“硬”的嚼頭,而且有“軟”的適口。這樣的餅子夾上並無汁水的粉蒸肉,倒也合適,想來也是店家適應更多的陝西食客口味的需求而進行的變革,當然也因此更加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這些開在周至的“粉蒸肉”店,許多就是個“攤”,在家裏蒸好的肉和其它的食物,一併擺開,食客們因陋就簡,只要滋味好,條件倒不是很顧及。在這裏還發現一個很具特色的好東西,那就是幾乎每家都有的一大盆“醬辣子”,這個“醬辣子”看來也是一家學一家的炒制的,看起來就是紅辣椒介於乾鮮之間的樣貌,似乎是整個的紅辣椒被切成不小的段,之後下油鍋炒制的。這種食用辣椒的辦法,陝西關中人稱之為“渣渣”或“鍘鍘”辣子,比較起辣椒麪來講,這樣的形狀口感更充實,是傳統的“鍋盔夾辣子”的標配。周至人這樣做,可能一是繼承發揚傳統,另一個也可能是摸索適應食客口味的需求吧。這個“渣渣”辣子做成的外觀像辣椒醬樣的菜餚很是受歡迎,大多數食客都是夾肉之後再來一大勺,紅豔豔的很是誘人,食客也因此把這“粉蒸肉”夾饃吃得更加心滿意足。

吃過幾次“周至粉蒸肉”之後,因為其美味以及其它的特色,還向周圍的朋友推薦過幾次,大家嘗試之後都直誇讚,於是也想應該寫點東西,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好東西、吃上這個好東西。可是動筆之前,又想了想,按照一般的寫法,總要交待個來龍去脈,説出來食物產生創制的歷史地理成因乃至人文因由等,可“周至粉蒸肉”卻有點讓人作難,前面説過,它似乎沒有可追溯的地域歷史,“成名”於此時間也不悠久,況且到底是如何產生創制並發展的?這些事情總得弄清楚才好下筆哦!

於是通過各個渠道打問,也查閲了一些資料,算是基本弄清楚“粉蒸肉”在周至興盛的原因:説是310國道在周至橫貫而過,108國道縱穿而過,兩條國道交會在縣城附近,因而這裏成為交通樞紐般的要道。東來西往、南來北往的車輛經過周至時,按着交通里程,恰是司乘人員以及旅客打尖吃飯的飯點,於是乎,周至的飲食業藉此更為興盛。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從古代的“三十里鋪”“某某驛”而言,一般就分佈在一頓飯的距離處,人們行腳至此,歇息吃飯自然而然。於是這些地方就有了飲食傳統,天長日久也會創制出不少名吃。據説這周至給過往行客供應的飯食中,就有一家“粉蒸肉”,甫一推出便大受歡迎,除過美味可口之外,其簡單便捷的快餐形式也是一大成因。這家的生意紅火之後,榜樣的力量便顯現出來,許多人爭相效仿,慢慢就形成羣體效應。再後來,這種簡單便捷、營養充足、美味可口的美食就在這裏固化下來,成為了規模不小的飲食行當。當然,這時候的食客已經不限於過路人,更多的也有了本地人。再後來,技藝嫻熟的店家又離開周至到西安等處開疆拓土,便也打出了“周至粉蒸肉”的招牌,直到如今。

以上這個理由肯定是成立的,那就是交通帶動當地飲食。但細究起來,在周至興盛起“粉蒸肉”這樣的美味,也有它歷史乃至地理的成因。周至是個老地方、好地方,原名盩厔,因“山曲為盩,水曲為厔”而得名,後簡化為周至。這裏南依秦嶺、北瀕渭水,襟山帶河,自然條件與生態環境俱佳,物產豐盛、官富民殷,素有“金周至”的美譽。這樣的地方,從過去若干年説起,雖説不上富得流油,但相對富足,在此條件下,飲食業發達是一種必然。正因如此,周至的飲食就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能夠做出美味的食物,也在情理之中。當然,這裏最有名的景觀----道教聖地樓觀台,以及曾經十分紅火的刺繡品製作集散地等,也為這裏一直吸引着大量遊客商賈,這也為飲食業的興盛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也因如此,周至的地方特色飲食不獨近年興盛的“粉蒸肉”,其它的幾個品類,比如“撕飥飥”、烤魚、核桃包子等,也非常有名。

當然,成就一種美味的成因,有經濟因素、市場因素,更有飲食技藝因素,如果説是交通發達和市場興盛帶火了“周至粉蒸肉”,那還只是外部因素。更多更核心的還在於它的製作技藝,就如這個“粉蒸肉”的製作,應該或者説肯定地講,一定是有得了真傳一般的技藝。要不然就“粉蒸肉”而言,基本的製作技術看起來很是簡單,無非是醃肉、拌粉、籠蒸等幾個程序,但萬事萬物“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尤其是在飲食上,非得有一定的訣竅。這訣竅要麼是選材的真材實料、要麼作料的配伍得當、火候的準確把控,等等。就如這個“粉蒸肉”,上手很快,但要麼蒸出一鍋黏糊糊的肉醬、要麼是幹不拉幾的乏味。怎樣讓一鍋肉變得乾濕軟硬都合適、怎樣把滋味調和得恰到好處,那是非得有匠心、有傳承、有心得不可的。

於是乎,“周至粉蒸肉”敢於亮出招牌,把一個簡簡單單的家常菜做成廣受歡迎的美味。於是,要解饞饕餮之時,還是踱進“周至粉蒸肉”店,或是驅車去一趟周至,那樣才會吃到“正宗”,才會大快朵頤、心滿意足。 惦記着這一口,有機緣嘗試一下“周至粉蒸肉”,一定是一次對自我的犒賞。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7

我是個十足的“酸奶控”,天天得喝上幾盒,每次去超市總會在酸奶櫃枱前挑選很久。科普書上介紹了在家裏製作酸奶的方法,我決定自己動手試一試。準備好了一盒純牛奶和一盒原味酸奶,我就請媽媽擔任助手,開始了奇妙的製作酸奶之路。

我仔細閲讀了書上介紹的步驟後,先把鮮奶倒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煮。過了一會兒,牛奶沸騰起來,竄出許多乳白色的小泡泡。我看看錶,三分鐘到了,於是趕緊關掉火,請媽媽把牛奶倒入杯中。然後我就靜靜地守在牛奶杯旁。20分鐘終於過去了,冷卻得差不多了,我鄭重地拿出了“祕密武器”——原味酸奶,取了兩勺放到杯子裏。書上説這一步非常關鍵,因為這是在培制乳酸菌呢!為了口感更好,媽媽又加了點白糖進去。我攪拌了很久,然後把這杯加工過的牛奶倒進了保温瓶。據説要整整發酵8小時才行,於是,我帶着酸奶做成功的期待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衝向廚房,媽媽早已神不知鬼不覺地

將酸奶藏到冰箱裏了。我小心翼翼地端出酸奶,只見它已經變成了一碗“豆腐花”,還有一絲水浮在上面。酸奶熟悉的香味朝我撲來,怎能不令我垂涎三尺?我激動地拿來勺子嚐了一口,冰冰涼涼的,酸酸甜甜,比買來的酸奶多了些清香,別提多美味了!第一次做酸奶就成功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着我的勞動戰果,感覺太美妙了!

媽媽説:“你現在會自己做酸奶了,那你明白為什麼牛奶會變成酸奶呢?”帶着疑問,我上網去搜索資料。我瞭解到:新鮮的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和乳糖,加入乳酸菌會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在38度的適宜環境中,乳酸菌會迅速繁殖,那麼牛奶的性質就逐漸發生了變化,發酵完成後,鮮奶就變身為美味的酸奶。

製作盒製作心得體會篇8

大概是在今年的11月份,我們語文組開教研活動,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上,我聽到了一個新名詞,而且對它既好奇又冷淡,它就是“微課”。丁豔萍老師受邀為我們講解了微課的含義及製作方法。乍一聽,“微課”,我想當然地理解為是一堂微型的課,我們現在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鐘,還微型,那多少時間算是微型呢?經過丁老師的講解後,我才明白,原來“微課”,不是指老師在講台上與學生面對面地教學,而是通過網絡來學習,即ppt加頭像的方式,這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當時我個人認為應該不是很難製作。這次教研活動,我印象很深,因為我聽到了一個新知識,所以好奇;又因為我現在抽身乏術,聽了之後也沒放在心上,更沒有想去製作,所以很冷淡。

過了一個月以後,我接到了丁老師的電話,她居然要我製作微課,我真是大吃了一驚。在電話裏,我簡單詢問了一下具體如何製作課件,丁老師給了我回復,之後丁老師説給我發一些製作微課的軟件,我按照她説的話,接收了丁老師發來的軟件,存好。自從這次電話後,我完全把丁老師要我製作微課的事拋在腦後了,管都沒管過。大概過了半個月,這時丁老師打電話來了,我一看,心想,怎麼辦好呢,自從那次電話後,這半個月我沒着手準備微課的事,心理這時候是説不出的感覺啊,後悔當初怎麼就沒了解下微課呢,顧不了這麼多了,先接了電話再説。果然不出所料,丁老師打電話來就是詢問我微課製作得怎麼樣了,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我不知怎麼回答才好,就敷衍説,我正在準備當中。當時説話的時候心裏十分沒底,真想找個地縫鑽下去啊。丁老師十分熱心地説,如果我在錄製的時候有困難的話,她可以幫我錄,而且我們約定好了一個時間,由她來幫我錄。

這下,我知道已經不能再拖了。離我們約定的時間只有6天,對一個對微課完全沒接觸過的人來講,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把微課錄好,但我下定決心我要認真地去準備,絕不辜負丁老師對我的一番關心與期待。

首先,準備錄製微課的素材。微課的基本要求是要在5分鐘之內就一個問題或者一個重點來講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基於這樣的一個要求,我就留意我上課的時候所講的一些知識點。每次上完課後,我總會把之前選好的素材推翻,真是苦惱啊!最後我確定了一個主題,就是探究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經過,因為我覺得這個主題基本符合要求。

其次,準備錄製的課件。在準備課件之前,我先把丁老師的生命工作閲覽室裏的所有成員錄製的微課看了一遍。接着又看完了所有的關於微課製作的視頻講座。最後,我還看完了丁老師發給我的關於製作課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等等。在做好一切之後,我對如何製作課件心裏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課件頁數大概五六頁,以美觀、大方、簡潔為主,按照這些想法,我開始製作了我的第一個微課的課件。

最後,準備開始錄製微課。準備好素材和課件後,我選定了晚上來錄製我的微課,因為在晚上會比較安靜,沒有什麼雜音。一開始,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背素材的壞境中,讀了五六遍之後,我就嘗試着背誦了,背了幾遍之後,我覺得應該可以了,就準備要錄了。但是我不知道準備的素材大概幾分鐘能完成,所以我沒點課件。我先對着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 6試錄了一遍我準備好的素材。這不錄不要緊,一錄嚇一跳啊,我發現了幾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是時間稍微長了一點,5分多鐘;二是錄屏中的我時不時地眨眼睛。看完之後,不行,我覺得我還要多試幾遍。經過之前的錄製,我簡化了一點素材,錄製的時候儘量不眨眼睛了。錄製第二遍之後,時間上是差不多的,就是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眨眼睛的.次數比第一遍的時候少了一些,但是由於過於專注於不眨眼睛,導致的結果是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聲音也沒有一點變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調。接着又開始錄第三遍了,我結合之前兩遍的優點,改正之前的缺點,又錄製了一遍,這次我是邊點課件,邊講來着,講完之後,哈哈,原來,我就只顧着講課來着,忘了點課件了。哎,再來一遍,在錄製第四遍的時候,我心情放鬆了許多,素材也很熟了,錄完之後,我初步滿意了。我自我安慰來着,心想,這是我第一個微課,肯定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以後會越來越好的。看來,要錄好一堂微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以為講個5分鐘,小菜一碟,可真正上“戰場”了,才發現問題重重啊。

經過這一次錄製微課的經過,我感受頗多啊!心裏想當然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只有親身去實踐了,才知道其中的難處與艱辛,這就應了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實踐是檢驗一切的真理”。這對我以後的為人處事也有很大的幫助,不能過高地抬高自己,也不能過低地小瞧別人,一切應當謙虛而行,應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進。

最後,我真心感謝丁老師,因為有她,我知道了微課;因為有她,我製作了微課;因為有她,我挑戰了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