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3W

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的表達和思考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很多人通過心得體會的寫作都是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有很好的記錄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閲。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5篇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經過日常觀察 ,孩子們的各種習慣令我很頭痛,幼兒教育禮儀心得體會。做什麼事情不知道排隊,吃飯就像“大鬧天宮”飯菜滿桌“飛 舞”,吃完飯不知道送碗,飯後還亂跑亂叫,上課吃零食的吃零食,玩手絹的玩手絹可以説沒有幾個小朋友聽老師上課。後來經過了解,原來這些小朋友有很多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大家都知道爺爺、奶奶大部分都比較慣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很多孩子都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上學期我們嘗試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發現孩子們的品行確實好了很多。本學期把《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因此,在開學期間我根據各階段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禮儀教育”計劃,現將對幼兒開展的禮儀教育做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滲透,豐富禮儀認知。

教育學認為:德育與智育的融合與互動是課堂教學的規律,德育與智育血肉相連,相互促進。因此,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薰陶。如:在組織語言活動《誰做得對》時,我首先讓幼兒觀察圖片,説説“哪個對”、“哪個錯”,然後再請幼兒説説“為什麼”、“應該怎樣做”,通過討論、爭辯,使幼兒懂得了在公共場所應該怎樣做,豐富了幼兒對公共場所禮儀的認知。然後通過欣賞歌曲,使幼兒懂得了不小心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要説“對不起”,請求別人的原諒。可見,有計劃的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並在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使幼兒學到一點知識,懂得一點道理,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

2、開展實踐活動,內化禮儀品質。

教育家蔡元培認為:“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心得體會《幼兒教育禮儀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抱着實驗的態度。”禮儀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如果把禮儀規範只是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説不練”,是行不通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幼兒良好禮儀行為的培養,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轉化,然後將知、情、行合而為一的過程,要重視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禮儀行為的意義,內化禮儀品質,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因此,可以佈置適當的任務讓他們去做,或者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練習,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

(1)遊戲活動

在區域角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禮貌用語,並學會了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禮儀行為。如幼兒在“泡泡超市”中,學會了招待客人的禮儀。

(2)任務活動。

事先設置好任務,讓幼兒去完成,讓幼兒的禮儀行為得到訓練。如派幼兒去其他老師那裏拿教玩具、去傳達室向爺爺拿活動室鑰匙等多種任務活動,通過在這些活動中的反覆練習,使幼兒的禮儀行為在真實的情景中獲得知、情、行的統一。從這次活動不難看出,要把一種禮行為轉化為幼兒內在的品質,光靠説教是不夠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

3、家園互動教育,養成幼兒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發揮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和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繫,一方面瞭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與表現,另一方面教師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充分發揮家教園地的作用,多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使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裏得以鞏固和發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所謂創造教育,簡而言之是指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教育。具體一點,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和創造方法,發展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素質、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對幼兒而言,創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創造活動規律和創造素質的培養規律,通過創造性組織幼兒教育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素質,為造就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

近年來,幼兒創造力的理論探索、培養開發成了研究熱點。雖然幼兒創造教育研究的對象及內容有所拓寬,但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之一:急功近利,過分炒作,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間,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一觀點使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幼兒創造教育的“基礎性”,認識到幼兒生活中的處處創造,不僅研究語言、思維領域的創造性,而且還研究藝術、社交活動、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關係。但是幼兒創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階段。在許多教育者看來,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培訓”出來的。所以,人人都談幼兒創造教育,個個都談如何培養、開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並且口號化,形式化的推廣某種方法。實際上,這樣會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強制達到,致使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延伸到本屬於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空間。

誤區之二:把創造力的培養等同於創造技能的培養。

面對新世紀創造教育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在實施教育的活動中,均將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作為不可缺少的目標,但是由於一些教師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影響,往往不顧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只一味地強調創造教育就是在原來教育的基礎上搞點小發明、小製作。強迫孩子動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動手能力的評比,藉以展現幼兒的“創造力”。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強,便會稱孩子為創造天才,而那些動手能力稍差和不會“加工”的孩子,會被老師批評:“看你笨的,不會創造,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做,你還能幹什麼!”這樣斷然地將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劃等號,只會顛倒操作能力和創造思維、創造想象、創造精神在培養幼兒創造力中的地位。

誤區三:把創造思維等同於求異思維。

在幼兒創造教育中,老師為了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卻常常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地追求求異思維。筆者曾經去一所幼兒園見習,當時在上美術課,老師正教幼兒畫小兔子,黑板上掛了一幅範畫,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畫了起來,老師在巡迴指導時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畫出與範畫不一樣的畫:“紅紅,你怎麼和老師畫的一樣,你不會自己想一個別的樣子!”“亮亮,你怎麼和麗麗畫的一樣,快改了!”。老師對與和別人不一樣的畫,在評價時,會大大鼓勵,表揚幼兒,而對於相似的畫,則反應平平,甚至有些埋怨,這難道是我們的創造教育嗎?未免有些太刻意了,這樣只會將“求異”變為一種目的,一味強調求異思維也會導致教育的偏要。分頁標題

幼兒天生就具有創造性,他們的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當學齡前兒童進行發散思維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應該得到鼓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具體幫助幼兒表現和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

1、創造心理安全的環境,幫助幼兒適應變化。使幼兒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驗證自己想法時不遭到孤立,能夠在與周圍環境不斷交互作用中,顯示出創造性的潛能。

2、幫助幼兒認識到有些問題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來的。這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出現,從而激發創造力的發展。

3、鼓勵幼兒去尋求多種答案。使他們能對自己提出的答案進行比較,找出最適合這種情景的回答。

4、獎勵表現出創造性的幼兒。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創造性的觀點以及大膽、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視的。

5、幫助幼兒體會創造帶來的快樂。要讓幼兒發現,在做某些事情時,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6、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自覺積極地參與活動,使其創造的智慧和結晶在環境的刺激下激活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存在,當孩子由原來喜歡質疑到“沒有問題”,由入學時的“問號”到畢業時的“句號”,無不説明幼兒創造能力是能夠開發也是最容易受壓抑和挫傷的。讓我們珍惜這種創造的存在,為培養創造型人才,邁好這關鍵的一步,使孩子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材!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新義務教育法》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説説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減負?怎麼樣做才能減到點子上?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為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為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為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為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各位老師、家長大家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天陳老師讓我談談如何教育孩子,説真的,我也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在此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在座的各位家長、老師交流一下。

一、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5分鐘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所以不讓孩子動手做事,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千萬不要做一個萬事包辦的家長。我平時讓孩子自己做事,讓她自己去嘗試。比如讓她自已刷牙、洗臉、洗腳、疊衣被、穿衣服等等。獨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必須從小加以培養的。只要她能夠做的一定要讓她去嘗試。

二、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這是眾所周知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當你一不小心説了不該説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小孩子很容易效仿。在這時,做父母的要敢於承認錯誤。記得有一次,我騎車帶着孩子過紅綠燈,碰到變燈,我看了看兩邊沒車剛要闖過去,女兒大叫:“紅燈!兒歌上説了紅燈亮了等一等。媽媽説過闖紅燈太危險。”我趕緊剎車,並向她道歉:“哦,媽媽錯了,媽媽以後再不闖紅燈了,小朋友有錯也要改,知道嗎?”她開心的説:“知道了。”平時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教育孩子,我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有時在小區裏或是路上,遇到有亂扔垃圾的現象,我會問她這樣做是不是對。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我會告訴她怎樣愛護環境。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同時也讓她學會遵守社會公德。

三、要注重開頭,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俗話説的好,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及以後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以後就容易做錯。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使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要用上很長時間,而養成一個壞習慣,卻只需幾分鐘的時間,甚至更短。

這裏我介紹一下:物歸原位習慣的養成物歸原位可以節省許多找東西的時間,也能避免養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同時還能培養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好習慣,同時也能對物品進行簡單的分類擺放。

1、讓家中物品都有其固定的位置,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應該放回到哪裏去。

2、經常提醒孩子,養成用完東西就放回去的習慣,而大人自己也應該切實做到。

3、將孩子的玩具進行分類,在箱子或抽屜上貼上標籤或照片。等孩子玩過玩具之後,就可依照類別將玩具放回去。

4、經常和孩子一起整理家中某個區域,讓他了解分類的好處,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讓家變得更美觀。

四、重視孩子與人相處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象小皇帝象小公主一樣,但是等他們長大成人,如果還是象在家裏一樣,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不會關心愛護別人,不會忍讓,我想一定不會適應這個社會。他們最終要生活在社會上,更多的是與他人交往,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為他人着想,忍讓的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教育,孩子很小時,我就進行嘗試的。我不讓他吃獨食,再好吃的東西也要與父母家人分享,教育她與小朋友交往時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學會忍讓。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和體會,其實對於如何教育好孩子,我們也是很迷惘,對於孩子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是不知所措。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此次交流可以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天大樹,離不開園丁的精心培育,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老師們的呵護和關愛。三年來,我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幼兒園裏度過了快樂的每一天。在教育方面,孩子們在這裏受到了全面的智力開發和人格塑造;在生活上,所有孩子都能夠得到老師悉心的關懷和照料。幼兒園的生活豐富多彩,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孩子們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每天都有新變化,作為家長,我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從初進幼兒園時的天真無邪、茫然無知,到現在的有知識、懂禮貌、能歌善舞,幼小的心靈中孕育着成長的喜悦和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健康、活潑、快樂的成長,這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件事。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辛勤的教導,感謝你們辛苦的工作,感謝你們濃濃的愛心,感謝你們全心的投入,給孩子帶來一段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為他們的人生道路構建了一條絢麗的起跑線。今天,藉此機會,我誠摯的向各位老師們説一聲:“謝謝”“辛苦了”!正是由於你們辛勤的汗水,孩子得以茁壯成長;正是由於你們母親般的胸懷,我們家長才得以放心!正是由於你們不倦的教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才得以播下探索真理的種子!

最後,祝全體老師工作愉快、身體健康,祝家長朋友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有關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一、堅持“做中學”,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1、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練習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經驗告訴我們:“會自理的孩子是做出來的,不會自理的孩子是寵出來的。”“做”要尊重幼兒的自主,如果總是怕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採取包辦代替,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發展權,只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和膽小退縮的個性,不利於幼兒的正常發展。因此家長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動手操作,在操作中建構良好的行為習慣,

2、通過重複訓練對幼兒強化教育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並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覆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較差的幼兒來説,重複訓練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後,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櫃的習慣,家長們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收拾整理的習慣,並多次重複訓練,使孩子6養成不用提醒玩完後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

3、通過聽故事,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和入廁習慣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孩子們在用餐的時候,有的桌子上撒滿了米粒和菜,有時候地板上到處都是,媽媽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對於小班的幼兒,如果採取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肯定是不行的。別急,告訴您小竅門,孩子對故事很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採用故事的形式進行嘗試,利用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天天給孩子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讓孩子懂得吃飯時不能掉米粒。有的孩子經常小便在牀上,針對此現象,您可以給孩子講《小豬尿牀》的故事,幼兒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懂得睡覺前要及時上廁所,才不會尿牀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難入睡,可以通過欣賞歌曲“9點鐘靜悄悄”,逐漸使孩子養成9點要準時睡覺的好習慣,平時注意觀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揚的機會,督促和鼓勵孩子。促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

4、和孩子玩扮家家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的生活習慣。

家長們可以用雪碧瓶做可愛的瓶娃娃,讓孩子用筷子給瓶娃娃餵飯吃;提供玩具娃娃,給娃娃穿衣服,拉拉鍊,系蝴蝶結,穿鞋子等,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遊戲環境中,學習興趣也會變濃厚。孩子通過給娃娃餵飯,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鍛鍊,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還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開展遊戲“玩具商店”,孩子通過買賣玩具,逐漸養成了把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在與您的遊戲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會情感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爭取家長配合,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致使一些幼兒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本着對工作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一日活動中給以糾正。我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給他們講道理,以理服人。由於幼兒自制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弱,改正缺點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做到有耐心,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不急於求成,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1、爭取家長配合,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致使一些幼兒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本着對工作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一日活動中給以糾正。我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給他們講道理,以理服人。由於幼兒自制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弱,改正缺點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做到有耐心,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不急於求成,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所以我們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裏,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牀鋪等。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學會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領,不知道您能不能説出?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鍊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的原則。鼓勵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次,我們建議家長訂閲《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雜誌,並定期組織家長來談談自己的育兒經驗,反饋閲讀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用心地向書本學習,用心地向他人學習,用心地向孩子學習,用心地進行教育反思。“學、思、行”三者相結合,探索育兒規律,成為教育孩子的行家裏手。我們還積極引導家長在家中統一家庭成員間的認識,統一教育方法,在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嚴格要求,反覆強調,各種規則不斷地得到強化和補充,使幼兒能夠堅定不移地朝目標去努力。如:溶溶小朋友對進餐不感興趣,胃口不好食慾差,進餐時注意力分散,常常將飯菜含在嘴裏或吐在碗內。經過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在進餐習慣和進餐時間上都有了進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們及時與家長聯繫,希望家長配合並能和幼兒園一樣地要求孩子,不無故遷就,在家中堅持讓孩子獨立進餐堅決不喂,而對孩子進餐時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漸漸地孩子在家和在園一個樣了。家長的教育觀念在逐步改變,他們不僅增強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認識到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4、 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寬鬆的家庭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一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並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主動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覆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來説,重複訓練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後,沒有把玩具放回原處的習慣,家長就要有意識地督促孩子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而且多次重複訓練,使幼兒養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後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家家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的生活習慣。

家長們可以用雪碧瓶做可愛的瓶娃娃,讓孩子用筷子給瓶娃娃餵飯吃;提供玩具娃娃,給娃娃穿衣服,拉拉鍊,系蝴蝶結,穿鞋子等,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遊戲環境中,學習興趣也會變濃厚。孩子通過給娃娃餵飯,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鍛鍊,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還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開展遊戲“玩具商店”,孩子通過買賣玩具,逐漸養成了把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在與您的遊戲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會情感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爭取家長配合,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致使一些幼兒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本着對工作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一日活動中給以糾正。我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給他們講道理,以理服人。由於幼兒自制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弱,改正缺點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做到有耐心,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不急於求成,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