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為了讓寫作能力很快的提升,應該多寫寫心得體會。我們在寫心得體會時,注意態度要十分真誠。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7篇,感謝您的參閲。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7篇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1

通過對師德師風的學習,我簡單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嚴以律己,注重言行。為人師表,堅持嚴以律己,增強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帶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帶着微笑迎接孩子。幼兒園的工作繁瑣、壓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對,不以個人的得失斤斤計較,不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可以説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態、飽滿的情緒,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心情來幹實實在在的事情。

第二,培養良好的內在素養。天生麗質固然能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是塑造內在的修養,這樣教師本人的學識和內在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效地備課,體現教師教學的智慧,常規教學做到紮實有效。

第三,刻苦鑽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生對教師也沒有信心可言,教師要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就必須自覺堅持學習和參加業務培訓,並在教學實踐中鍛鍊和提高。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三,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與每一個孩子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在優秀品質,正確處理教師與孩子家長的關係。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在教育中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天使,那麼我們就生活在天堂。

第四,注重團隊合作。幼兒園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字只有四個,簡單的説來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體會到工作的愉快,幼兒園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注意與老師的合作,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集體榮譽為前提,做好每一項工作。

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將作為教師的美德繼續下去,讓自己在不斷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2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教師既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構成對學生影響的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着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着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我院提出的“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的師德師風建設目標,很好地明確了“師德、師風、師能”為教師素質的內涵。

一、立師德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複雜性、長期性、示範性與創造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即教師身心發展的總水平。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作為教師基本上都知道教師道德,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把道德規範、準則內化,因此,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羣體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一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教師的教育具有科學性。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最後,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提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 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個體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為奮鬥目標,有的為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為奮鬥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鬥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着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 總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立師德是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

二、正師風

所謂師風,即教師從教的道德作風。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敬業愛崗、為人師表為基本準則,以階段性職業行為禁行規定為底線。我們要以“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精神來要求自己。對教師來説,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 好的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在我看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一般説,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説,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風都是必要的。

三、強師能

學高為師,學是師之骨。我們常問: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教師?我認為,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高師能的人,具體是:

1.終身學習的楷模。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徵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並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終身學習者不是一個盲目的學習者,知識傳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劇增,使教師受到來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轟濫炸”。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選擇力,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示範者,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

2.學習技巧的傳授者和學習障礙的診斷者。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方面,不是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自學的習慣。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敏鋭地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並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醫生。由於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的共同作用產生了許多問題兒童,表現為行為異常,心理上有障礙。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們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運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導解決。

4.課程設計的專家。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民主化的發展,使教師不僅要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來愈擁有課程設計的自主權。教師要根據國家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本着有利於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的原則,瞭解知識產生和更新的狀況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基礎,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

5.現代教育技術的行家,信息資源的提供者。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傳授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教師要學會應用這些教學技術。教師應是新的料學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是這些方面的行家裏手。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並把這些資源吸收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變成自己的知識。

6.團體工作和團隊溝通的專家。教師職業的一個特點就是集體性,要求教師彼此協調,相互寬容,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教師還要面對學生團體,因為這種團體的活動指導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但是眾多個性鮮明的孩子組成的團體必然產生摩擦,所以教師必須是團隊工作的專家,必須具備處理團體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來社會的勞動分工將更加細緻,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更高,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途徑日趨多樣。教師必須教學生學會寬容,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別人一起工作。

7.獨立研究、獨立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在學校裏的時間相對於人的一生畢竟是短暫的。因此,學生在學校裏學習和掌握現成的知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養學習的技能,在瞭解知識產生的過程中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些方面教師是指導者、領路人、導航員。

8.客觀公正的評價者。學習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於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學習的質和量上也就存在差異。教師必須瞭解和評估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對其成績的評估要儘可能運用多元化的評估技術、力求科學、客觀、公正。

9.熟練的社會工作者。21世紀的學校總要和社會發生密切的聯繫,彼此影響,隨着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教師有責任告訴學生,學校發生的變化和這種變化的來龍去脈,以及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學校要和社會上的各個機構和組織進行交涉,教師一定要受過良好的社會工作訓練。

10.預知未來社會需要的學者。21世紀教育的功能將主要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人才。教師要根據對未來社會發展前景的預測,通過所設計的教育計劃、教育內容、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價值觀、個性品質、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符合他們要走向的社會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教師必須是一個未來學的學者,具有未來設計者的職能,有教育預見能力。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鬥的艱鉅任務。讓我們每一位擁有人民教師稱號的人,懷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的態度,“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使自己能夠擔當起培養21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鄧小平同志説:“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育的目標是“德才並重,以德為主”。具體的歸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去影響每一位學生。要説何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我看來,道德的好壞並無嚴格的法律依據,它隨人們的思想觀念體現於非正式的輿論之中。所謂的明善惡、秉正義、知榮辱等都是人們意象中的代名詞。所以我説,道德立於心、工作成於手。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現身説法、以身示範,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首先,要求教師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 再則,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在一本書刊上,我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節自習課上,一名教師因輔導學生練習,故託堂幾分鐘。這時,外面起了雨,某學生講台放了一張條:“你耽誤了我們放學時間”。教師見後,並無不滿,而是公開向學生道歉,並把自己的傘、雨衣送給同學們。教師的素質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上,如上述教師無愛生之心,恐怕很難讓學生敬服、理解,以至於對以後的上課狀態、心理反應和師生溝通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師德的另一體現是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説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説,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説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麼,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

另外,師德最外在的體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範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上述幾點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為品質。有人説:“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反過來説,如果我們只知道教書而不知道育人,那麼,只能稱其為“教書匠”,所謂“人類靈魂工程師”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來,“德”是賦予人靈魂的基石。道德的培養和提高,不管是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學生都是尤為重要的。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工作,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通過自己的表率、模範作用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曾説過,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 這無疑也提示了我們: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所以在教學和生活中,要特別強調教師不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還要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此外,教師既要善於汲取民族精華並賦予時代精神,還要善於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做到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教育學生敢於思考,勇於創新,既提高人文素養,又打好科技素質基礎。

-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大中國小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目前,在市場經濟條件和開放的環境下,學校教育和師德建設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挑戰;人民大眾對於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教師的素質和師德水平,與社會和人民大從的要求還存在着一定的距離,整個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和素質亟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師德建設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的制度環境亟待進一步改善和完善。

民族振興,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近年來,隨着黨中央、國務院科教興國戰略的實踐,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世紀之交,我們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已經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對於13億人口的大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二是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全日制高等學校招生人數從1998年的108萬人發展到了2004年的420萬人,入學率達到19%,步入了國際上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近年來,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都陸續與我國簽訂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從一個側面説明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的。與此同時,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勢頭很好,各級各類教育都呈現出朝氣蓬勃的大好形勢。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國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窮國辦大教育,而且辦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臨的挑戰依然十分嚴峻,整體水平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廣大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我國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將成為教育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還有很多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村教育整體比較薄弱的情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教育為農村及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還亟待加強。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的歷史時期。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教育作為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必須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沒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就無法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就無法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就難以提高全民族素質,難以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難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興、民族興。正因為這樣,中央決定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温家寶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財力加快教育事業發展”。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體現在兩個主體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二是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主體。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方面發揮着重要的、關鍵的作用。教師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人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發展,重視教育隊伍的建設。我們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對教師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毛澤東同志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為人師表。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以高尚的情操教書育人,注重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學習我們黨幾代領導人的講話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教育事業發展,關鍵在於教師。

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歷史性戰略任務。師德建設決定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今天,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目標新要求,我們更應該大力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師資保障。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中華民族素有崇尚師德,弘揚師德的優良傳統。師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着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人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經常不約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師的啟蒙和榜樣作用。當前我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師德,並在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

我決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團結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準則,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行為規範,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3

目前學校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目標,以提升師資水平,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十幾年的教學生涯,我深有體會:做個好教師並非易事。

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想“傳道、授業、解惑”,必需不斷學習計算機新技術,改革教學內容,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新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來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學生。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特別是在中國小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係。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並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髮展其主體性,這是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裏,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中國小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並身體力行的必要性。大學教師雖不像中國小教師那麼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

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而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任重而道遠,應自強不息,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經驗,取眾人所長,補己之不足,精益求精,為培養和造就跨世紀接班人而努力奮鬥。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4

教師肩負着培養青年一代的神聖使命,承擔着人類科學文化的傳承任務。當前新形勢下,作為教師,需要遵守憲法、法律和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透過對開縣教師們在井噴事件中關心愛護學生的先進事蹟的學習,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新型教師,尚需艱苦的努力教師是一種職業,是一種專門性的職業,同時是一種謀生手段,但它卻又是一種從事培養人才並實現文化繼續與發展的連續性活動。在新形勢下,教師主角在發生悄然改變。從教師的社會作用看,教師是社會的代表者,是道德的實踐者,是道德的化身和道德規範的訓誡者。開縣各校的教師們在關係生命的緊要關頭,舍小家顧大家,寧願自己的孩子捱餓,也要把僅有的一點食品給其他的孩子,寧願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家裏,也要把其他的鄉鄰先轉移出去,這樣的犧牲精神孩子們將終生受益。而童話家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的國小教師,雖説是在北京的重點國小,是優秀班主任,但年年期末考試給他們漏題,學生總能夠提前拿到考卷,為的是考第一。在我們那裏,不也有過學校出題漏班裏的事嗎若干年後,他們也會驕傲地説“桃李滿天下”了,可這樣的“桃李”,我們又怎敢期盼社會的“誠信”呢從教師的教育作用看,教師又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羣眾的領導者,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但在這高度信息化的時代,知識信息的經多元化,學生可從網絡、報刊、各種書籍等方面獲得知識,因為如此,鄭淵潔才能將孩子帶回家,充分利用網絡的功能,加上自己參考各種書籍編寫教材,最終孩子一樣成才。但我們不可能不要學校,不可能人人都自己教孩子,因此,過去我們要“傳道、授業、解惑”,這天我們要“傳道、授漁、激惑”。

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這天,開縣教師們的行為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關愛學生,對學生真誠的愛,既是教師良好素質的表現,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進行教育教學的情感基礎。研究證明,學生對教師態度方面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教師知識的要求。

作為新型教師,還就應熱愛自己所教學科,只有深愛自己所教學科,才能煥發出深入鑽研教材的濃厚興趣和傳授知識的豐富情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相應體驗,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並理解教材,教師滿腔熱情,情緒高昂地教,學生情緒飽滿、饒有興趣地學,才能使學生逐漸熱愛這一學科。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自然界發展永恆的法則,做一名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具有必須的心理品質,身體素質,職業道德,務必重視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新認識,對於教師主角,教師地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務必給自己重新定位。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5

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法人代表,理應擔負起學校的各項職責,帶領全體教工為學校的發展作不懈的努力。本人雖在相對薄弱的農村國小任校長已有20個春秋,但校長工作並非二十年如一日的簡單重複,而是既要懂得教育的連續性,整體性和時效性,更要針對在不同形勢下的不同學校的各個時期,認真執行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制定切合農村學校實際、操作性強且有創意的學校發展規劃和近期工作計劃。採取有效措施,促動全體教工根據校長的辦學思想積極追求、認真實施,方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正常運行,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幾年來本人不斷借鑑業內管理專家的管理方式,結合自身管理農村國小的經驗,提升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與方法。積極追求:無為而“管”,有為而“理”的校長管理境界,現就將本人之拙見流於筆端。敬請專家斧正。無為而“管”要講究“三化”

濱海鎮中心國小下轄10所學校,188位教工,3400名學生,作為一名學校的最高管理者,必須將紛繁複雜的學校管理事務,分化成每一個管理者的工作任務,讓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忙”起來,讓自己“閒”下來。這樣,不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管理者都感受到自己崗位的重要,而且校長還可以從紛繁的鎖事中解脱出來,站在一定的高度縱觀全局,統籌全盤,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管理境界。

1、決策要講究民主化。決策是校長的首要任務,核心工作,我們往往為決策費盡心思、絞盡腦汁,但只要講究民主化,校長就不僅能從困境中擺脱出來,而且會使決策更加科學和可行。一是在每週召開的行政例會上提出決策內容,(非重大工作)通過作決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決策草案的任務分解給分管校長,各分管校長組織中層管理者和相關人員研究,提出決策意見,再集體通過;三是涉及全鎮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長與此線人員一起擬出決策草案,交由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或召開民主懇談會予以修正後通過。這樣的決策過程發揮了分管校長和中層管理者的工作潛能,汲取了全體教工的智慧,尊重了各個層面管理者的民主權利,也加深了學校教工對決策的理解,為決策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校長在決策過程中起統籌、指導、點撥的作用。

2、執行要講究規範化。決策的落實、制度的執行,最主要的是規範化。每個職能部門(各處室、片完小)都要制定出明確且操作性強的工作規範,按規範辦事,全體員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層面的領導者要率先垂範,做出表率。必要時在執行過程中的某些內容(如考核評優,職稱評定等)予以公示。領導者身體力行,是無聲的號角,無言的紀律。校長只要把這些抓在平時,無需插手下屬的具體工作,各項工作也會按部就班地進行。

3、評價要講究多元化。評價的多元化,一是自評,每節課的反思,每學期的工作小結,每一學年的考核;督評時寫出總結或述職報告。二是互評,各職能部門,教研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間的互評;三是學生、家長、社會評;四是上級部門評。多元評價的前提是深入檢查調研,這一環節不容忽視,只有深入課堂,深入平時,才能保證評價的準確性與公證性。可以説,深入督查的多元評價既避免了評價的單一性和片面性,也緩解了傳統評價中易引發的各種矛盾和衝突。

有為而“理”要注重“六性”

無為而“管”是“管”的藝術再現,有為而“理”。則是“理”的科學提升。作為校長,應在“理”上有所作為,變無形的“理”為有形的“理”。

1、主動學習要注重“理”的創新性。若校長善於主動學習就能帶動起一個善於學習的教師羣體。。重要的是,校長在學習教育專著中掌握先進的理論,在學習教育學雜誌中改變教育理念,在借鑑各級各類學校的經驗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在與教師一起的培訓、教研、教學活動中獲取鮮活的教學觀。更為重要的是,校長只有堅持在長期的學習中才能把實踐的經驗和理論的智慧精妙地結合起來,創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新鮮辦法、新鮮語言、新鮮思想和新鮮經驗。這樣校長講話就不再是陳詞濫調,而是新鮮活潑、富有啟迪的智慧之音。

2、總體論證要注重“理”的科學性。校長有為而“理”的“理”,意為梳理學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學校出現的難題,理透教師的思想情緒。因此,校長應該是一個思想進步,處事科學的學者。校長需要經過總體的論證,方能使“理”準確無誤。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論的大背景下去論證,看這個“理”是否符合時代的潮流,科學的規律;二是把“理”溶於學校工作的具體情況中去論證,看這個“理”是否符合學校的客觀實際;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驗證,看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風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靈一震。

3、沉到基層要注重“理”的針對性。校長的“理”要特別注重針對性,否則,就會形成“理”與“實”兩張皮,“理”得頭頭是道,效果卻微乎其微。講究針對性的基礎是校長沉到基層,深入各完小,親自感受基層(完小)的酸甜苦辣。本人雖是從教師,完小校長,鄉小副校長一步步過來的。然而,時代變了,情況變了,依靠過去的經驗體會去思考現在的工作實際,很容易陷入死衚衕。因此,校長要樹立五“勤”意識。一是腳勤,經常轉一轉,要轉到每一個角落(每年到各完小不少於8次),讓人感覺無處不在。二是眼勤,要勤於觀察各種微妙的變化,看出藴藏的內容,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三是耳勤,要勤於聽各種各樣的議論與意見,校長最忌不容他人議論或只聽幾個人的話。四是嘴勤,要勤説,這裏的説當然不是聲色俱厲,婆婆媽媽,而是愛心關切,激情鼓舞,啟迪建議。五是手勤,要勤動手,儘量多地掌握積累相關材料,掌握一些專業技能,在寫的過程中挖掘問題、深化思考。只有這樣校長才能針對實際解決教師,完小的困難與發展,才能達到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

4、常規談心要講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與情的巧妙結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規談心是校長一項基礎性工作。校長要經常性找各崗位各類型教工談心,交流思想。增進感情。談心的面要廣。儘可能每年每人談一次,讓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長心中有我。談心的內容面要廣,(談生活、談工作、談理想、談業務、談興趣等),這樣能讓教師敞開心扉。談心的過程中,校長應與對方置於同等的位置,雙方平等交流。談心的方式要靈活,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變通語言表達方式,多從對方的利益出發,作深入交談。常規談心是一種情感投資,得到的將是情感與智慧雙重回報。

5、社會交往要注重“理”的策略性。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校長少不了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堅持“有利於學校的發展”和“遵守法律法規”兩項原則。⑴正確處理好與上級領導的關係。要擺正上下級關係,學會換位思考方式,學會善於表達意見的形式。這樣有助於校長在自主辦學過程中,獲得上級領導的支持與幫助。⑵正確處理好與當地鎮、村幹羣的關係。主動爭取鎮、村領導的支持,校長要親自進鎮政府、下村居、企業座談走方、尋找支持,創造一個支持性的良好循環的環境。使學校與鎮村幹羣的關係水乳交融,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協同努力,提高教育的積極合力。

6、學校總結要注重“理”的務實性。所謂總結的務實性,就是要保證總結內容的實事求是。造句遣詞的恰如其份。校長的每一份總結,述職報告都要在“實”字上狠下功夫。首先總結中的材料要來自平時的督查評價積累和各職能部門的報送,校長只要成為熟練的“裁縫”,予以巧妙“剪並”即可。其次,在總結中遣詞造句要多用激勵性語言,少用指責批評性詞句。這樣既使下屬心悦誠服,更可避免下屬總結匯報的浮誇與虛假。進而促進學校工作的紮實開展。

無為而“管”是“管”與“理”的有機結合,它能讓被管理者心情舒暢地工作,讓管理者精神愉快地創新。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6

參加了xx市首屆校長論壇,聽了兩位校長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校長在學校所扮演的角色及工作特點,我感觸頗深。江校長在論壇中談到,辦學條件現代化肯定是件好事,辦學精神的追求最需要。這一點,我非常讚賞。一所學校,追求怎麼樣的辦學精神,對於學校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這也就涉及到學校辦學思想的定位問題。我認為,辦學思想是辦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有什麼樣的辦學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辦學行為。作為校長,首先應該有自己的辦學思想。下面,我就談談有關學校辦學思想的幾點思考。

一、辦學思想是國家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學校辦學目標的反映

本人認為,辦學思想是學校自身的思想,是一定價值觀念在學校辦學、治校、育人目標的體現,是一定的教育思想與學校實際辦學條件有機結合在辦學目標上的反映,是國家教育方針在學校的具體化,是校長在一定教育思想支配下,融進自己(也包括學校其他領導和教職工)對教育方針的理解,結合本校實際而形成的自己的辦學治校育人的指導思想。

二、辦學思想是立校之本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養人的場所。學生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成人,即學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會的可用之人,對社會起推動作用;二是成器,即學生有一技之長或多才多藝,是社會的有用之人,在社會中找得到位置,排得上用場,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藝”具體推動社會進步。這應是學生是否“成才”的客觀標準,也應是衡量學校辦學是否成功的客觀標準。學校要達到上述育人目標,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確立自己的正確的辦學思想。這既是辦學的首要問題,也是立校之本。

1、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是適應社會要求,是教育培養多規格人才的需要。社會是多姿多彩的羣體,它需要各種類型、多樣規格、各個層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會越進步、越發達,這種需求就越具多樣性。知識經濟的到來,更對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的統一,實現知識、能力、道德、情感的協調,在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創造性的同時,還要培養他與周圍世界的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創造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的特徵。知識經濟要求教育者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上,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上,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智能提高;要求按照社會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多種層次、多種規格的人才。

2、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是順利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知識經濟呼喚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從傳統教育轉向現代教育,是一項全局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教育的外部系統和內部系統。在教育內部,必須開展全方位的整體改革。這些改革無不受到學校辦學思想的支配,沒有正確的辦學思想的指導是根本不可能進行的。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

3、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創辦特色學校的需要。獨到的辦學思想是有一套學校特色的辦學模式的核心和靈魂,特色是學校的個性化。藝術上的任何流派或風格的根本區別,就在於都有自己獨到的思想靈魄,學校間的不同特色也是如此。學校特色,就是在辦學主體刻意追求下,學校工作的某一方面優於其他方面,也特別優於其他學校的獨特品質。作為學校的決策者,一定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着眼於21世紀,深入分析學校所處的環境,所擁有資源,正確評估自己所處的水平,作出自己的價值取向,從而勾畫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具有生命力的發展策略和基本目標,使教育行為完成理性的飛躍,形成正確的辦學思想,辦出特色鮮明的學校。

三、我校的辦學思想

調到石橋頭國小已有一個學期,本人根據基礎教育的特點和學校實際,將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確定為:“為祖國的未來着想,為學生的一生夯基。”其核心內容是:學校在執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在傳授給學生必需的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合作能力和生存能力,並把這些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放在突出的地位予以重視。所謂生存能力,包括會做人、會求知、會勞動、會生活、會健體、會選擇、會適應等。之所以將學校辦學思想定為如此,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1、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提高民族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迎接國際社會經濟競爭與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是面向未來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未來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即會做人、會求知、會生存、會創造、會健體、會合作、會選擇、會適應。

2、基礎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接受基礎教育的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

奠基如何,關係到國家、民族的未來,也關係到學生的今後,甚至一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根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開發兒童身心潛能,為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奠定基礎的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就在於為國民素質提高奠定基礎。

當然,我的辦學思想剛剛付諸於實踐,還有很多理論問題和實際困難需要進一步認識和解決。但是,我想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執着的精神,孜孜不倦地探索,就一定會走出一條寬闊的道路來。

校長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總結7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在學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淺,我深刻領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學校管理者,應該如何駕馭整個學校經營的運作機智。所謂學校經營,是指學校經營者採用管理學的知識與技術,結合學校成員的人力,通過行政程序運用各種資源與策略,達成學校經營目標,增進學校組織效能,促成學校組織的變革和發展,以適應社會變遷及學校的需求。學校經營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需要有一定的策略與指導。一所學校的崛起,首先要得益於學校校長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

經營學校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轉變,無論是學校的經營還是管理都要一切從人出發,以人為根本,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對於有效的管理,沒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擺在第一位的必須是實際,對於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特色品牌,都會有很多種管理的選擇,我們要從中間選擇一種最有效、最易實現的理念來經營學習;其次是校長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舉措,不斷警醒、完善自己,同時要主動接受和吸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

經營學校其次是要樹立市場意識,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品牌,迎接市場的挑選與挑戰,學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個性,要貼近教育消費者的感受,以真正的優勢為基礎,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突現競爭優勢。要不斷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產品,提供何種屬性的產品,但都必須適應社會對教育產品需求的不同特點,向社會提供質量優異、價格合理的教育產品來佔領教育市場。

經營學校雖然學校的資產經營是學校產品經營的物質保障。發展教育,離不開必須的資金投入,但這僅僅是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環境,有利於教師自由探索的學術氛圍。

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學習中的一點點體會,寫出來是我的一種收穫,一種可以和別人分享心得的體驗。學校經營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從而達到實踐和理論的有機整合。總之,校長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識人用人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學校管理者的發展遠景;也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身價。

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所學內容用於學校的管理,並在實踐中總結自己的不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