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選關於《飄》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飄》是世界上最經典的愛情鉅著之一,讀完之後對於愛情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思考,記得寫份深刻的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關於《飄》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2022精選關於《飄》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飄》讀後感1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它,很慚愧自己像老牛走路似的看書速度,卻也不敢恭維自己看得有多精。讀完後,心裏有股淡淡的惆悵感覺,朦朧中,總覺得自己身上依稀有思嘉的身影。讀完《飄》,它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更喚起我對過去的懊悔。同時,對書中的描述的人生、友情、愛情,我也感觸頗多。

關於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為,畢竟我走的人生路還不及三分之一。十六歲的我,想法也許是很幼稚的。《飄》中女主人公思嘉·奧哈拉並不是傳統觀念的好女人,她有着迷人的外貌、聰慧的頭腦、堅強的內心、果敢的行為。同時,她也驕傲、貪婪、虛榮、追求實際,甚至曾經有過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她渴望愛情,不顧一切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實利益相沖突時,她毅然將經濟需求放在首位。如果説我佩服思嘉,那我更衷情於瑞德,因為我也同樣的崇高自由,他的豪放不羈,他的現實,他的勇敢,都傳神地説明了他在亂世社會中成長的一個人才,是在亂世生存與發展的強者,強者應適應任何一個社會,這也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經濟社會中對精神的取捨,在面對新生事物時,是適應還是迴避?思索過後,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啟發!

談到友情,雖然在《飄》中,作者並沒有極力去描寫友情,但媚蘭對朋友的這份友情仍然是讓我羨慕不已。記得桑費有句話:“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記你的朋友。”我想媚蘭就是那種愛思嘉的朋友。她對思嘉感恩、感激,甚至為了她可以去死,她的真心在臨死前終於讓思嘉明白她是她唯一的真正朋友。在人的一生當中,誰能沒有朋友?有幾個真正的朋友便成了人一生最珍貴的東西。對待朋友,最好也是最真的辦法——那就是真心!

讀完了整本書,我也摘出了最喜愛的兩句話:

“美貌並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貴。”——警告貪慕虛榮的人。

“我向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他們黏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説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一模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一一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一遍匆匆的略讀,並不能體味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穫吧。

關於《飄》讀後感2

讀過《飄》這本書,我被主人公郝思嘉的那種熱愛家鄉,自強不息,堅定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飄》是以南北戰爭的南方社會為背景,講述了倔強的郝思嘉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氣餒;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餒,重頭再來。她深愛的土地,並想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1864年,亞特蘭大市被北軍包圍了,郝思嘉在投機商白瑞德的幫助下,帶着剛生了孩子的媚蘭逃回了老家塔拉。可是老家遭到北軍洗劫,田園荒蕪,母親去世,父親精神失常,兩個妹妹生病了,黑奴都走了,只剩下4個。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她四處奔波,像一個奴隸似的,不停的幹活。以前細嫩的手腳,現在卻滿是血泡和繭子。現在聯邦政府又叫郝思嘉交300美元的地產税款,否則將會擺賣塔拉,郝思嘉為了收到300美元,不惜和一個年紀很大的人結婚。

從這件事中,我看出郝思嘉是一位勇敢堅強,熱愛家鄉,能吃苦耐勞,為了家鄉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偉大女性。

《飄》這本書我讀完了,她那種敢於向困難挑戰,熱愛家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的!

關於《飄》讀後感3

《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成書應該是在中年以後。有人説只有青春逝去的女人才會以極大的深情懷想起年輕的歲月,她便是這樣。米切爾筆下的主人公郝思嘉初次登場:雪白的肌膚,雙眉是兩道惹眼的斜線,綠色的眼睛象貓一樣誘惑,穿着新做的裙子,和湯家雙胞兄弟座在自家莊園的廊下,周圍開滿了白色的山茱萸。他們都年輕的富二代,除了玩樂,就是談情説愛。這時,湯家的兩兄弟在向她示好,她卻謀劃着如何跟自己中意的衞希禮私奔......

然而在南北戰爭的殘酷的時代背景下,命運並沒有眷顧郝思嘉。戰爭使她成為了寡婦,使她面對着飢餓、貧困、社會地位的降低。她要保護自己的陶樂莊園,她要保護自己的紅土地,當然,她還想自己能過上好日子。她果斷地拋棄了母系血統南方貴族小姐嬌滴滴的表象,表露出父系愛爾蘭人強悍的本色。她靠着骨子裏的堅強,憑藉白瑞德對她的深愛,在戰後快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過上了自己嚮往的日子。只可惜,她活在衞希禮的夢一直不肯醒來,忽略了她已經擁有的白瑞德的大量的愛。直到最後,媚蘭去世,她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和衞希禮在一起了,這時她終於發現,原來她一直在享受着白瑞德的愛而不自知。瑞德在絕望之餘悄然離去,她卻發誓要重新找回瑞德的愛。

故事的結局精巧,只是簡單的寫到: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是的,郝思嘉在保衞紅土地的同時為自己築起了療傷的堡壘-------塔拉。她很堅強,不依靠男人,憑藉自己的強悍保衞着那方父親留下的紅土地,屬於她得永遠的塔拉。

筆者很喜歡瑞德。他的愛,他的用心,他的執着與忠貞,在一個男人身上顯得更具魅力。

最後一章有一段瑞德對郝思嘉的經典話語“你有沒有想過,我是懷着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在愛你的,愛了那麼多年才最後得到你。戰爭期間我曾準備離開,忘掉你,但是我做不到,只好經常回來。戰爭結束後,我冒着被捕的危險就是為了回來找你。我對弗蘭克·肯尼迪那麼忌恨,要不是他後來死了,我想我很可就把他殺了。我愛你,但是我又不能讓你知道。思嘉,你對那些愛你的人總是很殘酷的。把它作為鞭子舉在他們頭上。”且不論此時他的心情,這句話太有魅力。一個男人默默地在愛的女人身邊守護那麼多年,永遠那麼寵溺,那麼的深情。當今社會這種愛情甚少,物慾橫流的年代有誰能像瑞德般堅守心靈的所屬,不在燈紅酒綠中迷失自己。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的又有幾人,筆者很欣賞這種愛情,偉大又執着。

最後文章看似寫郝思嘉個人的命運,實則是寫整個南方社會隨着南北戰爭的結束,舊有的貴族生活“隨風而逝”。而郝思嘉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成為了新女性面對人生的一句口號。這才是真正的“GONG WITH WIND”。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