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69K

我們寫的體會都是自己切身經歷的事情所產生的感受,我們寫心得體會的目的在於記錄個人的內心所想,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參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參考6篇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閲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衞國宋國人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理想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女子誓死捍衞自己愛情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貴人斬釘截鐵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説。”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召伯遺蹟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統治博大、崇高、深沉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語言,詩人用詩形式,抒寫卻是他們並不平靜心靈。對愛自主追求,對自由渴望,對正義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強烈,如此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善良,如此虔誠。

閲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詞彙,美好事物,美好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情感與靈魂不是幾件博物館裏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人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詩,講述着一個個動人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什麼。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心靈呼喚。

同是天涯淪落人,只是我們結局是那麼完美。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古裝電視劇裏常有的場面:一羣小孩子在學校裏搖頭晃腦地跟着夫子讀着書。我經常指着電視問:“媽媽,他們為什麼總在讀這一句?”媽媽回答:“這是古代所有小孩讀的第一本書——《詩經》”。到了暑假,媽媽給我買來一本厚厚的《詩經》,説要和我一起讀。

一開始,我跟着媽媽讀《詩經》,只覺得讀起來非常彆扭,很不通順,勉強跟媽媽讀了幾遍之後,覺得好難啊!一點點興趣都沒有了。到後來,等我完全明白這些詩歌的意思之後,就覺得它們是那麼的優美,文字雖然簡潔精煉,卻能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當我讀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時,我彷彿看到一朵朵美麗的桃花燦爛地盛開着。當我讀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我彷彿看到了河邊的蘆葦青蒼一片,深秋的露水變成了白霜。每一首詩歌都精美絕倫。

後來,我能自己讀《詩經》了,慢慢地,我能理解這些詩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麼是“風、雅、頌”,什麼是“賦、比、興”。《詩經》大量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從詩歌中,我瞭解到了古代人們關於愛情、勞動、戰爭等等故事,如《關雎》描寫了一個男子追求一個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寫了一個女子出嫁時的情景,《無衣》描寫了戰士準備出征的場景。每一首詩歌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現在,我能背誦《詩經》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這些朗朗上口的詩句讀起來非常有意思。我漸漸理解了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通過描述相互贈送禮物表達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過描寫婦女採車前草的場景,表達了人們熱愛勞動。我終於知道《詩經》為什麼能流傳那麼久,是因為它教會了人們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揚了真善美的情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誦着《關雎》,彷彿也回到了古代的學堂,搖頭晃腦地聽夫子講授《詩經》!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3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 305 篇。原稱 “ 詩 ” 或 “ 詩三百 ” ,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 “ 毛詩 ” 。

關 雎

這是一首愛情戀歌,描寫一位痴情小夥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着追求。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痴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裏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者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採荇女吸引。詩人在這裏採用了 “ 流 ” 、 “ 採 ” 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過程。 其中許多句子都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 “ 窈窕淑女 ”,既讚揚她的 “ 美狀 ” ,又讚揚她的 “ 美 心 ” ,可 説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又如 “ 輾轉反側 ”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 “ 孤燈極盡難成眠 ” ,喬吉《蟾宮曲 _ 寄遠》 “ 飯不沾匙,睡如翻餅 ” ,都是從這裏化出的名句。而最後一句 “ 鐘鼓樂之 ” ,又更是 “ 千金難買美人笑 ”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

眾所周知,詩經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 是我國詩歌創作的源頭 , 它為後世的詩歌創作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從詩經的表現手法看,一個最顯着特點便是 " 賦, 比,興 " 手法的運用。 1.賦,是直陳其事。詩經中大多數文章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詩句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不但寫的形象鮮明,而且通過情景對稱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2. 興,是氣言託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陳風月出》中 " 月出皎兮 " 、 " 月出皓兮 " 、 " 月出照兮 "等,使詩中人物更形象。 3. 比,顧名思義上打比方,典 型篇章便是《魏風碩鼠》中利用 " 碩鼠 " 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階級寄生蟲的本質。總體來説,《詩經》中運用" 賦、比、興 " 的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詩經》還富有現實主義精神,首推《國風》中的'兩週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諷喻詩。它們在內容上的主要特徵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和批判現實;在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文風樸素,語言簡潔,比興巧妙,人物形象真實、自然而生動,生活畫面親切感人等。《詩經》在內容和藝術上的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徵,繼《詩經》之後,兩漢樂府民歌,魏晉南北朝詩歌,唐、宋、元、明、清文學,都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出現了一些優秀的現實主義詩人和現實主義作品。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4

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是那一首《蒹葭》而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頭便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很像現今的朦朧詩派,朦朦朧朧,不知所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於是這首詩千百年來,每一個人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誰?千百年來,人們給出了千百種答案。

從前讀的時候,總是覺得這應該是一個男子對心上人的執着追求,讀來充滿了清清的甜,又有種清清的苦楚在裏頭,真的是千迴百轉,萬種滋味。這次再讀,我突然覺得有了種不一樣的情調。這會不會是一個人對於理想的苦苦追尋呢?會不會是追夢者的苦苦的囈語呢?

每一個人都是追夢者,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做夢,想當醫生想當科學家想當諾貝爾獎獲得者,可是等到四處碰壁的時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們的稜角,我們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只剩下了銀行賬户升職加班,這時候的我們,又怎麼會像年少輕狂的那時候,為了一個夢想而苦苦追尋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樣的熱情,我們還有嗎?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追夢者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還有一腔的熱情,想要成名成才,想要名垂千古,我們還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不是問題。這正是未來之所在,人生最美好的上坡路呢。即使天天為了成績斤斤計較,即使對着作業唉聲歎氣,我們還是有理想的。問問大家,你們將來想做什麼,很少有人會抓耳撓腮半天寫不出一個字的。大家都還年輕強壯。大家還會追逐夢想。

但是現在是這樣,將來,我們還會堅持嗎?還會有即使“道阻且躋”也不會放棄追夢的人嗎?我想到了現在大熱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最終成功的彎彎,也是唯一一個堅持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的那個人。我不敢説只要堅持我們就可以成功,我只能説,只有堅持最初的那個夢想,我們才有可能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並做出一定成績,從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我覺得就是成功了,我覺得這是最理想的事業狀態。那麼,堅持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

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

讓人聽了很心酸的歌詞,有多少人正在做自己想做的,有多少人為了生活而放棄努力,放棄成為《蒹葭》的主角的可能,又有多少人,即使道阻且右,且長,且躋,還是不斷地為了心中的伊人上下求索,堅持在那片青青的蘆葦蕩裏。

我不願意在很多年以後,會帶着深深的共鳴唱起上面的歌詞。也許唱着唱着,我就會流下淚來吧,人這一輩子,就走這一次,為什麼當時不去奮鬥一下呢。努力了最終失敗,我還是會心滿意足。那麼現在是怎樣,隨波逐流碌碌無為到現在,最後還是不夠快樂的結局嗎。我真的不要這個樣子。

我對自己説:

那麼,就請堅持。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5

?詩經》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過去數千年,但依然能在我們耳邊迴響。如果説有一本書能夠讀一輩子,那麼我認為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集,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詩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衞、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有對愛情的期望,有對勞動的讚美,有徵夫對故土的懷念,還有受欺壓者的憤慨。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多為貴族所做,為了祈禱豐年,歌頌祖德。頌,就是宗法制的最好體現,都為宗廟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們課堂上所學,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就是指鋪陳,我們從小聽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用了這種手法,直接表現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將衞國女子的風情寫了出來;興就是起興,先言他物,後吟所詠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將對愛情的浪漫和自由顯現出來,對詩歌渲染氣氛,創造與眾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愛情,是《詩經》一個很優美的主題,千年之前的情侶追求着自己愛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説有一種情感能一直延續下去——那就應該是愛情的純潔和美好。如《衞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描寫男女相互贈禮來表達對對方的愛,用“瓊琚”“瓊瑤”“ 瓊玖”來強化主人公對愛情的執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親情,在中華民族的傳承中從未中斷,《常棣》中“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講兄弟之間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襯托,常棣花顯得更加的光燦鮮豔,兄弟之間也更加親密。詩中詩人不斷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擊世人的靈魂,使人引起共鳴。

服役,每個征夫心裏都會有思鄉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鄉之心,雨雪紛紛飄過。縱然路途遙遠,思鄉之情,相思之苦,並沒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個不變的目標——故鄉。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園生活,與自己心愛的人一道歸家,一道勞作,路上欣賞一片片的桑林,陣陣輕笑聲傳便樹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適,環境的優美,人生的自由,這不就是我們現代人不斷追求的理想生活麼?先人已然為我們描寫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無論什麼時代都會有人感歎時間短促,人生短暫,“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我們能感到詩人對人生短暫而無所歸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詩人用這種小昆蟲寫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麗以及即將離開時的困惑,使人所感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的感覺格外強烈。

詩經,我國文化的瑰寶,孔子曾説:“不學《詩》,無以言。”學習詩經,不僅僅是對對文化的繼承,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涵養的一種成長,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詩經的吟與教心得體會篇6

每個人都有詩性,都沉睡在慢慢的閲讀路上,等待被喚醒。而《詩經》就叩響了我通往詩意世界的大門。

?詩經》猶如中國的《聖經》,雖一篇短短數十字卻承載了深厚的文學底藴,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王小波説過:“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初識《詩經》,緣於一部電視劇,劇名已忘,但那主角,他所吟的《關雎》卻深印腦海。

翩翩一公子,踱步橋上,手持摺扇,抹額垂下,眼含笑意,一邊搖頭一邊吟誦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笑聲沉醉,彷彿在撫摸着沉醉在春風裏的柳枝。那一景,朦朦朧朧,卻讓我的筆端開始有了一絲畫意。

再見《詩經》,是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講解“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僅一句,十六字,誓言,依稀看見了兩鬢霜華,相互依偎,那麼美好,那麼讓人神往。那一刻,清清晰晰地,給我的文字添上了一分詩情。

而今,深交《詩經》,是在背誦“我愛記詩詞”時,邂逅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簡短的詩詞,飽含的深切祝願,讓我動容,古人真情流露那麼樸實,又那麼雅緻。

於是,我便買了一本《詩經》,閒時讀讀品品。讀來,發現《詩經》的作者大多都是佚名的,為什麼呢?疑惑在我腦海中盤旋,促使我順着詩句,浮想聯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好像聽見了來自一位久經沙場,身體千瘡百孔的戰士,豪飲一罈濁酒後略帶醉意的嘶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讓我彷彿看見了一個站在城牆上,穿一身素衣,青絲舞動,望穿秋水,卻不見意中人的女子,低低吟着“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使我領略了一幅人民繁重勞作的風俗畫,她們勞累的神態好像在哭吟着一段沉重的歷史……

這麼看來,當時不論身份地位,誰都可以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而現今,我們的詩意,哪裏去了?

這一角,大多拿着手機,那一角,大多敲擊着鍵盤,都沉醉在忙碌中,忙着追求金迷紙醉的生活,忙着捕捉燈紅酒綠的喧囂,獨獨拋棄了那份本應在骨子裏的詩意,在快節奏的生活裏迷失了自我。

我想,可否靜下心來,慢慢翻閲一本《詩經》,傾聽來自古代民間那些樸實無華的勞動者的故事,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等方方面面……都在《詩經》中淺淺吟唱。

願《詩經》的墨香能浸透每位讀者的靈魂,永遠憧憬着“詩和遠方”,尋找生活中的詩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