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決勝脱貧攻堅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7W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户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下面本站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精準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精準扶貧決勝脱貧攻堅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精準扶貧工作心得體會1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繫羣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貧困地區脱貧奔小康,離不開黨的關心與支持,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鬥。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羣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恆踐行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

一、走訪困難户方面

一是帶着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户前,要認真瞭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羣眾類型(五保,低保,扶貧户,勞動力情況等)。羣眾對政策的知曉瞭解情況。

二是帶着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儘可能地到羣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羣眾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羣眾要實話實説。對於有些羣眾當面不情願説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二、對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一持之以恆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對象長期、持續跟蹤的幫助。二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脱貧能力,使之早日脱貧致富。

三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繫,給予困難羣眾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能力。

進一步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羣眾的生活水平。在走訪羣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瞭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裏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情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脱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在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一定會創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精準扶貧工作心得體會2

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大戰役”之一的脱貧攻堅工作在全國開展幾年,幾年來,就農村的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四通八達,水泥路通村通組,便民路走村串户,風貌打造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脱貧攻堅的戰役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一、黨和國家的脱貧政策與人民羣眾的思想素質還存在着差距。黨和國家的脱貧政策要求政府和羣眾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共同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奔小康脱貧致富。而部分羣眾缺是被動接受黨和國家政策,不是主動配合鄉村幹部的引導,創業致富。

二、部分羣眾思想觀念發生畸形變化。不以貧窮為恥反以為榮,競相爭當貧困户和低保户,甚至個別國家公職人員也是這種想法,認為評為貧困户低保户是一種榮耀,顯示自己的社會關係好和社會地位高。

三、部分羣眾“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耐心等待國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餡餅,靠國家救濟過日子,甚至恬不知恥到政策部門要求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卻不願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氣沖天,這種人不知感恩,更不滿意。

因此脱貧攻堅政策應加大提高人民羣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轉變羣眾脱貧致富的觀念,把“要我脱貧”變為“我要脱貧”這條正道上來。

打贏脱貧攻堅戰,就要黨員發揮作用。“做給羣眾看,帶着羣眾幹”,在扶貧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幫扶責任人,我們在開展幫扶工作時,就應該時刻本着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的態度去幫扶,而不是為了僅僅為了每月的填表簽字按手印,作為黨員,要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與使命,做好本職工作,不浮躁,不虛假,從羣眾利益的角度出發,為了打贏脱貧攻堅戰儘自己的努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就要建設好的村“兩委”班子。就是要加強支部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着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村一把手隊伍。要優化結構,堅持在“能人”中選“好人”,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羣眾吸納進村“兩委”班子,讓得力的村“兩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帶動貧困人口走上脱貧致富之路。

精準扶貧工作心得體會3

根據國務院“把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作為消除貧困的基本方略”的決策部署,我省教育廳組織了大學生在貧困地區的教育實踐活動。脱貧攻堅是全社會的責任,我是山西醫科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一名學生,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的脱貧攻堅的教育活動。

20__年4月18日,在和煦的春風中,我隨我們團隊到達這次實踐活動的地點——呂梁市興縣康寧鎮康寧村。熟悉了一些鄉土風貌,稍稍接觸一些風土人情後,我們的教育扶貧小組很快就展開了這次活動。

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入户走訪、成長小組活動、留守兒童小組活動、講座等各個環節。我們先進行了入户走訪,在走訪過程中,許多情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個15歲的國中孩子,他母親在他六歲時就離開了家丟下他與他的父親,父子在一間窯洞裏相依為命,使得小孩生活拮据又缺乏母愛,生活和心靈上都有很大創傷,而他們住的窯洞,牆皮已經大面積脱落,岌岌可危,讓每個看到的人都甚是擔心。接着我們對康寧鎮明德國小的老師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國小教育資源十分缺乏,多媒體設備長期無人維修早已經不能使用,老師們只能靠粉筆和書本來傳授知識。多媒體無法使用,使一些現代的知識無法更直觀的講授,也阻滯了一些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再者便是國小沒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很難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之後,我們又進行了對貧困兒童的問卷調查,瞭解到貧困兒童的父母大多在家務農,但當地土地貧瘠,收入較低,只能勉強解決温飽;即使外出打工,由於自身文化程度低、技術欠缺,也只能做一些收入較低的勞務工作。過程中我們教育扶貧小組開展了健康飲食、傳染病預防、安全知識三方面的講座,在講座開展中可以發現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健康衞生和安全知識方面都是有欠缺的。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收穫良多,感觸頗深。它讓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見識,更深的瞭解,學到了許多校園中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獲得經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收穫了友誼,面對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分工明確又相互幫助,才能使活動如此順利進行。

活動中,我親身體驗了貧困地區的貧苦生活,與在大學校園裏靠父母供給而衣食無憂的生活相比,真的太過艱難,這也使我感到一絲愧疚,感覺自己還不夠努力,同時又多了一份責任感,身為一名大學生,我真的應該努力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為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能過上好日子;同時更應該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國家為大家創造了幸福的環境,我們也理應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的和諧安康添磚加瓦;其次,我認為在做好物質扶貧的工作時更應該做好精神扶貧,長期生活在貧困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認為自己命中註定要受窮,再努力也沒用,於是就失去了自立自強的奮鬥意識,要想幫助他們,應先讓他們在思想上站立起來,政府可以聘請一些農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現場的技術指導,以此來提升農民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