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李桓英在麻風病研究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世所公認;她以百年人生詮釋醫者仁心,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最新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彙總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最新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1
 
  近日,媒體報道了李恆英的事蹟。李恆英放棄了世界衞生組織的聘任,幾經周折回到祖國工作,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治癒了國內萬餘例麻風病患者。直到現在,98歲高齡的李桓英仍奮戰在麻風病課題研究的一線。為了國家的抗麻風事業,她放棄了國外定居與家人相伴的機會,在雲南艱苦環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車禍、骨折。回顧自己的選擇時,李桓英卻説:“下鄉我從來不叫苦,翻車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滿足。”李恆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們組工幹部們也是如此。都知道組工幹部的辛苦,選擇了組織工作,就是選擇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繼日,但是也選擇了另一種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異。我們不妨細細品味李恆英式的幸福,或許會有一番新的收穫。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釘釘子”中創造李恆英式幸福。李恆英一次次翻山越嶺走進麻風村,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風病的事業之中,多次車禍傷了筋骨,卻沒有挫傷她的工作幹勁,她在別人不敢問津的領域獨闢蹊徑,鍥而不捨地開展新研究,最終幫助中國走出了麻風病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説“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我們組工幹部,就是要學習李恆英的這種釘釘子精神。木匠釘釘子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裏韌勁的堅持,都需要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們組工幹部,要具備“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對於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應想方設法迎難而上,一錘一錘接着敲,一點一點接着學,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鑽研的過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長,在“釘釘子”的過程創造幸福。
 
  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啃硬骨頭”中守護李恆英式幸福。98歲高齡的李恆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工作到100歲:“不願意這兩年白活着,我願意盡我所能。白坐在家裏看小説、看電視,也是浪費。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點更有意義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樹立奮鬥意識,就是要求我們組工幹部要做到敢為人先,敢於拼搏,敢於啃“硬骨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鋭氣作風,始終保持積極作為、勇往無前的拼搏幹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更高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忍不拔,迎難而上,順應新時代大勢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用汗水寫擔當,用奮鬥換幸福。組工幹部,就是要在“學雷鋒”中體悟李恆英式幸福。李恆英説,“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獻給祖國。”98歲的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再回到她曾經戰鬥過的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破解的麻風病發病機制。可以説,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麻風事業,為人民服務是她最大的幸福,這不由讓我們想到了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當代雷鋒郭明義對於自己的幸福觀有過這樣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越做越有勁!”我們組工幹部學雷鋒不僅僅是學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在無私奉獻的過程中體悟這種幸福。對我們組工幹部來説,無私奉獻不是一種強迫而是一份自覺,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踐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自覺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勞累,但奉獻的果實卻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獲得就在這裏,個人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在這裏。
 
 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2
 
  矢志不移“追光”,鑄實“百歲光陰”不負“百年榮光”。在承受****和精神雙重摺磨的麻風病人眼裏,李桓英是他們心中追尋的“光”。在經歷新舊社會強烈對比的李桓英眼裏,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她心中追尋的“光”。麻風病就像舊社會一樣黑暗“把人變成鬼”,李桓英就像新中國一樣光明“把鬼變****”。與黨同齡,95歲入黨,畢生獻身於人民衞生健康事業,李桓英走了一條“錢學森式”的回國路和報國路。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百年很長,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最美奮鬥者”、“3個100傑出人物”、時代楷模,……一個個榮譽為百歲光陰編好章節。百年也很短,“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時代楷模……一個個英雄為百年大黨集聚無上榮光。
 
  心底無私“發光”,心懷“國之大者”成就“醫之大者”。國之所需,醫之所向。“談麻色變”的年代,李桓英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使我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而且年複發率僅為 0.03%,遠低於國際組織年複發率小於1%的標準。心得體會範文新中國成立以來,消滅天花、血吸蟲、消除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都飽含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艱辛付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遭遇戰,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本輪疫情中,江蘇舉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揚州疫情處置,已調派9184人次支援南京、3425人支援揚州核酸採樣和檢測。白衣為甲、逆行出征,捨生忘死的壯舉一次次挽救生命,成就“醫之大者”。
 
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3
 
  近日,人民日報發佈了一則新聞;98歲的“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歲。李恆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在畢業後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國家,回國後,一直從事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她將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國家,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並在95歲入黨,她曾説:“我回國不後悔,一輩子做麻風病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現在她已經98歲,每天她都會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上班,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努力工作到100歲。她要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李恆英的事蹟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年人學習,我們都要爭當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求我們擁有遠大的理想。理想是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理想是小船,載着我們到達勝利的彼岸,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擁有遠大的理想,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和前途結合起來,將個人理想融入中國夢,推動中國夢的更好實現。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求我們堅持不懈的奮鬥。奮鬥是我們一直需要要堅持的,新時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奮鬥出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頑強拼搏,勇於開拓,奮鬥出屬於自己的有意義的人生。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求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對國家保持忠誠的信仰,牢固樹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信念,堅定對中國夢實現的偉大信心,堅定理想信念,對自己保持堅定的信心,遇到困難努力克服並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這一代青年重任在肩,我們都要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中國夢的實現付出不懈的努力。
 
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4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8月17日剛剛度過百歲生日。李桓英在麻風病研究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世所公認;她以百年人生詮釋醫者仁心,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再高高不過信仰,再大大不過國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融為一體。她在95歲高齡入黨,對黨組織,李桓英説:我很榮幸自己是黨的同齡人,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病救治事業奮鬥終身;對於國家和人民,李桓英説: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百廢待舉,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從醫80多年來,我做得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只要我還有精力、有力量,我願意為黨和人民奉獻終生。
 
  奮鬥終身,奉獻終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初心不改。從當年告別已遷居美國的父母,隻身一人毅然回國;從辭去世界衞生組織聘任的專家職務,到在一窮二白的祖國開展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見到麻風病患者,到終其一生從事麻風病防治和研究;從在為國內羣眾提供高效治療中積累經驗,到為世界麻風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國方案,李桓英心裏始終裝着國家和人民,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熱愛的事業中,雖耄耋之年亦步履鏗鏘,任精力有限仍一往無前。
 
  “要想搞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麼也幹不成。”面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麻風病,李桓英迎難而上,她用自己做試驗,喝麻風病人家的水,吃麻風病人家的飯,握麻風病人的手……麻風病患者説:“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為了戰勝麻風病,李桓英踏遍雲貴川7個地州、59個縣的幾乎每一個村寨,兩次翻車、兩次翻船、兩邊的鎖骨和肋骨摔斷,都沒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斷她的腳步。以無私大愛,以赤膽忠心,樹起醫者仁心的精神座標。
 
  圖片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歸來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李桓英百歲時,中國已經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闊步地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前無古人的壯舉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內一批批傑出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今天新時代則為每個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更大舞台。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息息相關,實現自身價值與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同根同源。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與國家同步、與信仰同行,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創造新的傳奇。
 
學習李恆英事蹟心得體會5
 
  新中國成立72年來,無數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砥礪前行。尤其是在醫療衞生戰線上,那些人踐行着醫者的初心。
 
  李桓英就是見證我國醫療衞生事業變化的親歷者之一。她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2019年時,已經98歲高齡的她仍然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她都會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上班。
 
  “我是中國人,我得回家。”
 
  1921年,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她先後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9歲就已成為世界衞生組織的官員和性病專家。
 
  在世衞組織七年任期結束後,李桓英拒絕了續聘申請,瞞着已經移民美國的父母和4個弟弟妹妹,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在1958年回到祖國。
 
  每一位海歸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回國?
 
  李桓英對此的回答是: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忘本,我應該回,回家正當其時。我要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我要跟麻風病患者擁抱,這樣做是為了讓病人對我有信心。”
 
  回國後,李桓英深入到傳染病這一領域。1978年,她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那時開始,讓大家聞風喪膽的麻風病伴隨她餘下的工作生涯。
 
  在過去,無論是在歐洲還是舊時的中國,麻風病患者往往被視為魔鬼,不僅很少被救治,還會被趕到一個封閉的地方自生自滅,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燒死或者直接活埋。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有52萬同胞飽受着麻風病的折磨。
 
  在眾人“談麻色變”的時期,李桓英始終在為消除麻風病做着努力。她為病人爭取到世衞組織的免費藥物,她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風寨,還會和病人握手和擁抱。她説過,這樣做就是要讓病人對她有信心,相信醫生能夠治好這個病。
 
  李桓英深入到麻風寨時,還發生過意外,當時她的肋骨裂了七根,汽車滾下山來,她從汽車裏飛了出去。事後,她還打趣説:“發生車禍時還好臉沒爛。”
 
  在李桓英和防麻工作人員的耐心説服和指導下,經過兩年的努力,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全部由版納衞生局頒發了“治癒證”。李桓英用不爭的事實證明,麻風病短程聯合化療方案有效率達到百分之百。
 
  從1985年起,李桓英就開始給雲貴川三省的省、州、縣麻防人員辦學習班。每個班40人,迄今上萬人次接受過她的培訓。
 
  1994年,在中國試驗成功的短程聯合化療療法開始向全世界推廣。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這個方法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2007年,中國向世界宣佈,在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後,中國終於終結了麻風病時代。
 
  因為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李桓英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等榮譽。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回國不後悔,一輩子跟麻風病打交道也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友誼醫院舉行了一場非同尋常的入黨宣誓儀式,95歲的李桓英與數十名友誼醫院的新黨員一同宣誓入黨,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李桓英在一年後成為正式黨員。她對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説:“我回國不後悔,一輩子跟麻風病打交道也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
 
  李桓英一生未曾結婚,雖然已經98歲,但她一直堅持一個人居住。為照顧她,她的身邊只安排了一名助手,負責協調李桓英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另外還有一名夜間陪護人員,負責李桓英的夜間起居。李桓英曾説,自己對生活的要求不多,很能將就。下鄉時她也從不叫苦,因為總是能從中得到滿足。
 
  如今,老人年紀大了,去西南的時間較以往少了,但那裏的鳳尾竹牽掛她,那裏的麻風病人更是忘不了她,高齡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98歲的李桓英還有一個心願,就是再去一次她曾經戰鬥過的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破譯的麻風病發病機制。但隨着年齡增長,醫院不敢再做這樣的安排,只能安排當地的防疫工作者來北京向她彙報情況。
 
  目前,我國現存麻風病人不到3000人,“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為此,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努力工作到100歲。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見證者,李桓英不僅為我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加傳承了中華大地的民族之魂,堅持為祖國做事,造福人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