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69K

當我們的內心擁有一定的收穫之後,要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感觸,寫一寫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就是將學習或者生活中進行的思考用文字書寫下來的書面表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6篇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1

學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六、七歲兒童的教育,包括學前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它的教育任務和要求是: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個性發展及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前兒童智力發展和入國小的準備。幼兒期是智力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這時期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富於幻想,喜歡發問,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天才兒童的誕生無不與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當然,學前教育也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不僅注重智力教育,更加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的習慣對於人的極重要性。在國內,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學前教育不能只注重兒童智力開發,更重要的是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與他人相處。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每個幼兒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天賦,不能以一種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説:“有一個小朋友很調皮,每天上課不認真,還經常打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幼兒就要讓他有種成就感,讓他當一個小組長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這樣他會更好的約束自己,”所以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發揮孩子們各自的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現代兒童觀,不僅要重視對兒童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有個美好的“樂園”,可以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

二、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實現自我突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是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計劃,花再多的努力也會事倍功半。做什麼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你的學習效果有着深刻的影響。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學會要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一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複習和做作業,什麼時候閲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並且一件一件按時完成。一般來説,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是的學習時間。下午較為疲勞,應以複習舊課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零星時間看似很少,利用價值很小,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將零星時間集合起來,就是寶貴的整段時間。學會利用在等待中浪費的時間。等公交車、等人的這些等待的時間加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只是因為它們單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視掉。其實5分鐘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説温習隨身的筆記,看看學前教育的課外書。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邊角料”時間,經過一定的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就一定會收到絕對想不到的效果,實現自我突破。

三、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説,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説:興趣是學習的不竭的動力源泉。只要我喜歡當老師,喜歡教孩子,我就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願意去學,喜歡去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相輔相成。

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自身終身受益。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多做筆記,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

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考前複習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過程。內容要少而精,且條理清晰,看後很容易記住,比抱着厚厚的課本複習要輕鬆許多,不會造成大的心理壓力。最後複習時,筆記就是自己建的一個知識體系,把知識點串起來記就很容易了。多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加強記憶,還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

學前教育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還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所謂“温故而知新”,我們要對自己平時學習的成果和心得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只有靜下心來,我們才能夠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做到及時的發現,然後進行及時的補救。古人云:“思己之過方成才”。反思,不可不做的一件事。反思的過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弱點,要害,不足之處在那裏。加以改正,加以完善,不斷地進步,進取,成功就會指日可待。人只有在不斷的反思與改正中才能成長。我每天下班都養成一個良好習慣,首先是打開計算機,把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後。開始自我反思,並且寫反思日記。把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總結,能夠總結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警惕自己的懶惰,如果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發佈到網路平台,讓家人和朋友同學來督促我改正,這樣,在不斷的總結中,我的專業水平提升很快。

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整個實習教學的過程中,收穫了很多,成長了很多!這些理論知識將會給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我知道自己不能鬆懈,人活到老學到老。我還需要不斷補充知識,充實自己,在實踐教育中創新改進方法,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幼師這份神聖的職業!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2

伴隨着孩子們的天真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一學期即將結束了,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時,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學前班的老師,既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時又要幫助他們養成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學前班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紀侓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侓。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班裏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生活中習得英語,雙語學前班的環境讓孩子們時刻能夠接觸到英文,能將課上所學到的英文知識靈活的運用在班級生活中,早晚我會主動用英文問候;在課間的時候我提醒他們入廁喝水。在午飯時間我會向他們介紹每天的食物名稱。在打掃衞生時我會説。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我會及時地出現。在一遍一遍的重複中學會了用英文交流,現在孩子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説英文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二、關心愛護每個孩子。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説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裏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孩子們能在輕鬆快樂的環境裏好好學習。

三、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並做到因材施教。

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促進兒童智力,言語及個性地快速發展。同時在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將培優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學期班裏來了2個新學生,學習基礎較弱,為了讓她們儘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後的時間給她們補課,積極和家長交流意見,經過2個月的時間,她們的進步很大。

雖然在學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快樂無憂的學習和遊戲,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幸福。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3

一、重在習慣、貴在堅持

其實現在的孩子由於優生優育,智力不會相差很多,關鍵是習慣。平時我就和孩子説過做任何一件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堅持而且要盡力做好,即使是玩某項玩具或學騎腳踏車、學溜旱冰、踏板車、下棋等。其實這就在培養孩子做事要有恆心和毅力,做事要有上進心。要麼不學,要學就應該有責任心盡力學好,至於達到什麼程度,那是能力問題,而現代優生優育的孩子中習慣遠遠比資質重要。

二、家長應幫助孩子共度難關

孩子在學任何一樣內容時如鋼琴、書法、畫畫、棋類等都會有一定時期的困難期,家長應該有耐心並鼓勵、幫助他一起度過難關。比如説:他在學寫時,我發現他寫得不好,我就幫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筆,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訴孩子:這個內容是很難,不過你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都強,已經在慢慢克服了,並且比前面進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媽媽練得話,説不定還是你好呢……這一遍你更會動腦筋了,憑這一點就應該給你多加兩顆“愛動腦筋星”等等。

三、家長潛移默化重於嚴肅説教

有些知識我們都是在和孩子玩的過程中慢慢滲透的,從來沒有嚴嚴肅的像老師上課式的教孩子學什麼。比如和孩子出去散步時發現孩子對小樹特別感興趣,我就和他做過這樣的遊戲:每隔三米種一棵樹,15米內可以中幾棵樹?一棵樹據一次可以將樹據成幾段?據三次可以據成幾段?早上吃牛奶時他不願喝罐裝奶粉,我就説這個奶粉營養很豐富,由鐵、鈣、很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小朋友喝了會很聰明的。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於是他就會樂意地喝了。在喝的過程中,我就和他彎了另一個遊戲:一罐奶粉398元,兩罐是多少錢?他很認真地在思考,掰手指,自立還發出嘰裏咕嚕的聲音,我看他眉頭緊鎖,我就笑著和他説:寶貝,媽媽叫你一個玩這種遊戲的方法:媽媽:398接近哪一個大一點的整數?兒子:400。媽媽:那麼按照400算的話你多算了幾塊?,兩罐你又多算了幾元,再減去多算的不就得了……。他得知還有這種聰明的算法可樂壞了,一個勁的教我再出幾道。

兩歲時帶他出去玩,快到家的時候,他問:媽媽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到家?媽媽:大概100秒。兒子:100秒到底是多少啊?媽媽:就是你從100、99、98…這樣倒著書,數到0時就到家了。他坐到我的腳踏車上很專注的在數,,做媽媽的根據孩子數的情況可以加快或減慢汽車的速度,以達到100秒的目的。

四、家長應嚴格把握孩子的興趣關

家長肯定會發現孩子一個階段的喜好。就在他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注重引導,效果特別好,其實這也驗應了愛因斯坦所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很小時我就給他講睡前故事,不管他聽懂聽不懂。重複多了,他竟然記得了,還裝模作樣的拿著書讀,不料真有很多會讀,有些不認識的嘰嘰咕咕帶過,我立刻給他指認,並且大大的表揚他會認那麼多。他每當外出登車就會看車站牌上的、廣告、賓館、飯店的問個不停,這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有問必答,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效果遠遠比家長和孩子正兒八經的坐在那學認好得多。就這樣他學會讀一篇故事,我就讀兩篇故事作為獎勵他,由此在上一年級前他就可以比較流利的讀報紙上的一些新聞了。

在我孩子三歲時他還對數沒有概念。他只記得自己三歲,家裡有三口人。可是當家裡明明坐著5個人,他也會從12345數過來,可是一當我問他一共幾個人?他就説成了三個,可把我急壞了。當時為了讓他感受色彩和數,我把家裡的牆上到處都貼上了掛曆,突然有一天,他站在牀上很專注的在數掛曆上的數1———31,我就拿出了織毛衣的皮尺,他數皮尺上的數可開心了,於是我藉機給他量身高,問他:你有多少釐米高,當他得知自己數對了甭提多高興了。這是成功的體驗法。緊接著我就從玩具市場買來了數拼圖,從此他從10以內的加減法逐步過渡到一年級前會算湊十法的20以內的加法。

可是我作為家長從來沒有系統的教他過教材,在他上國小時,我就告訴他,你雖然知道一些知識,但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有很多知識和語言是你自己學不到的,一定要謙虛,這樣才會不斷進步。還有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時也要找適當的時間把自己知道的也説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

他有時在我帶他上學的路上,他就喜歡背誦語文老師教過的拼音、課文、古詩等,我也會在路上和他搶答口算,這樣我們都節省時間。有時我特意比他快,讓他羨慕,然後告訴她我快的祕訣,引出了上學的路上我們就學完了“乘法口訣”這一內容。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4

最近我園組織全園教師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時在09月19日,我還很榮幸得參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辦,市濱江幼兒園承辦的瑞安市幼兒教師“我與指南同行”論壇活動。剛開始我對指南的瞭解並不多,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我對指南有了初步的瞭解。《指南》分為課程管理、保教常規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管理三方面的內容,總共三十六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指南》第十九條“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活動需求以及教室空間佈局等實際情況,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關注主題環境的創設和活動空間的利用,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家長資源、生活資源,創設適合本班幼兒自主活動的區域環境,將班級(區域環境)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感觸很大。以往在創設環境時我們總是很少考慮到“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我們總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誤區:1、老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2、主題牆面語言過於簡單;3、主題牆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幼兒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變成了“外人”,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創設,只能算是一位欣賞者。我開始認真的反思自己平時的主題牆創設,反思該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環境主題是應該為教學服務,主題靠環境而深入,讓幼兒在與牆飾的真正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評價理念,讓教師在主題牆創設中體驗幸福與成功;讓幼兒成為主題牆創設的真正主人,視家長為主題創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教師只是主題牆創設的藝術整合者;注重主題牆創設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動態化。

結合指南,反思自己平時的各個方面發現在《指南》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東西,我會繼續努力去學習《指南》,將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膽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積極、大膽實踐,認真全面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5

我從國小教師轉崗投身於幼教育事業已經快5年了,可是還從沒有機會參加幼兒保育、教育的系統培訓。這次有幸有機會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專家對我縣全體幼兒教師進行學前教育培訓。經過3天專家的集中培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我今後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幼兒專家、老師系統的、深入淺出的講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懂得了3—6歲學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從理論上懂得了幼兒保育、教育工作應怎樣科學的進行,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怎樣地去科學保育、教育幼兒。我們在以前的學前保育、教育工作中,雖然在認真努力地去做,而且有的在表面上看來效果還挺好的,但通過這次培訓方知,我們有的幼兒保育、教育方式是不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我們在實際的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把自己老師的位置給定偏了甚至搞錯了,老師在整個幼兒的活動學習過程中佔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不利於幼兒健康快樂地的成長。我們以前在幼兒保育、教育中還有“國小化”教學趨向,重幼兒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了迎合幼兒家長的“口味”,我們一味的給幼兒灌輸太多機械的東西,這可以説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不利於幼兒健康的成長,也不利於幼兒智力的開發。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我們應該在幼兒教學中採取遊戲化的教學模式。醫學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各種肢體活動能幫助幼兒開發大腦智力,所以我們應該主張幼兒在活動中去學習,讓幼兒直接參與、經歷活動,使他們的大腦在活動中得到健康發展。為什麼我們説幼兒教育就是遊戲教育呢,原因就是這醫學科學依據。在幼兒教育中,讓他們在玩中學,這遠比幼兒死記硬背一些東西更有利於幼兒大腦的發育。我們應注重幼兒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養成,讓他們學會講衞生,具有自理能力,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生活上、學習上具有獨立性,做任何事情能專注,動作協調,在公共場所能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公共場所的小文明人。我們要培養幼兒的自信,與幼兒建立互相信賴、互相依賴的夥伴關係。

在這次培訓中提到了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與交流對幼兒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們幼兒園做得比較欠缺的是教師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工作。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教師,還有家長、社會對幼兒的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幼兒身邊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也對幼兒的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幼兒身邊能夠感受到的、聽得到的、看的到的一切,都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每個幼兒的生活環境、家庭情況、個性特點都不盡相同,我們幼兒教師需要與幼兒家長經常交流、溝通,做到儘量瞭解孩子的一切,老師才能做到對幼兒教育時心中有數。幼兒保育、教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因幼兒而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方法,我們在教育上不能搞“一刀切”,一種教育“樣板”,社會上需要的人才是多樣的,我們在培養幼兒才能時也要多樣化,教學模式也不能搞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這才符合個人的自然發展。所以我們幼兒教師要想做好幼教工作,首先應該做好幼兒家訪工作。

這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兒童為主,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抓住幼兒的認知規律進行教育。在我們的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也有些幼兒保育、教育思想是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我們主張“不教”的幼兒教育,但這種思想沒有徹底,在實際教學中還顧忌幼兒家長的反應,怕幼兒家長抱怨孩子少學了知識技能,於是教師在執教過程中無形的受到了幼兒家長的影響,在保育、教育過程中有一種“拔苗助長”的舉動,或多或少的在保育、教育工作中有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在執教中就難免有填鴨式教學的出現,忽略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這説明我們教育思想革命得不夠徹底,教育改革不夠堅定、執着,今後我們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要敢於創新,不要在革新中瞻前顧後,我們要有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去奉獻幼教事業,不要因一點點自利而動搖幼教創新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當成一個“自然人”來教,否則我們將“扼殺”幼兒的天性,換來的將是一個個頭腦裏裝滿知識、單板的機械人,缺少了“人性”。另外,我們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也重視幼兒學具的準備,但有些似乎太形式了,我們今後在這方面做準備工作時,要儘量結合社會實際,儘量貼近幼兒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切切實實的現實世界。

這次培訓我知道了當一名幼兒教師不容易,幼兒教師並不是一名簡單的保姆,幼兒教師也有很高的專業性,對於我們國小教師轉崗當幼兒教師的,是需要不斷學習、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這次培訓,我知道了幼兒的學習特點是遊戲化,懂得了幼兒園家幼聯繫的重要性,也瞭解了幼兒蒙特梭利教學法,使我受益匪淺。要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幼兒教師,我還需要不停的學習、培訓,抓住今後每一次培訓機會,才能讓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史心得體會篇6

為了更好的加強自我專業化發展,這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並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樑志燊編著的《學前教育學》一書,。《學前教育學》主要是研究學前教育的現象,揭示學前教育的規律,以增強學生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職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一門學科。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鞏固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主要理論,掌握學前教育的實踐技能和重要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認識到遊戲在兒童成長髮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學習設計優秀的學前教育課程,能夠合理安排兒童的一日活動;正確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把握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我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刻反思。談談自己對孩子的觀點。

我是兩個班教學的,所以接觸的孩子年齡從3—6,通過我對孩子的觀察:四歲的孩子比三歲的孩子更加活潑好動,對周圍生活的環境也更熟悉了,能積極積累經驗。在活動中堅持的時間也長了,他們不但愛玩,而且會玩了,會自己玩,也會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在遊戲中會出主意,玩出花樣,玩得更有興致了。四歲的孩子有具體形象思維,所以在活動中要多引導他們認識多種事物。四歲的孩子可以聽進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聽懂一些道理,能完成成人交給的一些任務了,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了,他們能有意的注意,有意的記憶,有意的想象了。因此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生活,以增長見識和發展多種能力。生活無處不在,生活無處不有,只要我們會用眼睛看、會用耳朵聽、會用嘴説、會用鼻子聞、會用心去想,生活就在身邊!

例如分季節觀察周圍的事物,如:春天到,帶孩子觀察大自然説説春天的特徵,小草綠了、花兒紅了,冰雪融化了、筍芽冒出來了、人們的衣服穿得少了,孩子們出來放風箏了……感受春天的美麗,萬物復甦那種不可阻擋的生命力;再如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如家鄉新修了水泥路、街上新開的店面等等,説説自己的感受,説説這些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麼樣的便利,想想這些變化都需要我們大家付出怎麼樣的努力,培養他們愛家鄉的感情和長大後建設家鄉的好品質;又如帶幼兒觀察周圍的人,家人長得什麼樣子,老師同伴長得什麼樣子,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或者用什麼樣的畫面來表現;還可以培養幼兒觀察記憶周圍發生的事,用自己的語言把了解到的事情敍述出來並發表自己的評論等。在這些多種形式的觀察中可以讓幼兒不斷增長見識,不斷髮展幼兒的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等能力。

最後要以遊戲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遊戲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最受幼兒歡迎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遊戲中,幼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創作能力強。在遊戲中幼兒的認識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判斷能力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在遊戲中幼兒的心靈得到快樂!作為教師,作為幼兒身邊的任何一個成人,我們都應該盡力為他們提供遊戲的場所以及物質、心理環境。為此,我設計了發展運動能力的遊戲《我們的小車開得快》、《摘蘋果》、《踩尾巴》等,發展語言能力的遊戲《説説我美麗的家》、《我來講故事》等,發展判斷能力的遊戲《我是環保小衞士》、《我做乖寶寶》等,為幼兒提供遊戲的各種所需,讓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發展能力,快樂度過每一天。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做一個好老師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