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國小生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着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是以聖母院這座大教堂為中心,描繪15世紀巴黎的這種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下面是本站小編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小學生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國小生篇)

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巴黎聖母院》乃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作品,此書描寫了世紀,法國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並透過這種描寫,深刻地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表達了雨果人道主義的思想。

本書塑造了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的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伴在她身邊的一隻小羊也聰明絕頂,並給予無限遐想,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身體雖有很多殘疾,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卻擁有着一顆美麗純潔,不摻一絲雜質的心靈,他守護珍寶似地守護着愛斯梅拉達,愛她甚至愛過了自己,但是在社會偏見與邪惡勢力的面前,只得選擇了殉葬的愛情。副教授弗羅洛為了想得到愛斯梅拉達,用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威逼愛斯梅拉達嫁給他。夏託佩爾弗比斯隊長雖徒有華表,但是內心似一包爛瓤一般,他也極其惡劣的手段玩弄了,幼稚痴情的愛斯梅拉達。格朗吉沃這個苟且偷生的傢伙為了生存可以拋棄一切。

人性是多樣的,我們可不要做一個像弗比斯有着骯髒心靈的人,我們應該像卡西莫多一樣,有着一顆純美心靈,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巴黎聖母院》可謂人人皆知的“地方”,它的“創建”人是世界文學中超級巨人式的作家;既是舉世公認的法蘭西偉大民族詩人,又是轟動一個時代的戲劇大師,還是非常傑出的小説家——雨果。雨果自降生到逝世,他經歷了法國的五個不同時代。他的浪漫主義文學中着名的長篇小説《巴黎聖母院》於1831年完成,緊隨“七月革命”。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説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説的魅力所在。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小説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説寫到這裏,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1789年大革命的爆發。

法國《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在這兩個星期中,我看完了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著作《巴黎聖母院》,讀完後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一時期的腐敗,感悟也自然不少。

書中講述了一位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達爾被一個邪惡又有名氣的副主教迫害,最後還將她送上了絞刑場。外表醜陋的敲鐘人加西莫多最後親手將副主教推下了鐘塔。

讀完後,我深有感觸。我明白了善良與一個人的美醜並無關係,如果一個人善良,總會去幫助別人,那這個人即使在醜陋,也不會被羣眾排斥,但像副主教一樣的人,即使有很大的名氣,但最終還是落得個摔死的下場。加西莫多就不同,他人雖然長得很醜,但他心地善良,看到了副主教的罪行,雖然他是由副主教一手帶大的,但還是忍着淚將眼前的惡魔推下了鐘塔,他大義滅親,使我的心久久無法平息。

《巴黎聖母院》反映了當時法國的腐敗,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我一定也要像加西莫多一樣,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