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四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四篇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1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自從學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那一課後,這段話就一直印在我的心頭。

  這篇課文講了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用20多年的時間奔波,收集史料,前後修改6次,到了他5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國榷》。就在印刷前的幾天,卻被小偷偷走了!可這個打擊並沒有打垮談遷,而是重新振作起來,有一次回到書房,重頭寫《國榷》。他用了四年,又寫了一部《國榷》。他到處尋訪,使《國榷》更加翔實。新《國榷》共104卷,4284千字。

  是呀!談遷之所以能重新站起來,靠的是什麼呢?是信念!為什麼明明寫的很好他卻還是要去奔波?是信念!為什麼談遷為了抄一點史料而帶着乾糧走了一百多里路?還是信念!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麼你的人生不會風平浪靜,你要乘風破浪,哪怕遇上海嘯,你也要重新振作,而不是光顧着流淚。人生中沒有人不會遇上不順利,但你可以試着讓自己振作。

  美國的凱倫海勒,小時候生了一場病,發高燒,導致眼睛瞎了。對她來説,世界是黑暗的,他最先開始自暴自棄,但她遇上了喜歡她的老師,所以她刻苦學習,不停的學習,努力的學習,最後寫成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震撼世界的書。

  中國的男大學生劉濤,5歲時失去了雙臂,他用腳寫字,先開始,他的腳上磨出了水泡,血水順着腳淌下。時間長了,他終於學會了用腳寫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成為了一名特殊的大學生。

  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還很多,而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2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每個人的人生沒有幸運之説,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和挫折。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談遷決心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國榷》,之後慘遭厄運,《國榷》被盜,他沒有放棄,從頭再來。他精益求精,把《國榷》寫得更加完美了。我很欣賞他,因為他能從痛苦中掙脱出來,又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這正式他不向命運低頭,永不言敗的精神。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這裏的崎嶇坎坷,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困難。有些人被困難戰勝了,一事無成;有些人則戰勝了困難,取得成功。正如我們學到的一句話: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文中的談遷有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他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成功。終於,他戰勝了困難,名垂青史。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飛人劉翔。你們別以為他以前跑得有多快,其實以前他跑得並不快。在之前的好幾屆世界比賽中,從沒有進入過決賽,名落孫山是常有的事。但他從未放棄,而是默默地和世界冠軍比比賽。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都堅持不懈地練習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終於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他贏得了第一枚奧運金牌,2006年,男子110米跨欄打破世界紀錄。2012年倫敦奧運會110米跨欄,他在第一欄就摔倒了,最終單腳跳過終點。面對鏡頭,他依然微笑,堅信自己還能飛起來。他真是打不垮的男子漢。我也相信,希望之光一定會驅散絕望之雲的。

  我想,只要人人都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可以和談遷、劉翔一樣實現夢想。在困難面前,我們永遠不會低頭的。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3

  讀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後,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談遷的身影在我心中無限地擴大,擴大……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難道不該值得我們的學習嗎?像談遷一樣堅持的人現在也有許多:張海迪5歲時候因患脊髓血管造成高位截癱,不過她沒有被擊垮,而是一邊與病魔做鬥爭,一邊勤奮學習,還熱心幫助他人,被譽為當代保爾。是什麼讓他們戰勝厄運,取得成就?是難捨的家人?是驚人的才華?是卓越的思維?是美好的世間?不,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他們取得成就!想到他們,又想到自己……

  在生活與學習中,我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放棄了。數學題不會做,想都不想就向父母索取答案;字寫得歪歪扭扭地也不去練,作業本上的字跡都十分潦草;洗碗總沒洗乾淨也不洗了。如果我們一直這樣,遇到困難撒手不管,我們難道還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嗎?我心中十分慚愧,那些身殘志堅的殘疾人都戰勝了可怕的命運,那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還有什麼不能戰勝的呢?

  正如安格爾所説:所有堅忍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讓我們銘記: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努力奮鬥,攜手走向燦爛的明天!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4

  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了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文主要描述明代史學家談遷歷經磨難,兩次撰寫《國榷》這部鴻篇鉅製的經過。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逆境中,一定要有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

  讀着讀着,我不禁掩卷沉思:古今中外,身處逆境取得成就的人,真是數不勝數。張海迪小時候做了三次大手術,導致高位截癱,最終卧牀不起。躺在病榻上的她,憑着一股堅韌不拔的毅力,自學了英、德、日等各國語言,並堅持寫作,最終走上了文學之路。作曲家貝多芬,由於家境貧困,沒能讀上大學。十七歲時,不幸患了傷寒和天花;二十六歲時,又染上了耳疾,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是屢屢遭受挫折……在與命運的搏鬥中,貝多芬的毅力顯得異常堅強,即使在無聲世界中,他依然創作出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輝煌——《第九交響曲合唱》。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記得剛開始學書法時,要練習懸空執筆,我練得手痠到無法動彈,沒幾天就打退堂鼓;練跳舞時,常常要下腰、劈叉,因吃不了那般苦,又半途而廢。後來,在指導老師和媽媽的耐心教導下,我有了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有一次,體育課上測試立定跳遠,我跳了幾次,就感到腳尖痠疼,但我還是咬緊牙關挺過去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不辭勞苦地練習,最終跳出了168釐米的好成績。學習上,經常遇到攔路虎,但我毫不畏懼,並且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道道難題隨即迎刃而解。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堅強。烈日炎炎的盛夏,我能和小夥伴一起,冒着酷暑翻山越嶺,參加夏令營活動;滴水成冰的寒冬,我能堅持早起,頂着凜冽的寒風跑步上學……

  俗話説得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漫長人生征途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但只要有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