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兒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讀後感是幫助他人理解閲讀原文的重要文本,讀後感指看完一本書後把心裏的想法利用文字書寫出來的書面表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舊事兒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舊事兒讀後感8篇

舊事兒讀後感篇1

今天,媽媽帶了一套書回家,我一看是一套歷史書,還是厚厚的七本,它們的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歷史書,還這麼多,又這麼厚,什麼時候才看的完啊?媽媽還強力推薦:“看過這套書的人都説寫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細細讀!”我只好應着媽媽的要求,心不甘情不願的捧起了書。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着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_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建到滅亡經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爭、_政治、當時的經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鬆,臨危受命敢當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為了能見“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後他因為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裏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為百姓着想,不屈服於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麼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舊事兒讀後感篇2

這時,從邊上走來幾位高年級學生,看見我們吃力的撿着紙片,而且紙片還這麼難撿,馬上加入我們撿紙片的行列,有了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幫助,很快就把這些紙片抓住了,放到垃圾簍裏?但願春天能夠早早的來,那樣北花園的景色就會變得更多姿多彩了。就在這時燈又亮了起來,一股清涼風撲面而來,老爸重新坐在我面前,對我説:“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用盡全力去解決他,而不是哭。

第一冊講述的皇帝是一個很奇怪的皇帝:朱元璋,有的人只聽説過流氓皇帝,卑鄙的皇帝......卻從沒聽説過和尚皇帝。朱元璋,從農民到乞丐,從乞丐到和尚,從和尚到皇帝。他有傳奇的一生,他從應天開始打起,碰到了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這些敵人。結識了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些朋友,打下了屬於他自己的天地,卻因肅貪、制腐也冤枉了許多人。也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駕崩,年七十一。後他的長孫朱允炆也即位,但此時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也開始準備奪門之變。朱棣發動奪門之變,強行奪取侄子朱允炆的王位。開啟他的永樂年。

看完第一冊我最佩服的有兩人:朱元璋和作者。首先講朱元璋,朱元璋別名朱重八、朱國瑞。無文憑,後自學。可就在這種妖孽橫行的年代,他一個被人欺壓的小農民卻靠着自己變成了九五至尊。在亂世中學會了冷靜、果斷和堅持。冷靜,讓他能迅速判斷局勢。果斷,讓他能夠從局勢中正確地抉擇。堅持,讓他能在逆境中反擊。這三樣寶物構成了他打不破的心理防線。每一次行動只要有這三樣寶物在身,總能化險為夷,到達勝利彼岸。這就是朱元璋,一個有着超強領導才能的放牛娃。再是作者,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他有條不紊地用白話文把1344年到1644年間的明朝歷史,以明代史料為根基寫出了這個300年16位皇帝的強大明朝,寫作水平可見一斑。

轉回我們的時代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也要像朱元璋一樣要堅持,好好讀書,為國家、社會乃至世界做出我們最大的貢獻。朱元璋無疑是個成功者,但他卻不是個常勝將軍。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經歷了那麼多的失敗。因此,要獲得最後的成功,不是經歷失敗,而是經歷失敗後,繼續奮鬥的勇氣。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質區別。我們以後可能沒有朱元璋那麼成功,但我們必須要有和朱元璋一樣甚至更強的堅持

合上書我彷彿看見朱元璋提着韁繩,馳騁沙場

舊事兒讀後感篇3

早在國小,這本書就被同學們傳閲,當時對史事並不怎感興趣,所以不大在意。當推薦書目出現這一本時,便立馬問以前的同學哪本最好看,她説,大結局,悲壯悽慘。

顧名思義,《明朝那些事兒》是以明朝史事為內容,大結局則講述了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史稱崇禎皇帝。

崇禎剛登基,心中有的只是恐懼,因為魏忠賢魏太監。然而在恐慌之中不忘平反亂賊。處事妥當,思前顧後以及強大的政治頭腦使猖狂兩朝的魏太監下了台。

讀到這,不僅欽佩崇禎處事有方,然而在後文中與民軍及清軍的對抗之中,我想説,他用人不周,處事不精,育人不足,不善官兵,過於信人。前後認識反差很大。

可能是我讀得不夠深刻,見解略偏,但私下總結,這應該是崇禎的弱點,最起碼,我認為是。

所以,到最後,明末的大將猛人被用完,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崇禎看淡,無可奈何,留下一句“諸臣誤我”,走向了那棵樹,將自己的生命終結。

自始至終,作者當年明月的筆調是詼諧,詼諧的語句詼諧的筆風,詮釋了整個明朝。

我曾想問,為何崇禎如期兢兢業業卻還要遭受亡國之災?為何要將其化成悲劇,示在眾人面前?當年明月告訴我,因為它是歷史。無論你怎樣傷心流淚,怎樣替主人公追悔莫及,它都無法改變,因為它早已隨紅塵而去,因為它既不是觀點也不是議題,它,是事實。它,是歷史。

我明白了。

於是我不再去鬱悶這個結局如何如何悲壯,如何如何悽慘。事實就是如此。

但,為何明知從先帝手中接過的是個爛攤子,他卻還要苦心積慮地收拾下去?頓悟之:當從先帝手中接過攤子後,就意味着崇禎做好了準備,做好了收拾攤子的準備,做好了收拾攤子的準備,做好了肩負責任的準備。是的,就因責任二字。他要為大明江山負責。所以,就算到最後戰況如何慘烈,他仍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試圖力挽狂瀾,直至兵臨城下,他依舊沒有放棄。明月用他的文章告訴我,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説道到文章,之前説過它很詼諧,很幽默,而讀者在大笑之中卻能品味出歷史帶來的古韻古味。而且明月時不時加入自身體會,更為深入人心。如一杯清茶,散發着裊裊茶香,淺嘗初試,舌尖感到略微苦澀,但苦澀中夾帶着甘美,沁人心脾。篇末,一讀者説,如此奇文亙古少有,多一字狗尾續貂,少一字意猶未盡。正是如此,讀者能在書中暢快淋漓,受益匪淺。

這樣的文章,讓我認識了那位從古至今爭議頗多的皇帝,書中的崇禎是個失敗者,二百七十四年的江山最終毀於他手。但是,我認為,他做到了皇帝的職責,在位約莫十三年,盡心盡責,平定江山,然而世事難料,儘管崇禎一心想穩住天下,但由於破洞似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導致悲劇發生。

在我心中,他是個成功者,為何?為書中的結束語。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崇禎做到了。

一朝悟書,一暮思書,思何?思崇禎之年,戰亂不斷,改朝換代,崇禎亦無奈。欲平江山,奈何慘之。餘雖思,可思而不欲多言,仰望夜空,點點星辰歎息,與我一起,為夕歎矣。

舊事兒讀後感篇4

?明朝那些事兒》很長,花了比較久的時間讀完了,其實這本書完全可以看做是很多枯燥道理的歷史演繹版本。比如“要爭做第一,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有區別”、“做傻的聰明人(低姿態,瞞住你的聰明)”等等。

文中最佩服的是王守仁,這個“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有高尚的理想並不足夠,還要有能力才能實現,好人要想實現高尚的目標,要比壞人更會玩詭計、更加聰明。

比如王守仁送5兩銀子給錦衣衞,被嫌少仍了,他誇讚錦衣衞清廉無比,並説要寫文章表揚,讓錦衣衞不敢找他麻煩。

寧王叛亂時,由於缺少時間募集足夠的兵,他用各種花樣造成進攻南京是個大圈套的假象,讓寧王白白等了十幾天。雖然他的很多手段看起來並不高尚,甚至有很多陰謀詭計,但確達到了高尚的目標。

同時,要有強大的內心,為人處世要淡然,不要計較一時得失,不要浮躁,而要從更長遠的看待問題。如果忍耐能夠避免無必要的衝突和風險,那麼忍耐就是值得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看看明朝那段不怎麼光明的歲月,看看那段歷史,也許更能夠理解當今社會,抓住時代大潮,順勢而為。

舊事兒讀後感篇5

這個學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剛開始,是因為在書架上翻書,偶然間發現了這已有9年曆史的書,我對歷史很有興趣,你讓我説説各個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歷史書籍”這四個字就激動起來,翻開書皮又看見“明朝”這兩字就更激動了。

看一本歷史書,猶如穿越到古代,與古人對話,看盡這個朝代的名人故事與興盛衰敗,真是棒極了!我立刻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看了一章,覺得耳目一新:哇,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歷史書嗎?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貪污,我又氣得牙齒磨得沙沙作響;看到喜歡的忠臣被設計害死,禁不住扼腕歎息,難過好久......

記得每個朝代都有幾位正直的君王,可是這個明朝倒好,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檢,就愣是一個正直的君王都沒有,還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讓我感覺這幾百年明朝沒白活。

我還注意到本書作者了,作者名叫當年明月,當然這是他的網名,讀了這本著作,真是對他的文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本《明朝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歷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歷史成為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身邊故事。

對這本書,我還有幾個細節感受:第一:幽默,充滿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來,好錢好色不管國家大事的皇帝、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臣、以及好鬥的蒙古人......這些人彷彿就在我的眼前演繹着他們那個朝代的故事。

當年明月還特別喜歡跟古人打交道,一會兒稱兄,一會兒叫弟,一會兒還攀個“老大”,輕鬆詼諧的語言,讓我不時捧腹大笑。第二:嚴謹,這些故事很多都是經過作者查閲資料得來的,有憑有據,不是想象,也不是賈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統又連貫的文章。

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寫出自己的文章特色來!

舊事兒讀後感篇6

讀過《明朝那些事》以後,我讚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但是讀過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金戈鐵馬,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氣;不是爾虞我詐,朝廷上明爭暗戰的鈎心鬥角,而是一段段沉寂了千年的情誼。那情誼,有愛情,親情,愛國情。有的因為權力而漸漸消逝,有的情誼卻亙古不變。

看多了《甄嬛傳》,便以為後宮只有無盡的虛偽與爭寵,沒有一份真正的愛情,然而我錯了。深宮中自有真情!朱元璋與馬皇后那一份真情,患難與共,別人不可替代。朱元璋被囚,是馬皇后每天將熱餅放在胸口送到牢中,胸口被燙出無數傷痕。而朱元璋一代硬漢在馬皇后逝去時也流下無盡淚水。幾十年,即使朱元璋當上皇帝,也未曾拋棄馬皇后,依舊與普通夫妻一般。這份情,真切濃厚。朱祁鎮與錢皇后那份愛更為震撼。朱祁鎮被俘,無人去管他的安危,唯有她賣盡家當,只求他平安歸來,而他在敵軍中能活下來,日日站在土坡上,向南迎風眺望,無論颳風下雨,日曬風吹,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來”。

在那深宮中自有一分真情,不要讓虛偽掩蓋了愛情、真情的光芒。

如果説愛情是兩顆陌生的心相互吸引而以身相許、白頭偕老的最美好最刻骨銘心的真情,那麼血濃於水的親情就更真摯,更深切,更永久的了。然而當親情碰上權力,在這裏卻完全變了!帝王無情,因為無數的人盯着那個位置,一旦你從這個位置上下去,你面臨的便不是淪為庶民這麼簡單了。朱棣、朱允文,一對叔侄反目成仇,叔叔將侄子打下皇位。侄子隱姓埋名,天天害怕被抓,叔叔擔驚受怕20年,夜夜輾轉反側,一切都因為權力。朱高熾、朱瞻基一對父子,子弒其父。父子原本是世上最為信任的人,卻因權力陰陽兩隔,而這操控手是兒子。朱祁鎮、朱祈鈺一對兄弟,弟奪兄位,囚禁其兄數十載,一切源於權力。這樣真的好麼?為了權力便不顧濃濃血緣之情?我想他們沒有人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只歎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用這詩句來描述你吧——于謙,書中我最敬佩的人。你為人清白磊落,兩袖清風,身居高位卻不貪一分一毫,在被人誣陷抄家時家徒四壁,竟抄不出任何東西。我敬你,還因為你有一顆赤子愛國心。土木堡之戰,明朝20萬精兵全部戰死,只留下一座空城。當時的大明朝,皇上被俘,國內無兵,也先帶領的蒙軍正欲攻下北京,重建元朝。是你,在士氣低落時,用自己一介書生的力量鼓舞士氣!是你,利用餘下的二線士兵打敗敵軍的數萬精兵!是你,在戰爭打響之際立下軍令:臨陣,將不顧兵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而在一個月之前你還是一個儒雅書生,是什麼讓你變為一個軍事家?除了知識,就是那一腔愛國之情了吧!在戰中,你立下只可出城不可入城的軍令,你要與大明共生死。

就是這炙熱的愛國情支撐着你,讓你最終在北京保衞戰中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愛國情,他們都讓人感歎,這歎中有羨慕,有歎惜,有敬佩。明朝那些情,説不完,道不盡……

舊事兒讀後感篇7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歷着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雲湧,再想想塞外的戰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人們説似小説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麼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認識了這麼多人物,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守仁了。在他頭上,連“聖賢”都不合適了。我敬佩他的決心,十五歲就立志消滅敵兵;我敬佩他的才能,飽讀詩書而百步穿楊;我敬佩他的膽量,拿少量人馬跟敵方上萬軍隊血拼……他的人生十分偉大,但他對世間的貢獻匯成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慾!天理即人慾也!”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帶領我走進了歷史的殿堂。作者讓我熱愛了歷史,瞭解了歷史,領悟了歷史。我的感受只匯成了一句話:歷史長河,波濤洶湧。壯士悲去,留下惆悵……

舊事兒讀後感篇8

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或許是緣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吧,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父親收藏的《二十四史》經常被擺在案頭,可學術研究性的歷史總讓我在閲讀時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給我帶回一套書——《明朝那些事兒》,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就被這部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彷彿遇到了久違的知音,一口氣讀完了七部長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飢似渴,廢寢忘食,一遍讀完仍然感到意猶未盡,又再讀了一遍。

作者從元末明初的農民軍隊反抗蒙元統治者開始,一直寫到崇禎走向那棵歪脖樹。期間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與具體人物為寫作背景,有條不紊地記述了從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風風雨雨與是非興衰。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不僅瞭解了這段歷史,還從這部書幽默風趣背後也讀出了一個道理。在書中出現的,無不是當時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們當中,有死而後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賢之類的佞臣。魏忠賢在身後留下千古罵名,為世人所不齒,可他當時卻是風光無限,權傾一時,羨慕、嫉妒者不計其數。然而,當年那位奮起反抗魏忠賢卻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楊繼盛,卻為世人所讚歎、仰慕,流芳百世。在當時,楊繼盛不過是階下囚罷了,指不定還有人在嘲笑於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會和徐階、張居正一樣得志,壞人卻常與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羨慕別人,只要自己沒有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詆譭的話,大可不必計較,凡是歷史自有公斷。

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我發現作者的文筆也十分了得,文中記述的王侯將相,在他筆下似乎活了:歷盡磨難,矢志不移,終於一統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謀的劉伯温;才高八斗、謹慎低調的宋濂;勇猛善戰、忠肝義膽的徐達、常遇春;權傾一時、風光無限,死後卻遺臭萬年的魏忠賢;耿直忠貞,“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當年明月”將帝王將相的心術、韜略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他們的智慧,還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一舉多得。

讀《明朝那事兒》令我如飲甘霖,回味無窮,那種感覺真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