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9W

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可以將自己內心感受記錄下來的方式,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大家需要考慮全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法典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法典心得體會6篇

法典心得體會篇1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這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着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説,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裏行間都書寫着“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係置於財產關係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範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相信隨着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法典心得體會篇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xx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xx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係方面的法律規範。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私”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説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説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稱為“帝王規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説:“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範健全,説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説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繼承和收養問題,涉及的財產方面的物權以及債權方面的合同問題以及侵權責任問題,都是基於民事法律關係的四要素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權利意識,還要有義務意識;不僅要有行為的合法性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説是一個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全民的自覺行為,也是政府責任。

4、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的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直接關聯,特別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此,民法典的實施,會很好地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着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着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的到來,人民羣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要了解民法典的規範,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和責任的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

法典心得體會篇3

近日,有公眾號發佈:民法典與“小明”的故事,在網絡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故事插畫文字的形式展現了民法典與人民羣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點點滴滴,通過“小明”的成長展示民法典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歷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獲得感。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無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時,“還是個胎兒的他,也有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把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個體。“那一年,小明60歲”,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取書面形式。”到“小明”80歲時,民法典草案繼承編:“打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一字一句深含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從誕生起便與生俱來的温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説明。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民羣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羣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法典心得體會篇4

民法被稱為是“萬法之母”,有着龐大而瑣碎、完整而嚴密的理論體系。對於我而言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在民法學習過程中應當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更好的對民法知識融會貫通,才能領會到民法學的真諦。並且在我看來對於民法學的學習,不能單單隻從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出發,還要結合現實生活來學習。需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民法的價值,此外還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即所謂民法學習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民法知識只有能夠被運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才會被大家所熱衷;同時實踐活動也對我們的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創新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民法學習過程中,要注重聯繫實踐,並在實際生活中豐富理論知識。這樣,也會更好的激起我們學習民法的興趣,更好的“以我所學,服務社會”。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成效的,才是有意義的。民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法理論的高深也是建立在對一個個知識點的記憶和積累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在學習過程中要克服自己的不耐煩和虛浮的學習心態,不要被一個較為複雜的知識點為難了自己的學習熱情。

民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謂是“痛並快樂着”,而且我時常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為此我需要進行廣泛大量的書籍閲讀,來合理變通的解決現實問題。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民法的學習不僅僅讓我學到了專業知識,同時也會對我人性的培養,知識水平的提高和人格魅力的放大產生一定的影響。我有理由相信“民法是魅力的學科”,民法學習也會讓我的人生路走的更寬廣,更美好。

法典心得體會篇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典”:典範、典籍的意思。作為新中國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規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規則,具有地位重要、體系龐大等特徵,是新中國截止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市民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在我國的民事司法體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慼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物業管理等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妥善解決單行法的衝突,將分散的民法規範組成完整的有邏輯性的體系框架。消除了法律之間的矛盾,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民法典重在保護私權利。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將廢止。民法典的編篡不是對各民事法律規範的簡單彙編、而是系統升級,具有許多亮點,如見義勇為免費、禁止高利放貸、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設置離婚冷靜期等等,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形態基本定型,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健康發展。

民法典的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為此,我們要帶頭宣傳民法典、保障民法典實施,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引導羣眾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能力,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法典心得體會篇6

民法典涵蓋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在“行”方面,當我們乘坐鐵路出行時,如果遇到“霸座”行為又該如何應對呢?民法典中第八百一十五規定:旅客應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由此可見法在身邊,遇到麻煩時,民法典已經為我們做好了對策,一切有法可依。

心中有法知敬畏,這本一千兩百六十條的百科全書將會為我們解決一生中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讓我們抱着敬畏的態度去踏入有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全新未來,知法懂法,心懷敬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