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交流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3W

  師德師風交流心得

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不斷的自覺的完善自我。下面是本站和大家分享師德師風交流總結資料,歡迎參閲。

師德師風交流心得

心得一

最近,我校開展了師德大討論的活動。對新的師德規範標準進行研討。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提高教師的素質。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通過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對師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

我覺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不斷的自覺的完善自我。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着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二、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我覺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成為師德的核心;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愛學生,怎麼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製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誇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裏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心得二

在全縣大力倡導的學習師德的熱潮中,我們學校也響應中央和地方政府號召,隆重開展師德大討論活動,我也按規定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下面是學習以來的自我剖析和心得體會。

一、高度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為人師表良好形象

教師隊伍建設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我們教師要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具體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熱愛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二是以身作則,作為一名教師,要“衣着定位”,讓學生無時無刻受到審美教育。要自覺修身養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斷塑造鮮活、生動的人格魅力;三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不斷完善自我,主動迎接新世紀教育挑戰

作為新型教師,要具備完善自我的“五種精神”和“四種能力”。一是要具備“五種精神”:即奉獻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和協作精神;二是要具備“四種能力”:要有科研能力、再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及教學評價能力。通過這“五種精神”和“四種能力”的培養,不斷完善自我,主動迎接新世紀教育挑戰。

三、下定決心,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素質教育下,教師的角色教師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是指導者。教師的角色更是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詳的是把教師比作了一桶水,甚至是一灣小溪,溪水常流常新,我們也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新鮮的知識。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多學習理論知識。系統的理論知識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摸索出來的經驗之談,這些知識的瑰寶就像一座座航標,在我們前行的大海上指引方向。比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講了很多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理念、精神等。在我們身邊的教育大家和一些對教育有追求和研究的人,我們也可以多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

其次,要多研究教學,這也是最關鍵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是指導實踐的,具體運用起來就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教學研究的過程包括:課前、課上、課後。

(一)課前。課前我們肯定要認真備課,對自己的教案進行周密的設計,整個流程完整,各環節充實哪些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還要對學生有個預設,一個問題出來了,學生可能會有哪些答案。這些問題的準備都能反映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對實際教學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課上。課上,要千方百計保證教學效率。。語文的教學,還是離不開傳統的聽説讀寫。而自學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之一。要樹立“大語文”的理念,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未來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的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自學,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課後。我覺得要提高教學素養,提高業務水平,課後反思也特別重要。對於自己課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善於總結,精益求精,爭取發揮到更多的地方;對於瑕疵之處,我們更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怎樣改進。在這種情境題中,我們一定要聯繫生活實際,從生活中舉例,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經常這樣的自我反思,從中尋找答案,找到解決的方法,我們才能更加駕輕就熟,完善自己。

最後,我覺得作為一名英語老師,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還要廣泛地學習其他知識,如科學學科、其他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這樣,我們這灣清泉才能常流常新,才能給每個學生新鮮的一杯水。

心得三

師德師風大討論正在全縣如火如荼的開展,大家齊聚一堂,記筆記,談感想,寫體會,密密麻麻一摞,似乎都感觸甚多,獲益匪淺…

事實上每一次的師德培訓並沒有像一注強心針,深深的烙進我們的心底。當我們被那一幕幕的高大形象所折服,當我們被那一個個執着的專注所感動,而我們真正去踐行起來的時候,卻遠遠的把自己孤立出去了。倦怠濃了,埋怨多了,很多培訓時的規劃也阻滯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也悄然生長了。

作為教師我們是平凡的,平凡的像其它行業一樣為了口糧而奔波忙碌;作為教師我們又是不凡的,因為我們在不斷的重塑新生,創造希望。.很多時候我們大多隻是滿足於平凡的安定, 總是認為當老師的高高在上,久處於師之高位。我們總是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但屢屢忘記自己如何進一步修煉品行,如何去探求新知。

孔子提出過“教學相長”的理論,韓愈也説過:“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當我們忽略了自身的學習,自身的提高,久而久之成了迂腐的古董,毫無生機。當我們奉行“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念,現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再也不是幾本書和老師的一支粉筆。而我們現在大多隻停留在教材和幾本教參之上,鮮少有其它東西涉獵,又何以言“一桶水”,就算是有了這一桶水,常年不換,又何來活躍生機呢?金曉濤老師提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境界所要警示我們的也正是這個理吧?

更何況 “一桶水”該多麼的微不足道,做教師的就是要把學生引到有水的地方,學生想怎麼喝就怎麼喝。這就給老師的師德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不隨着時代的變化來調整自己教學的步伐,一味的固守陳規,不思創新,不能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_大海,那麼你就是在誤人子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談到師德修養時曾説過:“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了。”他對教師提高了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的嚴格要求。

教師更有責任力求上進,努力跑在學生的前頭,才能引導他們不斷前進。陶先生語重心長地指出:“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上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後生可畏,正是此意。我們極願意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這是我們對後輩應有的希望。學術的進化在此。但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去引導他們,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就在於此。”

如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當我們的老師還不知所措時,我們的學生已經欣然接受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有的不如學生,那麼就要虛心學習,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於我們教師而言,我們並不是一個全才,而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要學生一提到上網、FLASH 等等,我們自己也什麼都不懂。讓他們感覺到你這個老師只會教課本上的幾篇文章,而且還是照着教輔一路走下去的,那我們又何來威信,談何教育呢?

教育是什麼?這是很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它應該能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卑微的眼神帶來自信。然而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還做了些什麼?我們還能再做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