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5W

實用的心得體會是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得到質的提升的,相信大家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都是要梳理好思路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7篇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1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陽光師訓”活動。聽了《國小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講座我感觸頗多。教育專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答疑解惑,使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得心應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覺得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興趣、情感去閲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閲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

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着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並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説笑話、分角色表演、做遊戲等活動等來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閲讀、寫作、聽話、説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採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才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參加這次“陽光師訓”後,我把所學、所感都化作對教育教學的新鮮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學。從備課、上課到講評、反思,都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作為教育者,一定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2

統計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課教材與上一冊的教材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或多個單位。

教學一開始,以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郎》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要想知道四個卡通人物中,喜歡哪一個的人數最多,用什麼方法能知道?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道衝突,誘發了學生探索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接着進行實踐活動,具體活動步驟是:

1、全班參與收集過程,強調語言完善。2、學習如何記錄調查得到的數據?學生就記錄的符號有打“√”、畫“○”、畫“△”、畫“正”字等等,學生一致認為用畫“正”字的方法比較簡便,全班一起用這種方法記錄。引出統計圖後,發現“一格表示1”格子不夠的問題,共同探討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從而解決了這一課時的重點。

從備課到上課,我收穫頗多,同時也認識到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諸多不足:1、讓每個孩子經歷收集過程中,我忽視了督促在黑板上記錄的孩子,導致統計的總人數和班上的總人數不吻合。

2、在學生畫統計圖的時候,花的時間太長,導致拖堂。

3、分析統計圖之後,應對孩子加以追問。例如:統計全班喜歡的體育運動,最後問“看到這幅統計圖,你想對學校提什麼建議?”有的孩子可能會説,或都引導他説:“喜歡遊戲的小朋友這麼多,我想建議學校開設一個遊戲興趣班,使這些小朋友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一問,又可以給這節課增添一點點色彩了。

總之,在國小階段就要重視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引導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到數學為生活服務,從而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3

區實驗國小優美的校園環境、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將現代化技術發揮到極致的課堂教學,令我大開眼界。

教育理念很現代、很時尚,學校立足於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學生。

實小大膽嘗試,開設數字化學習應用實驗班,提出“進主課、常態化”的教學改革行動目標,用ipad進行課堂常態化教學。在課堂上綜合運用電子白板、ipad、協作平台來進行數字化學習,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自主學習習慣、線上學習意識、以及網絡環境下的自律性等。目前,在實小實驗班的日常教學中,學生都會在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學習中使用到ipad。

校長理念新穎超前,正確的技術應用觀,在教育目標的引領下形成技術的有效應用,將“技術”消隱在“教育”背後。ipad進課堂帶來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等方式的革新,這既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時代的發展趨勢。同時,我們也感到,在數字化教學應用實踐的過程中,技術只是工具,教師的理念、信息化水平、教學環節的設計才是變革教師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模式的關鍵。我們應充分認識技術和教育的關係,瞭解技術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在哪裏,不能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模仿已有的教學模式,解決已經解決的教育問題,而是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破解制約教育發展的難題。比如學生能力培養、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負擔的減輕、學習興趣的提升等。

課堂教學中,現代化技術的運用令人大開眼界。這種教學手段不僅很好地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培養了孩子從小就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之行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教育變革之路是需要不畏困難的勇氣和必勝的堅定信念。對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數字化學習這樣一個嶄新的命題,需要我們用實踐去積極求解,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融合實踐的健康發展。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4

很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裏和各位同仁在一起交流、共同學習。豔伶老師與我共事多年,她是一位積極上進、對音樂教學有着極大熱情的年輕的優秀教師。她的每節課總是讓我們感覺到亮點紛呈、獨具匠心。今天她執教的這節音樂課《詠鵝》,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本堂課突出了以下幾大特點:

一、導入巧妙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一節課的關鍵,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學習的準備階段。豔伶老師運用了動聽的歌曲、優美的畫面與古詩韻律美導入這節課,很新穎、獨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了新課標的課程整合的理念。

二、問題設計合理

本節課設計的問題是有層次感、有目的性的,很好的為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問:你們有哪些不懂的音樂記號?引入反覆跳越記號。又接着問:旋律由哪些音組成,下一個環節就是聽音唱旋律。每個問題的設計都是合情合理,都能為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環節清晰、流暢

本節課設計的環節循序漸進,都能將學生的音樂潛能開發出來,在從聽歌曲-節奏練習-視唱旋律-填歌詞-歌曲處理這幾個環節,逐層深入地進行,教者將歌曲中的典型的節奏型、曲譜在新授歌曲前就以活動的方式得以解決了,解除了學習歌曲的障礙。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教師教得也得心應手。

四、啟發式教學運用自如

這一節課由於能注重啟發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從興趣愛好出發,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唱、演、動各個環節中,大膽地展現自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氣氛很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歌曲處理到位

我們在教授新歌是往往會忽略這個環節,認為歌學會了就完事大吉。而豔伶老師在這節課的歌曲處理上做了很多努力,通過對比、體驗、探究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緒意境,學生能用自己的感情傳遞出來,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

六、雙基教學體現充分

音樂課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雙基學習做支撐,音樂審美教育就像“空中樓閣”,學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去進行音樂創造。本節課有節奏練習、聽音練習、視唱曲譜、反覆跳躍記號的學習等等,充分體現了雙基教學。這節課用一句話概括:“教師有激情,教學有效果!”

會議的最後是由丁主任指揮全體音樂教師合唱《我愛沙灘,我愛大海》,在優美、和諧的歌聲中結束了本次會議。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5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愛聽好話的。表揚總比批評更讓人接受,也更加悦耳動聽。經常表揚學生,對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都無疑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仔細閲讀《國小課堂教學問題診斷》一本,經過仔細推敲研究,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得出幾點解決策略:

1、表揚應趨實而忌虛。

2、 表揚要有效、有度,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

3、表揚應有針對性而忌盲目。

4、多點藝術多點巧妙 作為教師,我們應睜大我們的“慧眼”,注意他們身上沒有被發覺到的優點,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其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優異的成績,效果會事倍功半。

5、重視表揚,但不應偏廢批評。表揚和批評猶如天平上的兩個托盤,缺少任何一方, 教育的天平就會失衡。但批評要講究藝術,當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不足時,不要輕易説“希望你”應該把這些話留到他們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績受到表揚後,在話鋒一轉,提出希望。學生在受到表揚時,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榮譽感和自豪感,這種積極地心裏反應不僅會使其心情愉快,還會使其信心大增。在這個時候對其提出建議和批評,不僅不會使他感到是在挑刺,而且會使其真正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

6、 最好的表揚是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人人都渴望在行動中表現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他人的認可。學生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得到這樣的機會,就是對他最大的認可了。 有了這些策略,我把他們都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過學習《國小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讓我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得到了改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表揚,及時鼓勵,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堂課都變得表揚有度,學生有“趣”。 最後我要用書裏的一段話結尾。

讓我們做一個始終在乎學生、與學生心靈 相通的老師,用微笑、充滿期待的眼神、真心的話語去引導激勵他們。讓我們“吝嗇”表揚,表揚時多一份思考,多一分“謹慎”,這樣才能讓表揚永遠“靈”下去。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6

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了,對於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只能書面上進行學習,始終覺得遺憾。9月16日帶着期待與欣喜與同事們踏上了一睹名師風采之旅。在這半天的時間裏鍾斌、李紅蕾、代吉娥、李虹霞四位老師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課堂。我不僅有了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立足實效

教學目標,就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節課的“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在教學過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領軌跡的重要作用。每一節課的目標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不過分“拔高”目標。

二、教學過程立足實處

教學中教師努力使課堂貼進自然,走進常態,做到常態下的師生和諧互動。教師教得“真真實實”,學生學得“紮紮實實”,語言文字訓練“踏踏實實”。

1、識字的訓練落到了實處。每一節課都能做到隨機進行識字教學。特別是鍾斌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漂與漂的識記時,要求字不僅要會讀寫還要理解它的意義,並請多名學生解釋。老師對生字詞非常重視,做到每一個字都認真地教。

2、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語言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即使是規模如此之大的觀摩課,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品讀、質疑、感悟,以切實地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多媒體的運用落到了實處。每節課都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做到簡單、實用、高效。其中教師那動人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讓孩子們既受到了愛的的薰陶,又有了具體方法的指導。

4、朗讀訓練落到實處,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講解。教師的範讀、引讀以及藉助多媒體對比着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了情感的薰陶;最後教師總結後還進行了齊讀。如此多次的朗讀貫穿全文,一氣呵成。通過遞進式的指導朗讀,層層深入,每一次都使學生的體驗更加深一層。特別是李虹霞老師的朗讀指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老師讀得有多好,學生就讀得有多棒。

5、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聯繫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找近義詞;查字典等多種方法的指導。在朗讀中,一個孩子朗讀時將字漏掉了、讀錯了,老師也及時進行提醒,包括話要説完整,預習習慣的具體要求,讀詞不拖拉,提醒孩子要思考等等細緻的學習習慣要求都在這些教師的課堂上一一出現。

三、教學方法更新

本次學習中,我注意到了李紅蕾老師課堂上更為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在教學識字4成語時,將識字、讀詞語、理解詞語進行整合。而最令我佩服的是老師在處理課文板塊教學中,將課文的學習與成語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即學到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次學習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國小課堂教學常規心得體會篇7

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下面我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循環重複。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國小數學教師拓寬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也將視角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親手製作簡易的鐘表,讓學生真正感知“時、分、秒”的概念;還有的教師從鐘錶的認識引申到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習慣的教育。數學教師除了改善了教學的形式之外,還不斷嘗試改進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往的數學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者,將一個個定理公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例如,在四、五年級的“方程”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告訴學生解方程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從實際中產生對方程的求知需要,構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後,再允許學生自主地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嘗試解方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學生所學到的數學不再是機械的、沉悶的,而是有用的數學、有趣的數。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興趣,從而更喜歡數學。

二、 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國小生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説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着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 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算法的。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蜕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儘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儘可能的增加學生髮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慾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