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與狗的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7W

看完書之後我們一定要寫讀後感來記錄自己的收穫,一份優質的讀後感不僅要對故事的內容有闡述,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路人與狗的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6篇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1

提筆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於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於兩者的界限區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聖,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意義”可能在心裏,可能在腳印裏,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一直是不朽的傳説。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徵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麼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麼是終成眷屬後的厭倦,就如莊子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於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於心的曾經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回憶始終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着這份禮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愛與孤獨一直是個矛盾,人怕孤獨,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理解孤獨,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理解孤獨的人學會珍惜自己,能領悟人生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不會做喜歡的奴隸,不會丟失自己。對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很難讓別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説話,就這樣學會深刻。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知。理解孤獨的人,內心會冷暖自知,會眼神清亮,是一種智慧。

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大自然遭受破壞。周國平説:“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對一個直接面對於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對於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於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的確,旅遊業發展到哪裏,就敗壞了哪裏的自然風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莊的一座小橋上,每個台階都擠滿了人,那場面壯觀得讓人忘了周莊應有的古韻。“自然”在慢慢丟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樣,慢慢丟失。

我合上這本書,思考人,永恆;思考愛,孤獨;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變得混沌。有個哲學家説,從混沌到清醒,再復歸到混沌,稱之為徹悟。我才剛剛混沌,心靈的路很長很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2

重温了一遍《老人與海》,平添了幾分感慨,對人生的真諦多了些追問。

整個故事敍述的就是關於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聖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

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眾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運的老漁民在近海一直無法捕到魚,於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決定勇敢地獨自一人去更遠的海域捕魚。歷經了常人無法容忍的千難萬險,老漁民不斷地挑戰自己身心的極限,終於捕獲了一條巨大的“登多索鯊”-他有生以來見過的一條。

他這麼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麼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慾。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為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着對自然的愛任意開採,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為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為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雖然,最後人們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鯊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梢的後邊,魚赤露的脊骨像一條白線,還有帶着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但是,人們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這條魚的偉岸和捕魚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後説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這些不能被打敗的是勇氣,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貴。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來!“愛”是人類生存下去動力!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3

“一切都在變,都在消失。在變化與消失的過程中,有一個瞬間。被相機記錄下來,就成了不變的永恆。”阮義忠在代序中這樣説,這本樸素的厚書中,藴藏着老天給的禮物,書中的一張張黑白照片彷彿都是“上帝按的快門”。

埔里鎮的水頭村,“那是個豔陽高照的夏日午後,埔里鎮郊水頭村的幾個小孩子在灌溉水渠的兩堤上跳來跳去,比快也比準”。孩子們也不在意輸贏,故意讓着對方,“誰都嘗過贏的甜頭,但有幾個大人能像你們一樣,品出輸的甘味呢?”孩子們心中的“輸”也不過只是不小心落了隊,不留神摔了個跤,他們會拍拍小手,重新站起來,再拼盡力氣向前衝一衝。可隨着時間的流失、時代的變遷,大人們總因為打擊而愁眉不展,又有幾個可以像照片中的孩子們一樣,視挑戰為遊戲,把過程中收穫的愉悦,看得比輸贏更重呢?

還記得跳房子怎麼玩嗎?在《大地遊戲與口琴舞》中,那個時候沒有玩具,“只要有片空地,找塊磚頭,石頭畫格子”“便是最大的樂趣罷!照片中的孩子們光着腳丫,與大地親密接觸,地上的“房子”畫得並不美觀,但與朋友們一起玩的記憶,一定是最美好的。現如今,高級的幼兒園中,在塑膠的地面上,印着的皆是“房子”,那些房子印得極為方正,上邊印着五花八門的`數字或圖案,卻顯得特別刻板,毫無生氣。

在這時間的長流中,已經有一些東西不知不覺消失了,我突然想起了流螢,那是一種極美的生物,記得有人講過:“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螢,這是我沉迷夏夜的所有理由。”流螢就是螢火蟲,大家對它也並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見過流螢,見過在夏夜飛翔的,閃着熒光的流螢呢?我沒見過,在大多數孩子的眼中,螢火蟲就是那電視大屏幕中的,長着大大的眼睛的卡通形象而已。我們這代人,對流螢的認知也就是如此了。

隨着科技的進步,“跳房子的泥土地已鋪上水泥,村子裏蓋起了水泥房”,將那些淳樸的痕跡埋在地底。人們在高科技中獲得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品出輸了的甘味》與《大地遊戲和口琴舞》中的畫面,也很難再看到了,這一切都是人們口中的“往事"了。

儘管這些事物已經淡出人類的生活圈,但是在《人與土地》這本書中,這美好的記憶已經被記錄下來,這些照片留住了人性的美好,將這些美好定格在照片中。“消失”與“永恆”這兩個矛盾的詞語卻在這書中融合在了一起。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4

暑假中,我計劃讀5本以上的好書,其中我讀的第一本世界名着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當時就被老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所折服。這次讀《老人與海》的一原着,讓我更深刻體會到了老人搏鬥的精神。

老人年紀大了,無兒無女,除了在大海里靠打漁為生,便無依無靠,日子過得異常艱苦。老人很不幸,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有釣到魚了。沒有魚就沒有了食物和收入的來源,老人只能駕一條小船,深入大海中去捕魚。

那條小船根本經不起海浪的襲擊,在海上搖搖欲墜,隨時可能會被大海吞沒。

駕如此一頁扁舟,能深入大海中捕魚,就足夠説明老人的勇氣了。

或許是上帝以為老人勇氣可嘉,老人在努力了半天之後,終於有一條大魚上鈎了。可是,那條魚太大了,僅憑老人一人之力,幾乎無法將魚釣起。但是老人和兇殘的大魚搏鬥,魚也和老人、小船拼命。

老人用魚叉、棍子、繩索和魚搏鬥,魚也用他巨大的身軀撞擊小船來還擊。小船隨時有可能被大魚撞翻而沉入海底。老人冒着生命危險,用盡所有辦法,將魚殺死捕獲。

這鯊魚的兇殘程度和大魚相比,何止強上百倍。鯊魚大口吞噬着老人的勞動成果,此時已經精疲力盡的老人為了保持勞動成果,不得不和鯊魚搏鬥。

老人又和鯊魚搏鬥一陣,順利回航。可是,那條大魚已經被鯊魚吃光,只剩下一具骨架了

看到這裏,我為老人可惜的同時,深深地被老人的勇氣、意志折服了,老人雖然沒有保住大魚,但是他是個勝利者。他不僅戰勝了大魚和鯊魚,還戰勝了自己。

我要向老人學習。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5

我崇拜周國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總能發現他的許多觀點都是自己想説,而又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靜的生活,不需要歡笑,同樣也不會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礙,害怕礁巖崛起,狂風大作的海面將我淹沒。讀了《人與永恆》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文字,闡述了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兩者的相互關係。雖然只是短小的幾段文字,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使我不禁對以前的自己產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難。所以,我屈服於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於是我甘願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並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着,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着,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着。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恆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對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大概也是人類與禽獸的區別之一吧,因為人是有着複雜而強大的內心世界的。“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是寓於尋求的過程之中。”不管何種人追求着何種目標,其最大的意義仍是在過程中。“我愛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願做星宿。”大概沒有多少個人是不羨慕那些成功的光環的吧,而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賞階段,然後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願意花力氣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終不會被仰望。

淡看愛情。沒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因為愛情就是一個個發生的事實,誰能把這些事實一一羅列?愛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恆這樣的泡沫,因為永恆的東西只有時間。但是,那些關於永恆的誓言還是可以説的,因為情到深時人就需要表達出來。即使一切終將暗淡,但那些被愛的目光渡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裏會閃着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獨。“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終歸是要逝去的,無論是哪種活法。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孤獨的害怕,它會一步步蠶食人的心,最後把孤獨變成一股常人無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潰。然而,一旦人學會了承受孤獨,並從孤獨中找到自處的方式,孤獨便會成為自己的優勢,可以幫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夠勇敢,就會發現,孤獨,其實有時候是一種心靈的休憩與復原。

超脱人生。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於浩瀚的宇宙,實在是不算是什麼。也許有人會反駁,自身的得失對宇宙也許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當我只關注自己的時候,那便是大事。或許吧,個人得失對於個人來説的確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種生活態度,得得失失,都是難免的,但是何必拘泥於那些已成事實的事實,不如退後一步抬頭看看也許還是湛藍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偉人,沒能力為人類為社會為這個世界做任何大貢獻,但是我從來不會否認自己的生存價值。我讓自己變得幽默,努力娛樂旁人,更娛樂自己。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可以讓自己的心儘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歡自嘲,會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於自己之上,從而也居於自己的敵手之上,佔據了一個優勢的地位,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太多的尷尬之中。自嘲還可以使敵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喪失了殺傷力,就像一個盾牌,擋住自己與迎面而來的傷害,所以,何樂而不自嘲?

“生命”這個詞,也許已經有無數的人追尋過他。但他卻永遠籠罩在一張神祕的面紗下。每個人對生命的認識便為他繪製出了一張張各具特色臉譜。此刻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張臉正在告訴你:“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路人與狗的讀後感篇6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我們去尋找他,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後,去發現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麼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於捨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提筆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於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於兩者的界限區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聖,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意義”可能在心裏,可能在腳印裏,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愛情一直是不朽的傳説。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徵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麼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麼是終成眷屬後的厭倦,就如莊子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於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於心的曾經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回憶始終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着這份禮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愛與孤獨一直是個矛盾,人怕孤獨,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理解孤獨,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理解孤獨的人學會珍惜自己,能領悟人生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不會ml的奴隸,不會丟失自己。對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很難讓別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説話,就這樣學會深刻。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知。理解孤獨的人,內心會冷暖自知,會眼神清亮,是一種智慧。

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大自然遭受破壞。周國平説:“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對一個直接面對於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對於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於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的確,旅遊業發展到哪裏,就敗壞了哪裏的自然風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莊的一座小橋上,每個台階都擠滿了人,那場面壯觀得讓人忘了周莊應有的古韻。“自然”在慢慢丟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樣,慢慢丟失。

我合上這本書,思考人,永恆;思考愛,孤獨;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變得混沌。有個哲學家説,從混沌到清醒,再復歸到混沌,稱之為徹悟。我才剛剛混沌,心靈的路很長很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10篇《《人與永恆》讀後感》,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