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最新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一份優秀的作文必然擁有作者很多真實的感受,只有學會記錄才能讓個人的寫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最新6篇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1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恆------”這歌詞多麼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温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着——中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二人,他們兄弟倆20年來以誠信為本,每年堅持大年三十前將工人們的工錢一分不少地發到每一個農民工手中。2010年年關,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後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黃陂,在賬本丟失的情況下,按照農民工自己報的賬目,給60餘位農民工發放了33.6萬元工錢。信義兄弟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道德的真義、責任的力量和人格的偉大。

還有“姐姐”劉麗,劉麗有五個兄弟姐妹,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還在念國中就輟學了,她要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她先後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做過服務員,當過保姆。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誤會。然而,讓身邊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生計”打拼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

也許我們還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真正的感動,會然你堅強,會讓你敬仰,會讓你明白感動就在身邊,我相信每個人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值得我們去深深感動,但是他”以後介紹我時不要説我是香港歌手,因為我首先是一箇中國人。“一紙書來只為牆,讓全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這二十八字將包容忍讓心胸寬廣詮釋得淋漓盡致。

反觀社會上的不良事件,我目睹了天使與魔鬼的分別。那些為了蠅頭小利摻假賣假的,商家難道不會良心不安嗎?那些豪不利人,傳門利已的人難道不會寢食難安嗎?還有一類人,是大多數,他們將仁義善心掛在嘴邊,生活中卻畏手畏腳,堪比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郭明義,這位奉獻了太多太多的普通人,踐行着“明義”。我們要向他看齊,哪怕只是盡微薄之力,也許對需要它的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事物。

晶瑩剔透的獎盃只是一種形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蹟留給我們的是終生的財富,是一右輩子的追隨!大愛無疆,我們要用行動實踐它!

靜心品味,當清冷的月光覆蓋感動的幽香,我早已將感動留下,潛心咀嚼,仍暖徹胞懷,溋於心,溢於表……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2

在比賽中捧回的一個又一個獎盃,大大增加了蘇炳添的自信心,也讓他更執著於短跑這條道路。

但是,教練説蘇炳並添沒有短跑運動員的天賦。

他個子只有172cm,短跑運動員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當年中國另一飛人劉翔身高在189cm,短跑項目中,個子矮要失去許多先天優勢。

再加上我國短跑事業相比其它國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選擇短跑作為終身事業的運動員少之又少,國際短跑賽事上我們從來沒有進入過決賽。

年輕氣盛的蘇炳添偏偏不信這個邪,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短跑運動上創造出奇蹟,讓外國人看看我們的實力。

為了這個理想,蘇炳添想去專業的體校進行學習和訓練,但他去了幾家體校,都因為他個子矮、年齡大被婉拒,現實將他打回原型。

劉翔從七歲就開始進行專業訓練,而想入體校的蘇炳添,這時已經15歲了。

眼看蘇炳添的田徑之路就要畫上句號,這時候他人生中的伯樂出現了。

中山體校教練寧德寶看中蘇炳添的身體素質和爆發力,想把他收為麾下弟子。

寧教練費了好大勁才説服體校的領導,破格把蘇炳添招進來,然而,訓練剛剛開始不到半月,蘇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學時的訓練和現在專業體校的訓練相比,從運動量、技術上都簡單很多。

體校要求學生6點就要起牀開始訓練,一上午的高強度練習,在中午短暫午休後,下午還要接着練,蘇炳添被體校辛苦的訓練嚇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來父母想要退學,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帶回家,寧教練實在捨不得這個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勸説蘇炳添和他的家人。

蘇炳添的父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從寧教練的態度上,他們覺得是真心為孩子好,於是媽媽許諾給蘇炳添100元零花錢,把他留在寧教練身邊。

從此,蘇炳添如開掛般,正式開啟了屬於他的“飛人時代”。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3

煊紅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麗的金波,在水天相接的抖動着碎金子似的海面上,飄來幾隻歸舟。雷鋒的英雄事蹟接

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4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着光。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秋雨洗刷過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碧透。朵朵白雲猶如揚帆起航的輕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飄浮着。看他年紀不過二十來歲,臉色蒼白,像沒有睡好覺似的皮泡臉腫。他老是皺着眉頭,不大説話。笑紋幾乎在他的臉上是絕了跡似的。他穿着一個褪了色的藍布大褂,好像永遠是穿着這麼一個一樣。清瘦的下巴殼,亮聳的肩膀,顯得很沒生氣。,我身邊的小能人,國小生交通

月,透藍的天空,懸着火球似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媽媽,臨別時您到車站送我。看着您,我忽然感到一陣難過。您是四十歲剛過的人,可是頭髮已經開始花白了,臉上也爬上了皺紋。這每一根白髮,每一條皺紋都是您為工作、為子女費盡心血的見證啊!

滿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鏡子似的河面上,像珍珠瑪瑙,閃閃發光。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4

目前,新冠肺炎重症人數佔確診人數的比例不斷下降,治癒率也顯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重症醫學專家。17年前他曾參與抗擊非典,17年後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線。他説,我是一名老兵,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每天要巡診兩到三家醫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漢,還要奔赴孝感、黃岡、黃石、鄂州等地指導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個牀位,他都會向主管醫生和護士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督促醫護人員專注於每一個診療細節。

17年前,童朝暉在北京臨危受命,擔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無一病亡。17年後的今天,他再次請纓來到疫情一線。

剛到武漢時,童朝暉用了兩天時間,把當時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醫院的收治情況摸查了一遍,並做了詳細的查房筆記,總結新冠肺炎的發病特徵,為後續來到湖北的重症醫務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目前,湖北已彙集了1.9萬多名重症專業醫務人員。

每天在不同醫院的重症病房之間奔走,分析病例、參與救治,忙碌之餘,童朝暉還會及時整理髮現和思考,寫下診療日記。關口前移,就是他和專家們經過臨牀觀察和研討之後,提出的重要診療建議,已經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經過他們的努力,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復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診,晚上回到駐地,童朝暉還會和國內外的同行們交流會診心得,探討和分享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

童朝暉是湖北黃岡人,父母就住在離武漢兩個小時路程的黃岡蘄春縣,而來武漢的這50多天,童朝暉卻沒進過一次家門。母親發來微信説:你聽從黨的召喚,從北京來到武漢。我們為你感到驕傲,我們二老在家不出門、不串門,你不必擔心,就是守望你早日歸來。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5

九月的上黨大地秋意漸濃,香菇大棚裏卻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悶熱,90歲高齡的申紀蘭正在採摘蘑菇。深藍色衣服、齊耳短髮、黑白布鞋,依然保持着熱愛勞動的本色,一如她對國家深沉的愛始終不變。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是太行山南麓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莊,申紀蘭在這裏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國的每一次進步。

曾經的西溝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紀蘭回憶説:“西溝農民輩輩苦,打一擔糧交八斗租,十冬臘月換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過着牛馬不如的生活。”當時還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這個説法,申紀蘭都很生氣:“舊社會呀,不把婦女當人。婦女只能到院裏頭,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縣裏頭。你説這話能有道理嗎?我就不服氣。”

1951年,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被選為副社長。那時社裏勞動力短缺,社長李順達就鼓勵申紀蘭發動婦女下地勞動。“走出‘三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要男人看得起婦女真難呀!”申紀蘭感慨地説。

所謂“三台”即碾台、鍋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還有一大困難擺在申紀蘭面前:那時候10分算一個勞動力,兩個婦女只能算一個男勞力,所以婦女只能記5分。這種按性別劃分的不公道計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婦女們幹活的積極性。

為了爭取婦女同工同酬,申紀蘭決定組織婦女和男人比賽撒肥,看誰先撒完,並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紀蘭的帶領下,姐妹們先把地劃成行,然後一行一行地撒肥,撒進去的肥料又勻又實,不到晌午就率先幹完了。那天,她們終於第一次掙到了10個工分,和男人們一樣多。

就這樣,申紀蘭動員婦女積極參加生產勞動,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會實踐,為新中國的農村集體勞動管理探索出一個最初的分配模式,為我國制定按勞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實驗性的貢獻。

1954年,申紀蘭也因此當上了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從此,申紀蘭開始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風雨同行的65年。

申紀蘭回憶説:“第一次開的人代會,在中南海的禮堂裏。投票是把紙發到手裏頭,那時我真正的感覺是人民當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紀蘭提出的建議和議案涵蓋“三農”、教育、交通、水利建設等各領域,有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羣眾利益的小事,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幹部選舉、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不斷得到採納、得以實現。申紀蘭,也成為全國唯一一位出席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人大代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申紀蘭開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轉折。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溝村也提出發展“旅遊、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三個產業。近年來,西溝村不斷走科技創新道路,建起了60多個光伏香菇大棚,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種菇。種驢場、核桃露廠、潞麻廠、服裝生產車間……依次建立。

與申紀蘭一同工作30年的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驕傲地説:“我們還建成了展覽館、太行之星紀念碑、村史亭、老西溝互助組雕塑、西溝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森林休閒為主的紅色旅遊和綠色旅遊線路,西溝村已經從一個落後的純農業村變成了農林牧工商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新農村。”

如今忙碌了一輩子的申紀蘭,依然為村裏忙活着:到施工現場詢問進展,入村民家中瞭解需求,學習中央有關精神,為社會各界講黨課……申紀蘭總説:“我雖然年齡大了,但還能做一些事情,黨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幹下去,聽黨話、跟黨走,是我一輩子的承諾。”

繁與簡作文人物事蹟篇6

我們像小苗一樣一天天長大,而父母卻像大樹一樣一天天老去。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價的,但我們卻不懂得去理解和珍惜。你們可曾想到父母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操勞?父母上班、工作難道不是為了我們?父母常對我説要感恩,但那時的我還是個幼小的孩子,怎能明白“感恩”這兩個字的重大含義?對我那幼小的心靈來講,父母的話我真的沒有也未曾去好好地理解和體會過。記得有一天早晨,由於鬧鐘壞了,導致我7:30才睡醒,我邊起牀邊抱怨道:“不是讓你定鬧鈴了嗎?怎麼回事?看看,現在怎麼辦!”媽媽沒吭聲,默默做好飯,叫我吃飯。

“還怎麼吃?沒看見都晚了嗎?”我更加生氣地説。説完,帶上五元錢,打車去了學校。當第一節課還沒上完時,我的小肚子就“造反”了,“咕——咕——”下課以後,當我剛走出教室門口,正為自己餓肚子發愁的時候,這時我突然看見了一個熟悉而又疲憊的身影——媽媽!只見她提着早餐,氣喘吁吁地遞給我,説:“早上必須吃早餐,看看,是餓了吧?我請了假,怕你餓肚子。”我漫不經心地“哦”了一聲,奪過早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我不經意間想起媽媽的話,她是為了我才耽誤上班的!我探頭望了一下媽媽,她正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我頓了一下,腦中不禁劃過平日裏媽媽對我的關心和照顧,那一刻,我的心裏突然明白了很多,彷彿成了一個小大人。

這時,我突然懂得了:父母不管是打是罵,是關心是愛護,都是為了教育好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報答,是兒時不停啼哭;是在淘氣時打碎人家玻璃由父母承擔;是考試考了倒數時令他們焦慮和不安;是和小朋友打架時父母為我們去給別的家長賠禮道歉……父母每次都要為我們擔憂。父母不是欠我們的,我們為何要讓他們擔憂?為何要讓他們難過?為何要讓他們承擔我們犯下的錯?對呀!我為何要讓媽媽拖着本是疲憊的身體來學校?她每天要上班、做飯、掃地、整理房間……而我像討債鬼一樣要這要那,父母掙錢多不容易啊!我為何這樣對父母?

為何不用空閒時間幫他們打掃房間,做些家務?他們掙錢工作還不是為了我們?我們不但無法報答,還不懂得珍惜和回報,不斷給父母製造麻煩,我們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哽咽地説了一聲“謝謝!”,當媽媽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離開時,我突然感覺一種愧疚感湧上心頭,鼻子酸酸的……但是那一刻,我知道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麼了,因為我不想成為忘恩負義的人!自從那次後,我經常打掃房間、刷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父母捶背、端茶倒水……自從那次後,我懂得了感恩,時間不會等人,不要等你懂得時才知道感恩,也許那時父母已兩鬢斑白,也許那時你已經沒有了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