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作文可以培養我們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讓我們更加敏鋭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文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能更加關注細節的方式,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珍貴之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致敬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致敬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1

袁隆平爺爺——雜交水稻之父,於15月22日13時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爺爺,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心裏一陣哽咽,哭也哭不出來,有種莫名的難受。雖然我對您不太能夠了解,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讓中國人填飽了肚子,讓全世界減了少了飢餓。我就心生敬畏。您太偉大了,我向您致敬!

看了新聞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還帶着團隊在海南三亞發展科研,您和團隊一直在刷新水稻產量記錄。第一次覺得名人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像一顆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長長的。蹤跡。但是袁爺爺,我堅信,以您命名的星星一直掛在天上,一直閃爍着亮眼的光芒。

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看到全國上下都在為您送行,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於泰山,值得我們永遠悼念,銘記在心。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顆粒無收的土地,哭聲直上千雲霄。一把稻米,還怕農民沒有飯吃?“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一片水稻。夏日的風吹過稻田,小小的稻苗隨風擺動,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閒。可稻苗永遠也不會知道,一位老人不會再開着小車在田間,小心地培育它們……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2

等了一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的中國超級雜交水稻今天成功通過了畝產900公斤的世界紀錄測試。同一天,這位80多歲的老人向媒體透露了中國讓世界變得美好的“超級種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訪問107。9畝“y兩優2”超級稻試驗田以抽籤方式驗收。根據程式華第二天公佈的驗收結果,這個100畝試驗田的平均畝產量達到了926。6公斤,標誌着中國超級雜交稻三期解決畝產900公斤問題取得了巨大成功。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大面積增加糧食產量一直是每個國家的目標。日本和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水稻高產育種方案,只有日本在4。5分鐘的小面積內實現了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斤,一直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的巔峯。

自上個世紀以來,袁隆平領導的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克服了1999年和2005年世界超雜交水稻畝產700公斤和800公斤的困難,保持了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3

微風拂過稻田,麥浪滾滾,田中立着一位老人……

5月22日,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位偉人——“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了……聽聞這個消息,我不禁心中一震,心中情緒波濤洶湧。從小,父母就告訴我袁爺爺的故事,教育我,不要浪費糧食,因為“粒粒皆辛苦”。

在上個世紀動盪的年代,年輕的袁隆平目睹了一個國家最飢餓,最貧窮的場面,深切體會到了糧食的重要性,於是他許下了一個願望:我要讓大家都吃飽。

帶着這個信念,他和他的團隊紮根稻田,為的就是找到合適的雜交水稻。他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與心血,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水稻。

因為水稻是雌雄同體,而且在種皮開裂前已經完成自花傳粉。所以要想雜交水稻,必須提前將雄蕊去掉。因此在這一步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所以,他造福了全中國人民。袁隆平爺爺在世時,全力與團隊共同研發新品種的水稻,九十一歲高齡,還在如此拼搏,十分值得尊敬!

如今,袁爺爺離開了我們,或許他到天上去為神仙們繼續研發新品種水稻呢!

他的精神打動了我,打動了全中國。是的,他做到了,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而且做得很好。袁爺爺,您看我們,都吃的飽飽的呢!

您就是一顆偉大的種子,包含了中國人堅持,努力,奮鬥等諸多優良品質;您是一顆偉大的種子,播撒對祖國熾熱而深沉的愛。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舌尖百味,每一顆糧食都是耕種者的汗水,理應由心敬畏,點滴珍惜。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4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司馬遷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縱觀袁隆平爺爺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的一生是偉大的。

路有餓死殍,路有凍死骨。

上世紀60年代3年自然災害時期,袁隆平爺爺親眼目睹了在街邊有人餓死的景象,這給正在研究農業的他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也讓袁爺爺明白了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的道理。從此袁隆平爺爺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

一心一意做研究,堅持不懈出成果。

那時袁隆平發現蘇聯人的方法並不可靠,於是他只好偷偷研究歐美的學説。學習完後,袁隆平便天天下地觀察,尋找合適的秧苗。他經常四處奔波,在各地的農田地裏觀察。為了育種,他在火車上用體温育種。儘管有人總會反對,説他不好,但他一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取得突破,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不斷反思、總結。終於取得了突破。以至於在滇南大地震的時候他也在臨時的帳篷裏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研究出了野敗。後來,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突破新高,為我們的糧食供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禾下乘涼幾時有,雜交水稻覆全球。

袁隆平説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雜交水稻的畝產是不斷增加,秧苗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我相信在不久後的,禾下乘涼夢一定會實現的。可惜袁爺爺沒有等到這一天,這可能是他的一個遺憾吧。現在,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解決了不少當地人的吃飯問題。這是袁隆平爺爺對世界做也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應該學習他純樸、勤儉、純粹、高尚的品德。現在,我們充分落實光盤行動就是對袁爺爺最高的敬意。國士無雙,原袁爺爺一路走好!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5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説,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裏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着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説,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裏錢多,就往哪裏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説得很好,他説: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着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説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温馨的。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6

前天,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共有兩位偉人離開了這個世界,其中一位便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當天下午,剛剛看到闢謠袁爺爺去世的信息,沒過多久,又看見離世的消息,第一反應是驚訝,第二反應便是難過。

感謝袁爺爺來到這個人間,為中國做出了偉大的壯舉。其實,我也簡單看了一些悼念袁爺爺的文章,也十分有感觸。今天上午,謝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時長二十分鐘的記錄片,袁老的一生奉獻給了水稻,在九十歲的高齡,他還不忘看水稻有關的書籍,由於年紀高,眼睛不太好,桌上擺着三個放大鏡,他的兩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這兩個夢想正是袁老的一生追求。

現如今,雜交水稻已經很成功了,但他仍在不斷努力,從低產到高產,再到超高產,在這麼一段過程中,是他的汗水,是他的精神在滋養,有記者問他,為什麼要把雜交水稻運到外國去?他説:“為什麼不能運到國外,全球糧食難道不是我們擔心的嗎?中國是農業大國,幫助其它國家,展現我們的大國擔當!”

在記錄片結尾,記者對他説:“今年2019年,我三年之後再來採訪你一次,希望到那時會有更好的收穫!”袁爺爺笑眯眯的答應了。

可惜,他沒有等到三年後。但他的精神和對水稻的期盼永無止境。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7

?我有一個夢》這首歌的詞是一位老人抒發內心的呈現,他有着偉大的夢想,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給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績!

這位老人他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越挫越勇;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成功而自負,不斷的制定目標,不斷的進取,不斷的超越自己!

這位老人他很樸實無華,他就是一顆定海神針,能帶給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非常慈愛的老人,我曾經看過老人的一篇採訪,其中他説:“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啊,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我親眼見過”主持人接着問:“您是不是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老人連説:“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可知糧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採訪中的神情,大有憂天下之憂而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了讓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樣食不果腹,他帶領着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攻堅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個人,風吹日曬皮膚黑黝黝的,像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為人低調,他的獎項非常的多,但是他從不在意這些,攻堅克難,一絲不苟!

還記得老人給自己母親寫的`那封信,他為了人民不再餓肚子,卻給自己留下了永遠的遺憾,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積攢了多少想對母親説的話,多少的悔,多少的盼,這已成為老人永遠的惦念了!

這位老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主動的去送老人,為老人留下想念的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他實現了自己的夢,他終於放心的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的不捨,您一路走好!

致敬袁隆平作文篇8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鋭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裏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裏播種着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和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繫並且積極影響着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