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茗,十年塵夢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6W
一杯清茗,十年塵夢

—— 挪威

一杯清茗,十年塵夢作文

無論如何忙碌,手邊總可以有一盞茶,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到清風浩蕩。總之,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題記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説法:“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書畫琴棋詩酒花”屬於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卻和柴米油鹽放在一起,這件尋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麼佳趣嗎?

大家都喝過茶、熟悉茶,但是有沒有想過,“茶”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茶”字從筆畫構成上講,就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祕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裏,即便窗外滿眼是都市的水泥叢林,立交橋上車水馬龍,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彷彿驀然走進了草木之間。

當今社會,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節奏都過於緊張。讓大家經常去閉關,歸隱山林,躲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對大多數人都不太現實。那麼,在緊張忙碌中,有沒有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讓我們的心靈澄淨清澈呢?

也許,那就是喝茶。林語堂先生説,“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世界的人”,才能體會出“淡茶的美妙氣味”。如此看來,品茶訓練的不是舌頭,而是大腦。

那麼如何喝茶呢? 一定要喝昂貴的茶嗎?

《菜根譚》中説得好,“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貴,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讓壺裏一直不幹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是茅台、五糧液等名貴好酒,只要讓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個意趣。“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彈一張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技藝精良的樂工,只求自適,心裏高興就行了。

魯迅先生曾説:“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麼,並非人人懂得。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時心裏能將瑣事暫且放下。

中國人有一個説法:“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喚友,而喝茶還真是一件清靜的事。

周作人先生寫過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好一個“十年塵夢”,世事喧囂,人生紛擾,唯有喝茶時心思才能寧靜。

茶很清雅,不是濃郁的東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閒。記得我自己二十幾歲時,完全喝不慣茶,更喜歡濃醇的咖啡。咖啡裏有本味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種百味含混的濃沉醇厚,頓覺渾身熱氣騰騰,陶醉不已。

喝茶,對少年而言的確太淡了。濃情飲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漸行漸長,在歲月中經歷了種種浮躁的事、煩惱的事、忙碌喧囂的事,再回到一杯茶中,才會感受到清淡裏有一種雋永悠長。

茶,今有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等,品類繁多。而舊時人們喝的多是綠茶。

泡綠茶,古人講究“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淡淡的幾片葉子泡在水裏,慢慢地釋放出茶香時,清淺的綠色好像沏進了一片陽光。在這樣清淺的綠色裏,你能聽見山風,能感受到山泉,一泡綠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喚醒了。這種寫意之美,正是中國人對茶最迷戀之處。

喝如此清淡之飲顯然需要安靜。“獨飲得茶神,兩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一個人跟一盞茶靜靜地交流,能得其神韻;兩三個人喝,頗有意思,能喝出茶趣,能喝出好友間的情投意合;如果七八個人羣聚一起喝,就跟施捨茶一樣,不過是為了解渴而已。

中國文化一脈相承,是一個整體,無法切割開來。也許你只需一盞茶、一壺酒,就能感受到所有的一切。走出國門,我們會發現整個亞洲文化也深受其影響,比如日本茶道講究四個字“和敬清寂”,與中國的茶道同脈同宗。

“和”就是一種中和之美。喝茶時能感覺到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朋友之間的和諧。

“敬”源於禪宗的“心佛平等”觀念,意指喝茶的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彼此要有恭敬之心。我們以茶待客時,叫“敬茶”,常用的話是“請用茶”,沒有人會把茶杯往客人面前一墩説:“喝茶!”這就是恭敬之心。孔子説“仁愛”的第一點就叫“恭則不侮”,你對別人恭敬,就不會招來侮辱。敬茶,其實是敬人,也是敬自己的心。

“清”指茶葉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氣”,好茶的茶湯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見草木氤氲化育,能看見茶的魂魄在水中釋放。茶的生長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四季的風雨,經歷了霜霧雹露,所以我們喝到的茶,是大自然孕育的精華。

我很喜歡《道德經》裏面的一句話,叫做“光而不耀”。一個人的人格,要有內在的光澤,但不能太耀眼。如果你的光芒到了刺眼的地步,不可逼視,這樣的生命就太喧囂了。如今的人們,大多外在鋒芒畢露,缺少了內心的澄澈,而茶吸收了天地至清之氣,自能洗滌我們內心的凡塵污垢。

最後一個字是寂寞的“寂”。如今人們往往害怕寂寞,將寂寞等同於孤單和內心空虛。實際上,真正的“寂”是一種生生不息的虛靜空靈。一個人的心沒有虛靜,就不能懂得萬物之變化,就不能看見世界的本真;一個人的心不空,就無法收納萬種境界。這種“寂”不是死寂,而是生機勃勃中一點靈動的清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