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龍抬頭作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2K

寫龍抬頭作文最關鍵的就是不能偏題,一定要圍繞主題來寫,並且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知道怎麼寫出令老師滿意的作文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龍抬頭作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龍抬頭作文三篇

精選龍抬頭作文1

“二月二”是一個與天文、氣候、農事、衞生等等都相關的日子,講究特別的多。既然想龍抬頭,就要設法引龍出來。自打明朝以後,就有撒灰引龍之舉,沈榜的《宛署雜詩》寫道:“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從大門外到屋中,再到廚房繞水缸一圈撒上石灰,這天不許掃地、做針線活,説是怕傷了龍。撒石灰粉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復甦的蟲子在屋內繁殖。為此,要用明火遍照牆壁房樑、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老奶奶一邊説着“敲炕謠”一邊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頭,金子銀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蠍子蜈蚣不見面!”在農村,這天早晨,莊稼人要在院子裏用灶灰畫五個大圓圈,把五穀雜糧放在中間,稱之為“打囤”,預祝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倉滿囤圓。要不怎麼説“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呢。

在北方,二月八年級,已是春開解凍,陣雁北飛,犁牛遍地,即將是整地播種的好時節了。據《古今北京》載:清代定製,每歲仲亥日,皇帝要到先農壇祭祀農神。行禮完畢,還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樣子,就算是玉帝親耕了,然後,坐在觀耕台上觀“庶人終畝”。皇帝在此時祭祀農神,本意是號召人民起來春耕,後來經過一些人的神化,成為二月二龍抬頭的美好傳説。

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説法,二月二去理髮,據説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天,理髮的地方,會忙得不亦樂乎,皆因人們一個多月沒理髮了。所有的理髮師傅,歇了整整一個月,趕到二月二這天,早早開門,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擁而至,“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月二這天所有吃的東西均和龍有關,飯叫龍子、面叫龍鬚、餃子叫龍牙、餛飩叫龍眼、春餅叫龍鱗、肉卷饃叫懶龍。醬肉必吃不可。漢族的傳統習俗是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以前人們通常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七年級、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一個豬頭。到了二月二,就把這“龍頭”作為供品拿來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廟祭拜。光拜土地還不行。北京還有一個風俗是進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額上貼了金字,騎上毛驢相繼來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廟燒香,寄予美好的願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顧。名為到廟上香,實則踏青外遊。《歲華紀麗譜》記載:“二月二踏青節,初郡人遊賞,散在四郊。”

精選龍抬頭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龍抬頭”。上午,媽媽帶我到理髮店剃頭。

我們剛走進理髮店,只見裏面人山人海,滿是客人。過了一會兒,走來了一位服務員,她問媽媽:“請問是剪頭髮嗎?”媽媽回答:“是的。”服務員説:“你們前面還有兩位客人,請等一下吧。”

我有點好奇:平時來這家店剃頭好像從沒有過排隊的情況,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怎麼那麼多人?

“小朋友你也是來剪龍頭的嗎?”

聽了服務員的話,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明明姓朱,怎麼是剪龍頭呢?

過了一會兒,終於輪到我們了,服務員帶我到洗頭的地方,靜靜地坐下,開始給我洗頭。這洗頭的感覺真好,恨不得頭髮就別剪了,就讓我舒舒服服洗個頭吧!

洗完頭,我們又回到理髮廳,服務員讓我坐在一張椅子上等待着理髮師的到來。大約過了半分鐘,理髮師就走過來,準備理髮了。

我照着鏡子,發現我的頭髮又長又直。嗞--嗞--,只見理髮師手持電動理髮刀,唰,唰,唰,我的頭髮一撮一撮被電動理髮刀剪了下來。媽媽目不轉睛地看着我的頭,每當理髮師問:“長短可以了嗎?”媽媽便快速答道:“再短一點。”

過了好長時間,終於剪完了。服務員又給我沖洗了一次頭,一次理髮洗兩次頭,這感覺真是幫幫噠!

最後,頭髮一吹!瞧,原本亂蓬蓬的頭髮變得多幹淨、多整潔啊!

媽媽結賬時,我對着鏡子仔細打量了一下我的頭髮。不由想起了一句對“龍抬頭”的民間説法,每當在“龍抬頭”這個時候理髮,就會鴻運當頭,吉星高照,預示着這年會有個好的精神頭。我希望在這一年裏我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看來,今天大家都是來理髮店“龍抬頭”啦!

精選龍抬頭作文3

二月二龍抬頭是北方才有的習俗,可是今年不同於以往。在我們南方也舉行了一次活動。家裏人都興奮不已,忙這忙那的,當然是為了上街觀看舞龍表演。媽媽説:“我小時候也舉行過一次,可是家庭貧困,沒辦法觀看那舞龍。”我真心鄙夷:有什麼好看,又不存在這世間。轉念一想,就當滿足母親的願望吧。我最終和他們一同前往,我也想見見神話中的龍能被舞出什麼樣。

來到東街,這裏早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廢了好大力才擠進去。路邊的小攤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物品,真是琳琅滿目:有畫糖人的,有賣動物面具的,有賣糖葫蘆的,還有看着很好吃的湯麪,讓人目不轉睛。

街上燈火輝煌,從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聲。啊!是舞龍燈的隊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着一顆龍珠,後面三排人齊心協力舞着龍。從遠處看,如同一條飛龍在人羣裏穿梭,轉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羣如潮水般湧來,母親抓緊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親帶我來到一處攤子面前,對師傅説:“來兩碗龍鬚麪。”聽到這個名字我十分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師傅。那個師傅在抻面的過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樣的舞蹈,時而引蛇狂舞,彷彿活了起來;時而如驚濤駭浪,令人拍案叫絕。

抻至最後,師傅往往會將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舉過頭頂,不停抖動。好似瀑布般“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真是淋漓盡致。龍鬚麪是一種又長又細,用火可以點燃的麪條,因酷似龍鬚而得名。母親對我説:“吃龍鬚麪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吃了龍鬚麪才算是真正的過節。”我回應説:“嗯,原來龍並不是只存在於神話中,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這一次過節,我改變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並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龍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無價之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