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作文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9K

只有認真分析了作文題目後,我們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大家在寫作文時,內容一定要新穎才行,66範文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杜甫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杜甫的作文6篇

杜甫的作文篇1

搔盡了白頭,愁浸了時光。

杜甫,現代主義詩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一直懷着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滿面,卻不瞭解他為何而愁,本學期學了許多杜甫的詩,我知道他的愁是從何而來的了。“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句詩是杜甫老年時期寫的,當時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葉孤舟,但他依舊擔憂着國家,憂到“雨腳如麻未斷絕”還在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位把自己一生都傾注在國家中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們學生也會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讓他完成心願,混了幾十年還是個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卻無奈因為寫詩而出了名。從某方面來説老天是不幫他,但換個角度,如果沒有那些跌宕起伏、離愁別恨的時光,也就不會成就一個詩聖,一部史詩。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他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之後,來到泰山。泰山是五嶽中最氣勢磅礴的一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明了杜甫的決心,他想成為一個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難的人,充分展現出了他的豪情與氣魄。這種積極進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聖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陽光總會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歷史長河中永遠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臨終前,寫下一首詩,始終寫的是他對未來社會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與家人離別,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恢復,永遠是一個與諧社會。由此可以更進一步瞭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國家了。

一陣風,激起了歷史長河的波瀾,留下了讀不盡的一本書。

杜甫的作文篇2

杜甫,這位於“萬萬多難”中成長起來的“詩聖”,是唯一一位可以與詩仙李白齊名的詩人,但他卻並沒有李白的飄逸灑脱,他用沉鬱悲愴的聲音訴説着一個時代的苦難,他的詩被銘刻在歷史長卷中,永不磨滅,就連他的一生,也可以説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鬱壯美的長詩。

杜甫早年的生活與盛唐接軌,他懷着與其他大唐仕子一樣的理想抱負,渴望建功立業,功成名就,更兼具幾分在唐朝巔峯時期生活的驕傲,使得他即使經歷幾次仕途失意也不忘初心,在日趨腐化的統治集團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在長安的幾年,他並未得到顯要的官職,但卻對現實有了更為清醒,深刻的認識,他在長安的日子日愈困苦,他的視野就日愈廣闊,他的詩彷彿是被現實千錘百煉創造出來的,具有自傳的真實和史詩的悲壯。他早年還只是在感慨自己“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然而在飽經戰亂、流亡後,他於天地之間沉吟出的卻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他的人生彷彿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邁入老年的他早己被苦難的生活剮了千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許是他中年時期發出的最沉痛的感傷,然而在老年,尤其是在老朋友嚴武病逝後,他的每一首詩都似滿含自己一生的辛酸,他渴望回到故園,與親友重聚,改變“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現狀,可是,當聽到白帝城的萬户搗衣聲時,他依舊是那個孤獨的漂泊者。

馮至曾贊杜甫道:“你的貧窮在閃爍發光,像一件聖者的淡衣裳”,是杜甫苦難的生活將他的詩推向巔峯。杜甫一生的理想雖未得實現,可正是如此,他才能從安逸腐化的官宦生活中解脱出來,他在現實中不斷地唱着哀歌,“為了人間壯美的淪亡”。

沒有那個動亂的時代,就成就不了當年的“詩聖”。他的詩是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也是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生活的刻畫,無論經歷什麼,他都不改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生活的憂慮。他的詩早已扛起了記錄歷史的責任。

年青時與友人縱情飲酒的豪情終化為虛有枯槁的軀殼裏安放着的靈魂,似乎還有許多事要傾吐,消逝地如此不甘。多少年的流亡、多少年的漂泊,無數次的仕途失意,都不能撲滅這位劃時代的詩人心中為國家、為人民燃起的雄雄火焰。正因如此,他也在人們心中長存。

杜甫的作文篇3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談起杜甫,説他是詩寫得最好的一個人。從此幼小的心靈中就對他留下絕對的信任和崇拜。覺得他是那麼神祕,那麼偉大。

終於我也仰着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飄動:“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與山花野草結伴的我,驀地闖進這詩的國度,覺得眼前事物樣樣新奇,件件可愛。我如飢似渴地啃着這些詩句,逐漸地也慢慢有所領悟。別人告訴我杜甫沒有我想的那麼神奇,他只是個蒼老憔悴的“瘦老頭”,心中似乎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悲歎。我便急着和他們爭辯。

我長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悄悄冒出新芽,雖還嫩生生的,但終於敢大膽步入成年人的內心深處,敢於評論他了。然而,杜甫這個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詩人,卻以他偉大光明的照射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杜甫生活維艱,“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他甚至還遭受小兒子餓死的奇慘變故。在杜甫的後半生,生活無論怎樣困難,他都勇於嚴肅正視事實,始終關注着民族命運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後期創作中始終貫穿着“窮年憂黎元,歎息熱中腸”的精神。安史叛軍的殘酷屠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總之有關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都在他的詩中得到深刻反映。當他為命運多舛而倍感淒涼時,國家憂患、人民疾苦隨即以更悲涼的色彩橫到心上。他那種拋棄“小我”而關心大眾的人格昇華,是同時代詩人所不可比擬的。更讓人俯首長歎的是,在那悽風苦雨人難寐之夜,杜甫非但説有頓生對天下人怨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犧牲自我而築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廈,這是怎樣一顆滿溢着赤誠和慈愛的心靈!但遺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歡快的詩句,即使有,體現的總是淒涼,可能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太深了吧!

對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夢;對現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許他是真正的夢,而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華,更敬慕杜甫那顆悲天憫人、包容一切的魂靈!

杜甫的作文篇4

我本是個愛詞遠勝於詩的人,但杜甫這個詩人,我是打心底尊敬他的。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杜縱使一生潦倒,但不忘國家人民。“大蔽天下寒士”又怎是一隱遁世俗之人、一貪利忘義之人所能為?

杜本是一個上天降來扭轉盛唐轉衰的大將,但他和李白力挽狂瀾也不濟。兩個天才生不逢時,才華無法施展實是一憾事。杜少與李同遊,練就一身膽色,但入仕後一生潦倒。杜居無定所,能有穩定的生活也是住在茅屋裏。夏不擋雨,冬不避風,牀頭無干處,家人互抱取暖,豈不悲哉。

杜晚年百病纏身,有肺病,長卿病,耳聾,臂廢,間歇性癱患,等等等等…但也難免奔波往來投奔親友以活命,最終死在奔波中。

公元670之後多年中杜的親朋相繼逝世,這給失意的杜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他也失去了別人的支持,斷絕了生活來源。

為了生存,他必須沿江南下到江陵投奔他的一個好友,但這個人並沒有伸出援。杜只好繼續南下去投奔他的族舅崔健,但當他到了崔健那,崔健又被調上北處,不久就病死了。這時杜一愁莫展,而天又降大雨,江水上漲,杜停在江上,直餓了幾天。幸好這時當地縣令送酒肉才渡過困境。因為當時安史之亂已過去了,唐玄宗當了太上皇,尋覓當年老臣,杜在其中。當地縣令怕杜餓死要怪罪下來,因此送來食物。水落後,杜不在南下,而是希望回到故鄉洛陽,但他最終不能。他是北方人,如今久居江上,疾病纏身,死在歸途。

杜雖窮困潦倒,但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此情足勝天。只是今天,這個經濟大爆炸時代,有才之士攜家帶子奔向國外,置祖國於不顧,實為人所唾棄。

杜甫的作文篇5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春節”,吃過早飯,爸爸説“帶你們去杜甫故里看看。”我們都很高興,杜甫家鄉的文化氣氛了。

大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便來到了杜甫故里景區,只見這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爸爸去購票了,購完票我們便盡到了杜甫故里的院子裏,先映入眼簾的是杜甫的大雕像,雕像前是一本厚厚的大書,書是由玉石做成的,上面雕刻着拜詩聖文。再往前走來到一個大牌坊上面寫着‘才子門’三個紅色大字。

過了才子門,走過小橋就到了詩歌展區,右邊的走廊牆上寫滿了遠近中外人士紀念杜甫的詩文,在往前是個大殿門前牌子上寫着推己及人,其他大殿寫的都是杜甫的成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夜喜雨;兵車行;等多是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杜甫小時候出生的地方位於筆架山的一個窯洞,以及杜甫小時的成長經歷,介紹他七歲就寫了鳳凰為題的詩,九歲就練習寫了一口袋的字,還介紹了杜甫的詩歌在全球中外各國的影響和卓越地位。

不知不覺天色不早了,我們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

杜甫的作文篇6

唐朝,自古便被稱為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峯。在羣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為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為唐詩最高成就。故後人尊稱他為“詩聖”。又因為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着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為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為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為主,而是自歎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為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歎、憂國、傷時與憫民。

公元770年,巨星隕落,一代“詩聖”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獨、坎坷的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