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風引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6W
散文:秋風引

天趨微暗,昨兒忽見一輪新月掛在空中,純淨而皎潔,似乎被雨水浸泡了很久,濯洗得乾乾淨淨,不雜點兒塵埃。

散文:秋風引作文

初見新月,唐突了會,慢慢回過神來。今年的梅雨季,像個哀怨的女子,“此恨綿綿無絕期”,穿越了一夏,今兒終將雨過天晴。

出梅的這一刻,幾乎淘盡了全身的力氣。

望着好久不見的朗日,高企的水位悄悄下去了不少,繃緊的神經緩緩鬆弛,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連心兒也明媚起來。

乍晴的日子,桎梏得差點發了黴的太陽,開始使勁地招搖。

嘗雲“八月桂花香”,八月初始,本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憋屈了一夏的炎炎烈日,好不容易冒出了頭,豈能善罷甘休?開始反攻倒算,大有光復人間的雄心。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

林語堂在《秋天的況味》裏,開篇就對初秋有着十足的好感。

作為秋的長子,初秋的性情是温潤的,沒有盛夏的暴躁脾氣,也沒有深秋的蕭瑟與委頓,尚是一副天庭飽滿的模樣,精氣神也正正好,氣宇軒昂地行走在人世間。

難怪古人會將名士,稱作“秋士”。有了純淨的內心,曠達的心懷,清秋時節正是古代那羣風流雅士的高光時刻。

他們可以在竹篁幽林裏隨性放曠,恣意酣歌,魏晉大名士嵇康等一幫“竹林七賢”,灑脱任性,越名教而任自然。

也可以閒雲野鶴般看世相變幻,“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唐詩人王維可以,孟浩然也不甘居後。

一句“春眠不覺曉”,田園詩人孟浩然走進了煙火人間,鍾情明麗清新的春光,是婦孺皆知的事。

熟料,他對初秋的美好印象,也是比翼齊飛,一首《初秋》,無意間流淌心中的忘情水——“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今年的八月,自然有點特別。被酷暑強取豪奪的時節,尚看不見暑退的跡象,清風習習還在路上。

當下,初秋的氣息微乎其微。立秋近在眼前,三五天的時間,早秋的引子蟄伏在看不見聞不到的地方,一份閒心,一份曠達,在觀敵料陣,看這夏天如秋後的螞蚱,還能蹦躂幾日?

將清秋的況味寫得入心入肺,清新自來的,當推一代文豪王維,和他的那首《山居秋暝》。不知在誰的散文裏看過這麼一句,“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淨的風”。

王維筆下的山居圖,對秋天的感悟,如同這股秋風,看似清淺,實則入髓,作了最為具象的印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詩也好,是畫也好,或者什麼也不是,但只要你讀了,那份神往,你的心早已飛去。

如果你再細細地品味,輕輕地咀嚼,那份境遇,夫復何求?應了一句話“通會之境,人書俱老”。

倏忽想起,初讀這首詩,是在古典文學選學課上,“球球”老師分享的。

那個學期,“球球”老師一門心思給我們解析《春江花月夜》的句裏句外,無意客串到了王維家,順帶端上了一盆《山居秋暝》。

誰知同學們紛紛叫好,説《山居秋暝》是份清炒藕片,清絲絲地,字字見孔,句句洗心。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在《秋夜曲》裏,詩人王維無意間,流露出對桂花的情深深,意朦朦。

世間的萬千花兒,到了夏日瞬息消停了下去,一個個避暑去了,只剩下濃廕庇日的綠色,沒有放棄對暴烈夏日的柔情。

萬般歸隱的夏日,在其將盡的時刻,秋日的寵兒桂花,早早地蓄積着自己的能量。當下還不是顯山露水的時候,桂花是一位大隱於市的“秋士”,懂得人世間藴藉的力量。

待秋風吹響集結號,那些星星點點的花骨朵,自會紛批從厚實的葉片裏跑出來,然後撒開腳丫子,讓自己的精魂瀰漫人間。

特別的年份,且按捺着自己內心的等待,不必心焦“何處秋風至?”,該去的一定會去,該來的一定會來。

只待《秋風引》(唐人劉禹錫的詩品),“朝來入庭樹”,最先聞悉的,不再只是那個遭受無數貶遷的世間孤客禹錫君。

每一個敏鋭於秋的人兒,此時此刻,吸一口淺淺的桂香,望一眼還在沉睡的桂魄,品一句意猶未盡的桂詩,一個純真無暇的清秋,轉眼娉婷到你的身邊,猶如一位天生麗質的佳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