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領導工作彙報發言材料十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64K

  縣委領導工作彙報發言材料十篇

綠色引領,打好改造提升攻堅戰。強化標準管控,形成國內首個精細化工改造提升57條標準,做到一套標準、一個口子、一抓到底。推進一園集聚,整體關停道墟化工小區。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縣委領導工作彙報發言材料資料,歡迎參閲。

縣委領導工作彙報發言材料十篇

材料一

紮實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

嘉善縣聚焦規劃管理、公共服務、項目管理、要素流動等“八個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合力交出示範區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高分報表。

一體化規劃破解“發展協同難”。把全域規劃作為頭等大事,推動三地規劃協同、“多規合一”;把國土空間規劃作為重中之重,會同青浦、吳江編制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把專項規劃作為重要支撐,明確產業、科創、交通、生態、水利、文旅等發展路徑,實現規劃一張藍圖、建設一套標準、推進同一節點。

一體化智治破解“跨區治理難”。以一體化精密智控合力打贏“兩戰”,三地率先實現防控信息共享、企業供需信息互通、健康碼互認,形成跨區域精密智控體系。以數字示範區建設為牽引推進大數據共享,統一三地數據技術標準,互相開放所有可以共享的數據,實現15個“一件事”、758個政務事項異地通辦。

一體化佈局破解“產業對接難”。共同制定產業規劃、產業項目准入標準、企業登記統一標準,推動一體化強鏈補鏈暢鏈護鏈。在產業上突出“協作互補”,建立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制”,精準定位產業分工。在招商上突出“創新循環”,與上海專業基金合作開展一體化招商,今年共簽約項目181個,總投資1050億元。

一體化共享破解“要素流動難”。聚焦跨區域要素集約集成,實施69項一體化制度創新,做到資源互通、資質互認、政策互惠,推動各類要素暢通流動。營商環境在“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中躍升至第3位。

材料二

改造提升化工行業 探索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上虞區以化工行業改造提升為突破口,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市、走在全省前列。

綠色引領,打好改造提升攻堅戰。強化標準管控,形成國內首個精細化工改造提升57條標準,做到一套標準、一個口子、一抓到底。推進一園集聚,整體關停道墟化工小區,化工產業實現杭州灣經開區“一園式”集聚發展,畝均增加值、畝均税收分別是改造前的1.7倍、1.8倍。

創新制勝,培育萬畝千億大平台。迭代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化工行業改造提升2.0版,全員勞動生產率從38萬元/人提高到54萬元/人。全鏈發展提高產業鏈韌性,建立產業鏈“鏈長制”,開展強鏈補鏈精準招商,爭創高分子新材料省級“萬畝千億”大平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進“產業研究院+大學研究院+企業研究院”體系建設,導入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天津大學紹興研究院等高端資源,建設杭州灣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整體智治,推動全域環境大提升。堅持科學“治”,在全國首創空氣異味評價體系,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連續兩年保持全市第一。強化智慧“管”,構建以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台為核心的“4+2”綜合監管體系,實現全域可視監管、即時預警。推動全域“美”,把全域1400平方公里作為大花園來打造,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全域推進美麗鄉村、美麗城鎮、美麗園區等“新時代八大美麗行動”。

材料三

“五聚五增” 實現外貿出口逆勢增長

金東區以“五聚五增”工作法為抓手,實現外貿出口逆勢增長。從最新統計數據看,全區外貿出口增長123.4%,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白名單”增強信心。堅持危中尋機,困中破局,及時打響防疫物資出口攻堅戰,增強了企業信心、社會信心。

聚焦“義新歐”班列增大體量。立足金義綜保區、浙中公鐵水聯運港“區港聯動”,發揮“義新歐”班列金華平台、始發站、鐵路口岸“三大優勢”,全面覆蓋“義新歐”沿線站點,出台“貨值獎勵+物流短駁補助”政策,支持企業拓展沿線國家市場。今年已組櫃21852個,同比增長314.9%。

聚焦主體培育增添活力。實施企業開辦“一站式”,實現全環節“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辦結”,今年新增外貿企業180家。用好外貿數據“一張圖”,動態研判,“五色預警”。做實部門服務“一對一”,集中選派386名駐企服務員,提供自營出口“金媽媽”代辦服務。

聚焦跨境電商增拓市場。推進“跨境電商+”行動,藉助環球資源網、中國製造網、阿里巴巴國際網站“三網發力”,組織參加38場“雲展會”“雲推廣”“雲簽約”活動,對近600家企業進行跨境電商業務培訓,跨境電商銷售額實現翻番。

聚焦市場採購增多總額。借用市場採購貿易聯網信息平台,探索推行小單貨物“組櫃拼箱”,今年已完成市場採購出口12.3億美元。

材料四

奪取生態高分報表 爭當生態示範窗口

今年以來,開化縣牢記囑託,以“黨建紅、源頭綠、科創藍”“三色交融”為路徑,奮力探索新發展格局下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以“多規合一”為牽引,打造生態治理新格局。深入推進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盤活和釋放城市空間2.2平方公里。建立運行生態環境管控系統,3秒內可以自動生成項目預審分析報告,預審效率提升85%以上。積極開展省域空間數字化治理平台試點,建立全時空縣域空間“數據庫”,繪出縣域二三維空天地一體化“空間圖”,開發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工具箱”。

以“國家公園”為窗口,創造生態發展新優勢。上個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通過專家評估。開展跨省域合作,與江西、安徽的毗鄰縣鄉村建立聯防聯控協同機制。打造全域大花園,以“百里金溪畫廊”為主軸,串珠成鏈打造“錢塘江詩路”,全域推進“未來村莊”建設。聚力雙招雙引,GEP首次突破700億元,一批知名文旅、康養企業走進開化。放大溢出效應,“錢江源國家公園+錢江源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響,首批品牌授權的龍頂茶均價突破1600元/斤。國家公園已成為綠色發展的驅動力。

以“根緣小鎮”為示範,塑造生態產業新質態。把根宮佛國景區做得更大,把根藝名片做得更響,把業態做得更加豐富,帶動全縣旅遊人次和收入增幅全市第一。把創新要素集聚得更多,推動中科院錢江源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哈工大浙江研究院落地,帶來一批新興產業。根緣小鎮蝶變為20億能級產業大平台。以根緣小鎮為樣本,加快構建小鎮羣落,推動開化實現綠色崛起、跨越發展。

材料五

以空心村治理為突破口建美未來鄉村

黃巖區沙灘村從原本典型的“空心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人氣村”,這一變化背後是黃巖區以去空心化為突破口建美未來鄉村的縮影。

校地合作,實施高起點謀劃引領。2012年開始就與同濟大學建立校地合作關係,聘請該校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擔任首席專家,楊教授團隊每兩週來一次黃巖,量身定做規劃方案,漸進式、參與式、互動式推進規劃落地。2018年,又共同成立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吸引31個省份學員前來培訓。同時,與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傳播與藝術學院等開展多學科合作,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建立合作關係。

因村施策,探索未來鄉村實施新路徑。對鄉村的修復改造首先進行文化挖掘和定樁,並優先激活文化廣場、服務中心、民宿、停車場、公共廁所“五個穴位”,讓羣眾快速有獲得感。強化數字賦能,打造鄉村5G創客中心,引進浙江大學田生科教授綠色發展關鍵技術中心,形成可複製的農產品種植標準化技術體系。此外,還探索出柔性規劃、功能注入、話語構建等方法,貢獻具有推廣價值的“鄉村振興工作十法”。

深化拓展“三化十二制”,推進村級治理現代化。將夯實治理根基、激發內源動力作為去空心化始終貫穿的主線。以新時代村級治理“三化十二制”為引領,為烏巖頭村選優配強村班子,建立“烏巖百議堂”,推進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有效盤活人、財、物和各種生產要素,吸引外出村民迴歸和20多家文創工坊入駐,昔日“空心村”枯木逢春,被列為全國美麗鄉村“千萬工程”七個典型案例之一。

材料六

探索鄉愁產業富民之道 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縉雲縣高舉“麗水之幹”行動旗幟,把發展鄉愁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關鍵之策,大力推動鄉愁資源活化、轉化、商品化、市場化。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致力創新破題,激活“一池春水”。總結推廣“縉雲燒餅模式”,建立“業長制”,設立“爽面辦”“民宿辦”等機構,推進“一辦管一業”。做足“縉”字文章,打造農業“有縉道”、工業“縉爭力”、文旅“縉情遊”、消費“縉情購”四大品牌。推出低收入農户“幸福清單”和數字扶貧“小康碼”,實現各項幫扶舉措精準“進村入户”。

聚力生態賦能,加快“兩個促進”。一手抓護綠固本,促進鄉愁味道更加濃郁。推進生態與鄉愁共護、山水與文化相融,創成仙都國家5A級旅遊景區,啟動老縣城復興計劃,實施拯救老屋行動,喚醒千年古石城的鄉愁記憶。另一手抓點綠成金,促進鄉愁資源更好轉化。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產生了全國首例基於GEP核算的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案例。好生態也吸引了世界頂尖企業德國肖特兩度投資縉雲。

着力大眾創業,開闢“三條路徑”。第一條是“舌尖上的鄉愁創業路”,把特色美食做成富民產業。縉雲茭白助力四川南江縣退出了貧困縣序列。第二條是“山居上的鄉愁創收路”,建立健全民宿發展激勵機制,整合各類要素資源,推動民房變民宿。第三條是“雲端上的鄉愁創新路”,織牢“電商+產業+農户”聯結紐帶,推動優質農產品搭上電商“數字快車”走向千家萬户。

材料七

面向經濟主戰場,合力攻硬核。用“藍色”標識有望實現國產化替代的領域,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聯動、產學研協同,組建創新聯合體,開拓“新藍海”。發揮頭部企業領導力,引導產業鏈協同創新,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將數字技術嵌入生命健康產業,推動生命健康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形成軟硬適度的產業結構。把平台、人才和項目的機制創新,作為產學研協同、攻克共性難題的關鍵舉措。

鏈接產業鏈創新鏈,重塑供應鏈。用“綠色”標識已經可以實現國產化替代的領域,政策服務雙向發力為新技術、新產品升級綠色通道。實行超常規之策,兑現產業扶持資金48.4億元,同比上升92%;出台集成電路、5G等專項政策,前三季度集成電路產業營收增速達19.3%。創新“親清三訪”機制,推廣“親清在線”平台,以線下減窗口、線上增服務,撬動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精準對接上下游,逐個打通關鍵環節。

搶佔產業競爭制高點,勇闖無人區。用“紅色”標識短期內難以實現國產化替代的領域。動員各方力量、拓寬儲備渠道、提高安全庫存,妥善建立關鍵零部件、原材料的儲備池。緊抓人才迴流窗口期,加大力度引才,前三季度引才3萬多人,近3年海外設立24個重點研發機構。緊抓自貿試驗區機遇,發揮數字貿易、數字支付先發優勢,探索數字貿易新模式新規則。

材料八

以大項目引領大投資 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鎮海區委書記

鎮海區堅持“項目為王”,有效投資逆勢上揚,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5項結構性指標增速均居省市前列。

大項目是產業之本,必須謀深做實。狠抓重點項目謀劃,按照“產業項目5000萬元、基建項目2000萬元”准入條件,超前謀劃241個“十四五”重點項目。狠抓國家戰略項目推進,成立大項目專班,每週每月定期會商,協調解決各類問題。狠抓產業鏈延伸,完善基礎設施,謀劃建設產業拓展區,啟動下游企業擴建,招引高端項目,補齊“油頭化尾”上重下輕的短板。

大投資是發展之源,必須全心全力。去年以來推進226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產業投資佔比超五成。全力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實施梯度獎勵政策,給予分檔補助,實現規上企業技改全覆蓋。加強重點骨幹企業引導,連續3年組織總裁研修班,通過專家教學、外出訪學、示範引領,企業家開闊眼界、轉變觀念。探索推行“邊建設、邊運營、邊出成果”模式,培育孵化21個產業化項目。

大保障是落地之要,必須做精做優。着力解決審批“多頭跑”,創新“段長制”,變線性推進為智能流轉,打破分工壁壘,加速“內循環”。採取部件式審核,完成一部分審核一部分,前期效率翻一倍。着力解決中介服務不到位,創新“掌上中介”機制,業主一站式按需選擇可研、測繪、環評等服務,倒逼中介服務提速33%,降費5個點以上。着力解決要素保障有短板,全面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產業用地保障。

材料九

以平台思維打造科技創新最優生態

甌海區全力實施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等創新生態最優區十條硬核舉措,先後建成浙江大學温州研究院等15個高能級創新平台,為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注入澎湃動力。

堅持破舊立新建平台。聚焦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培育,致力打造一批“塔尖重器”。以“騰籠換鳥”的思維,堅決騰退舊工業區25萬平方米,改建成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新園區、1年擴容9倍,入駐創新企業392家。以“瞄準尖峯”的思維,瞄準世界再生醫學頂尖技術,舉全區之力建設中國基因藥谷和國家級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瞄準老年腦健康醫學頂尖技術,全職引進頂尖院士、共建共享老年腦健康疾病研究院。

堅持精準賦能用平台。創新平台不是看台,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大舞台”。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器”,創新推進“七步培育法”,構建從創業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全週期培育鏈條。打造產業賦能“加速器”,聚焦六大傳統優勢產業,做到每個產業都有“1+N”科創支撐平台。

堅持高效聯動優生態。緊緊抓住幹部這一關鍵,以解放思想大討論開路,建立“十問閉環工作法”,把創新作為幹事創業的團隊文化。緊緊抓住人才這一核心,充分發揮世界青年科學家峯會和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雙磁場效應,開創“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融合發展新路徑。緊緊抓住服務這一基礎,堅持“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以政府的“陽光雨露”滋潤科創平台茁壯成長。

材料十

打造千億光電產業 助推高質量發展

南潯區全力做好謀產業、搶項目、打基礎、優服務四篇文章,共引進光電產業項目總投資達706億元,其中百億級項目3個、五十億級項目2個。

順勢而為謀產業。光電產業是個超萬億級大產業,已有從日本、韓國向國內集聚的趨勢。南潯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兩所大學落户,3萬方南潯(上海)科創中心啟用,發展光電產業天時地利兼備。

瞄準龍頭搶項目。圍繞玻璃基板、驅動芯片等產業全鏈條補鏈強鏈,出台“潯九條”等招商重磅利器,以“鄉音”“親情”引導鄉賢回家,讓落户的企業充當“紅娘”。前三季度,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55個,實現工業投資增長22.5%。

揚優補短打基礎。着力營造交通、平台、生態三大優勢。只有集聚優勢,才能抓住機遇,才能引進人才和項目。牽頭謀劃虹橋-吳江-南潯-杭州“水鄉旅遊線”城際軌道;全力拓展三大戰略性平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項目數全省第一。着力補齊城市能級不高、公共服務資源不足、產業層次較低三大短板。只有補齊短板,才能激發優勢,才能留得住人才,發展好項目。開工建設太陽酒店及水晶晶廣場、大象酒店及會展中心、綠地南潯中心三大地標,建成全省首批未來社區,持續打響“水晶晶南潯”品牌。大力開展木業行業整治,被中央環保督察組評為經典案例,全區規上企業超千家。

真誠服務解難題。舉全區之力推進光電產業項目建設,總投資290億元的泰嘉光電項目,主體廠房單體佔地146畝、39萬方,計劃12個月內竣工,預計明年10月第一片8.5代液晶面板將在南潯下線,填補我省該行業的空白

 

熱門標籤